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物流的市场分析及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的竞争地位、优势与劣势。 基于资源的战略观认为:企业是一组资源的集合体,企业之间 的竞争围绕着资源的争夺与利用来展开。 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所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更取决于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取决于其对资源的整合力度。 以下是大田集团内部资源的分析。 组织资源 大田集团总部于 20xx 年 7 月从天津迁到北京,目前在全国有 73 家子、分公司和办事处,按照地域分布,划分为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管理模式如图所示 图 大田集团管理模式 大田集团实行的是相对集权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有利于集团对下属 公司的控制。 ( 1) 总公司对下属区域和分公司实行集权控制策略。 明确了集团、大区、分公司的三级管理模式,总公司对策略方向、人事、财务以及其他重大事项拥有决策权。 ( 2) 三大区域管理所辖分公司,规模一般在 25 个左右。 形成区域网络化。 总公司 三大区(华南、华东、华北) 72 家子、分公司 10 尽管这样的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是有效的,但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增大,现有的管理及权利分配出现了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 : (1) 总部对子、分公司的管理过于集权,使分公司难以根据面对的具体情况和市场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 (2) 每个大区管理所辖 25 家公司,管理的链条过长,对于分公司的具体建议或工作汇 报回馈不够及时,容易丧失市场机会。 物质资源 大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1992 年,历经十年磨练,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由 6 万元人民币起家,发展到今天,在中国拥有 73 家子、分公司,资产 亿元,员工 4300 人。 有专业运输车辆 1700 辆。 仓库面积 15 万平方米(包括保税仓库和海关监管仓库)公司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国际空运代理、国际海运代理、国际国内快递(不含私人信函)、仓储物流、危险品专业运输等。 服务区域覆盖中国 200 个城市。 已初步形成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1999 年 7 月大田集团以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 赢得了世界 500 强企业:世界最大的航空快递公司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 (Federal Express)的信任,在北京共同组建了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 继北京之后,上海、深圳、苏州也相继成立了合资公司,目前大田联邦快递的服务已扩展到中国的 200 个城市。 人力资源 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人的知识技能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创造了企业和组织的繁荣。 在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化加速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作用也越发突出。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向组织提供的技能、知识以及推理和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资 源的重要组成。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 在这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结构如何,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对企业的经营水平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就是开发人的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人们通过观察发现:那些能够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的组织总是比那些忽视人力资源的组织发展得更迅速。 因此,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 大田物流近两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 的时期, 20xx年低,公司拥有员工 3000人,到 20xx 年底,已拥有员工 4300 人 11 人力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 1) 形成了一支有国际化管理背景的领导团队,公司 20 名高层管理人员大都来自国际知名物流公司。 他们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管理能力。 ( 2) 人力资源的来源渠道多样化,为了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企业常年招聘优秀的管理和营销人员,保持了公司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和结构优化。 ( 3) 公司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并提供给员工较高福利待遇,使员工能够安心本职工作,长期为公司服务。 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国际化领导团队与中国 本土企业文化的融合和沟通还比较欠缺。 管理和战略实施不能很好的切合市场实际。 ( 2) 由于近年来企业迅速扩张,员工认识增长过快,公司在人力资源培训上相对滞后。 另外,公司缺乏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也做的不够。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大田物流管理团队和人力资源状况不错,但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 企业文化 ( 1) 田园哲学与企业文化 大田为奋斗之意,志在奋发图强,建立大田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精神,营造一个大田人赖以修养生息的美好家园。 不断改善员工整 体生活水平,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 2) 理念和宗旨 经营理念:一人为本、追求卓越、客户第一、员工之上。 服务宗旨:按照客户的需求设定和创造服务。 ( 3) PSP 哲学( PeopleServiceProfit 员工 服务 利润) 12 大田企业文化环形图 PSP 哲学来源于大田的战略合作伙伴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他的寓意为:优秀的员工创造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服务创造丰厚的利润,丰厚的利润回报企业和员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圆满成功。 公共 关系资源 良好的公共关系资源是企业调整策略、获得发展空间、争取策略主动权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正确合理利用公共关系资源可以减少策略变革所付出的代价,可以增强企业的社会地位和政策支持的说服力,强化企业功能、增强竞争力。 ( 1) 与政府的关系。 中国加入 WTO 加速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中国政府对物流的关注也大大加强。 为了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重点扶持的 12 家大型物流企业名单,大田有幸位列其中。 ( 2) 与客户的关系。 由于大田在行业内德美誉度,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实力,为众多国际国内一流企业提供物流 服务。 如 IBM、MOTOROLA、 ERICSON、 SONY、 SUMSUN、 UT 斯达康、华为集团、天士力药业、宝马汽车等。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大田还将和更多的重点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3) 与战略联盟的关系 1999 年,大田和世界 500 强企业 — 美国联邦快递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联邦快递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指定代理。 合作 5 年来,双方已经在北P S P 13 京、上海、苏州、深圳建立了合资公司。 今年还会有成立数家合资公司,双方的合作势头良好。 此外,大田还和国外 200 多家货运代理建立了合作关系,使业务的覆盖范围遍布世界上 100 多个 国家和地区。 大田物流市场地位分析 因为大田物流的产品有国际空运、国际海运、国内快递、仓储物流等多个业务单元,因此,在本节中拟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多因素业务组合矩阵来分析大田集团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多因素业务组合矩阵对公司经营业务的评定主要依据两个变量,即市场吸引力和业务优势。 公司如果进入富有吸引力的市场,并拥有在这些市场中获胜所需要德各种业务优势,它就可能成功。 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就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 为了确定行业吸引力和企业业务实力的大小,必须识别构成每个变量的 各种要素,寻找测量方法,并把这些因素合并成一个指数。 我们根据大田产品的不同,逐项列出影响它们的因素,各项分值的确定,是根据相关资料估计出来的。 分析过程见下图: 大田物流多因素业务组合矩阵业务优势 高 中 低 市 高 场 中 吸 引 低 力 市场吸引力 —— 竞争能力策略 实际上, GE 矩阵分九个格子,这些格子分列三个区。 左上角的三个格子表示最强的策略业务单位,公司应采取投资 /扩展策略,比如国内快递业务;在左下角到右上角这条对角线上的格子表示策略业务单位的总吸引力处于中等状态,公司应采取选择 /赢利策略,像空运代理和仓储物流业务;右下角的三个格子表 保持优势 以最快可行的速度投资发展 集中努力保持力量 投资建立 向市场领先者挑战 有选择加强力量 加强薄弱地区 有选择发展 集中有限力量 努力克服缺点 如无明显 增长就放弃 选择发展 在最有吸引力部分重点投资 加强竞争力 提高生产力加强获利能力 选择或设法保持现有收入 保护现有计划 在获利能力强、风险相对低的部门集中投资 有限发展或缩减 寻找风险小的发展办法,否则尽量减少投资,合理经营 固守和调整 设法保持现有收入 集中力量于有吸引。 设法保持现有收入 在大部分获利部门保持优势。 放弃 在赚钱机会最小是售出 降低固定成本同时避免投资 14 示策略业务单位总吸引力很低,公司应采取收获 /放弃策略,比如海运代理业务。 大田物流 SWOT 分析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详细的分析了企业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第三 方物流行业结构、竞争对手分析及公司内部资源能力以及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在对大田物流进行优势、劣势分析时必须以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本公司与竞争对手经行比较,分析出企业的优势( Strengths)与劣势( Weaknesses)机会( Opportunities)与威胁( Threats)。 也即 SWOT 分析。 这样,制定公司发展策略更有针对性,能够做到扬长避短。 表是大田物流优势、劣势分析评价表。 优势、劣势 从表中可以发现公司的主要优势集中在信誉、服务质量、资金状况、营销能力和企业文化;在市场占有率 、员工素质和管理方式上属于一般,而定价策略、成本控制等则较差。 大田物流优势、劣势分析评价表 评价等级 能力评估 评估内容 强 较强 中等 较差 差 营销能力 1 公司信誉 2 市场份额 3 服务质量 4 定价策略 5广告宣传效果 6销售人员能力 7 促销效果 8 创新效果 9地理覆盖区域 资源能力 10 设备资源能力 11 规模经济 12 员工 素质 13 技术能力 14 成本控制 财务能力 15 15资金成本 /来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