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生愿意而且能够就业的数量,既包括大学生有就业的意愿也包括大学生有就业的能力。 ( 1)二元市场导致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二元性。 从就业意愿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宁愿等待,也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而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 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上大学期间付出了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其受教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心理成本等。 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假定,人们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主体,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找寻工作时必然选择能 够带给其较大收益的工作。 由于中国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高级劳动力市 10 场(如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等)和低级劳动力市场(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 高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高,就业环境优越,工作稳定,社会保障健全,并且有较多的升迁机会。 而低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关系运行和形式不规范,就业环境差,工作不稳定,很少有升迁的机会。 因此,大学毕业生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往往选择在高级劳动力市场。 这种“二元”劳动力市场导致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而一味的往大城市、大单位挤,结果造成了 大学生就业难。 ( 2)在就业能力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和获得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就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等。 ”从根本上讲,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低。 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不仅表现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还表现在高等教育的无效供给,大量的宝贵资源被浪费。 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低表现在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通过训练和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 能力弱。 高校无快速反应机制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现阶段,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下的大学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 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高等院校没有适应新的要求,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专业过细,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造成供给严 11 重大于需求。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学生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市场需求并不匹配,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低。 大 学毕业生的供给能否实现,取决于其人力资本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只有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才可能被用人单位接纳。 当前,许多大学生之所以难以就业,一个重要原因是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较差。 他们的人力资本含量较低,毕业生独立能力不够、依懒性强,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大学生难就业往往就在于就业能力不足。 这样,综合素不高、个人修养偏低,进入就业市场后会不知所措,求职很难成功。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安心学习,不主动提高自己,存 有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不高等等不利因素,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失利。 2. 大学生有效需求不足 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之所以雇佣大学毕业生,是因为大学毕业生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创造价值,给用人单位带来利益,这是一种等价交换。 大学毕业生有效需求是指在各种工资水平下,社会各用人单位愿意雇佣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即用人单位既有雇佣意愿,也有雇佣能力,二者不可或缺。 如果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没有雇佣欲望,不需要引进大学毕业生,或没有雇佣能力,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对工资的要求,就都不能形成现实的大学毕业生需求,而只 是一种潜在的需求。 根据要素市场理论,从微观上看,决定大学毕业生需求的是大学毕业生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大学毕业生与资金、原材料一样,也是一 12 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不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听命于政府的指令,而是着眼于利益最大化。 所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大学毕业生的边际收益 MR 和边际成本 MC”。 MR 是指追加使用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额外收入,表现为引进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给该企业所额外创造的财富、利润等; MC 是指追加使用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额外成本,表 现为企业为引进一个大学毕业生所额外支付的工资、福利等成本。 按照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如果 MRMC,企业会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如果 MRMC,企业会减少需求;只有当 MR=MC 时,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处于均衡点。 具体来说,影响大学生有效需求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大学生的边际收益小于其边际成本。 如果 MC 不变,当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增强进而 MR 提高时,企业就会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学毕业生虽然经过大学的学习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但是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 在就业能力上,大学生综合素质不 过硬,核心竞争力不突出,人文素质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含金量。 由于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造成企业的有效需求不足。 ( 2)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低。 谋求一定收入以维持生计是每个择业者最起码的要求,所以,大学毕业生供给必然受到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水平的制约。 用人单位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