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三百山风景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其它县城扩容提质力度加 大。 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以村镇联动、村落连片整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20xx 年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707 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5300 元,增长 13%。 全市财政支出首次突破 400 亿元大关,总量居各设区市之首,增长 %,比全省高 个百分点;其中民生类支出 亿元,增长 34%。 整合资金 200 多亿元办好 100 件民生实事。 10 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进展顺利。 解决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实施。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 16 万人。 提高 “ 两红 ” 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给 万烈士子女发放定期生活补助,高龄老人补贴提标扩面,为 “ 两癌 ”妇女免费实施手术,为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 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扎实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 万套,基本建成 万套。 1119 个省级扶持贫困村 2491 个扶贫项目全面完成, 300 个市级扶持贫困村 366 个项目全部开工。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 完成造林 万亩,占省计划任务的 %。 持续开展稀土矿山开采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废弃稀土矿山复绿 万亩。 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开展。 14 个工业园区列入省级生态园区试点。 主要河流国、省、市断面水质达标率在 9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 100%。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赣州被列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社会管理水平提升。 深化干部下基层 “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 ” 工作。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流动人口、 特殊人群、 “ 两新 ” 组织 ③ 和虚拟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形势研判交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信访积案化解等活动,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妥善处置大广高速在建隧道塌方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公众安全感指数居全省前列。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 “ 六个一 ” 工程取得新成效。 专利授权量增长 %。 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安远县三百山风景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可研报告 - 9- 技部专家论证,赣州被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为 “ 中国(赣州)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 落实教育公平惠民政策, 134 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 “ 两免一补 ”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 万名学生。 去年高招录取中,景德镇陶瓷学院在我市扩招 30 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江西理工大学扩招 95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面向赣州贫困地区定向专项录取 328 人,占全省定向专项录取总数的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取得新进展。 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荣获中宣部 “ 五个一工程 ” 奖。 成功申报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 )生态保护区。 赣南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国家预备名单。 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村卫生室。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十四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预计人口自然增长率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取得新成效。 编制、人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方志、档案、保密、统计、审计、供销、工商、质监、气象、司法行政、检验检疫、新闻出版、机关事务、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不断 取得新进步。 20xx 年 是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一年。 深入开展干部队伍 “ 治庸、治懒、治散 ” ,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明显。 基本完成各级行政服务中心 “ 两集中、两到位 ” ④ 改革,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 “ 并联审批 ” 机制。 精简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48 项,精简率 %。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520 件,办复率 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 100%。 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推进网上审批、公共资源网上 交易、 “ 阳光医药 ” 和 “ 阳光财政 ” 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公务用车管理,控制 “ 三项经费 ” 开支,实行廉能风险分类管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赣州市政府 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不优,产业支撑力不强;城镇化步伐不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要素短缺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差距较大,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低;部门单位优质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 我们将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直面人民群众的需求和 企盼,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安远县 安远县位于赣州市东南部,赣、粤、闽三省交汇处,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通往内地的主要通道之一。 全县辖 18 个乡镇 151 个行政村,总人口 38万人,国土总面积2375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境内无铁路、高速、国道,是一个典型的“三不靠”安远县三百山风景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可研报告 - 10- 边远山区县,由于产业经济较单一及受外部交通环境的制约,安远县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央苏区县,也是江西省首批旅游扶贫试验区。 安远县虽然是一个国定贫困山区县,但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自然、客家人文等旅游资源十分 丰富,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比较明显,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旅游大县、江西省及赣州市旅游重点县。 境内三百山是东江水的发源地,香港同胞饮用水的源头,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是目前江西南部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东江探源”旅游线路被江西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列为旅游特色精品线路。 在 江西省 编制的《江西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中,三百山风景区被确定为江西省七大风景区域中赣江上游风景区域的领军风景名胜区,三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整体开发 项目也被列为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 近十多年来,安远县通过自筹、招商引资的方式先后投入 4 亿多元用于景区开发建设,风景区接待能力已初见规模。 但由于安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收入基础十分薄弱,受外部环境诸如交通、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旅游开发建设、生态保护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三百山的开发建设明显落后于省内其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xx 年 —20xx 年,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及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先后来到三百山风景区调研,并对三百山的生态保护及开发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三百山的自然优势,大力推进景 区生态保护及开发建设,提升景区品位,从更高层次推进三百山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 安远旅游 业 概况 安远旅游资源介绍 三百山位于江西省安远县东南部边境,是安远县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 东邻 寻乌县 ,地跨 欣山 、 三百山、 风山、镇岗、 高云山五 乡 镇。 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属 三百 山脉东段北坡余脉交错地带,是长江水系之贡江与珠江水系之东江的分水岭。 三百山是东江的发源地,是香港同胞 饮用水的源头,也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 据 说清代以后,山民们为躲避战乱,他们分别在三百山的三百多个山头搭建了三百多个山寮,在那里垦荒种田,得以安生。 300 多个山寮犹如群星散落在三百山多座山头,所以叫做三百山。 三百山在 80 年代中期被发现, 1985 年被安远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自然保护区; 1993 年 5 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1995 年 7 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0xx 年 6 月被全国保护母亲河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 “ 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 ” 生态教育示范基地; 20xx 年 5 月被国务院(国函 [20xx]40 号)批安远县三百山风景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可研报告 - 11- 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20xx 年 12 月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三百山风景名胜区 规划 总面积 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 20 余万亩,主峰海拔 1169 米。 安远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比较明显。 安远县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生态休闲类为主的自然资源和以客家风情类为主的人文资源。 安远县的旅游自然资源中地文景观分布广泛,以山、湖、泉等地貌景观为主要载体,广泛分布在县域范围内。 此外,安远县以客家风情为特色的人文景观资源和以客家文化习俗为 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最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生态自然类资源和文化类资源各具优势。 自然资源主要有三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三百山镇的仙人峰、鹤仔镇明骏万亩生态果园、欣山镇的山川潭、车头镇的独立岽万亩脐橙园、三百山镇的虎岗温泉。 另外,还有龙泉湖省级森林公园及永清岩、燕子岩、酒坛山、永兴山、老虎岩、莲花岩、观音山、九寨山、马鞍山、阴刀子山、慈云山等。 人文资源主要有东生围、磐安围、尊三围遗址等一批保存相对较好、具有开发价值的客家围屋,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 —— 九龙山,当地出产的九龙茶在清代曾 被列为朝廷贡品。 此外,安远县有着浓郁的客家民俗、民风及丰富的客家美食小吃,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为寺塔、永镇廊桥等。 安远还是全国第五个、江西省首个“中国楹联之乡”。 总体来看,安远县生态资源丰富、人文景观荟萃,具备较好的旅游开发潜力。 截至目前,全县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国家森林公园 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处、东江源头国家湿地公园 1处、国家 4A级旅游区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处。 安远县地处赣州南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把安远县建设成为珠 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后花园” 潜力巨大。 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安远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破解各种难题,扫清旅游业发展中的障碍,才能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安远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分析 1)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安远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森林覆盖率高达 %,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百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为寺塔,全国面积最大(总面积为 10 万亩)、建园标准最高、发展前景最广的农业生态观光果园东江源生态脐橙园,全国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 客家方围东生围,有全省日流量最大(日流量 2150吨)、出水温度最高( 79度)的地热资源三百山虎岗温泉等,且全县山川田园风光秀美,林海瀑布密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 .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安远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是珠江三角洲、闽南安远县三百山风景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可研报告 - 12- 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是中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大开发的战略结合部位,尤其是地处东江源区,与粤港地区具有天然独特的地理因缘,且三百山周边方圆 200 公里范围内无其他“国”字号当头的风景名胜和名山大川,再加之当前安远县外出公路干道的全面贯通,特别是“寻全”高速 公路的即将建设 完工 ,将与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城市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 3) .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安远是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全国第五、江西省首个“中国楹联之乡”,同时安远还是客家人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境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客家围屋 100多座,发源于安远县九龙山上的赣南采茶戏则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4) .拥有领导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安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了 做旺 旅游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旅游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 县委、县政府举办了东江源三百山生态旅游节等重大的旅游节 庆活动, 20xx 年、20xx 年 还 成功举办了中国“三百山杯”四大洲青年男子篮球赛、中国“三百山杯”四大洲青年女子篮球赛。 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旅游的措施和力度已达空前,全县上下议旅游、话旅游、助旅游、推动旅游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5) .拥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 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除三百山风景区外,全县还有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2 家,农家饭店(旅馆) 2家,星级农家饭馆(饭庄)3 家,曾经评选了安远县十佳农家旅游饭馆。 全县拥有大小宾馆(旅馆) 100 多家、大小餐饮店近千家,其中三星级酒店 1 家(县迎宾馆),拟创评三 星级、四星级的饭店各 1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宾馆有安远迎宾馆、安远大酒店、热泉河酒店和日豪商务大酒店,四家合计接待床位达 1,000 个以上,较为大型的娱乐场所 4 家。 此外,全县共有国内旅行社 1家、旅行社服务网点 6 个,导游讲解人员 30 多人。 可以说整个安远县的旅游产业体系已具备基本雏形,景区开发建设初见成效,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旅游品牌得到初步打造 , 旅游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的比重份额也有所提高,突破了长期以来一产比重为大的经济格局。 当前安远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政策扶持,政府主导力度较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