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与社交能力的关系研究_以河西学院为例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问卷调查法以 200名河西学院大学生为样本,主要考察了性别、年级和城乡生源因素对我校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影响,以及我校大学生孤独感与社交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我校大学生孤独感水平在性别、年级和生源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来自农村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城市学生的孤独感;大学生社交能力水平总体上在性别、年级和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男生在适当拒绝和情感支持这两个维度上显著低于女生 ,一年级学生在情感支持上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在主动交往和自我表露方面显著低于城市学生;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水平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大学生;孤独感;社交能力水平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 sample of 200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studied by questionnaires. Mainly the factors of the gender, grade and the urban or rural influence on social skills leve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level and social skills level.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 grade, urban or rural. Loneliness level of ma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 The loneliness level of rura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tudents from the city。 Social skills level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grade and urban or rural, Male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irls in appropriate rejection and emotional support dimensions. The lower grade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higher students on emotion support. Rural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urban students in active contacts and selfdisclosure dimensions。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loneliness level and social skills,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isclosure factor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level of lonelines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Loneliness; Social skill level 1 引言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 — 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黄希庭 (2020)认为孤独是一种负向的情绪体验,是个体渴望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却又无法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社交能力是指如何进行令双方都觉得有价值并感到愉快的交谈的知识。 人类的本性是社会性,所以人们需要通过交往来融入到群体当中,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交技能,因此往往在与人交往时屡屡碰壁。 在这个时候,如果他们遭 遇挫折后自己不能够反省或者求助,而学校、家庭也不能帮助和引导他们,那么就有可能陷入人际障碍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由最初的美好愿望变为逃避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孤独感与社会交往的问题的存在,在大学校园里已不是片面特殊的心理现象,而是带有典型性,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因此,本文就大学生孤独感与社交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目前关于孤独感和社交能力的研究己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 2 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采用孤独感问卷和本土化的社交能力量表、对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 讨,而探讨二者关系问题的理论意义有,一方面为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已有研究中的结论;而其实践意义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并且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研究方法 被试 被试为河西学院大学生共 200 人,以班级为单位对在读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施测。 总共收回有效问卷 196 份,问卷回收率为 98%。 其中男生 92 人,女生 104人;生源中来自农村的有 100 人,来自城市的有 96 人;大一的 被试有 50 人,大二的被试有 58 人,大三的被试有 47 人,大四的被试有 41人。 196 名被试的基本情况参见表 1: 表 1 被试基本情况统计 频率 百分比 性别 男 92 女 104 生源 城市 96 农村 100 年级 一年级 50 二年级 58 三年级 47 四年级 41 研究工具 UCLA 孤独感量表 该量表含有 20 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 14 等级计分法,分为 1=从不, 2=很少, 3=有时, 4=一直。 总分 80 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越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汪向东等, 1999)。 问卷附带调查项目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年级、来自城市(农村)。 人际交往能力问卷 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共包括 40 个题目,分为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与情感支持等五个维度,每一个维度各有八个题目,用来测试被试的社交能力水平。 量表采用五点记分,分别为: 1=做不到,感觉极其不安并且没有把握,因此尽量逃避开、 2=可以这么做,但感觉非常不安,并且处理起来有许多 困难、 3=能做,不过感觉稍有 3 不安,并且处理起来有些困难、 4=擅长这么做,感觉轻松,并且能够处理这类问题、 5=非常擅长这么做,并且能够处理的非常出色。 该问卷的克龙巴赫系数为 ,问卷 5个维度相隔三周的重测信度为 ,所以说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魏源, 2020)。 3 结果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河西学院大学生孤独感、社交能力水平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考察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然后考察了性别、年级、生源对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社交能力水平和孤独感的相关关系。 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总体状况 为了考察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基本情况,我对参与本次调查的 196名被试在各变量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具体结果见表 2: 表 2 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各因子水平的统计分析及比较 N M SD 孤独感 196 主动交往 196 适当拒绝 196 自我表露 196 冲突管理 196 情感支持 196 人际交往总得分 196 从上表描述统计的结果可以发现: ( 1)孤独感总平均分大约为 分,所以从总体来看,我校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孤独感。 ( 2)就社交能力水平各维度来看, 在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情感支持等五个维度的平均值都在低分等级范围内(常模分别为 2 2 2 2 30 以下)。 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考察了我校大学生在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上的性别差异,具体结果见表 3: 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男生的孤独感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p)。 在社交能力水平上,有两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男生在适当拒绝能力上不如女生会运用 (p),在情感支持上男生也不如女生获得多,在主动交往、自我表露、冲突管理、社交总分上无差异。 4 表 3 大学生在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上的性别差异 变量 性别 N 均值 标准差 T P 孤独感 男 92 ** .006 女 104 适当拒绝 男 92 * .026 女 104 情感支持 男 92 * .0216 女 104 注: *p, **p。 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年级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了大学生在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年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 4: 表 4 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年级差异 均值差 (IJ) 标准误 P 孤独感 一年级 二年级 * .87511 .045 三年级 .289 四年级 .019 四年级 一年级 * .029 二年级 * .99913 .042 三年级 .04756* .013 情感支持 一年级 二年级 *** .85476 .000 三年级 ** .001 四年级 *** .98967 .000 注: *p, **p。 *** p 从上表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 (l)从各年级孤独感比较上,发现总体上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相比,孤独感水平偏高,且存在差异性( p),大四学生与其他各年级学生相比,孤独感水平也高且也存在差异性 (p),而其他各年级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2)在社交能力总分上,各年级之间并不显著差异。 具体到各维度上,只有情感支 持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经过分析,发现总体上大一比其他各年级学生在情感支持上得分高,并且差异性显著。 而在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和冲突管理维度上四个年级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生源差异 5 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考察了大学生在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生源差异,具体结果见表 5: 表 5 大学生孤独感和社交能力水平的生源差异 生源地 N 均值 标准差 T P 孤独感 农村 100 .646** .009 城市 96 主动交往 农村 100 * .016 城市 96 自我表露 农村 100 * .018 城市 96 注: *p, **p。 结果表明,在孤独感程度上,农村学生要低于城市学生且差异性显著( p)。 在社交能力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主动交往、自我表露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城市学生在主动交往性上高 于农村学生 (p),同样,城市学生在自我表露程度上也高于农村学生 (p)。 而在适当拒绝、冲突管理、情感支持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孤独感与社交能力水平的相关分析 采用 Person 相关分析,考察了大学生孤独感、社交能力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具体结果见表 6: 表 6:孤独感与社交能力水平的相关分析 孤独感 主动交往 适当拒绝 自我表露 冲突管理 情感支持 孤独感 1 *** *** *** *** *** 注: *p, **p, *。大学生孤独感与社交能力的关系研究_以河西学院为例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 有 %的人选择娱乐性太强,没什么实际意义而且浪费时间作为不关注娱乐新闻的原因; %的人认为娱乐新闻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没必要关注,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很重视自己所关注的新闻带给自己的意义和用途;而因为没时间而不关注娱乐新闻的人只占 %,可见只要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新闻,大学生还是愿意拿出时间去关注的。 附表 29 大学生不关注与自身专业相关新闻的原因分析 响应
者相同。 企业如果发现哪个求职者符合条件 , 可通过此功能向指定邮箱发送招聘信息。 以上三点是前台实现的功能。 前台的功能如下 图 32 所示: 图 32 前台功能结构图 业进行分类 , 并可查询相关信息 , 使操作更加方便。 系统由管理员管理求职者和求职信息 , 当管理员发现哪个求职者的信息过期或已经找到工作而求职者信息还没有删除的 ,管理员有权限对其删除。 则同时也就删除了他所发布的求职意愿
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7]。 ” 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毕业生应当主动要求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注意不要签具有“霸王条款”的不平等劳动合同和就业协议书。 四、大学生就业权利受侵害成因分析
的环境,他们心理上受到的冲击更大,人在面临陌生的环境总会产生恐惧和精神病性,长期无法自我调节会表现在躯体上和日常生活中。 统计结果显示(如表 )参加过和未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城市大学生的心理 表 城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是否参加 志愿活动 N 均值 标准差 T Sig(双侧) 总分 是 59 .372 否 49 躯体化 是 59 .664 .508 否 49 强迫症状 是 59 ** .002 否
的系统难以维护。 相关部门已注意到这一问题,故布线和产品接口的标准化已是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政策法规的完善使产品进一步加强了质量的可靠性与产业的强势化。 7月 1日新颁布了由深圳某公 司协同公安部 TC100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楼宇对讲系统行业标准(简称 “GA/T 7220xx” ,属公安部行业标准,制定共经历了三年时间),该标准和原标准最大区别在于加入了 EMC(电磁兼容)指标和声对声测试。
门的数据信息不一致,不对称现象,不但经常出现错误还容易丢失数据。 其二是在小范围中构建局域网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确实可以展开网络工作,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各个部门中的管理工作,有效的处理部门中的冗余问题以及数据不一样的问题。 最具代表的是最早使用的图书馆的管理系统,教务中的管理系统等,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共享,自然也不能使用有效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