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驾庄镇小流域治理项目(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15 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 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改善皇山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条件,保障 经济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16 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 建设条件 第一节 建设地点 一、选择原则 灌溉工程基本具备,水资源有保障。 土地集中连片,形成板块或整体。 项目区领导班子较强,镇、村和群众开发积极性高,还款信誉高。 开发潜力大,有明确的优势农产品和区域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二、建设地点 根据以上原则,通过多 方案比选,统筹兼顾,优中选优,最终将项目区选定 于 XX市安驾庄镇驻地东北部, 北至王边路, 南至和埠岭村北生产路 ,东至张安水库, 西到和埠岭村界 ,涉及和埠岭、 郭家庄 、大龙岗石 3个行政村, 综合 治理面积 2800 亩。 第二节 自然 条件 一、 气象 安驾庄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快,变化剧烈,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候湿热,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年内大于 0℃积温一般年份为 4850℃,冻土深度 20— 40cm,最大 47cm。 光照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 /cm2,日照时数一般在 2650小时,其中 6 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月平均在 270 小时, 11 月 — 2 月日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17 照时数最少,月平均为 185小时。 从光辐射量来分析,安驾庄镇每亩每年接受太阳辐射 亿千卡。 年降水量平均为 603mm,年际变化在 20— 25%之间。 一年中主要降雨量在夏季( 6— 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 %,其次是秋季( 9— 11 月份),占年降水量的1 %,春季占全年的 %,冬季最少,占全年的%。 二、 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地质岩性为花岗岩 ,区内冲蚀沟纵横,地形复杂交错,地面坡度一般在 5— 15 度之间。 三、土壤 土壤类型为褐土类,属洪积土和风积土, PH 值在 — ,平均容重 ,平均总孔隙度 %,平均毛管孔隙度 %,通气孔隙度 13%,田间持水量 %,有机质含量 %,全氮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平均代换量 ,盐基饱和度 80— 90%。 由此看出 , 土壤有机含量较低 , 总孔隙度偏小 , 全氮和速效磷含量低 , 代换量较高 , 保水保肥性较差。 四 、 水资源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03mm,多年平均径流量 210 万方,地下水总储量 290万方,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 116万方。 项目区内现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一座,塘坝四座。 水资源 丰富,但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水土流失严重,只有大搞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才能保障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18 五 、自然灾害 水土流失和干旱是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由于降雨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8月份,由于坡地坡度较大,无保护措施,一遇降雨,土随水流,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农作物需水期,降水量少,致使农作物因缺水而减产 或绝产。 另外,水利设施简陋,土壤瘠薄,影响农作物产量。 第三节 社会经济条件 一、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及劳力 安驾庄镇共有 71个行政村,。 项目区涉及 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 4220 人,劳动力 1148 人。 经济发展水平 20xx 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2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5%、 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515 元。 农业生产水平 20xx 年,全镇粮食总产达 81574吨,蔬菜产量 23533吨。 近年来,安驾庄镇始终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化领导,制定 优惠政策,加大投入,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使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项目区主导产业日趋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原则,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农业、高效农业,形成了粮食、果品、畜牧三大主导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果品生产,以干鲜果为主,面积 1000 亩,亩产 1000 公斤以上。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19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现有梯田 300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果树。 产量低而不稳,全部属于旱薄地。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20 第 四章 项 目区评价 一、 项目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农业自然资源丰富 安驾庄镇年平均日照时数 2654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 /cm2,日照百分率为 60%,可满足多种作物生长需要。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大豆、花生、蔬菜等,林木主要有 XX桃、核桃、速生杨、桐树等,畜禽主要有牛、猪、羊、鸡、鸭等。 水资源评价 项目区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 目前水资源可利用水量为 500万方,其中, 每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210万方,每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290万方,扣除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为 480万方,完全能满 足农业生产、人畜吃水和项目建设需要,并有所结余。 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116 万方,年需水量 270 万方。 从以上水资源情况可以看出:项目区有水用不上,水资源流失严重,供水量远不能满足需水量的需求。 必须走“开源与节流”并举的路子,并积极推行、发展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使农田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以上,缓解项目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保证不同季节农业用水。 骨干水利工程具备 项目区现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一座,塘坝四座。 资金配套能力强 镇内能源较为充足,建材易取,镇财政收支余额较大,项目区各村 集体经济状况较好,因此具有较强的资金配套支付能力。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21 二、 项目存在的制约因素 农田灌排系统不完善 ,效益衰减。 由于资金短缺,加上存在 “ 重建轻管 ” 现象,致使现有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一是机电设备没有更新改造,造成耗能大、运行成本高;二是机井出水量减少,农田灌溉面积减少;三是渠系标准低,水渗现象严重。 田间工程不配套,水源工程不足,灌水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 一方面由于水源工程不足,田间工程不配套,致使农田灌溉严重不足,作物需水量不能满足要求,影响了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灌溉技术仍然以土渠输水、大水漫灌为主,没有喷灌、微灌等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致使输水损失大,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价偏低,管水组织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管理粗放,难以实现良性循环。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项目区管水组织不健全,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农业用水大多数只收取能源费,不能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工程难以 实现良性循环。 土壤构成状况差 项目区全部为中低产田,土壤表层质地较好,但肥力结构不够合理,有机质含量较低, N P K 比例失调,肥料投入不够,施肥不足。 项目区旱时土壤易板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22 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除了镇里设有农技站外,村里没有专门的科技推广机构,致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较慢,群众知识更新换代慢,研发创新的能力不强。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项目区虽然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项目区总的情况来 看,大棚作物、有机蔬菜等高效高值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仍很少,粮食作物仍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品质差、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特别是优质专用农产品的规模小、数量少,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另外,初级产品加工运销能力差,也是影响项目区农业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 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程度低 项目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不很紧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差,难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 三、项目区开发潜力 项目区治理面积 2800 亩,多为水平梯 田和坡式梯田。 开发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坡改梯开发潜力。 通过坡耕地改建水平梯田,建立完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实施退耕还林还果,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土地生产率,使坡地变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亩增效益 260 元以上。 通过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合理配方施肥,推广良种良法,应用高新技术等措施,可增加产量 10%以上。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23 通过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布局,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提高光、热、水、土的利用率。 通过治水,引水上山,发展节水灌溉,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四、项目实施评价 领导重视,行 政推动力度大。 镇党委、政府把实行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战略,从政策、资金、人力各方面向农业综合开发倾斜。 实施这项工程是人心所向,全镇容易形成大搞农业综合开发的高潮。 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把坡式梯田建成高标准水平梯田,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引进优良经济林品种,大力发展经济林,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推广低压管灌、微灌等技术,水利用系数可由目前的 — 提高到 以上,节水 40%以上。 既能防治水土流失,节省土地,又能降低成本,可有效地增 加农民收入。 通过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料,合理配方施肥,推广良种良法,应用高新技术等措施,可增加产量 10%以上。 通过退耕还林还果,调整作物布局,发展立体生态高科技农业,提高光、热、水、土的利用率。 通过 小流域 治理项目的建设,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效益的提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二、三产业,农民的人均收入在效益期间,每年可增收 10%左右。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24 第 五 章 治理方案 设计 第一节 设计原则 一、 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以农业生态建设为目标, 以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以科技为依托,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坚持以坡地改造、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适应加入 WTO 的需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把项目区乃至全镇,建设成为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良、农民富裕、产品优质、综合经济效益高的现代化市场农业基地。 使项目区的生产经营,由过去的“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由“速度型”转为“效益型”,率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全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二、治理 原则 以建设 现代化农业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治理目标,走以内涵为主节约挖潜的路子。 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发挥综合效益,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各项措施统筹规划,综合配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筹考虑。 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搞开发。 发挥开发项目的规模效益,项目区以坡改梯建设为依托,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四至边界明确,土地集中连片,形成板块或整体,切实做到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 安驾庄镇皇山小流域治理 25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施。 通过农业生 态项目建设,项目区切实达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发展区域化种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齐全。 突出科技的重要地位。 项目的规划设施、水利、农业、林业等各项治理措施,都要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 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坡地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干鲜果品基地建设和经济作物开发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加农民 收入。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投资方针。 强化竞争机制,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 设计依据 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xx 年 8 月 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 3)《中华人民共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