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电话接线盒注射模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表面不需设脱模斜度;该产品的孔边距约为 2mm,符合要求。 4) 加 强 肋 支 撑 面 为 使塑件具有一定的 强 度和 刚 性,又不使塑料件截面壁太厚,而产 生成型缺陷,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塑件 结 构 允许 的位置适 当设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1 置加 强 肋或者增 设防止变形结 构。 加 强 肋 不仅 可防止塑件 变形 ,而且有利于改善塑件模塑成型的充模 状况。 设 置加 强 肋后,可能出 现 背部塌坑,但只要位置 设 置得 当 ,壁厚合适,既可避免。 5) 圆 角 塑件的 边缘 和 边角带 有 圆 角,可以增 强 塑件某部位或者整 个 塑件的机械 强度 从 而改善成型 时 塑料在模腔 内 流 动条 件,也有利于塑件的顶出 和 脱 模。 因此塑件除了使用上的要求采用尖角或者不能出 现圆 角外, 应该尽 量采用 圆 角特征。 塑件上采用 还 可以使模具成型零部件加强 ,排除成型零部件 热处 理或使用 时 可能 产 生的 应 力集中 问题。 由塑件的 产 品 图 可知: 产 品所有 边缘 均 带 有 圆 角特征,最大 圆 角特征 R=1mm,最小 圆 角特征 r= 从理论分 析, 边缘圆 角特征与塑件壁厚存在如下 的关 系: 图 22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2 图 23 p___外力 负 荷, T___厚度, R___圆 角半 径。 由于 边缘修饰 与 张 力集中 图我们 可知: 边缘圆 角 对 塑件的影 响 ,圆 角 应尽 量使壁厚平滑 过 渡,使壁厚均 匀 一致, 对 于 c03 产 品 图 季提供了 圆 角,考 虑 了塑件受 应 力的影 响 ,和它的外 观 要求合乎模具 设计和 产 品的要求,故而,即依据 c03 塑件 产 品 图设计 模具型芯和型腔,而不另行 设计计 算。 6)尺寸精度分析 塑件的尺寸精度是指成型后所 获 得的塑件 产 品尺寸和 图纸 中尺寸的符合程度。 一般而言,塑件尺寸精度是取 决 于塑料因材 质 和 工艺条件引起的塑料 收缩 率范 围 大小,模具制造精度、型腔型芯的磨 损 程度以及 工艺 控制因素。 而模具的某些 结 构特 点 又在相 当 大程度的影 响 塑件的尺寸精度。 故而,塑件的精度 应尽 量 选择 的低些。 对 于本 产 品,图纸 未注明尺寸精度, 我们 取 IT10 级 精度。 IT8=. 此值由下表查知: 表 24 精度等 级选用推 荐值: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3 类别 塑料品种 建 议 采用的等 级 高精度 一般精度 低精度 1 PS 3 4 5 ABS 聚甲苯丙烯酸甲脂 PC PSU 聚 砜 PF 氨基塑料 30%玻璃 纤维 增 强 塑料 2 聚 酰 胺 610 10 4 5 6 氯化聚乙醚 PVC 硬 3 POM 5 6 7 PP PE 低密度 4 PVC 6 7 8 PE 高密度 由于没有规定制品尺寸精度,查表 32 取 45 级精度。 7)表面质量分析 该零件的表面除要求没有流纹、缺陷、毛刺,没有特别的表面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4 要求,故比较容易实现。 第三章 模具结构设计 第一节 总体方案拟订 对任何塑料件的模具设计都有一定的程序,首先要确定该塑件使用哪 一种浇口形式,因为目前浇口的形式很多,并且用不同的浇口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的塑件效果,得到的塑件表面质量也不同等,因此确定浇口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再就是要确定在塑件的什么地方进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都没有定论,只有借助 PTC 公司的 PRO/E 内的MOLD ADVISOR 模块来进行分析后再确定浇口位。 接着要确定一模几腔,只有把这些前期工作都做好之后 才能够顺利的进行模具设计。 计 算部分。 一、型腔数目的确定 对于一个塑件的模具设计的第一步骤就是型腔数目的确定。 单型腔模具的优点是:塑件精度高;工艺参数易于控制;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制造成本低,周期短。 缺点是:塑件成型的生产率低、成本高。 单型腔模具适用于塑件较大,精度要求较高或者小批量及试生产。 多型腔模具的优点是:塑件成型的生产率高,成本低。 缺点是:塑件精度低;工艺参数难以控制。 模具结构复杂;模具制造成本高,周期长。 多型腔模具适用于大批量、长期生产的小塑件。 确定型腔数目的方法: 1)根据经济性: n=[NYt/(60C1)]1/2 式中 n每副模具中型腔的数目 N计划生产塑件的总量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5 Y单位小时模具加工的费用 t成型周期( min) C1每个型腔的模具加工费用 (元) 2)根据锁模力: n=[(Q/p)A2]/A1 式中 Q注射机锁模力)( KN) p型腔内熔体的平均压力( Mpa) A2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A1每一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3)根据塑件的精度:根据经验,在模具中每增加一个型腔,塑件的尺寸精度就要降低 4%, 由于没有规定制品尺寸精度,且产品较小,产量较大, 所以选择采用一模四腔。 4)根基注射量: n=( ) /m1 式中 G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 g) m1单个塑件的重量( g) m2浇注系统的重量( g) 根据产品需 要,该塑件为一模四腔。 二、 型腔的排列 根据 根据需要和后续加工的要求我们确定为平行于塑件的最大尺寸方向,镜像分布。 图 31 三、分型面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6 分型面的设计在注射模的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分型面的设计可以对塑件的质量、模具的整体结构、工艺操作的难易程度及模具的制造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一、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 二、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的留模及脱模。 三、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四、满足塑件外观的要求。 五、便于模具的制造。 六、减小成型面积。 七、增强排气效果。 八、应使侧抽芯行程较短。 跟据该塑料制品的形状特点及以上原则,其分型面设计在塑件下端。 第二节 成型零件的设计及计算 一 、标 准模架的 选 取 由 产 品 图 可知 产 品的最大高度尺寸 为 15mm, 为适应模 具加工,便于推件板, 镶块 的 设 置安全起 见 , 我们 取 2x15=30mm,查 阅 注射机的模具安 装 尺寸,考 虑 到模具的 总 高度,由于塑件 较 小,故而 我们尽 量选择小 型模架, 从 而使模具的 结 构 尽 量小, 结 构 紧 奏,考 虑 到便于加工 我们 取整 80mm,查 阅标 准模 架图 ,取 = 的加工余量。 参 照 标 准模 架图 , 我们选 取 FAI 型 23 系列的 23 型模架。 二、成型零部件尺寸分析 成型零部件的 设计计 算主要指成型部分,与塑件接触部分的尺 寸计算。 而 对 于塑件尺寸精度的影 响 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7 1)成型零部件的磨 损 其主要是塑料熔体在在成型行腔中的流动以 及 脱 模 时 塑件与型腔或型心的摩擦,而一后者 为 主。 为简 化 设计计 算,一般只考 虑 与塑件 脱 模方向平行的磨 损 量, 对 于垂直方向的不于考 虑 ,而忽略不 计。 中小形塑件 我们 取δ c=1/6Δ。 2)成型零部件的制造 误 差 成型零部件的制造包括成型零部件的加工 误 差和安 装 ,配合 误 差 两个 方面, 设计时 一般 将 成型零部件的制造 误 差控制在塑件相 应 公差的 1/3 左右 ,δ z=1/3Δ ,通常取IT6— IT9 级 精度。 3)塑件的 收缩 率 收缩 率 不仅 是塑件的固有特性,而且与制品的 结 构, 工艺条 件等方面的因素有 关。 生 产 中由于 设计选 取的 计 算 收缩 率与 实际收缩 率的差异,以及塑件成型 工艺条 件的波 动 ,材料批 号的 变 化而造成塑 件收缩 率的波 动 ,由此 导 致塑件尺寸的 变 化值 为: δ s=(SmaxSmin)*Ls 式中: Smax________塑件的最大 收缩 率; Smin _______塑件的最小收 缩 率; Ls__________塑件的名 义 尺寸。 由上式可以看出, 收缩 率 对 塑件的尺寸影 响较 大,故而 应认 真 对待。 4)配合 间 隙引起 的误 差δ j 比如:采用活 动 型心 时 ,由于型环 的 间 隙配合, 将 引起塑件孔的位置 误 差或中心距 误 差等, 为了 满 足以上因素 对 塑件造成 的误 差 总 和最小且小于塑件的公差值,必 须满 足以下 条 件: δ z+δ c+δ s+δ j≤ Δ 式中:δ z成型零部件的制造 误 差; δ c成型零部件的磨 损 量; δ s塑料的 收缩 率波 动引 起的塑件尺寸 变 化;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8 δ j配合 间 隙引起 的误 差; Δ 塑件的公差。 三、成型零部件 设计计 算 1)型腔采用组合式,型芯为整体式,型芯及镶块均采用轴肩固定的方法,并用小间隙与模板配合,考虑到精度要求,故需螺钉和定位销进行固定和定位。 2)工作尺寸计算 图 32 产品视图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19 制品为 ABS,收缩率为 %,未要求尺寸精度,按 IT5 级精度,如上图 half 模型腔直径 ○ 1 按平均值法 cpS mmz  介于 IT9IT10 之间 ○ 2 按公差带法初算 mmLSL zsm000m a x]134%)[(])1[(  校核塑件最大尺寸 ssctm LSLL  m in mmc  343 3 % 3 6  合要求 按 IT12 制造,公差带法结果最,利于修模,故:凹模直径为  half 模模腔深度 mmz 11  按 IT10 mmz  mmc  mmz 2 9  按 IT7 mmz  mmc 1 4  ○ 1 平均值法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20 mmHSH zscpm000]%)[(]32)1[(1  mmH m]%)[(2 ○ 2 公差带法初算 了 m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