宽城新建第三小学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较高,适宜该项目的兴建。 三、建设条件 拟建项目 用地符合宽城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 15 村镇建设 规划, 占地规模合理,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原则。 征地拆迁与安置 宽城满族自治县 新建第三小学新征地 40亩,地上没有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 不涉及居民住户拆迁安置问题。 该土地权属为国有土地,规划用地性质为教育用 地, 建设单位具有土地使用权。 建筑材料供应 宽城满族自治县 当地建筑材料供应充足,价格 合理。 宽城满族自治县有一较大型钢材市场,县城周边有多个水泥厂,建筑使用的钢材、水泥都能满足供应。 县 内 有多家节能型墙体砖厂,所生产的墙体砖抗压性能好,节能保温,质量轻,能满足本工程需要。 宽城境内有多条河流,盛产强度高、含泥量少的中砂, 可保证建筑需要。 交通运输条件 因项目拟建地址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城区内, 城镇主要干道就近通过, 交通便利通畅,施工期的道路条件具备。 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由于交通的便利,车 流、人流噪杂 过 往 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会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校园规划设计时通过技术手段予以消除。 公用设施条件 项目所在地 具备直接接入 供电、 给水、排水、通讯、网络服务等 城镇基础设施的条件,场址周围市政公用设施设备 配套齐全。 生活设施条件 拟建场地距 县城医疗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行政服务、 16 娱乐服务、文化服务中心等都不十分远,各项 服务方便。 施工条件 施工场地较为宽阔, 场区无地下或架空障碍。 施工用电可接临时变压器。 施工用水在场地附近申请打临时大眼井。 项目 组织 与管理 ( 1)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该项目建设 由宽城第三小学建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 负责项目初期的投资机会分析、市场调研、项目报建等工作,同时负责对项目运营全过程的运行情况监控,并完成项目后评价。 ( 2)运营组织管理 “ 宽城满族自治县 宽城新建第三小学 ”项目采用独立法人制,即由 宽城第三小学 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组织管理本项目。 17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规划设计要体现现代化建筑、经济适用、环保节能,以及 人与自然和谐、建筑与环境和谐 的 理念 ;体现科学性、 超前性、先导性。 一、总体 规划 规划 设计的 原则 ( 1) 符合宽城 满 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和 城乡建设 总体规划。 ( 2)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优势,努力营造别具一格的建筑格局。 ( 3)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强调人性的设计理念,努力营造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 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始终是设计 的重点 , 在总体规划结构上 要 把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创造 建筑 与人亲和、富有韵律。 力争创造一个 功能完善、 设施配套、 环境优美、 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建筑风格。 ( 4) 设计充分体现超前性、先导性,精心构思,营造建筑精品,树立品牌形象。 规划设计方案 经规划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新征用 40亩校园地, 按照容纳 1800 名学员学习建设规模进行规划设计。 ( 1)、用地规划方案。 我国人口众多, 土地资源贫乏,本着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原则,合理进行校园规划设计和 18 建设,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按照主教学楼和生活服务楼均以主体 4层规划计算, 建筑用地面积 9480平方米。 体育运动场地是学校上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体质至关重要,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智商 , 根据“中小学校园规划用地面积”标准计算, 体育活动场面积 11188 平方米。 绿化科技用地 市中小学校美化环境、净化环境、改变小气候、进行自然 常识课、生物课教学实践,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场所,同时又是师生交往、活动、休息的庭院空间,它可以从物质方面起到优化教育环境的作用,从精神方面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热情和引发联想思维的作用,从校园规划和建设角度统筹考虑,绿化科技用地规划设计为 面积 6000 平方米 为宜。 ( 2)、建筑规划方案。 总平面设计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留有发展余地。 把各功能的建筑物合理搭配组合,形成完整的庭院式布局,组成庭院空间。 体育活动场要沿街布置,其次是教学楼,将生活用房放于最后。 为减少体育运动区噪杂对教学用房的干扰,田 径场的长轴宜于教学用房的纵向轴线垂直布置。 如受地形限制,田径场必须设在教学用房的南面或北面时,一定要与教学用房保持合适的距离,并设置绿化屏障。 为避免直射阳光刺激运动员的眼睛,方案运动的正常开展,田径场、球场的长轴均宜南北向布置。 校内交通道路应根据师生的流向和机动车(含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布置,但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 校园主要出入口的外侧应留有人流缓冲区。 教学、图书、实验用房不宜 19 沿街建筑红线布置,以减少交通、人流噪声的干扰,保持教学区的安静。 相邻单体建筑的间距应满足卫生防护、日照、防火、通风等要求。 校园建筑是 校园规划的主体,要精心规划设计,组成庭院空间。 校园环境要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统筹安排建设,使整个校园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向功能,成为育人的良好环境和优美的人文景观,以便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活动、交往的校园环境空间。 随 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商品化程序的推进、学校生活用房管理社会化的逐步实施,以及便于加强学校管理的需要, 依据 中小学校教职工住房建设的有关规定, 教职工住宅纳入城镇规划统筹安排,不宜建在校园内。 按容纳 1800 名学员学习进行设计,班级数应该不少于 36 个,每层设置 9 个教室,教学楼需要设计成 主体 4 层楼,作为小学教学楼建到 4 层也是比较合适的。 从合理利用土地出发,尽可能的少占地,提高建筑容积率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生活服务 用房如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传达值宿室、食堂厨房、配电修理间、洗浴间、锅炉间、杂物储藏室、学生厕所、教工厕所等要沿校区四周布置,可以按平房设计,注意留好消防通道,做好通风采光设计。 要合理规划附属设施。 升旗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校园内必须设置旗台旗杆,应该放置在教学楼与活动广场相间处。 为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又有利于延伸校园景观和事业,改善校园环境,应该设置通透式的围墙。 垃圾通道与出口宜放在主要建筑物的主要立面一侧,以免影响观瞻。 校园绿 20 化以草坪、乔木、灌木为主,绿地或绿化覆盖率不宜低于建设部门规定的标准。 校园周边栽植高干树木,如杨树、桦树、垂柳等;活动广场四周种植草坪,以保持视野开阔;学校涌道两侧栽植松树、云杉等树木,使之四季常青。 学校园内的各种管线应尽量布设于地下,达到安全、可靠、无隐 患。 二、 建筑工程 设计依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xx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JGJ3620xx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JGJ 64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建筑抗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 DB13J2420xx) 《最新建筑设计标准规范及规范条文说明大全》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三、建筑工程 设计方案 建筑专业设计 方案 根据《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和《中小学 校 建筑设计规范》 , 本着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 , 确保校舍 坚固安全 的原则。 从合理开发土地和节约土地资源出发,按照《 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城镇中小学校舍要尽可能建造楼 21 房。 同时又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中小学生生理特点和课余喜爱户外活动的要求,合理控制教学用房的建筑层数。 ”。 按上述原则确定教学楼和生活用房均为 4 层。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标准的班容量情况,按照每个人占有 立方米空间,冬春季节每小时换气 1 次计算,建筑物的层高确定 米为宜。 根据北 方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建筑物以设计坡屋面最好,对屋面防水、隔热、保温的效果都是较好的, 也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当前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屋面形式。 对楼地面面层设计要区分不同功能,实验室、各种专用教室、食堂、门厅、走廊、楼梯等洁净度要求较高的房间,以做成水磨石地面,语言教室、音乐教室和微机教室宜做成木质楼地面, 厨房、厕所地面既要求洁净度高,又要防滑,宜采用防滑地面或马赛克面层。 教学楼的门厅出入口宜南北通开,背面设置门斗,以抵御严寒与风沙,门厅面积稍微大些, 以留有迟留、小息、展示、启迪等功能。 走廊的宽度不应少 于规范要求。 楼梯井宽度不以大于 200 毫米,否则,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门窗的设计,既要考虑适用,又要考虑美观。 宜采用防火木门和断桥铝合金双玻窗。 内墙装修重点在阴阳角部位,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须做成小圆角,以保障学生活动、通行的安全。 外墙的装修以城市规划条件为前提,注重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并结合当地风俗特点进行确定。 建筑 结构 专业设计方案 该项目的选址,不存在有地震断裂带、低洼地、滑坡体、泥 22 石流和洪沟口等自然灾害地段,场址的选择为对抗震有力地段。 对建筑物建筑结构设计重点考虑安全可靠。 教学楼的各种专业教室的开间和进深都很大, 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一方面考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另一方面对适应教育发展对可变空间的需要十分有利。 对宿舍、食堂及其他生活用房房屋的开间和进深都很小,可以设计成砖混结构。 对中间层的楼板结构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但要采取隔声措施。 屋顶结构必须确保不垮、不塌、安全可靠。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 建筑物 的 抗震设。宽城新建第三小学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