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领域本体的课件模型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传输与交换。 在标有关键的元数据属性之后,不同机构、公司、学校间的学习对象资源可以互通有无,或进行相关兼容性的修改。 前文提到的LTSC学习对象元数据工作小组就致力于建立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标准规范,以实现不同机构间学习对象资源的共享。 截止2001年4月,并仍在修改讨论之中。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DLTS—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中也包括了对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的详细讨论取舍。 从目前技术来看,为保证学习对象元数据自身的易传输共享,一般都采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来进行描述和传送。 具体的应用方式则既可以把这些用XML描述的元数据单独存储在数据库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XML文档保存。 、可搜索、易接触(Shareable、Searchable、Accessible) 可重用的前提表现就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 一种不能共享的资源难以展开大规模的重用。 保证资源共享的措施有多种,如标准规范开放化、格式统一化等。 而共享网上教学资源的首要前提又在于能够检索到符合需求的资源,进一步则需要能高效搜索获取到相关度高的资源。 Yahoo等搜索引擎的出现大力推动了Internet资源的搜索共享特性,但是当网络资源 越来越多时,冗余信息、虚假信息、重复信息使网络不堪负载。 试想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搜索“learning object”关键词的情形,你可以得到807000个结果网页(15/10/2001),如何在它们当中进一步精确定位呢。 这涉及一个资源有序化的问题,依照学习对象规则(如元数据等)来建立教学资源,可以在精确检索方面跨进一大步。 (Can be aggregated) 我们可以想象工业化生产时用通用配件来制作各种机械装置、设施、装备的情形。 学习对象是一种有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构件,教学者可以将它快速高效地进行组合。 可聚合是指单个的学习对象可被聚合而重组成更大层次的学习对象,或编组成更大的学习内容序列,如教学模块、网络课程等。 当然对学习对象的组合编列不能简单随意行事,而需要依照一定的教学设计原理、学习策略、和相关编列理论来进行[22]。 、兼容性(Acrossplatforms、Compatibility) 为了让多个学习组织、著作工具、不同情境能够重用学习对象构件,学习对象还必须要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平台中兼容、互操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方便管理和互相沟通。 从目前的应用水平来看,多数格式的学习对象大都能够在网络上传输,如网页、Java Applet等。 尽管从技术受限上看,学习对象要跨越所有的学习平台十分困难,但至少是应该能够实现跨多平台的。 (Targetoriented) 即某个学习对象应该是针对某个特定学习目标的,它的建立是为了让学习者在不同层次上了解、掌握直至应用某类学习内容。 学习者在学习这个学习对象之后,应该掌握其内含的教学内容,并达到教学目标。 目标指向需要学习对象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确定学习者学习此学习对象后应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如了解、记忆、掌握、评价、综合等,再根据这个目标来对学习对象内部进行编列组建。 、可改制(Flexibility、Customized、adaptability) 虽然建议学习对象不能太大,但对其规模的大小并无严格的限制,在这方面重要的是学习对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为了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者一方面可能需要将学习对象进行改造重组(如果需要改造的力度过大,则新建学习对象),另一方面还需要用它来为个体学习者自定义生成个性化的课程结构。 在这方面,许多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研究者正在致力于利用学习对象生成个性化网上课程。 学习对象相关标准(1)学习对象元数据相关标准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不断适应远程教育开展现状、针对性越来越强的过程。 现在国际较为通用的为LTSC的LOM标准,其研究重点是管理、定位和评价学习对象所需的一套最小属性集。 LOM 标准通过定义一个统一的元数据模型,为学习者或教育者等对学习对象的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提供支持。 同时也支持学习对象的共享和互换LOM主要规范了九个方面的数据信息:1.通用信息(General) 2.生存周期(Lifecycle)3.元元数据信息(Meta 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4.技术信息(Technical)5.教育信息(Educational);6.价值信息(Cost)7.关联信息(Relation)8.注释信息(Annotation)9.归类信息(Classification)元数据的绑定: LOM元数据类别说明通用(General)对学习对象进行整体描述的通用信息生存期(Lifecycle)与学习对象的历史和现行状态有关的属性及对学习对象的发展起到作用的个人和组织元元数据(Metametadata)关于元数据记录本身的一些信息技术(Technical)学习对象的技术要求和特征教育(Educational)学习对象的教育和教学特征权利(Rights)有关学习对象知识产权和使用条件的信息关系(Relation)该学习对象同别的学习对象的关系信息评注(Annotation)教学使用上对该学习对象的一些评价,以及这些评价的作者和创作实践等分类(Classification)该学习对象在特定的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绑定是指从一个框架或规范到另一个框架或规范的应用或映射。 具体讲就是用一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示概念上的数据模型,如XML绑定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时具体地表示对象的元数据实例,才能对元数据的实例进行各种操作。 (2) 内容包装标准IMS 全球联合学习公司提出了内容包装标准[23]。 该标准的目的就是定义一种能够用来交换学习内容的标准数据结构,为学校和学习资源开发商制作学习内容提供标准数据绑定的基础,从而使学习内容可以在不同的创作工具、学习管理系统和运行环境之间相互,交换和使用。 内容包装标准为全世界范围内学习对象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前提。 因为它规定了学习对象内容的数据结构,也即是实现了数据结构层面的统一性。 内容包装标准定义了一个内容包装信息模型。 :一个描述包中内容组织形式和资源的特定文件以及一些实际的物理资源文件。 该特定文件被称作内容清单文件,它描述了包的内容和结构。 一旦一个包为了传输而被组合成单独的一个文件时,该文件就被称作包交换文件。 内容包装的这几个部分具体阐述如下: 内容包装信息模型概念图包交换文件:单独的一个文件(如 .zip、 .jar、 .cab),包含一个顶级内容清单文件,以及该内容清单文件中引用的所有物理文件。 包交换文件是一种通过网络传输结构化信息的简便形式。 包: 一个逻辑目录,包含了一个顶级内容清单文件,以及在该内容清单文件中引用到的各个子目录下的实际物理资源文件。 一个包代表一组可独立使用的学习内容。 它可以是课程的一部分,因为有教学需求而单独提取出来使用;也可以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或者若干课程的集合。 一个包可以被重新组合或拆分。 包应能够独立存在,即它包含了被单独运行或复用时需要的所有信息。 包并不一定要压缩成一个包交换文件,它可以直接通过光盘或其他可移动媒介进行发布。 内容清单文件和该文件所需要的支持文件,如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文件所需的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 文档类型定义),XDR(XML Data Representation XML 数据表示),XSD(XML Schemas Definition XML 模式定义)文件,应置于该发布媒介的根目录下。 内容清单: 内容清单是对有意义的学习资源的描述。 一个内容清单包含了一种或多种静态的学习资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每一个内容清单实例保存在一个具有预定义名字的内容清单文件中。 (3) 国内CELTS体系我国从1999年开始着手远程教育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在2000年,教育部科技司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简称DLTS (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项目,同时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DLTSC. 2001年12月,DLTSC更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英文简称为CELTSC (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 CELTSC在LTSC和IMS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形成了自己的标准体系,对LTSC和IMS中已经成熟的规范/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本地化工作,形成了符合我国教育环境的规范草案。 200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这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第一个版本。 CELTS标准体系包括29个项目,根据各项子标准的作用面又分为通用规范与专用规范两大类,对于一部分今后必需但目前还不够成熟的项目暂时作为跟踪研究项目。 通用规范具有广泛的适用面,给标准用户留有较多的发展余地,允许他们在遵从统一的基本框架下选择及改制一些数据项目。 专用规范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具有更强的约束力。 目前有部分项目己经成为教育部颁布的试用规范,进入国家标准审定程序。 这些提交给国家信息标准委员会审批的若干规范将作为2003年开展教育信息化产品测评的依据,这些规范的文档信息包括信息模型、实践指南、测试规范等。 本论文中采用的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24]、CELTS9—内容包装规范和CELTS42—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25]就是进入国家标准审定程序的规范。 学习对象制作工具Reload Editor 2004是英国Reload工程项目提供的免费工具,可在,用于对学习对象按照IMS或SCORM标准进行元数据描述和内容包装。 本文利用Reload Editor 2004制作了“FTP_1”、“FTP_2”等多个学习对象。 XML技术的应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是用于数据交换的一种语言标准[26,27],是W3C组织于1998年2月发布的标准。 W3C组织制定XML标准的初衷是,定义一种互联网上交换数据的标准。 在互联网世界,作为描述文档中数据及其结构的标记语言XML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元置标语言,定义各种实例置标语言标准;二是作为标准交换语言,担负起描述交换数据的作用。 它具有SGML的灵活性和强大功能,并与广泛采用的HTML相结合。 XML既可作为数据存储的机制,又可作为消息体,XML作为数据的“容器”具有天生的优点:XML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使其可以对不同应用甚至是差异很大的应用间的数据进行描述;XML具有自我描述的特性,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应用间进行交换与处理而不必要求相应的应用程序是针对该数据定制的; XML属于纯文本,可以作为与平台无关的数据格式;XML是开放的,能够在不同的用户和程序之间交换数据,而不论其平台如何;XML可以降低解析器的负荷,可成为各应用程序采用的信息互换的方法。 XML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因为XML不只是用于一种数据格式的使用,它需要与多种相关的技术相互作用。 XML的标准体系由一连串不同的“子标准”组成,它们共同定义和描述了文件表现与使用的各个层面。 DTD即Document Type Dec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