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单片机串口通信设计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论文) 7 课题发展的状况 在虚拟仪器出现之前,传统仪器设备就是普通的模拟测量设备。 每一种仪器就是一种完全封 闭的专用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使用 计算机增强传统仪器的功能。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长足发展和接口的统一, 只要把仪器和计算机通过特定的接口相连接,用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仪器的功能,这使得用计算机控制测控仪器成为一种趋势。 第二阶段是开放式的通用接口和仪器硬件构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仪 器的硬件出现了技术进步:插入式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卡和仪器总线标准的确立。 这些新的技术使仪器的构成和接口得以统一和不断开放,这样就慢慢地消除了原来由用户定义和供应商定义的仪器功能的区别。 第三阶段,虚拟仪器构架和结构得到了广泛认同和采用。 在硬件和软件领域产生许多行业标准,有几个虚拟仪器平台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有趋势逐渐成为虚拟仪器行业标准。 第四阶段,虚拟仪器编程的行业标准产生了,接口、总线、传输等都有通过统一的标准,虚拟仪器的作者只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程序的开发和仪器功能的设计上就可以了,就不需要考虑 这些问题。 在以上阶段中,可以看出在虚拟仪器技术发展中有两个特别突出的标志:一个是各种总线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它从硬件标准上为虚拟仪器铺平了道路;另一个是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出现,用户不再面对枯燥的代码,这就使用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程序的流程和效率上面。 设计任务 设计单片机及其相关电路,编写控制程序 设计基于串行通信的协议,实现和 LabView的通信功能 辽 宁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论文) 8 第 2 章 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利用 C5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控制一个简单的 LED 电路。 即: P1 口控制 8 盏LED。 使用 C 语言编写一段程序,可以接收上位机发来的数据,并显示出来。 同时,利用 软件,编写一个上位机界面。 通过这个上位机界面能够控制这个 LED 电路,根据电脑输入的数字,点亮相应位的 LED。 图 总体设计 系统硬件的选择 控制器选用 STC12C5A60S2,该单片机具有 8路 10 位 AD,双串口,该单片机有 1024 字节的扩展 RAM,同时,该单片机采用了不分频执行机器周期,同晶振频率下,运行速度是普通 51 单片机的 12 倍,可不用进行初始化设置,就可进行在常用波特率下的串口通信。 辽 宁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论文) 9 第 3 章 系统硬件设计 元器件的介绍 主控制器 STC12C5A60S2 单片机中包含中央处理器( CPU)、程序存储器 (Flash)、数据存储器( SRAM)、定时 /计数器、 UART 串口、串口 I/O 接口、告诉 A/D 转换、SPI 接口、 PCA 和外部晶体振荡电路等模块。 STC12C5A6060S2 系列单片机几乎包含了数据采集和控制中所需的所有单元模块,可称得上一个偏上系统。 下图为该系列单片机引脚图: 图 STC12C5A60S2 单片机引脚图 STC12C5A60S2 是 STC 生产的单时钟 /机器周期( 1T)的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 8051 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 8051,但速度快 812倍。 内部集成 MAX810 专用复位电路, 2 路 PWM, 8 路高速 10位 A/D 转换,针对电机控制,强干扰场合。 辽 宁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论文) 10 单片机 C51 单片机 是对所有兼容 Intel 8031 指令系统 的 单片机 的统称。 图 单片机 硬件电路图设计 MCU 及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就是利用它把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 就像计算器的清零按钮的作用一样,以便回到原始状态,重新进行计算。 和计算器清零按钮有所不同的是,复位电路启动的手段有所不同。 一是在给电路通电时马上进行复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时可以由手动操作;三是根据程序或者电路运行的需要自动地进行。 复位电路都是比较简单的大都是只有电阻和电容组合就可以办到了。 再复杂点就有 三极管 等等配合程序来进行了。 为确保微机 系统中 电路 稳定可靠工作,复位电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复位电路的第一功能是上电 复位。 一般微机电路正常工作需要供电电源为 5V177。 5%,即 ~。 由于微机电路是时序数字电路,它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只有当 VCC 超过 低于 以及晶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复位信号才会撤除,微机电路开始正常工作。 辽 宁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论文) 11 图 及复位电路 串口电路 串口通信电路采用的是 USB 接口与上位机通信。 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 PC领域的接口技术。 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