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了寻找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不断制造挑衅事件。 1931 年 7 月,日本侵略军在吉林省长春市北的万宝山,挑起中朝农民纠纷造成流血冲突,日本警察开枪伤害中国农民多人。 接着,在日本的煽动下,在朝鲜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华事件,一周内杀害华人 109 人, 160 多名华人受伤,这就是万宝山事件。 8 月又利用日本 参谋本部中村震太郎大尉和随员 3 人非法潜入大兴安岭地区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驻军抓获秘密处死的所谓 “ 中村事件 ” ,煽动战争狂热,叫嚣 “ 应利用中村事件的机会诉诸武力,一举解决各项悬案。 1931 年 9 月 18 日晚上,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 然后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火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震惊中外的九 .一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阶段。 九一八事变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 人们同声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 全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要求进行抵抗。 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 在反日浪潮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全国各城市的爱国工商业者纷纷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中来。 他们起来抵制日货、拒绝与日商买办往来,要求政府实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3 行对日经济绝交。 总之,九一八事变后,不仅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爱国热情极为高涨,其他阶层的爱国人士也积极主张抗日,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一部分人违背国民党中央的意志起来抗日。 全国抗日 民主浪潮的兴起,成为不可阻挠的历史潮流。 对那时代的的热血战士和民众而言,除前线的真刀真枪的血战和无私忘我、激情洋溢的后援外,还有另一种 伟大的“启蒙”,那就是“歌声”,响彻中国城乡的“救亡之声”。 二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及影响 (一)建立歌咏团体,举行歌咏运 动 全国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之声召唤着音乐家们投入到民族救亡战斗的行列中去。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上海国立音专师生在萧友梅、黄自的鼓励支持和直接参与下组织了“抗日会”,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出。 他们先后到青浦一带为义勇军募捐演出,到杭州举行“鼓舞敌忾后援 音乐会”等,呼吁同胞们快快觉醒,团结抗日。 1935 年 2 月 22 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刘良模 发起组织了上海的 “ 民众歌咏会 ”。 明确的提出:“我们不是为唱歌而唱歌,我们是要为民族解放而唱歌。 ”并号召“凡是会唱歌的人,都应该把这雄壮的歌声传播到他的周围的群众中间去,这是歌唱者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应该负的责任”。 “民众歌咏会”很快发展壮大,并在香港、广州等许多城市建立分会。 以音乐工作者聂耳、吕骥为主, 1935 年 5 月开始着手组织了 “ 业余合唱团 ” ,并大力支持当时由爱国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 “ 民众歌咏会 ”。 这两个歌咏组织在群众中传 播了许多优秀的爱国歌曲,广泛地团结了上海各阶层中要求进步、爱国的音乐爱好者,掀起了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救亡歌咏运动,并且还为这一运动的深入普遍发展培养了许多骨干。 由于救亡歌咏的社会影响不断增长,当时的南京政府和上海租界的统治当局,以禁唱禁演、禁止出版、取缔歌咏组织、驱散歌咏集会、直至逮捕歌咏骨干等手段,力图扑灭救亡歌声。 1936 年 8 月,民众歌咏会被勒令解散,其他歌咏团体也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压迫。 但民众歌咏会、业余歌咏团等仍以分散、隐蔽的方式坚持了活动,并于同年 10 月以后,随着全国抗日民主斗争的再度高涨,掀 起了救亡歌咏运动的新高潮,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歌咏活动。 其中如: 1936 年 10 月 22 日,为鲁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 4 迅葬礼举行的 “ 挽歌游行 ”。 年底为援助绥远抗战,举行的 “ 援绥音乐会 ” ; 1937年 6 月,为赈济西南、西北各省灾民举行的一系列 “ 赈灾音乐会 ” 和 “ 赈灾歌咏大会 ” ; 1936 年底至 1937 年上半年,吕骥、刘良模及 “ 青年会战区服务团 ” 等,赴绥远抗战前线,举办 “ 军民联合歌咏大会 ” 和 “ 军官歌咏训练班 ” ,后又到山西等省继续推广;其他爱国宣传团体如新安旅行团等,也在绥远前线进行相同的活动,并巡回宣传于全国各地。 这都标志着救亡歌咏运动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抗日救亡歌咏在 1935 年下半年举行过两次音乐活动,第一次是 “ 聂耳追悼会 ” ,会中一些歌咏团体演唱了聂耳的大部分歌曲;第二次是在精武体育会礼堂举行的群众歌曲音乐会。 两次活动都对广大听众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 1936 年 1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于上海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 “ 歌曲作者协会 ” ,成员包括当时各方面从事救亡歌曲的词曲写作的诗人、作家陈子展、龙沐勋、柳倩、任韵、塞克、关露、周钢鸣等,音乐家冼星 海、贺绿汀、刘雪庵、江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