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企业统一通信的方案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源云化,将有可能做到按需分配,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降低整个统一通讯解决方案的成本。 3. 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研究目标 本文对 UC 系统 建设 从需求分析 — 方案设计 — 方案实施进行阐述。 课题 研究目标是:结合 企业需求和信息化现状 ,探讨如何 建设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的 UC 系统 ; 研究 UC 系统运营成本构成,探讨低运营成本的 UC 系统方案。 课题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 企业 UC 项目建设的现状 和需求 特点 , 主要对 UC 项目的整体技术设计方案 进行研究 , 提出一个 可行的低成本、短周期的设计方案。 同时 本文 对多个备选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并解释 方案选择的理由。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首先,分析 UC 项目的 需求 , 阐述需求的背景 ,以及 为企业所带来的价值 ;然后采用 UML进行 场景分析和 系统分析设计。 系统分析设计 后 , 根据分析得出的系统需求对关键技术进行选型,并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构造 一个原型 验证关键技术。 最后, 在原型验证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给出整个项目的完整方案。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建设一套 低运营成本的企业 UC 这一需求,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合理的 使计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在这个问题上云计算是一个可行的研究方向。 那么使用何种云计算架构和技术、如何部署、管理云、如何解决云的迁移问题,将成为方案是否能成功的关键。 而如何解决周期短的问题, 我认为关键在于合理的 使用开源项目、合理的购买商业产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 缩短项目周期。 4. 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及试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课题的研究方法 需求收集 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分法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它的应用分成两个步骤: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 需求 ,列出 需求 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和调查统计结果,对所列 需求 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最后综合成整个项目的 需求排序。 本文采用这种方法进行 需求收集 ,并结合信息化 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 我们在对 信息化 进行初步研究,有了一定认识后,拟定出两份 需求 调查问卷,以文字讨论形式为主,分别面向开发单位和使用单位,各自列举了双方 认为具有价值的需求 ,以及在 需求实现后对企业的可能影响。 然后,我们通过当面访问讨论和邮件咨询的方式,对 3 位有相关经验的开发人员、 2 位主要从事 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的公司负责人和 3 位使用 UC 系统的 企业 领导进行了调查,倾听他们对UC 系统 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 通讯对企业效率影响 程度的观点。 接着,我们依据调查反馈信息,参考已识别出的 关键需求 ,重新拟定出 一 份需求 列表,列举 需求的价值,并询问对此的认可度。 对问题的回答反映了这一 需求的认可度 ,用 010 之间的数表示。 例如,对上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用 10 表示需求价值很高 ;用 5 表示 需求价值一般 等。 得分越高表示 需求价值越高 ;反之,需求价值越低。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又称统一建模语言或标准建模语言 ,是始于1997 年一个 OMG 标准,它是一个支持模型化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图形化语言 ,为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视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规格,到构造和配置。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OOA& D, OOAD)方法的发展在 80 年代末至90 年代中出现了一个高潮, UML是这个高潮的产物。 作为一种建模语言, UML的定义包括 UML语义和 UML表示法两个部分。 (1) UML语义 描述基于 UML的精确元模型定义。 元模型为 UML的所有元素在语法和语义上提供了简单、一致、通用的定义性说明,使开发者能在语义上取得一致,消除了因人而异的最佳表达方法所造成的影响。 此外 UML还支持对元模型的扩展定义。 (2) UML表示法 定义 UML符号的表示法,为开发者或开发工具使用这些图形符号和文本语法为系统建模提供了标准。 这些图形符号和文字所表达的是应用级的模型,在语义上它是 UML元模型的实例。 标准建模语言 UML的重要内容可以由下列五类图(共 9 种图形)来定义: 第一类是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第二类是静态图 (Static diagram),包括类图、对象图和包图。 其中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 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如关联、依赖、聚合等,也包括类的内部结构(类的属性和操作)。 类图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关系,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几乎使用与类图完全相同的标识。 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对象图显示类的多个对象实例,而不是实 际的类。 一个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 由于对象存在生命周期,因此对象图只能在系统某一时间段存在。 包由包或类组成,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 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 第三类是行为图( Behavior diagram),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组成对象间的交互关系。 行为图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协作图。 其中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 通常,状态图是对类图的补充。 在实用上并不需要为所有的类画状态图,仅为那些有多个状态其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发生改变的类画状态图。 而活动图描述满 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有利于识别并行活动。 活动图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图,它对于系统的功能建模特别重要,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顺序图展现了一组对象和由这组对象收发的消息,用于按时间顺序对控制流建模。 用顺序图说明系统的动态视图。 协作图展现了一组对象,这组对象间的连接以及这组对象收发的消息。 它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按组织结构对控制流建模。 顺序图和协作图都是交互图,顺序图和协作图可以相互转换。 第四类是交互图( Interactive diagram),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 其中顺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