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3c2440的linux操作系统移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使用 CDROM 直接启动快速安装,并且 CDROM 上往往还包括非常庞大的应用软件集 (多达数百兆 ),包括各种服 务器软件、XWindow、桌面应用、数据库、编程语言、文档等,安装和使用都非常方便。 Linux 系统安装 虚拟机安装 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 目前流行的虚拟机软件是 VMware, VirtualBox 和VirualPC,他们都能在 Wondows 系统上虚拟个计算机。 本课程安装的是 VMware ,安装步骤如下: (1) 双击下载好的 VMware 软件打开安装程序,如 图 :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4 图 虚拟机安装界面 (2) 进入 图 所示界面。 图 选择典型安装 (3) 选择 next,进入安装界面,如图图 :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5 图 安装进度 (4) 安装完成后,输入序列号。 (5) 选择“重新启动计算机按钮”。 (6) 到这里虚拟机安装完成,工作界面 如图 :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6 图 安装完成界面 .2 Linux 安装 启动虚拟机后接着就是安装 Linux 系统,本课题选择的是安装 Fedora10。 (1) 打开虚拟机选择要安装的系统文件如图 : 图 Fedora 安装 文件 (2) 设置虚拟机内存和网络。 (3) 进入分区设置界面,挂载硬盘。 (4) 进入系统安装软件界面,将系统自带的软件安装齐全,如图 :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7 图 系统自带软件安装 (5) 软件安装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系统会自动安装完成。 如图 : 图 系统自动安装进度 (6) 安装完成后,登陆配置网络。 并安装虚拟机工具。 (7) 在 windows 中新建两个文件,设置与 Linux 交互目录。 Linux 常用工具 文本编辑器 (1) gedit 图形化文本编辑器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8 Gedit 是一个图形 化文本编辑器,像 Windows 中的记事本文件一样可以打开、编写并保存文本文件。 还可以将其他图形化桌面程序中的文本剪切和粘贴到编辑器中。 Gedit 有一个清晰而又通俗易懂的界面,使用活页标签,因此可以不必同时打开多个文件打开多个 gedit 窗口。 (2) 文本编辑器 vi 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如果不使用图形化的桌面,读取并修改某个文件或配置文件,可以使用 vi 编辑器来创建文本文档、书写脚本、编辑文本;另外,vi 编辑器的文本模式查找功能比 gedit 命令更加强大,它可以在日志文件中以精确的方式查找信息,并且 Linux 安装程序会自动安装附带的 vi编辑器。 几乎所有的 Linux 用户和系统管理员都使用 vi 编辑器完成自己的而工作。 因为 vi编辑器不是图形化的软件,所以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他文本编辑器的挑战。 但是 vi 编辑器出色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使它得以广泛应用。 软件包管理 Linux 系统上的所有软件部分成可安装、升级或删除的 RPM 软件包。 这部分描述了如何使用图形化和命令行工具来管理 Red Hat Linux 系统上的 RPM 软件包。 RPM 软件包管理器是开放打包系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它在 Linux 和UNIX 系统上运行。 RedHat, RPM技术。 对于终端用户来说, RPM 简化了系统更新。 安装、删除安装、升级 RPM软件包使用简短的命令就可完成。 RPM 维护一个已安装软件包和它们文件的数据库,因此,可以在系统上使用功能强大的查询和校验。 如果喜欢图形化界面,可以使用软件包括管理工具来执行许多 RPM 命令。 在升级中, RPM 处理配置文件时非常谨慎,因此绝对不会丢失原先定制的配置。 这是使用普通的 .文件所无法达到的。 对于开发者来说, RPM 允许用户把软件编码和程序打包,然后提供给终端用 户。 Linux 的常用命令 cd 命令: 改变工作目录。 mkdir 命令: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9 创建一个目录(类似 DOS 下的 md 命令)。 rmdir 命令: 删除空目录。 rm 命令: 在 linux 中创建文件很容易,系统中随时会有文件变得过时且毫无用处。 用户可以用 rm 命令将其删除。 该命令的功能为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它也可以将某个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均删除。 对于链接文件,只是删除了链接,原有文件均保持不变。 pwd 命令: 在 Linux 层次目录结构中,用户可以在被授权的任意目录下利用 mkdir 命令创建新目录,也可以利用 cd 命令从一个目录转换到另一个目录。 然而,没有提示符来告知用户目前处于哪一个目录中。 要想知道当前所处的目录,可以使用。 pwd 命令: 该命令显示整个路径名。 ls 命令: ls 是英文单词 list 的简写,其功能为列出目录的内容。 这是用户使用频率最多的命令 ,因为用户需要不时地查看某个目录的内容。 该命令类似于 DOS下的 dir 命令。 cp 命令: 该命令的功能是将给出的文件或目录拷贝到另一文件或目录中,就如同DOS 下的 copy 命令一样,功能非常强大。 mv 命令: 用户可 以使用 mv 命令来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将文件由一个目录移入另一个目录中。 该命令如同 DOS 下的 ren 和 move 的组合。 ln 命令: 该命令在文件之间创建链接。 这种操作实际上是给系统中已有的某个文件指定另外一个可用于访问它的名称。 对于这个新的文件名,我们可以为之指定不同的访问权限,以控制对信息的共享和安全性的问题。 Find 命令: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10 在目录结构中搜索文件,并执行指定的操作。 此命令提供了相当多的查找条件,功能很强大。 cat 命令: 在标准输出上显示文件;连接两个或多个文件。 more 命令: 在终端屏幕按屏显 示文本文件。 Passwd 命令: 用来更改使用者的密码 wh 命令: 该命令主要用于查看当前在线上的用户情况。 这个命令非常有用。 如果用户想和其他用户建立即时通讯,比如使用 talk 命令,那么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该用户确实在线上不然 talk 进程就无法建立起来。 又如,系统管理员希望监视每个登录的用户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也要使用 who 命令。 W 命令: 该命令也用于显示登录到系统的用户情况,但是与 who 不同的是 w 命令功能更加强大,它不但可以显示有谁登录到系统,还可以显示出这些用户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并且统计数 据相对 who 命令来说更加详细和科学,可以认为 w命令就是 who 命令的一个增强版。 chmod 命令: chmod 命令是非常重要的,用于改变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 用户用它控制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 该命令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包含字母和操作符表达式的文字设定法;另一种是包含数字的数字设定法。 hgrp 命令:功能:改变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组。 chown 命令: 更改某个文件或目录的属主和属组。 这个命令也很常用。 例如 root 用户把自己的一个文件拷贝给用户 xu,为了让用户 xu 能够存取这个文件, root 用户应该把这个文 件的属主设为 xu,否则,用户 xu 无法存取这个文件。 Login 命令: login 的作用是登录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Shutdown 命令: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11 shutdown 命令的作用是关闭计算机,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Halt 命令: halt 命令的作用是关闭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Reboot 命令: reboot 命令的作用是重新启动计算机,它的使用权限是系统管理者。 Mount 命令: mount 命令的作用是加载文件系统,它的用权限是超级用户或 /etc/fstab中允许的使用者。 Umount 命令: umount 命令的作用是卸载一个文件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或/etc/fstab 中允许的使用者。 Exit 命令: exit 命令的作用是退出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Last 命令: last 命令的作用是显示近期用户或终端的登录情况,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通过 last 命令查看该程序的 log,管理员可以获知谁曾经或企图连接系统。 df 命令: 显示磁盘文件系统与使用状况。 top 命令: 实时显示 process 的动态。 crontab 命令: crontab 是用来 让使用者在固定时间或固定间隔执行程式之用,换句话说,也就是类似使用者的时程表。 u user 是指设定指定 user 的时程表,这个前提是你必须要有其权限 (比如说是 root)才能够指定他人的时程表。 如果不使用 u user 的话,就是表示设定自己的时程表。 kill 命令: 杀死僵死的进程。 Ifconfig 命令: 用于配置网卡。 Netstat 命令: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12 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和网络接口信息,可以让用户得知目前都有哪些网络连接正在运作。 nslookup 命令: 查询一台机器的 IP 地址和其对应的 域名。 它通常需要一台域名服务器来提供域名服务。 如果用户已经设置好域名服务器,就可以用这个命令查看不同主机的 IP 地址对应的域名。 ping 命令: ping 命令用于查看网络上的主机是否在工作,它向该主机发送 ICMP ECHO_REQUEST 包。 有时我们想从网络上的某台主机上下载文件,可是又不知道那台主机是否开着,就需要使用 ping 命令查看。 mail 功能: 读取及发邮件。 finger 命令: finger 命令的功能是查询用户的信息,通常会显示系统中某个用户的用户名、主目录、停滞时间、登录时间、登录 shell 等信息。 tar 命令: tar 可以为文件和目录创建档案。 利用 tar,用户可以为某一特定文件创建档案(备份文件),也可以在档案中改变文件,或者向档案中加入新的文件。 gzip 命令: gzip 是在 Linux 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命令,既方便又好用。 unzip 命令: 该命令用于解扩展名为 .zip 的压缩文件。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13 基于 S3C2440 的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14 2 ARM 体系结构介绍 本课题针对的是操作系统移植侧重于软件,因此关于硬件,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 ARM 体系结构和和 s3c2440 的主要硬件。 ARM 体系 结构的发展 体系结构,定义了指令集和基于这一体系结构下处理器的编程模型。 基于同种体系结构可以有多种处理器,所面向的应用领域不同,每个处理器性能也就不同,但每个的实现都要遵守这一体系结构。 ARM 体系结构为嵌入式项目开发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的系统性能。 目前 ARM 体系结构一共定义了 8 个版本,从版本 1 到版本 8, ARM 体系的指令功能不断扩大。 不同系列的 ARM 处理器,性能差别很大,应用范围对象也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是相同的 ARM 提醒结构,那么基于它们的应用软件是兼容的。 V1 版本的处理器并没有实现商品化,采用是 26 位,寻址 空间是 64MB,在目前的版本中已不再是用这种结构。 与 V1 结构的 ARM 处理器相比, V2 结构的 ARM 处理器的治理结构有所完善,比如增加了乘法指令并且支持协处理器指令 从 V3 结构开始, ARM 处理器的体系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实现了 32 位的地址空间,指令结构相对前面两种结构有所完善。 V4 结构的 ARM 处理器增加了半字指令的读写和写入操作,增加了处理器模式,并且有了 T 变种 — V4T,在 Thumb 状态下支持的是 16 位的 Thumb 指令集。 V5 结构的 ARM 处理器提升了 ARM 和 Thumb 两种指令的交互能力,同时有了 DSP 指令 — V5E 结构, JAVA 指令 — V5 结构的支持。 V6 体系结构包含 ARM 体系结构中所有的 4 种特殊指令集: Thumb 指令( T) ,DSP 指令( E) ,Java 指令( J)和 Media 指令。 V7 架构采用了 Thumb2 技术,它是在 ARM 的 Thumb 代码压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保持了在代码对现存 ARM 解决方案的完整的兼容性。 Thumb2 技术的代码量比纯 32 位代码少占用 31%的内存,减少了系统资源开销,同时能提高出 38%的性能。基于s3c2440的linux操作系统移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