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远程教学交互理论的微视频设计开发与实践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即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球众多学员学习。 MOOC发起于20xx年,拥有以小段视频为主的名校教师教学资源、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授课机制和完善的课下作业评估体系。 MOOC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在线教育风暴。 关于微视频教学研究的实验,寻找关于碎片化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等,一直从未停止。 如Koehler(20xx)等人的《What isvid eo goodfor。 Examining howmedia and story genreinteract))探究(视频和文本)媒体介质和故事类型之间的互动,认为视频优化效果的原因是由于内容、视频的呈现以及所呈现的故事的类型之间进行了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Martin Merkt(201 1年)等人的((Learningwith videOS VS.1earning with print:The role of interactive features》 通过比较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学生是自发的使用交互功能 ,而在学习中微观使用视频比宏观使用视频更有效。 国外关于教学交互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不断推进,基于微视频的开放教育资源应用研究受到了来自技术专家到多学科专家的不断关注,同时微视频这一交互媒体在国际范围内也将作为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而为深入交互的教与学本质研究拓宽了出路。 2.国内视频应用和教学交互研究现状 视频资源经历了最初的教育影视资源到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如今发展成为了微视频课程资源。 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是微视频的主要特征。 微视频起源于美国的YouTube视频网站。 2006以来渐渐发展成如今人们熟知的微电影、微广告、微视频以及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佛山微课等视频教育网站。 在本研究中,关注的是微视频的教学交互性和可用性。 在CNKI中国知网中,以“微视频”为关键词的文献共108篇文章,仅有30篇与研究主题相关,其中有两篇硕士论文。 这30篇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是:20xx年有1篇,20xx年有6篇(含1篇硕士论文),20xx年有23篇(含1篇硕士论文)。 20xx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微视频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传播学的视域,由此可见,直到20xx年开始我国研究者开始关注微视 频在教育的应用,而且关注热度到2013年有突增的趋势。 首先,我们对两篇硕士论文进行分析。 第一篇是,20xx年范青的硕士论文《微视频教学资 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是基于具有演示、交互操作功能的微视频应用研究,属于技术应用型软件教学视频,以Adobe Captix,ate录屏软件提供场景仿真和演示界面辅以智能提示来实现。 论文通过对比应用研究,考察课堂中微视频呈现顺序对学习者的成绩、态度、情感等学习效果的影响。 另一篇是,20xx年胡艳的硕士论文《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使用Adobe Cap tivate录屏软件制作的英语微视频,探讨的是微视频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提高听力和写作技能,及其在该学科中的应用模式。 其次,期刊文献按研究主题来统计微视频在学科的应用占将近一半,共13篇。 分别为小学语文1篇、初中生物1篇、大学英语1篇、信息技术2篇、计算机科学4篇、教育技术专业课4篇;以微课程为主题有5篇,说明微视频与微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微视频是微课程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移动学习中微视频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主题有3篇;交互式微视频的应用l篇;理论研究1篇。 筛选质量较好的期刊具体来分析:王冰洁的《基于微视频的 脚盯教学实践研究》是在技术类大学课堂中开展基于微视频的JiTT教学模式一一网络观看微视频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杨九民的《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学习效果欠佳,实验课时间较短、学习任务比较重等问题,引用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学习方式,实验发现其具有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实验操作错误等效果。 邵明杰的《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中,通过使用创设情 景、设计任务、微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5个环节的情景化任务驱动策略来提高微视频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范福兰、张屹的交互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范青属于同一类型。 理论研究方面,王觅在《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一文提出了微视频课程资源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微视频的内涵、微视频课程的结构进行了界定,对微视频课程从教学方法和制作技术和资源粒度进行分类以及分析其适用范围。 刘小晶《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该文针对现有教学视频改造成微型资源的问题,设计与开发了视频微型化编辑与播放系统,并探索其 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模式。 梁乐明等人在《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一 — 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一文中阐述了微课程理念,并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可汗学院、TED Ed、佛山微课)的设计进行比较,寻求微课程理念的共性与特性,最后建构出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微课程模式。 综上,可发现:微视频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视频的应用提高到了课程应用的高度,并衍生出相应的微课程理论。 在前人视频资源研究的启发之下,微视频的研究从各个学科领域来探索微视频的应用规律、条件以及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呈现多角度多样化的研 究趋势,这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微视频学习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然而,微视频资源的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较为缺乏。 此外,我们可以看出微视频的发展方向是交互式微视频和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微视频应用,对于原有教学视频资源进行微型化改造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而微视频的理论研究仍较少。 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时空分离本质使得教学交互的研究得到重视。 以关键词“教学交互"进行搜索时,发现王志军发表的《中国远程教育交互十年文献综述》将我国十年间的远程教育交互研究概括的较为详细。 在该论文中,分析了核心研究者及关注点和研究主题 ,并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了交互研究的内容。 这十年中,研究的关注点从系统和媒体转到了课程和资源的设计、交互影响因素分析和交互策略设计、交互过程和交互内容的分析、交互效果和交互质量的保障等方面。 6研究内容的细致化表明着我国研究者对教学交互的研究逐渐深入交互的本质。 然而,在教学交互基本原理和规律、不同类型教学交互方面的研究力度有待加强,在增加实证分析、应用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的应用方面亦有待加强,以提高说服力。 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的研究以“教学交互”为核心术语,建立和发展了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的概念体系,构建 了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框架的内容包括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教学交互的本质及相关概念的内涵,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的基本原理,远程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研究,互联网环境中社会性交互规律的研究等。 它的意义在于把教学交互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一个较完善的交互理论框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本研究以陈丽的教学交互层次理论为指导,针对《远程教育》课程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果欠佳和远程教学活动实践中的交互不足问题,进行基于远程教学交互理论的微视频设计,并从实践层面去研究微视频在网络学 习操作,提高学习兴趣、自学的积极性、理解和深化知识,达到概念交互层次的应用效果,验证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以期为微视频在远程教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国内外关于微视频资源的远程教学交互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陈丽的教学交互层次塔为主要理论指导,结合微学习的相关理论及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以《远程教育》课程中第六章“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与环境’’知识的学习为例,开发流媒体微视频教学资源,并发布到广西师范大学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中,组织学生开展远程教学活动。 论文主要采用实践研究 的方法,探究远程学习下基于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的微视频资源应用效果,以期能充分发挥微视频教学资源的优势,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视频设计和应用的优势及不足,提出微视频在远程教学的应用策略,提高教学交互效果。 这对于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和远程教育教学交互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主要是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SpecialSci、ERIC、ScienceDirect教育文献资料库、Baidu和Google搜索引擎以及相关的专著,查阅国内外有关网络视频课程、 微视频及其应用、传播学、微课程设计、网络学习交互等方面的研究,了解当前国内外关于微视频的研究趋势以及当前我国远程教育交互教学活动使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我国远程教育的交互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本课题的研究,指导设计符合远程教学交互理论的微视频和教学资源。 (2)调查法 首先,为了解学习者对基于微视频的远程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态度,以及教学交互活动的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参考其他研究者的内容并设计出详细的调查问卷,让学习者在问卷表上对有关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其次,在远程学习结束后收 集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网络数据,并使用访谈的方式获取学生对本次远程学习的真实感觉以及满意度,最后汇总三个方面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3.研究过程及技术路线 论文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微视频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以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模型为指导开发用于实践研究的微视频资源。 开发过程所用的技术为flash动画制作和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 微视频将在广西师范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中使用,开展远程教学实践。 第二阶段为实践研究阶段,为探究微视频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 及基于论坛、测试、作业等教学交互活动的教学效果,论文设计基于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的教学交互效果调查问卷,结合学生访谈和收集网络学习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二、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与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价的一神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何克抗,20xx)本研究中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的设 计等。 (一)<远程教育》课程简介 《远程教育》是教育技术专业的--f-j必修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研究远程教育的基本理 论,并结合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实践,介绍了我国远程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相关理论。 《远程教育》课程既有理论教学内容,又提供相关实践操作的方法指导,知识体系清晰,教学与实际操作并重,是一幅“现代远程教育"的导游图。 作者选取第六章“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与环境”作为本论文的实践内容,该章节主要介绍支持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的资源与学习环境,分析该系统的支撑技术与媒体。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 程的远程学习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三学生,由于本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学生对学习有着明确目的,学习时间有保证,具备远程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学生将利用两周时间参与远程教育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没有远程自主学习的经历。 在大部分学生中做“是否有参加过真正的远程学习,你是否会期待使用动画视频来学习《远程教育》”的简单调查,得知51.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远程学习并期待本门课程用动画视频来进行学习;293%的学生参加过远程学习并表示期待本次基于视频的学习,即有80.48%的学生期待本次学习。 针对本章节内容,作者编 写了以选择题为主、以在线测试形式进行的学前测试。 测试题中覆盖了本章知识的重点、难点的小测试。 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测试其在远程学习前掌握该章节知识内容的程度,然后学生可根据其掌握的程度来进行或深度或浅度的网络学习。 (三)教学目标分析 本次远程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识记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与环境的相关概念,理解资源类型与特点、资源整合利用和人文环境含义,重点掌握资源传送环境、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视频会议系统、直播课堂和农远工程的相关内容,最后学会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视频会议 系统,领会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的资源与学习环境,能分析各种资源与环境的不同。 在本次远程学习中还要求学生体验远程学习过程,并在体验中掌握远程学习的方法,主动参与学习交互活动,积极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养成良好的远程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的使用 本研究主要是开展以微视频为主要学习资源的远程学习实践研究,在远程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以及主动交互策略、情感帮助策略、有效的教学反馈与指导策略等。 自主学习策略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主张学习者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测、自我激励,积极 与他人交流,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负责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自主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要学会主动探索,以此达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本章学习中借助广西师范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以超文本方式组建知识内容,还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设计自测题,设计教学交互活动,以微视频为主要学习资料建构适合学习者自主的学习环境,即所有的学习任务和内容集中于一个导航目标中,如图2.2所示,建构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技术环境,满足学习者的不同个性特征及需求。 第二种策略是协作学。基于远程教学交互理论的微视频设计开发与实践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idean距离,本文后面仅简要阐述了一下 Euclieadn距离度量。 刚体 (Rigid body)。 在任何力的作用下,体积和形状都不发生改变的物体叫做刚体。 以上是物理学上对刚体所下的定义,那顾名思义刚体配准就是刚性图像间的配准,它主要包括旋转和平移变换。 所以本文中所涉及的变换 T 仅限于旋转和平移,而不包括其他变换,如相似变换、伸缩变换、仿射变换、投影变换和弹性变换等。
作和多用户自由交互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种集中式结构带来的问题,一些早期研究原型,如 VConf, Dialogo 等采用复制的体系结构( Replicated Architecture) [5] [6], 即在整个协同系统中, 单用户应用程序 在每个客户端均有实例存在。 该结构有助于实现好的响应性、不严格的 WYSIWIS 和有效的网络使用,并且支持并发协作。 但与此同时
是未来 35 年的总发电收入都将小于它目前的成本价格。 通过 Excel计算相关数据得到 下表 :: 表 2:北面墙安装各型号电池的利润表 型号 价格(元) 面积(m2) 单位价格(元 / 2m ) 北面单位收益(元 / 2m ) 北面单位利润(元 / 2m )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B5 B6 B7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晶体管开关,可由主机进行控制。 主机可以利用模块的数字量输入来检测行程开关、安全开关或远程数字量信号。 本设计使用它输出开关量来控制报警器, 当程序计算值超出 设定报警限时,模块将输出低电平,触发报警。 其他硬件 系统选用输出标准电流信号的压力计作为测量变送器,且选用接受标准信号的电动阀作为执行器。 系统出报警器直接由 220V/AC 供电以外,其他模块和仪表均由输出 24V/DC开关电源供电。
的抗压强度值,下同) 长的水平间隙切割压痕线在不同位置 (依次距离中心 线 0、 l/ 6H、 1/ 3H)的抗压强度值。 从图 中 可见当定长的间隙切割压痕线离中心越远时, 纸箱抗压强度越低;当水平问隙剀割压痕线距离顶面仅 1/ 6H 时,影响较显著。 另一方 面 ,随着间隙切割压痕线长度的增加,纸箱抗压强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间 隙切割压痕线越长则纸箱受损的瓦楞数越多,且间隙切割
83。 37 参 考文献 39 附录 39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 设计( 论文 ) 1 第一章 绪 论 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集成制造和智能制造的主体技术,是当今各种先进制造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数控系统是数控技术的核心,也是数控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功能强弱、性能 优劣直接影响着数控设 备的加工质量和效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