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电能表的应用设计_课程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号。 图 是一种典型反相应用电路 , 当输入端有电流流过时 , 发光二极管发光 ,使光电三极管导通 , 其集电极就有电流 I C 流过。 光电耦合器其主要特点为 : 1) 输入、 输出之间在电气上相互 绝缘。 2) 信号传输是单方向的 , 输出端的噪声不影响输入端。 3) 体积小、 寿命长、 无触点 ,功耗低。 4) 光电耦合器的传输特性具有非线性和随温度变化性。 图 光电隔离电路 AD7755 电路设计 图 AD7755 内部功能图 AD7755 电路只在 ADC 和基准电源中使用模拟电路,所有其它信号处理(如相乘和滤波)都是用数字电路,这使 AD7755 在恶劣环境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极高的准确度和长期的稳定性。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7 设计参数: 基准电压: 220V177。 10% 基准电 流: Ib=5A 最大电流: Imax=4Ib=20A 计量精度: 1% 最小电流: Imin=2%Ib= 脉冲数: 3200/ 参数计算: 以 AD7755 设计的电能表的相关参数计算 : 配合 C8051F360 芯片的 16 进制算法与课程设计的参数要求,参考基本电流与脉冲的建议数,选定基准电流 Ib=5A,每 计度需要的脉冲数为 3200,即CF 的输出为 3200imp/。 线路电压 220V,基本电流 Ib 为 5A,动态范围 400(规定准确度的电流范围为2%Ib~Imax,即 100mA~40A)。 计度器的电表常数 C 为 3200imp/ ,即 AD7755 发3200 个脉冲 ,单片机记录 1 电。 为满足电流通道的动态范围且留有充分的余量 ,选用 350μΩ的分流器。 以其将负载电流转换为电压 ,接 V1P 和 V1N。 线路电压经电压分压器分压 ,也降到允许的最大电压范围之内 ,接 V2P 和 V2N。 负载电流为基本电流 (5A)时 ,线路的功耗为 P=220 5= kw。 选择 f14=,SCF=0,S1=0,=S0=1,此时 CF 频率为 f1 的 32 倍,所要求的频率恰为 f1, f2 段的脉冲计数 标准为 100imp/。 乘以此常数得 Ib 情况下的输出频率 : fF1=P C= 3200/3600= 查 AD7755 数据表 ,所选择 f14=,满足最大电流为 40A 和再留有足够余量的要求。 fF1= U1 U2 G f14U2REF U1=5 350=1750μ V= 并以最大电流产生的压降和表 1,选择 G=16 U2=fF1 U1 G f14= 16 = 原理图中 R C1,R C2,R C3,R4∥ (R5~R16)、 C4 为抗混叠滤波器。 因为 AD7755 以 900kHz 过采样速率采样 ,故大大简化了抗混叠滤波器的设计。 不过 ,两个通道之间的相位匹配非常重要。 例如 ,当 cosφ = 时 ,176。 的外部相位误差将产生 %的测量误差。 为使两个通道的相位匹配 ,电阻、电容的取值分别为R1=R2=R3=R4=1kΩ (精度为 1%)。 C1=C2=C3=C4=33nF。 R5= 300kΩ ,R6= 150kΩ ,R7= 75kΩ ,R8=39kΩ ,R9=18kΩ ,R10= ,R11= ,R12= ,R13=Ω ,R14=560Ω ,R15=R16=330kΩ。 考虑到选用的分流器和基准源都存在允差 ,原理图中设置了校准网络 ,通过短接或断开 J1~J10,可在177。 30%范围内进行调节。 因为R15+R16=660kΩ ,大于大于 R4(1kΩ ),因此 ,即使 R5~R14 全部短接 ,这条支路的3dB 频率仍由 R4 和 C4 的值决定。 据厂家介绍 ,从 J1~J10 全部接通变化到 J1~J10全部断开 ,50Hz 处产生的相移仅为 176。 考虑到分流器存在寄生电感 ,较大时需要 进行补偿。 当分滤器阻值很小时 ,如 ,小于 200μΩ ,特别要注意此问题。 AD7755 的供电电压由电容分压器分压、二极管整流、 RC 滤波和 7805 IC 稳压产生。 7805 的输出以 C13(10μ F)和 C12(100nF)退耦 ,接 AD7755 的 DVDD。 VDD再经 R22(10Ω )、 C10(100nF)和 C11 (220μ F)滤波 ,接 AD7755 的模拟电路电源管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8 脚 AVDD。 AD7755 的 CLKIN 和 CLKOUT 管脚接 晶体和 2 只 22pF陶瓷电容。 考虑抗电磁干扰 ,除原有的滤波电路外 ,原理图电流输入通道中 增加了Z Z4 铁氧体 ,电源电路部分增加了由 Z1 铁氧体、 C16 电容和 MOV1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组成的滤波网络等。 C8051F360 单片机部分管脚及参数 由原理图知: ~ 分配给八个用户,作为脉冲输入端口。 和 分配给 LED 显示部分作为时钟信号和数据输入。 和 分配给 24C16 作为 SCL 和 SDA 信号脚。 此外, C8051F360 功能强大,结构复杂,其余端口与本设计无关,故其分配情况不再详述。 晶振采用 11..0592MHz,电源使用。 电源 参数 220V~5V 的共两套,一套给 AD7755,另一套给显示模块和 5V~ 电源。 5V~ 电源供给 C8051F360 和 24C16。 220V~5V 转换电路中,相关参数如下: C1=330uf,为滤波电容; C2=,用于抵消输入线较长时的电感效应,以防止电路产生自激震荡; C3=1uf,用于消除输出电压中的高频噪声。 图 AD7755 性能测试电路 器件选择: AD7755 电能脉冲发生器的选择: AD7755 是美国 AD 公司生产的专用于功率 /电能测量的 低成本集成电路。 它的技术指标满足 GB/T172151998 标准规定的准确度等要求。 AD7755 有 24 条引脚 ,以 DIP 和 SSOP 形式封装。 AD7755 在电子电能表中的连接如图 1 所示。 管脚功能如下 :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9 P1 DVDD,数字电路电源 ,5(177。 5%)V; P2AC/DC,高通滤波选择脚 ,逻辑高 ,高通滤滤器使能; P3 AVDD,模拟电路电源 ,5(177。 5%)V; P P19 NC,未接; P5P6 V1PV1N,通道 1(电流通道 )模拟输入 ,最大差动输入电压为177。 470mV; P7P8 V2NV2P,通道 2(电压通道 )模拟 输入 ,最大差动输入电压为177。 660mV; P9 RESET,复位引脚 ,逻辑低使 ADC 和数字电路保持复位状态 ,清内部寄存器; P10 REFIN/OUT,电压基准脚 ,片上基准为 5(177。 8%)V,可接外部基准源; P11 AGND,模拟电路参考地。 P12 SCF,校准频率选择脚; P1 P14 S S0,数 频转换频率选择脚;P1 P16 G G0,通道 1 增益选择脚; P17 P18 CLKIN CLKOUT,外接时钟 ,钟频 ; P20 REVP,负功率指示脚 ,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90176。 时变为逻辑高。 P21DGND,数字电路参考地; P22 CF,校准频率输出; P2P24 F F1,低频输出。 它由模拟电路 (模数转换电路、基准电路与电源电压监测电路 )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 被测电压、电流转换为数字量后 ,接下来的信号处理都在数字域实现。 AD7755 内部的相位校正电路、高通滤波器、乘法器、低通滤波器、数字 频率转换器等都为数字电路。 AD7755 内有两个以 900kHz 过采样速率采样的16 位 2 阶Σ Δ模数转换器 (ADC)。 被测电流经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PGA)放大后接电流通道的 ADC,并由此 ADC 转换为对应的数字信号。 再经相位校正和高通滤波 ,进入乘法器。 乘法器的另一路输入是由电压通道 ADC 转换而来的、与被测电压对应的数字信号。 相乘后产生瞬时功率信号。 此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除其中的交流分量 ,提取出负载消耗的瞬时有功功率。 AD7755 对这个瞬时有功功率信号进行一段时间的累计、平均 ,求得平均有功功率 ,以较短时间对瞬时有功功率进行累计 ,求得与瞬时有功功率成正比的高频频率并经 CF 输出 ,用于校准或送微控制器累加计数 ,实现对电能的计量。 电流通道的 PGA 的增益受管脚 G G0 控制。 高通滤波器 是否接入受管脚 AC/DC 控制。 逻辑高 ,HPF 使能。 用来去除电流通道的直流偏移和由此引起的误差。 高通滤波器接入或断开造成的相移 ,由相位校正电路校正 ,使电压通道和电流通道的相位匹配。 如前所述 ,管脚 F F2 输出与平均有功功率成正上的电压有效值具有下列关系 : fF1=fF2= U1 U2 G f14U2REF(1) 式中 ,U U2 分别为电流通道和电压通道输入端的 rms 差动电压 (V),G 为电流通道的增益 ,选择方法见表 1; UREF 为基准电压值 (V); f14 为以 S S0 逻辑输入选择的频率 (Hz),选择方 法见表 2。 表 f14 等选择表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0 表 第 7 列是与两个通道都输入最大电压所对应的最高输出频率(Hz)。 考虑到实际电网电压存在波动和负载电流可能超载 ,设计电能表时 ,两个模拟通道的输入电压一般都留有足够的超量程余地。 比如 ,取允许的最大值的一半。 表 2 第 5 列是用管脚 SCF、 S S0 逻辑输入选择的转换系数 ,CF 脚输出的频率为 fCF=KfF1(2)由表 2 知 ,CF 端输出的频率能高达 fF1 的 2048 倍。 设计参数 如下 基准电压 : 220V177。 20% 基准电流: Ib=A 最大电流: Imax=4Ib=20A 计量精度: 最小电流: Imin= 脉冲数: 1000/ 图 AD7755 电能脉冲发生器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1 键盘设计电路 图 键盘设计电路 键值 1 2 3 4 键码 F7H EFH DFH FDH 键值 5 6 7 8 键码 FBH BFH 7FH FEH 表 键值键码对应表 3. 8 采样电路 R2C1C2AGNDV 1 PV 1 NF1R1I123F1AGND 图 电流采样电路 使用分流器的电流采样电路如图 所示,其中 F1 为分流器, R R2 为采样电阻, C C2 为采样电容,他们为电流采样通道提 供采样电压信号,采样电压信号的大小由分流器的阻值和流过其上的电流决定。 4 软件电路设计 主程序流程图设计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2 图 主程序流程图设计 显示用户及相应电能子程序框图 单片机初始化 读取 E2PROM 24C16 存储值 利用定时器 T0 设置中断 读取 P2 口状态 开始 调用显示用户及相应电能子程序 向 E2PROM中写脉冲数 循环 结束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3 图 显示用户及相应电能子程序框图 读 24C16 子程序框图 开始 结束 调用查询键盘程序 处理脉冲数据 调用显示程序显示,并延时一秒 八户是否显示完 否 是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4 图 读 24C16 子程序框图 开始 发送起始地址 送写控制字 向 24C16 送入一个字节串行数据 发送字节地址 结束 写失败 否 是 将字节地址送入 24C16 重新发起始条件 将 24C16 里的数据读出 发控制字 应答则传送 读最后一个数据前发非应答信号 发终止条件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5 写 24C16 子程序流程图 写 24C16 子程序流程图 查询键盘流程图 开始 发送起始地址 送写控制字 向 24C16 送入一个字节串行数据 发送字节地址 结束 写失败 否 是 将字节地址送到 24C16 写数据到 24C16 并发应答信号 发数据 否 是 8 个字节发送完 否 数据接收错误 是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6 图 查询键盘流程图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将键盘状态存入 74HC165 读出一个键盘状态 键盘是否按下 对相应用户进行清零 键盘状态是否已全部移出 结束 是 是 否 开始 山东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7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5 结束语 开始 将新的脉冲状态存入。多用户电能表的应用设计_课程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温烘干,用粉碎机粉碎,用40目筛筛取, 留着备用。 无水乙醇,邻苯三酚,双氧水,邻菲罗啉,磷酸盐 生理盐水缓冲溶液(用分析天平称 , , 酸氢二钾,溶于 800mL蒸馏水中,用盐酸调节溶液 pH为 ,然后加蒸馏水定容到 1L),硫酸亚铁,葡萄糖为国产分析纯,蒸馏水,维生素 C 溶液,蒽酮 硫酸溶液(称量 ,加入 100mL、质量分数 98%的浓硫酸溶液,摇匀,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低温保存)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图 C41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图 C42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图 C43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图 C44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图 C45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图 C46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16 图 C47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图 C48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图 C49 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曲 线 图 C50 混凝土应力
气流顺利通过,是很好的过滤材料。 惯性原理 : 大粒子在气流中做惯性运动,气流遇到屏障会绕过去,而粒子因为惯性保持原来的方向撞到屏障上,从而达到过滤的效果,粒子越大,惯性越大,撞击屏障的可能性越大,过滤效果越好。 扩散原理 : 较小的粒子做的是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粒子越小,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撞击屏障的机会越大,过滤效果越好。 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 : 由惯性原理和和扩散原理可知
1:初始化种群步骤2:适应值评价步骤3:进化算子操作,生成新的种群(a) 选择算子(b) 组合算子(c) 交叉算子步骤4:如果满足终止条件,结束算法迭代,否则转到步骤2。 (2)优缺点1)每轮迭代可以找到多个帕累托近似最优解。 2)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其他方法比进化算法更能有效的解决多目标问题。 3)在许多复杂的应用问题中搜索最优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扩 频 码 字 1扩 频 码 字 2扩 频 码 字k噪 声 nt扩 频 码 字 1扩 频 码 字 2扩 频 码 字k1ˆb2ˆbˆkb 图 多用户检测系统模型 内蒙古大学本科 学年论文 (设计) 第 5 页 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分类 多用户检测 技术分为线性多用户检测和非线性多用户检测。 线性多用户检测主 要有下面几类 : 解相关检测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 ,
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