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简单零件的造型及数控仿真加工_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法向约束的参照平面。 调整后的自由曲线,如图 26 所示。 图 26 创建自由曲线 图标完 成自由 曲线的编 辑。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外一条自由曲线的 创建和编辑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8 将自由曲线混合成自由曲面 图标,在下面的步骤中将选取 4 条边界曲线和两条内部曲线以构成自由曲面。 图标 绘制另一半。 成的鼠标上盖如图 27 所示 图 27 鼠标上盖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9 第三章 鼠标上盖分模 创建模具 , 新建模具文件 mouse_top_mold 在 , 系统弹出的菜单栏中依次点击文件→新建选项,系统弹出如图 31 所示的新建对话框 图 31 “新建”对话框 ,在子类型中选择模具型腔选项,然后再名称栏输入模具文件名“ mouse_top_mold”,然后取消使用缺省模板前勾选项。 统弹出如图 32 所示的新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 mmns_part_solid”选项,然后单击确定。 图 32 “新文件选项” 对话框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0 模具布局。 单击确定后,系统自动进入模具模块设计环境,单击右侧模具制造工具条中选取零件 按钮,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和布局对话框,选择“ ”文件,单击打开对话框下端的打开按钮,如图 33 所示。 图 33 “布局”对话框。 接着系统弹出创建参照模型对 话框,如图 34 我 所示,接受系统默认选项按参照合并,单击确定按钮。 图 34 “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 在布局对话框中单击参照模型起点与定向下按钮 ,如图 35 示,系统自动弹出参照模型对话框,如图 36 所示,同时出现坐标系类型菜单和选取,如图 37所示,选择标准选项。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1 图 35 “布局”对话框 图 36 “参照模型”对话框 图 37 新元件窗口和“坐标系类型”菜单 ,单击确定按钮,调整后结果如图 38 所示。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2 图 38 参照模型方向。 单击确定按钮退出参照模型方向对话框,保持布局栏中单一选项不变,接着单击布局对话框中的预览按钮,在工作区预览调入的参照模型,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退出布局对话框,并在型腔布置菜单中单击完成 /返回按钮,结束布局。 结果如图 39 所示。 图 39 完成布局。 在特征模型树中单击显示按钮,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层数选项进入层数,然后单击上端的三角按钮,从下拉列表中选择“ ”,然后按住 Ctrl 键 选 择 “ 01_PRT_ALL_DTM_PLA ”,“ 01_PRT_DEF_DTM_PLN ”和“ 04_PRT_ALL_DTM_PNT”三个层,并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隐藏选项,将这三个层遮蔽掉,如图 310 所示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3 图 310 遮蔽层 设置收缩率和创建工件 在模具制造工具条中单击 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快捷方式 中选择按尺寸指定零件收缩 ,选择 公式,在收缩栏中比率选项中输入“ ”,如图 311 所示单击 按钮,完成收缩率设置。 图 311 设置收缩 率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4 创建工件 ,系统弹出自动工作对话框, 选择“ MOLD_DEF_CSYS”坐标系,并按照图 312 所示,设置自动工件参数。 312“自动工件”对话框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5 ,单击对话框下端确定按钮,生成的工件如图 313 所示。 图 313 生成自动工件特征 创建分型面。 在模型树区单击设置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树型过滤器选项,接着系统弹出模型树项目对话框,在显示栏中勾选特征选项,单击确定,模型树显示为如图 所示的特征。 特征。 单击系统工作区上方的工具栏中遮蔽按钮 ,系统弹出遮蔽 — 取 消遮蔽对话框,在过滤栏中选择元件选项,在可见元件栏中选择 选项,然后单击对话框下端的遮蔽按钮,然后单击关闭,则工作区中不显示模具特征如图 314 所示。 图 314 显示创建特征。 单击操控板中分型面按钮,启动分型面命令,自动将进入分型面创建环境,建立新的分型面“ PART_SURF_1” ,选中工件一个曲面,然后单击工具栏中复制按钮 ,再单击粘贴按钮。 系统弹出操控板,然后依次选择如图 315 所示的曲面。 选择完 成后,单击操控板选项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排除曲面并填充孔选项如图 316 所示。 然后把鼠标移到工件上,选择 如图 317 所示曲面。 然后单击操控板中确定按钮 ,结果如图 318 所示。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6 图 315 复制曲面 图 316 “复制”操控板 图 317 选择填充面 图 318 完成曲面复制。 依次单击工具栏中插入→边界混合选项,系统弹出边界混合操控板。 把鼠标移到工件上,选择如图 319 所示四条 边。 图 319 选取第一方向 ,单击操控板确定按钮 ,结果如图 320 所示。 图 320 边界混合效果图 ,系统弹出操控板,选择刚建立的两个曲面特征,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7 并使“面组 F7”为主面组,如图 321 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曲面复制。 图 321 “合并 ”操控板。 依次单击视图→可见性→着色,所示然后单击继续模具体积块菜单中的完成 /返回按钮命令。 单击工具栏遮蔽按钮 ,系统弹出如图 322 遮蔽 — 取消遮蔽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上面的 取消遮蔽选项,在遮蔽的元件中选择“ MOUSE_TOP_MOLD_WRK”元件,然后单击下面的取消遮蔽选项按钮,并单击确定按钮。 图 322 “遮蔽 — 取消遮蔽”对话框。 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确定按钮 离开分型面的创建。 把鼠标移到工件上,选择底部另一边,然后依次单击编辑→延伸,系统弹出延伸控制面板,单击面板上的将曲面延伸到参照平面选项按钮 ,然后单击参照选项,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单击边界选项,然后依次选择鼠标底部面,如图 323 所示。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8 图 323 选择边线 ,单击参照平面选项,再用鼠标选择 底 面作为参照平面,接收系统默认的参照方向,单击确定按钮 完成。 分割模具体积块。 在模具制造工具条中单击分割模具体积块命令图标 ,系统弹出分割体积块菜单,选择来那个体积块 /所有工件选项,如图 324 所示。 图 324 选择分型面 MOLD_CORE。 单击对话框中确定按钮,系统弹出体积块名称对话框,在框中输入名称“ MOLD_CORE”,接着单击着色按钮,显示的型芯如图 325 所示。 图 325 生成体积块 成体积块 MOLD__CAVITY。 单击确定,接着弹出体积块名称对话框,在框中输入名称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19 “ MOLD__CAVITY” ,接着单击着色按钮,显示的型心如图 326 所示。 图 326 生成模具体积块 1。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模具体积块分割。 创建体积块零件 从创建的体积块抽取零件,如图 327 所示。 图 327 创建的零件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20 第 四 章 鼠标上盖模具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图形分析 图 41 鼠标型芯与型腔 先要对加工方案进行整体规 划,依次采用什么样的加工步骤才能更高效地加工出整个型腔。 如图 31 所示为鼠标上盖的型芯与型腔零件体积块零件。 对于凸模的数控加工,其结构相对凹模简单,因此加工也比较简单。 由于在分型面存在厚度较小的台阶面以及角,因此在加工中以粗加工为主,然后再通过其他方法进一步加工;其他部分进行精加工。 鼠标凹模相对复杂,不仅有复杂的台阶面和角,还有宽度较小的槽,加工时应有配套的电极加工。 凹模加工还是主要以粗加工为主,分型面等精加工到位。 加工工艺分析 加工路线 通过分析电脑鼠标零件的结构特点 ,采用如下的工 艺方案: ( 1)鼠标 凸 模 的工艺方案 ① 本 次加工使用由 线切割割制而成的不规则柱体, 预留壁余量为 ; ②鼠标凸模顶部为凸面,因此采用 φ 12R1 圆角铣 刀和 φ 圆角 刀分别进行曲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即快速切除大量 材料又为精加工做好准备。 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所留余量分别为 1mm 和 ; ③ 采用 φ 2 的平铣刀进行曲面外形轮廓精铣削操作,将第一步留下的零件周边 余量去除,保证电脑鼠标零件周边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④ 对于零件的圆角部位,由于其高度不一,为了保证表面加工质量,采用 φ 2 球铣刀进行曲面环 绕等距精加工。 曲面环绕等距精加工的时间较长,如果加工该零件有时间要求,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方加工法代替 ; ⑤最后采用 φ 4 的平铣刀进行外形轮廓精铣削操作,将第一步留下的零件周边 余量去除,保证电脑鼠标零件周边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2)鼠标凹模的加工工艺方案 ① 凹模的开粗用大直径圆鼻刀,快速去除材料,预留加工余量为 ,加工方法为粗加工 ; ②采用小直径的圆鼻刀二次开粗,去除材料,预留加工余量五 ,保证加工尺寸 ,德州学院 机电 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21 采用重新粗加工的方法加工; ③采用圆鼻刀对侧壁,分型面中的曲面部分光刀,加工余量 为 0,采用精加工的加工方法。 加工工艺卡 表 41 凸模加工工序卡 序号 加工内容 工艺类型 使用刀具 主轴转速 /R min1 进给速度/mm min1 1 圆鼻刀开粗 体积块加工 φ 12R1 圆角 铣刀 1500 1000 2 圆鼻刀二次开粗 体积块加工 φ 4R05 圆角铣刀 1500 1000 3 平刀对侧壁光刀 1 轮廓加工 φ 2 平刀 1500 1000 4 平刀对侧壁光刀 2 轮廓加工 φ 2 平刀 1500 1000 5 球刀对圆角光刀 曲面铣削 φ 2 球刀 3000 200 6 平刀对分 型面光刀 曲面铣削 φ 4 平刀 3000 200 表 42 凹模加工工序卡 序号 加工内容 工艺类型 使用刀具 主轴转速 /R min1 进给速度/mm min1 1 大直径 圆鼻刀开粗 粗加工 φ 14R1 圆角铣刀 1500 1000 2 小直径 圆鼻刀 二次 开粗 半精加工。基于proe简单零件的造型及数控仿真加工_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