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对农户耕地投入行为的影响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从农民家庭收入现状调查入手 ,在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调查问卷、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我国农民家庭收入现状 ,并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关联性,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 1)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的形式向不同样本分布点发出大概 200 份问卷,请被调查者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 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有关课题信息的一种方法。 ( 2)实地调查法:针对课题有关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并就有关问题对相关专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和咨询。 ( 3)文献法:通过查阅网络、馆藏及当地有关管理部门文件、资料,收集和参考文献资料。 ( 4)数学模型分析法:运用数学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 可能的创新点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 (1)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农户家庭收入变动与耕地投入行为的关系,家庭收入与耕地投入的关联度越好的农户,证明农户对土地依赖度越 高,反之,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弱; (2)根据家庭收入与农民耕地投入行为的关联程度,分析阻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 农户是耕地投入的主体,直接影响耕地保护的实现。 而家庭收入又是耕地投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3]。 根据研究结果对农户提出增加耕地 9 投入的有效途径,对合理调控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户相关的理论基础 农户的界定 农户是指户口在农村的常住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 农户的类型可以 根据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可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兼 I型、兼 II型农户和非农户。 纯农是指农民 基本 从事农业活动, 在家庭全年生 产性纯收入中 80%以上来自农业。 兼农 : 在家庭全年生产性纯收入中有 50— 80% 来自农业。 兼农 II:在家庭全年生产性纯收入中有 50— 80% 来自非农业。 纯非农业 : 在家庭全年生产性纯收入中有 80% 以上来自非农业 [4]。 农户行为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农户是一种微观经济组织 ,是由追求共同利益的人构成 ,而农户经济行为是指农户个体或群体为了满足自身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 ,达到一定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过程。 农户行为是指农民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活动过程。 韦伯在对德国一个农工行为 研究时认为 [5],由于农工所处于被雇佣的心态导致期并不追求利益最大化 ,而是追求在既定收益下的付出最小化 ,并将这一现象称为“传统主义”。 相反的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西奥多 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认为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机制中,农户经济运行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并没有多少差别 [6]。 农户经济中生产要素运行得如此成功,以致农户在生产分配上极少有明显的低效率,他们的行动选择是在权衡各种利弊之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作出的,农户的行为是理性的在本研究中 ,笔者以为,农户的经济行为包含在农户行为当中 ,它是农户 所有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农 10 户行为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农户的经济行为。 同时,耕地投入行为作为农户一个具体行为,其影响因素不能仅仅从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研究 [7],还应涉及到其他诸如农户生存保障等方面。 因此,研究中从社会学角度入手,认为农户行为是理性的,而影响其因素应从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 3 调查样本分析 研究区域概况 吴桥县位于山东省 德州市 西 北边,河北省 沧州 东边, 中国杂技 艺术之乡。 京沪铁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 面积 ,人口。 县府驻 桑园 镇。 吴桥农业基础较好,是闻名全国的粮棉生产大县,南运河沿县境西侧纵贯南北。 吴桥有着良好的 自然生态环境 ,是著名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棉花百强县 [8]。 常年植棉 2 万公顷,小麦面积 ,玉米面积 万公顷,果树面积达。 近年来,围绕发展棉花产业化,延伸棉花产业链条,棉花产业已形成从种植、皮棉加工、榨油到纺纱、织布、棉副产品加工链条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华北 地区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集散地。 样本分布 调查地点选取的是吴桥县的四个村镇分别为桑园镇、安陵镇、铁城镇、于集镇 ,共计 4镇 12 个村,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 其中桑园镇、铁城镇属于经济较发达县 ,安陵镇、于集镇属于经济相对较落后县。 于集镇 镇政府驻于集村。 面积 平方千米,人口 万人。 安陵镇 镇政府驻安陵村。 面积 平方千米,人口 万人。 铁城镇 镇政府驻城关一街村。 面积 平 11 方千米,人口 万人。 桑园镇 镇政府驻 桑园村。 面积 平方千米,人口 万人。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农户构成 从调查结果来看,样本区内 26%仍然是纯农户,家庭收入中农业占比在80%以上,家庭收入 50%80%来源于农业的兼农 I 同样为 26%,而家庭收入50%80%来源于非农业的兼农 II 占比达到 44%,非农户只占到调查样本的4%。 而非纯农户总数占到总样本的 74%,农户家庭收入大于 50%来自非农业的农户占到了 48%将近一半。 表格 31 调查农户构成 单位:人 调查人数 纯农 兼农 I 兼农 II 非农 桑园镇 50 2 13 31 4 铁城镇 50 9 15 24 2 安陵镇 50 13 11 25 1 于集镇 50 28 13 8 1 户数 百分比 户数 百分比 户数 百分比 户数 百分比 52 52 88 8 耕地投入情况 耕地投入行为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土地投入的指标。 [9]影响耕地投入的农户家庭收入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两个指标,其中收入构成又包括纯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指标。 表格 32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投入情况 单位:元 纯农户 兼农 I 兼农 II 非农户 化肥费 12 种子费 农药费 农膜费 机械作业费 灌溉 面积 总计费用 收入情况 根据表 32和表 33耕地投入 变化 和收入 情况变化可以看出,家 庭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收入的 纯 农户 和兼 I类型的农户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户对耕地的投入也在增加;但 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业的 兼 II农户 和非农户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 耕地 的投入会逐渐减少。 同时又受到非农比重逐渐增加的影响,非农比重没超过 50%的农户, 非农 比重越高, 非农收入就越高, 经济实力 就越强,农户的耕地投入会加大 ; 一旦 非农比重超过 50%的农户, 非农所占的比重越高,耕地的投入就越低,因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大多出去打工,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和时间投入到耕地上,随着非农比重的逐渐增加,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就逐渐减弱 ,对耕地的投入自然就会减少。 表格 32 不同类型农户收入情况 单位:元 纯农户 兼农 I 兼农 II 非农户 人均收入水平 农业收入 835. 2 非农业收入 (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农业收入比重 % % % % 4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家庭收入对耕地投入的关联度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13 灰色关联方法主要用来解决“样本小、信息量不完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