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山铜矿385中段西部矿体开采设计_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木 材、烤烟、甘蔗、稻米等为主的农业经济区,粮食自给略有盈余,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比较落后。 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全县经济得到发展,除原有的糖厂、小纸厂等外,已建设了小型炼铁厂、小型有色金属采选厂、露天铁矿等,境内丰富的水力资源也正在开发。 大红山矿区所在地戛洒镇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扩建了原有制糖厂、新建了小砖瓦及小水泥厂,并新建一座装有 2 台2500kVA 主变的 35kV 变电所,集市贸易更加兴旺。 20xx 年末, 戛洒 镇总户数 8316 户,总户籍人口 29552 人,其中:男 15084 人,女 14468 人;农业 人口 7277 户 27171 人,非农业人口 1630 户 3183 人;少数民族人口 23777 人,占总人口的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密度为 80 人 /平方公里。 第三节 气候条件 矿区气候夏秋炎热多雨,冬春温和干燥,据铜矿首采区勘探地质报告的叙述,年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45℃、最低气温 1℃),年平均降雨量 930mm,大气降雨集中于 6~ 9 月,多以阵雨、暴雨形式降落。 据新平县与元江县的气象资料,区域风向以西风和南西西风为主,最大风速可达 14~ 18m/s,多出现在 3~ 5月。 第四节 其它 设计矿山 采用“三班”工作制度,工资采用基本工资加奖金的形式,矿山的凿岩、掘进、支护、出矿(渣)等由外包队承包,企业职工主要负责设计和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 矿区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于 1997 年投产,运输方式主要为胶带运输、电机车和斜井箕斗提升。 二期工程于 20xx 年投入生产,运输方式主要为电机车加箕斗提升运输,铲运车出矿。 矿石通过粗碎后经胶带运输机或汽车运输达到选产,选产经过中碎、细碎、磨矿、浮选(磁选,主要用于磁铁矿的选矿)、干燥等选矿工艺后得到铜精矿和铁精矿,选 第 8 页 产处理能力能够满足矿山的选矿要求。 矿区总 平面布置图详见图纸 1。 铜精矿按用途汽车运往位于成昆铁路的矿务局现有禄丰转运站考虑,公路运距 275km,而后再经铁路 102km 运往云南冶炼厂。 外运铜精矿汽车由玉溪矿业内部调整运力或利用社会运力解决。 副产铁精矿就地销售给昆钢,运输由昆钢解决。 按国家地震局与建设部 1992 年 6月 6日发布实施的( 9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矿区所在地为 7度。 目前铜精矿 18%~ 25%的价格为 47100 元 /吨,即 1 吨 18%~ 25%铜精矿的价格在8478~ 11775 元。 铁精矿 60%~ 65%的价格为 720~ 750 元。 大红山铜矿的铜精矿的品味在 %,铁精矿品位在 %。 大红山铜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 20xx 年大红山铜矿 建成投产10 年,大红山铜矿共累计生产铜精矿含铜 万吨、铁精矿 270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21 亿元,利税 5 亿元。 为当地的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改善了当地的劳动力结构。 由于大红山铜矿有许多的外来工作人员,这使得当地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消耗剧增,活跃了当地的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使得落后的戛洒镇成为了新平县财政收入最高的乡镇,也使以前玉溪市最贫困的县 — 新平县成为了除玉溪红塔区外玉溪 市财政收入最高的地区(县)。 第 9 页 第三章 矿区地质 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 一、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的早元古代大红山群地层,为一天窗式,上伏有中生代三迭系地层,及新生代第四系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两层 ,分为盖层和基底。 盖层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的砂、砾岩,分布于矿区四周,包括干海子组及舍资组。 基底为早元古代大红山群,以富含钠质火山岩及富含铁铜矿为特征,属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包括曼岗河组、红山组、肥味河组等,出露于矿区老厂河、曼岗河、肥味河等河谷及两岸山坡地带。 (一)太古界哀牢山群( Aral) 出露于哀牢山东坡,其北东和南西侧分别以哀牢山深断裂及红河深断裂为界,哀牢山群岩性主要为混合岩、黑云角闪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等,其间有大量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基性、超基性岩贯入,局部夹麻粒岩;恢复其原岩应为优地槽相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及碳酸盐岩组合,厚逾万米,与上覆地层普遍为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其相当于矿区底巴都村南科研钻孔 ZK1312 孔揭露的底部底巴都组及元谋的苴林群普登组、川南盐边群之下康定杂岩。 同位素年龄测定为距今 25 亿年前产物。 自下而上分为 4 个组,即: 小羊街组 阿 尤组 风港组 乌都组。 (二)下元古界大红山群( Pt1dh) 主要分布于红山地区及其以南的河口、漠沙、元江红光农场一带,大红山群构成滇中台坳中、新界之下的结晶基底,与下覆地层哀牢山群直接为假整合接触,其岩性为一套变质的石英岩、石榴白云石片岩、细碧-角斑岩、绿色片岩及不纯大理岩的组合建造,盛产“红山式”铜、铁矿床;缺乏紫红色岩层,且岩石的磁化率和剩余重力值均较高,因此为昆阳群之下古老结晶岩系,已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公认。 另外,由于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加之地层出露少,故对其划分及归属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为此,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华北地科所、昆明工学院、第九地质大队等有关人员先后针对红山地层特征,通过大量的岩性、岩相研究工作,进行了大红山群层序建立及划分(表1 — 1), 且总体认为,大红山群可以与元谋苴林群、川南盐边 第 10 页 群、会理群河口组可以对比,系早元古代中等变质程度的地层,是距今 25 亿年 ——亿年间的产物。 而本次研究选用的是钱锦和、沈远仁义 1990 年的划分标准,即红山群自下而上分别为以下 5 个组: 老厂河组( Pt1l) 曼岗河组( Pt1m) 红山组(Pt1h) 肥味河组 (Pt1p) 坡头组 (Pt1p)。 图 311 大红山铜矿区域地质图 第 11 页 表 311 大红山矿区大红群划分沿革表 研究单位 地 层 钱锦和、沈远仁 孙家聪 第九地质队 西南地科所在地 . 1993. 4. 1979. 6 1970. 12 上覆地层 T3g T3g T3g T3g 远 古 界 大 红 山 群 坡 头 组 Pt1dp5 Pt1df3 肥 味 河 组 Pt1df2 肥味河组 Pt4 Pt1dp4 Pt1dp3 Pt1dp2 Pt1dp1 肥味河组 Pt1df2 Pt1df2 Pt1df1 Pt1df1 Pt1df1 红山组 Pt1dh3 Pt1dh3 红山组 Pt3 Pt1dh2 Pt1dh2 Pt1dh1 Pt1dh1 曼岗河组 Pt1dm4 Pt1dm4 曼岗河组 Pt2 Pt1dm3 Pt1dm3 曼岗河组 Pt1dm3 Pt1 Pt1— 4 Pt1dm2 Pt1dm2 Pt1dm2 Pt1— 3 Pt1dm1 Pt1dm1 Pt1dm1 Pt1— 2 老厂河组 Pt1dl3 Pt1dl3 老厂河组 Pt1dl3 老厂河组 Pt1— 1 (三)中元古界昆阳群( Pt2ky) 分布于矿区东南部绿汁江断裂以东,出露为下昆阳群地层,为一套中元古代变质程度浅的沉积岩。 距今 ~ 亿年的产物,自下而上分为四个组,即: 因民组 落雪组 鹅头组 绿汁江组。 (四)中生界( Mz)及新生界( Kz) 广泛分布于矿区及四周,主要为上三叠统舍资组( T3 s)、干海子组 ( T3 g)的砂、页岩及第三( N)、四系( Q)的砾石、砂、粘土堆积物。 大红山群为一套古海底火山喷发 —— 沉积变质岩系,依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特征、 第 12 页 沉积旋回韵律、变质程度及含矿性等,分为五组、十八个岩性段。 主要地层层序及岩性描述详见《大红山铜矿综合地层柱状图》。 1、老厂河组:(P tdl) 出露于老厂河底戛母,下与底巴都假整合接触,上与曼岗河过渡接触,其岩性自下而上为具斜层理的混合钾长石英岩、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夹炭质板岩,石榴白云片岩( 66标本)夹角闪片岩透镜体及石英钠长石白云石大理岩,厚 377M,分四个岩性段 ,全组自下而上为-海侵序列,属海滨――浅海相正常沉积,为陆源碎屑夹少量碳酸盐的组合建造系红山群最下部地层。 2、曼岗河组(P tdm) 主要出露于老厂河、曼岗河之谷两侧,矿区深部被大量坑道及钻孔揭露,厚 650M与上覆红山组火山不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四个岩性段,一、二岩段以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系基性钠质火山岩,显层纹构造。 钠质火山岩中含绿泥石斑点、团块及片状镜铁矿,产含铜的贫铁矿(V II),第三岩段为火山沉积变质的绿片岩及过渡大理岩,产条纹条带状的大红山铜矿主矿体I号铁铜矿带。 第四岩段为沉积的大理 岩,底部有1米厚的玫瑰色大理岩为标志。 总体为钠质火山沉积岩特征、火山岩以凝灰岩为主,熔岩很少,系一套深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缺乏陆源碎屑,富含硅质条带。 3、红山组(P tdh) 仅见于曼岗河河谷及大量的深部钻孔中,与上覆肥味河过渡接触,厚 880M,自下而上分三个岩段,第一岩段为喷发沉积火山岩、火山角砾、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及喷发韵律明显,产Ⅱ号铁矿体;第二岩段为灰绿色石榴绿泥角闪片岩,产Ⅲ号铁铜矿体;第三岩段暗绿色角闪变钠质熔岩,产Ⅴ、Ⅵ号铁矿体,该组总体为火山熔岩(细碧 —— 角斑岩)具明显的火山岩结 构构造,是产红山式铁矿的主要层位。 4、肥味河组(P tdf) 见于矿区肥味河北侧及深部孔中,与上伏地层坡头组整合接触,厚 375M,分两个岩段,全组为一套浅 —— 中等变质碳酸盐建造,以白色块状大理石(标本)为特征,基本不含矿。 5、坡头组(P tdp) 主要见于南部坡头地区,被上三叠统不整合覆盖,厚 626M,分五个岩段,全组由一套陆源沉积变质而成的浅变质的含炭质、砂泥质及碳酸盐的组合建造,具复理石特征。 矿区地层由老到新:晚太古代哀牢山群底巴都组( Ard:厚 684m) —— 早元古代 第 13 页 大红山群( Pd:厚 377m) —— 曼岗河组( Pdm:厚 650m) —— 红山组( Pdh:厚 880m) —— 肥味河组( Pdf:厚 375m) —— 中生界上三叠统( 3:厚 270m) —— 第四系残坡积层( Q)。 矿区广泛发育的侵入岩主要有斑状辉绿岩、辉长辉绿及各类岩脉,斑状辉绿对铁矿起着富集作用,辉长辉绿岩对含铁铜矿体起活化转移破坏作用。 图 312 大红山铜矿综合地层柱状图 二、矿区地质构造 由于矿区在区域上位于南岭纬向构造体系、藏滇歹字型构造体系,及川滇经向构造体系的交汇地带,介于绿汁江 深断裂与红河深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带。 因此在漫长的地史活动中,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多构造体系的复合叠加,使得区内的构造形迹复杂多样,力学性质多期多变,并对矿床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其中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基底构造,基底构造呈东西向分布,因此近东西向的褶皱与断层是矿区 第 14 页 的基底构造格局,但后期次级的北西向、南北向构造也有一定的发育。 其中,底巴都背斜是矿区的主干构造,是基底构造的主要骨架。 红山向斜、肥味河向斜、肥味河背斜、东西向的 F F5 及北西向的 F F4 是次一级构造。 其他小的断层是更次一级的构造。 (一)、 东西向构造 由一系列东西向的断层和褶皱组成,形成相对较早,主要有: 底巴都背斜:背斜轴向近东西,钻孔控制约长 9 公里以上,其西端向南偏转,背斜两翼比较平缓,对称开阔,北翼倾角 15~ 20176。 ,南翼略陡,为 20~ 35176。 ,核部为老厂河组及曼岗河组下段,翼部为曼岗河组中上段、红山组、肥味河组。 往东、往西被三迭系所覆盖。 矿区I号含矿带的分布受其南翼产状和形态所控制。 红山向斜:系指 F1与 F2断裂之间的 I1号铁矿体部位,由红山组含矿岩系组成,轴向约 80176。 ,北翼缓,南翼陡,长 公里,宽 ~ 公里,底部赋存 东矿区深部铁矿。 肥味河向斜:位于大红山向斜之南,轴向南东至近东西,两翼岩层倾角为 30~45176。 ,核部为肥味河组炭质白云石大理岩,翼部为薄层黑云白云石大理岩。 F1 断层:位于红山向斜南侧,走向北西近东西向,走向北西西近东西向,倾向南至南西,倾角 60~ 85176。 ,断带宽约 10米,垂直断距大于 500 米,为深部铁矿和二道河铁矿南界,区内控制长 5 公里,延伸预计 10 公里以上。 断层上下盘产状不一。大红山铜矿385中段西部矿体开采设计_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面雨水引出路堑外,临时截水沟与永久性的排水系统相结合。 开挖有地下水的路堑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降至开挖面以下 50cm。 ( 2)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对作业层队伍进行全面技术、安全、质量、环保内容的交底。 操作工艺 ( 1)工艺流程 大荔阳村至李家(临渭界)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陕建机施集团 21 ( 2)操作歩骤及方法
质量,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构筑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全省生态农业的样板基地之一。 示范园利用已经按 大荔县 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实施的生态农业计划扩展生态农业模式的总体布置,分为三个生产示范区,形成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在地势较平坦处建设蔬菜大棚、玻璃温室及附属设施,配套现代化喷灌系统。 生态果园生产基地 在果园内曲径小路和假山安排休息亭等风景小品
优势 (1)、区位优势:大荔县同州湖风景区位于洛河大荔城区段,占地面积 4 平方公里,景区按照 4A 级标准建设, 公里两岸堤防、 公里中隔段、 360 亩生态景观工程、 1000 亩湖面蓄水工程、 5 公里环湖自行车绿道、 100 辆自行车站点、 1000 部生态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及音乐喷泉、福寿桥、康宁桥等 20 多处景点建设,可容纳 510 万人游乐观 赏,成为集文化、民俗、休闲、体验
expect ed to ar ri ve at 7 o39。 cl ock this evening. By that ti me, the Astr a wi l have been f lyi ng thr ough space f or seventeen hour s and wil l have cir cled t he ear th a gr eat m any t im es.
挖渣机、喷浆机、绞车、电钻、和局扇等,都是经常移动的工作机械。 此类机械,其供电电缆一律采用轻便、易弯曲的非延燃橡胶套电缆。 具体选择为: ( 1) 对喷浆机、挖渣机等供电的,应该选用专用移动型电缆。 当电网电压为 660V 时,选用 MY系列的;当电网电压为 1140V 时,必须选用带分相屏蔽的橡胶绝缘专用电缆,可选用 MYP 系列。 ( 2) 对综合机械化工作面,必须选用屏蔽电缆可选用
劳动力 计划横道图 第 C18 合同段 年份 月份 人数 08年 20xx 年 20xx 年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88 人 256 人 224 人 192 人 192人 160 人 128 人 132人 96 人 64 人 64人 32人 中铁二十局纳黔高速公路 C18 标项目经理部 大石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