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 基础设施配套设施。 以 满足成华片区 现代化 中 学教育发展条件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 积极完成教育部下达的宏观预定目标,迅速 改善 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使 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 高效、有序 的学习。 建设 指导思想 建设规划,遵循 成都 市区城市规划建设标准,确定项目的建设规划。 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的规划设计应体现校园建筑 的文化气息。 在时间上要体现信息时代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超前意识,同时在空间上又应满足与整个校园景观的相互协调。 因此,方案在总平面布局、建筑形体与空间塑造方面,力求实现与城 市及校园空间环境相匹配;并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使教学楼、 综合楼、学生教师宿舍 与校内其他建筑之间相互协调、有机联系,以形成道路立面与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功能定位 本项目的实施满足了社会对优质基础教育综合水平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要求。 对 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的 实施 , 为学校提供简洁实用,功能齐备,现代化的学习、生 活场所,并结合实际为校际特色交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0 流搭建平台,同时为学生、教师创造优美静谧、 学习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突出体现学校的新活力、新面貌,使其在成华区周边 学校中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建设 内容及 规模 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建设内容 为 学校操场、大门及附属设施以及电力扩容 工程, 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工程量 单位 备注 一 大门 1 大门 1 处 2 门卫室 23 ㎡ 建筑工程 含装饰、装修 消防工程 23 ㎡ 给排水工程 23 ㎡ 电气照明工程 23 ㎡ 弱电工程 23 ㎡ 3 监控室 47 ㎡ 建筑工程 47 ㎡ 含装饰、装修 消防工程 47 ㎡ 给排水工程 47 ㎡ 电气照明工程 47 ㎡ 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1 弱电工程 47 ㎡ 监控系统 1 套 二 运动场地 1 基层处理 14431 ㎡ 2 300m 标准田径运动场 7609 ㎡ 1个(包含 44X81米人造草坪足球场) 运动场地 7609 ㎡ 附属配套设施 7609 ㎡ 3 塑胶篮球场 1073 ㎡ 2 个 运动场地 1073 ㎡ 附属配套设施 1073 ㎡ 4 塑胶排球场 727 ㎡ 2 个 运动场地 727 ㎡ 附属配套设施 727 ㎡ 5 塑胶羽毛球场 564 ㎡ 4 个 运动场地 564 ㎡ 附属配套设施 564 ㎡ 三 电力扩容 1000 KVA 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2 四 绿化 600 ㎡ 广场部分相应绿化 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3 第 四章 项目 区域 及建设条件 建设项目区域 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成华区位于成都市城区东北部,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 全区幅员面积,常住人口 60 余万人,辖 14 个街道办事处。 区内小学 70 余所,普通中学 29 所,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 40 余所。 成华区是成都市东部资源最密集的城区 ,区位优势突出,被誉为 “ 成都之精华 ” ,是成都的 RBD 城市会客厅,成渝经济的门户、现代物流中心、西南地区交通枢纽、总部基地,是成都最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区,全球唯一的熊猫都市家园。 地理环 境 成华区地处成都平原,成都市区东北部:幅员面积 ,位于东经 103176。 53′~ 104176。 03′,北纬 30176。 33′~ 30176。 41′。 区内地域平坦,仅东北部偏高,属浅丘地带;成华区的地貌特征总体属于平原型。 成华区境内东北部有斧头山、磨盘山等浅山多座,山峦植被丰茂,主峰均有林木生长,部分山峦有古树名木、珍稀花卉,构成了特有的景观。 其中斧头山为人工饲养大熊猫、小熊猫繁殖园区,磨盘山为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的陵墓所在之地。 区域东部浅丘海拔低于 300 米,近年来城市建设进度加快,相对高度减低,山峦基本特征正逐步消 失。 成华区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区内 3条河流都源于岷江:府河沿成华区南部地域奔流,绕区境流域长 千米;沙河纵贯区内长达 15 千米;东风渠绕成华区 4个乡,主支渠约 20 千米。 成华区水丰地润,农业灌溉网络密布,农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4 业收成无旱涝之忧。 成华区土质肥沃,区内水资源充足、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种类多样。 种植业和饲养业以农畜牧为主,达 1100余种。 其中栽培植物上千种,饲养动物百余种。 成华区是成都市蔬菜、肉、蛋、奶、鱼、禽等鲜活副食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自然资源 成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空气温暖湿润,季节分明。 区域内多南风或北风,少有东西风。 风力多为 1~ 3级,偶见 4级以上大风。 年平均温度约℃;年无霜期大于 337 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余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 900~ 1300毫米,其特点为春旱少雨,夏热多暴雨,秋季温差变化大、且多连绵雨。 年平均日照实数约 1042小时,年日照率为 28%。 成华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景色秀美的府河流经成华,全长 沙河 ;有全国第四、西部第一高的四川电视塔;有闻名中外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成都动物园和成都游乐园; 有五代后蜀皇帝孟和祥和“川西第一祥林” —— 昭觉寺;有馆藏五万余件自然珍品的理工大学恐龙博物馆。 五城区 70%的水面集中在成华,东西渠横贯全区,是成都湿地最丰富的城区。 气象 成华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多年平均气温 176。 C,极端最高气温 176。 C,极端最低气温-176。 C;多年平均降雨量 ,年降雨日 104 天,最大降雨量 ,降雨主要集中 8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 60~ 80%,;多年平均蒸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5 发量 ;多年平均 相对湿度 83%;多年平均日照时间 ;多年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18m/s,极大风速 21m/s,主导风向 NNE。 地形及地貌 本项目 位于成都市中心,属于成都平原,良好的地形适合开展建设工程。 成华区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道路交通 成华区公路辐射强。 成渝高速、成绵高速、川陕公路和成南高速的成都起点皆在成华,宽阔的三环路及成洛大道槐树店路、成华大道,构成了极具辐射力的公路运输网。 铁路运输网点多。 已经建成的 成都新客站(成都东站)为成华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西 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和客货集散地,与中国各大城市和香港地区、新加坡、曼谷等地有定期航班,成华区距其仅 18km。 产业配套及区域发展定位 成华区积极打造现代服业,配套实数齐全,曾是我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云集了中央、省、市属大中型企业 200 余家。 为实现“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总体规划促进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区内 基础管网与成都市城市管网建设并连为一体。 区域 集居住生活、物流配送、科技 产业 、旅游 休闲 等功能 为一体 的綜 合性城 区。 未 来的成华区 由七 个 功能 组团区构成 ,即: 区 域中心 组团 、工 业居住混合 组团 、物流基地及 仓储货运组 团 、 青龙场 生活居住及 商贸 市 场组团 、北郊 风 景旅游 组团 、 龙潭 工 业组团 、保和居住 组团。 区内 电力、供水、供气设施完善。 成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实现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经济结构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6 调整和科教新区战略的重大突破;明确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都市生态建设和大商贸大市场;建设中国西部极具辐射力的现代仓储国际物流、 IT 产业和汽车城。 加快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高标准整治沙河,配合地铁站、绿地、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给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20xx 年 主要指标较快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 326 亿元,同比增长%;地方财政收入 ,增长 20%,其中地方税收 ,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522 元,增长 13%;农民人均纯收入 10867元,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275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9%;外贸出口 ,增长 %。 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 年的 : : : :。 为 应对危机举措有力。 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 5个经济发展政策,促进新注册企业 1466 家,注册资本 亿元,增长 %。 实施重大项目签约开工、项目推进突破季、招商引资突破季等系列重大举措,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256 亿元,增长 25%。 开展中国房地产(成都)高峰论坛、春季购房节、产业发展土地信息发布等重大活动,促成招商局地产等 66个上亿元项目成功入驻,增长 %。 项目建设全面加快。 建立健全领导联系项目、定期推进和督促项目机制,龙潭总部经济城、新客站、成都 RBD等投资上 50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开工项目 180 个,建成项目 42 个,分别增长 11%、 13%。 加强杭州、大邑、泸定 等区域合作。 组建北京、上海、广州投促分局进行招商对接,举办赴港招商会,开展澳大利亚、深圳、广州等地针对性招商,引进区外资金 258亿元、增长 %,到位外资 亿美元、增长 %。 基本实现全区各类专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7 业规划满覆盖,全面夯实项目建设基础工作。 项目地 外部条件 本 项目位于成华区青龙路 781 号,邻北三环路四段。 本区域内交通顺畅,满足建设条件,大型施工器械能顺利进入施工场地。 在施工期间应告知附近居民,避免运输车辆与 青龙路 的停靠车辆因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虽然 周 边噪声敏感建筑物较 少 , 按照国务院 1998( 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对施工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进行严格控制,则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建筑产生严重影响,尤其应防止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因此只要对项目污染源采取合理的处理和监控措施,就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项目 所在 区域 的 市政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市供电、给排水系统、管道煤气、通讯电缆等设施均已建成;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教育体系健全,其生活福利设施能满足项目的需要。 4。 项目施工条件 项目施工的 技术队伍来源丰富, 四川 省施工队伍 较多 ,拥有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施工装备,通过项目的招投标,完全能找到有能力承担本项目的施工企业。 成都市实验中学青龙校区将在原 西南石油大学 网络学院校舍的基础上改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8 扩建,其 现场施工用电,城市给排水系统,管道煤气,通讯设施等均 采用原有市政管道接入, 均能满足现场施工建设 和学校 正常运营的 需要。 本项目是 对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的规模扩建。 不存在场地不平的情况。 主要建筑材料来源 项目现场施工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均可 由当地建材商提供。 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 校址现状及建设条件分析 成都市成华区 用水、用电、用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成熟,已形成较好的教学、师资及生活配套设施; 成都市 地质条件较好,地层结构简单,地壳相对稳定,场地及周边无褶皱、断裂等构造发育,无滑坡、岩崩、泥石流、防空洞、地穴等不良地质作用。 建设场地适合机械化施工作业,具有很好的施工条件,适宜项目建设,项目建 设条件成熟。 项目所在地气候四级分明温度湿度适中,适宜居住和学习生活;项目所在地均是市政道路,四通八达 , 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临近建设场地建筑材料市场活跃,能够提供足够的种类齐全的建筑材料。 成都实验中学青龙校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 可性研究报告 19 第五章 项目 建设 方案 建筑设计 依据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 GBJ 99— 8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