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无线烟雾报警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8 电源正端(+) Vss 9 电源负端(-) TE 14 编码启动端,用于多数据的编码发射,低电平有效; OSC1 15 振荡电阻输入端,与 OSC2 所接电阻决定振荡频率; 基于单片机无线烟雾报警系统设计 9 OSC2 16 振荡电阻振荡器输出端; Dout 17 编码输出端(正常时为低电平) 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PT2262 参数: 表 2 极限参数( Ta=25176。 C) 参数 符号 参数范围 单位 电源电压 Vcc 2 ~ V 输入电压 Vi ~ Vcc+ V 输出电压 Vo ~ Vcc+ V 最大功耗( Vcc=12V) Pa 300 mW 工作温度 Topr 20 ~ +70 176。 C 贮存温度 Tstg 40 ~ +125 176。 C 表 3 电气参数( Tamb=25176。 C VDD=)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电源电压 Vcc 2 12 V 电源电流 Icc Vcc=12V振荡器停振 A0A11 开路 uA Dout 输出驱动电流 Ioh Vcc=5V, Voh=3V 3 mA Vcc=8V, Voh=4V 6 mA Vcc=12V, Voh=6V 10 mA Dout 输出陷电流 Iol Vcc=5V, Vol=3V 2 mA Vcc=8V, Vol=4V 5 mA Vcc=12V, Vol=6V 9 mA 解码 芯片 : 图 7 PT2272 引 脚 图 基于单片机无线烟雾报警系统设计 10 表 3 PT2272 管脚说明 : 名 字 管脚 说明 A0A11 11013 地址管脚 ,用于进行地址编码 ,可置为 “0”,“1”,“f”(悬空 ),必须与 2262 一致 ,否则不解码 D0D5 71013 地址或数据管脚 ,当做为数据管脚时 ,只有在地址码与2262 一致 ,数据管脚才能输出与 2262 数据端对应的高电平 ,否则输出为低电平 ,锁存型只有在接收到下一数据才能转换 Vcc 18 电源正端(+) Vss 9 电源负端(-) DIN 14 数据信号输入端,来自接收模块输出端 OSC1 16 振荡电阻输入端,与 OSC2 所接电阻 决定振荡频率; OSC2 15 振荡电阻振荡器输出端; VT 17 解码有效确认 输出端(常低)解码有效变成高电平(瞬态) 地址码和数据码都用宽度不同的脉冲来表示,两个窄脉冲表示 “0”;两个宽脉冲表示 “1”;一个窄脉冲和一个宽脉冲表示 “F”也就是地址码的 “悬空 ”。 图 8 状态时序图 2262 每次发射时至少发射 4 组字码, 2272 只有在连续两次检测到相同的地址码加数据码才会把数据码中的 “1”驱动相应的数据输出端为高电平和驱动 VT端同步为高电平。 PT2272 解码芯片 有不同的后缀,表示不同的功能,有 L4/M4/L6/M6 之分,其中 L 表示锁存输出,数据只要成功接收就能一直保持对应的电平状态,直到下次遥控数据发生变化时改变。 M 表示非锁存输出,数据脚输出的电平是瞬时的而且和发射端是否发射相对应,可以用于类似点动的控制。 后缀的 6 和 4 表示基于单片机无线烟雾报警系统设计 11 有几路并行的控制通道,当采用 4 路并行数据时( PT2272M4),对应的地址编码应该是 8 位,如果采用 6 路的并行数据时 (PT2272M6),对应的地址编码应该是 6 位。 PT2262/2272 芯片的地址编码设定和修改 : 在通常使用中,我们一般采用 8 位地址码和 4 位数据码,这时编码电路PT2262 和解码 PT2272 的第 1~ 8 脚为地址设定脚,有三种状态可供选择:悬空、接正电源、接地三种状态, 3 的 8 次方为 6561,所以地址编码不重复度为 6561组,只有发射端 PT2262 和接收端 PT2272 的地址编码完全相同,才能配对使用,遥控模块的生产厂家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出厂时遥控模块的 PT2262 和 PT2272的八位地址编码端全部悬空,这样用户可以很方便选择各种编码状态,用户如果想改变地址编码,只要将 PT2262 和 PT2272 的 1~ 8 脚设置相同即可,例如将发射机的 PT2262 的第 1 脚接地第 5 脚接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那么接收机的PT2272 只要也第 1 脚接地第 5 脚接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就能实现配对接收。 当两者地址编码完全一致时,接收机对应的 D1~ D4 端输出约 4V互锁高电平控制信号,同时 VT 端也输出解码有效高电平信号。 图 9 PT2262 和 PT2272 的时序图: 设置地址码的原则是:同一个系统地址码必须一致;不同的系统可以依靠不同的地址码加以区分 [12]。 基于单片机无线烟雾报警系统设计 12 PT2262 和 PT2272 除地址编码必须完全一致外,振荡电阻还必须匹配,否则接收 距离会变近甚至无法接收,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一批兼容芯片,在实际使用中只要对振荡电阻稍做改动就能配套使用 [2],下面的参数匹配效果较好: 表 4 PT2262/PT2272 电阻匹配值 编码发射芯片 编码接收芯片 PT2262 PT2260 SC2260 SC2262 CS5211 PT2272/SC2272/CS5212 无 200K 无 270K 无 2M 390K 无 3M 680K 无 12M 820K 本系统中采用。 AT89S51 是美国 ATMEL 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 COMS8 位单片机,片内含 4Kbytes 的可系统编程的 Flash 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 ATMEL 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 8051 指令系统及引脚。 它集 Flash程序存储器既可在线编程 (ISP)也可用传统方法进行编程及通用 8 位微处理器于单片芯片中, ATMEL 公司的功能强大,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主要性能参数: 与 MCS51 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4K 字节在性同编程 (ISP)Flash 闪速存储器; 1000 次擦写周期; 的工作电压范围;全静态工作模式: 0HZ33MHZ;三级程序加密锁; 128*8 字节内部 RAM; 32 个可编程 I/O 口线; 2 个 16 位定时/计数器; 6 个中断源;全双向串行 UART 通道;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中断可从空闲模式唤醒系统;看门狗 (WDT)及双数据指针;掉电标识和快速编程特性; 基于单片机无线烟雾报警系统设计 13 图 10 AT89S51 引脚图 引脚功能说明: Vcc:电源电压 GND:地 P0 口: P0 口是一组 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 I/O 口,也即地址 /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时,每位能驱动 8 个 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 1”可作为高 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 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 Flash 编程时, P0 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 口: 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1”,通过内部的上 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Ia)。 Flash 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 P1 接收低 8 位地址。 表 5 引脚功能: 端口引脚 第二功能 MOSI(用于 ISP 编程) MISO(用于 ISP 编程) SCK(用于 ISP 编程) 基于单片机无线烟雾报警系统设计 14 P2 口: P2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 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Ia)。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 16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2 口送出高 8 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 8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2 口线上的内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区中 P2 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Flash 编程或校验时, P2 接收高位地址和其它控制信号。 P3 口: P3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 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 P3 口写入“ 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 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 作为输入时,被外部拉低的 P3 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 Ia)。 P3 口除了作为一般的 I/O 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如下表所示: P3 口还接收一些用于 Flash 闪速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表 6 引脚功能: 端口引脚 第二功能 RXD(串行输入口) TXD(串行输出口) INT0_______ (外中断 0) INT1_______ (外中断 1) T0(定时 /计数器 0) T1(定时 /计数器 1) WR______(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RD______(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 RST 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WDT溢出将使该引脚输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