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总面积 林业用地 面积 活立木 蓄积量 各火险等级蓄 积 计 I II III 安徽省 安庆市 占全省比重 合计 比例 100 桐城 枞阳 怀宁 潜山 太湖 宿松 望江 岳西 迎江 大观 宜秀 市直 安庆市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 境多样,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市内有陆地脊椎动物 300 多种,其中兽类 30 多种,鸟类 190多种,两栖类 14 种,爬行类 24 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34种,其中一级保护 6 种,如金钱豹、东方白鹳、白头鹤、黑鹳等;二级保护动物 28种,如白琵鹭、白颈长尾雉(山鸡)、白冠长尾雉(地鸡)、猫头鹰、大鲵、虎纹蛙、原麝、大灵猫、小灵猫等。 动物区系多为东洋种,广布种和古北种也有一定数量,表现了南北动物相互渗透的特点,不少物种还有区域性的特征。 项目区建设总体方案 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形成体系。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和安徽省制定的《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市及八县(市)都设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按照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林业、财政、气象、公安、消防、交通、国土资源和法院、检察院、军分区等单位,参与指挥部的事务处理,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和较为广泛的指挥体系。 具有一定数量的防火扑火队伍。 为使森林防火工作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市及各县(市、区)以及林区的林业企事业,都建立了以林 区职工和民兵为主体的扑救林火专业队伍,由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调度和指挥,全市共组织林火扑救专业队 8 支, 153 人,非专业扑火队 23支, 362 人,林火监测人员 823人,其中地面巡护 786人,了望观测 37人。 为提高队伍的素质,各地都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了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灭火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近二十多年来,先后参与扑救林火 162 次,有效地保护了山林资源,也无人员伤亡事故。 火险区备有一定数量的防火设施、设备和装备。 安庆市作为重点林区,多年来,国家及省在森林防火设施、设备上给了重点扶持,市、县(市、区)政 府在防火测报、林火监测、通信系统、设备配置以及扑救火工具等,都给予了一定的投入,购置计算机 8台,摩托车 20 辆,超短波电台 138 台,建立了望台 31座,防火指挥车 11 辆,宣传车 7辆,风力灭火机 150件, 2号工具 265 件,灭火水枪 42支。 在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方面,除利用自然障碍外,已建林区道路2957km,防火线 2303km。 其中自然防火线 1688km,防火林带 ,其中主干线 57km,干线。 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森林防火范围的扩大和火源管理难度的提升,现有的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和装备,远不能 满足当前实际的需要,加之在管理上缺乏长效机制,不少工具设施已经破旧失用,严重地制约着综合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问题 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国家和省、市对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与实际需要相比差距很大,加之物价上涨,致使林区森林消防设施建设欠帐多,缺口大,全市每 万 hm2林地才有 1座了望台,覆盖面积达 30%, I级火险区的岳西县林火监测覆盖率只达 8%,潜山县只达 23%,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林火通讯覆盖率全市为 45%,岳西、潜山县分别为 30%和 31%。 平均每台风力 灭火机负担。 全市幅员面积 万 km2,林业用地 km2,除岳西、太湖、潜山林地相对集中外,丘陵、圩区比较分散,一旦发生火险、火情,扑救行动迟缓,酿成不应有的损失。 同时开阻隔带、通讯、培训和设备维修等事业经费更是短缺,严重制约着森林防火事业的发展。 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差,尤其是缺乏控制、扑救大火的手段。 主要表现在:一是防火设备落后,已有的通讯设备遭雷击等因素损坏严 重,导致火灾定位不准,灭火功能低下,通讯联络不畅。 二是快速反应能力差。 由于林区道路密度小,加之林区逐年遭受洪、涝灾害,林区道路、桥涵、检查站和通讯线路等防火设施遭洪水冲毁,有的在短期内难以修复或经修复达不到原有程度,严重影响着防火巡查和扑火力量的及时到达。 三是森林消防专业力量不够。 全市专业消防队伍 8个 153 人,非专业扑火队 23个, 362 人,难以承担巡查范围的扩大和灭火任务提升,且大部分地方专业、半专业队伍建设起步迟,队伍素质和扑灭战斗力有待提高,控制火灾能力还十分有限。 火源管理难度增大,火险 等级增高。 一是火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山区、林区招商引资势头强劲,进山办企业以及开山取石、发展交通,人员、火源普遍增多,加之布局分散,管理难度提升,导致发生火险、火灾的危险性增大。 二是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山区、林区农户烧饭已由过去用薪柴改为沼气、液化气、煤等代替,致使林下杂草、灌木生长茂密,林缘林内易燃物、可燃物越积越多,多数地方林内可燃物已超过发生山林大火的临界值,火险等级非常高,一旦遇有火源,必将酿成大灾。 森林防火机制不够完善,奖惩措施不够明确。 一些地方领导包括林业主管部门领导工作思路, 只是停留在签订责任状,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政绩,有火不报,大火小报,隐瞒实情,逃避责任,不仅给上级决策提供虚假信息,而且会贻误战机,致使目前森林防火形势越来越严峻。 加强宣传教育,构筑森林防火的警戒线。 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减少森林火警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地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刷写宣传标语,设置宣传橱窗和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 的道理,宣传做好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与兴林致富、环境保护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关系,启发人们爱林护林的新观念、新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真正把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森林防火的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森林防火的组织建设,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目前安庆市森林防火的指挥组织系统,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充实,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市及县(市、区)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防火办公室,严格执行了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由市长、县(市、区)长任指挥长,并组织林业、财政、气象、公安、消防、法院、检察院、交通、国土资源、军分区等相关单位参与森林防火指挥,统一领导,协调 配合,把防火责任与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方方面面做好森林防火的能动性、积极性。 制定森林防火相关法规和民约、规范防火用火行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和《安徽省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及有关文件精神。 各地各级在建立森林防火组织同时,发动群众讨论制定了乡规民约,以及野外用火管理制度,森林防火期和防火戒严期入山火源检查制度,生产形用火押金制度,非生产性用火审批监控制度。 这些规章和制度,约束了群众野外用火的随意性,为搞好火源管理提供了法规保障。 同时,还组织与邻省、邻县毗连的 县、乡(镇),参加了省际、县际和地区性的森林防火联防组织,收到了互相沟通、通力协作、共同防范的效果。 配置了一定数量较为先进的防火扑火机具,增强了防火扑火功能,初步实现了防御森林火灾科学化。 近些年来,在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健全防火组织机构,建立防火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市及各县(市、区)政府拨付了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支持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在重点林区建设林区道路2957km,防火林带 2303km,建立了望台 31座,超短波电台 138 台,购置风力灭火机 150台,灭火水枪 42 支, 2号工具 265 件,指挥车 11辆,宣传车 7辆,以及其它的设备、装备。 这些设施、设备、装备,对防火、灭火发挥了一定的应急功能,有效地降低了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 摸清了火灾发生规律,增强了防范意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基本上掌握了本地区火险、火灾的发生规律, 20xx— 20xx 年的五年间,共发生森林火灾 805 起,全部都是人为用火造成的,其中生产性引发火灾 357 起,占 44%,清明、冬至上坟烧纸火灾发生率达 58%。 这一时期,风大、气候干燥,加之林下杂灌茂密、干枯,一遇星火,即酿成灾。 因此,每到冬至、清明和 深冬草木干枯季节,各级政府不仅加大了防火管理力度,加强火源管理,还制定了相关处罚办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活减少火灾隐患。 同时努力提高森林火灾的紧急救助能力,包括及时修订完善处置森林火灾预案,加强火险预测预报,实施森林火灾预防、指挥、扑救、侦破等程序化、制度化管理,把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坚持依法治火,打击引发林火的犯罪分子。 在加强宣传教育,制定预防措施同时,对引发山林火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依法处理, 20xx年以来, 先后依法惩处引发林火的犯罪嫌疑人 20余人,按行政法规处理的 700余人。 通过打击犯罪嫌疑人,普及了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达到了依法治火的目的。 4 项目建设方案。 安庆市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是:以森林防火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 “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 ” 的林业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贯彻执行 “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 的森林防火方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防御森林火灾,建立科学有效地森林防火体系为手段,积极推进森林防火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因 地制宜,突出重点,因险设防,以人为本,积极做好以火源监控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综合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为保护森林资源,促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安庆市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包括安庆市属八县(市)和迎江、大观、宜秀三区。 按火险等级分: Ⅰ 级火险林区即岳西县,面积 万公顷; Ⅱ 级火险林区即潜山、太湖县,面积 万公顷; Ⅲ 级火险林区,包括桐城、怀宁、枞阳、宿松、望江县和迎江、大观、宜秀三区 ,面积 万公顷。 在此建设范围内,重点抓好地处大别山腹部 Ⅰ 级火险林区岳西县和地处大别山中部 Ⅱ 级火险区太湖、潜山及其境内重点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这类火险区,不仅占有全市几近 80%的森林资源。安庆市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