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拨叉加工工艺的编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序的说明 CA6140 拔叉零件 的重要加工面有花键底孔、两端面,花键,槽,顶面,材料为 HT200,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 加工 前后 两端面 根据 GB180079 规定毛坯的公差等级为 IT13,表面粗糙度为 m,要达到后 端面 m 的技术要求,需要经过粗铣→精铣。 加工 Φ 22 花键底孔 此工序重点在于找正毛坯对称面,故采用螺旋定心夹紧机构,找正对称面,进行加工。 零件技术要求底孔的表面粗糙度达到 m,毛坯为实心 ,故采用钻孔→扩孔,可以达到要求。 加工 外径为Φ 25的花键内孔 7 零件要求花键底面粗糙度 m,侧面 m,由于此工序在钻底孔工序之后,故采用拉花键孔的方法,一次拉削可以达到要求。 加工 上顶面 零件上顶面为精加工,粗糙度要求为 m,与花键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故以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对上顶面进行粗铣→精铣。 加工 18H11 槽 零件技术要求槽底面要达到表面粗糙度为 m,侧面粗糙度为 m,而且两侧面和花键中心线的垂直度≤ ,本身有精度要求, 18H11,故以花键中心线和左 端面为精基准,用花键心轴定位,采用 铣 →磨。 顶面的钻 2M8通孔和 Φ 5 锥孔工序不是很重要,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2M8 通孔先钻孔,再攻丝,Φ 5锥孔采用锥刀进行加工。 制订 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 工序分散来提高生产率,此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 工艺路线方案一 的制订 工序Ⅰ: 粗铣 前 端面 工序Ⅱ: 粗、精铣后端面 工序Ⅲ: 钻、扩花键底孔 工序Ⅳ:粗、精铣上顶面 工序Ⅴ:钻 2M8 通孔 工序Ⅵ:钻Φ 5锥孔 工序Ⅶ:铣削 18H11 槽 工序Ⅷ:磨削 18H11 槽 工序Ⅸ:拉花键 工序Ⅹ :挫圆角 工序Ⅺ:去毛刺 工序Ⅻ:终检 工艺路线方案二 的制订 工序Ⅰ:粗铣前端面 工序Ⅱ:粗、精铣后端面 8 工序Ⅲ:钻、扩花键底孔 工序Ⅳ:拉花键 工序Ⅴ:粗、精铣上顶面 工序Ⅵ:钻 2M8 通孔 工序Ⅶ:钻Φ 5锥孔 工序Ⅷ:铣削 18H11 槽 工序Ⅸ:磨削 18H11 槽 工序Ⅹ :挫圆角 工序Ⅺ:去毛刺 工序Ⅻ:终检 两种工艺路线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种方案,工艺路线一把拉花键放在磨削 18H11 槽之后,在此,工序 工序工序 工序 工序 8 中很难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造成生产率的下降。 工艺路线二 ,一把花键底孔钻削出来后紧接着就是拉花键,这样,后面的工序就很容易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即以花键心轴进行定位,进行螺旋夹紧,此方案定位精度高,专用夹具结构简单、可靠。 通过以上的两种工艺 路线的优、缺点的分析,最后确定工艺路线二为该零件的加工路线。 工艺过程详见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确定工序(或工步)尺寸的一般方法是:由加工表面的最后工序(或工步)向前推算, 前面已经根据有关资料查出了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即毛坯余量),将加工余量分配给各工序加工余量,然后往前推算工序尺寸。 CA6140 的拨叉材料为 HT200。 毛坯重量约为 kg ,生产类型为由大批量生产,毛坯为铸件,精度为 2 级铸件,大体尺寸确定,外表面加工面少,根据以上原始资料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如下: ⒈前后端面的加工余量 前后端面有 3177。 的加工余量,足以把铸铁的硬质表面层切除。 前端面粗铣一次即可,加工余量 3mm,工序基本尺寸为 83mm, 工序经济精度 等级为 IT11,公差值 ,表面粗糙度 Ra5μ m,上下偏差按“入体原则”确定(以后按照此原则确定)。 后端面粗铣一次,精铣一次,粗铣加工余量 ,工序经济精度 等级为 IT11, 9 公差值 ,精铣加工余量 , 工序经济精度 等级为 IT7,公差值 ,表面粗糙度 m,工序基本尺寸为 80mm。 ⒉ 矩形花键底孔 要求以矩形花键的外径定心,故先钻中心孔,再扩,最后拉削,内孔尺寸为Φ 22H12,见零件图,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表 359确定孔加工余量的分配。 钻孔Φ 20mm,工序经济精度 等级为 IT11,公差值。 扩孔Φ 21mm,工序经济精度 等级为 IT10,公 差值 ,粗糙度 m。 拉花键 花键孔要求以外径定心:拉削时加工余量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取 2Ζ =1mm。 ⒊顶面的加工余量 此工序分为两个工步:①粗铣顶面;②精铣顶面。 粗铣加工余量为 ,工序经济精度 等级为 IT11,公差值。 精铣加工余量为 , 工序经济精度 等级为 IT7,公差值 ,表面粗糙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