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的远程路灯控制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7P 1 . 78R S T9P 3 . 0 / R X D10P 3 . 1 / T X D11P 3 . 2 / I N T 012P 3 . 3 / I N T 113P 3 . 4 / T 014P 3 . 5 / T 115P 3 . 6 / W R16P 3 . 7 R D17X T A L 218X T A L 119V s s20P 2 . 021P 2 . 122P 2 . 223P 2 . 324P 2 . 425P 2 . 526P 2 . 627P 2 . 728P S E N29A L E30EA31P 0 . 732P 0 . 633P 0 . 534P 0 . 435P 0 . 336P 0 . 237P 0 . 138P 0 . 039V c c408 9 C 5 1图 39 STC89C52 引脚图 唐 山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13 时的功能控制。 功能包括对会聚主 IC 内部寄存器、数据 RAM 及外部接口等功能部件的初始化,检测信号的接收及处理和输出控制信号等。 单片机的主要管脚有:XTAL1( 19 脚)和 XTAL2( 18 脚)为晶振电路的两个引出口,外接 的晶振和两个 30pF 的电容。 RST( 9 脚)为复位电路的端口,外接电阻、电容、开关组成的复位电路。 VCC( 40 脚)和 GND( 20 脚)为供电电源的端口,用于连接 +5V直流电源的正负端。 P0P3 均为串行口,其中 P0~P2 为可编程通用 I/O 端口, P3 口有特殊的定义,应用的是其什么功能可由软件去控制。 对于 EA/Vpp(31 脚 ),当接高电平时,单片机在复位后从内部 ROM 的 0000H 开始执行,当接低电平时,复位后直接从外部 ROM 的 0000H 开始执行。 本设计使用的内部 ROM,所以直接将此引脚接 +5V 电源。 STC89C52 单片机正常工作时,都需要有一个时钟电路和一个复位电路。 本设计中选择了内部时钟方式和按键电平复位电路,来构成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可以使单片机正常工作 的应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系统。 对 51 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芯片、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等。 其中晶振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时钟信号,供单片机及外围电路使用。 复位电路的主要功能是:把单片机的 PC 值初始化为 0000H,这样单片机即可从 0000H 单元开始执行相应的程序。 复位电路:复位通常有 2 种基本形式:上电复位和开关复位。 上电复位要求接通电路后,自动实现复位操作。 开关复位则要求接通电源后,在单片机运行期间,假如发生死机,需要用按钮实现单片机的手动开关复位,典型的 51 单片机当 RST脚的高电平持续两个 机器周期以上就可以完成复位。 复位电路由电阻、电容和开关三个器件连接而成。 上电后,电容即会被充电,会给单片机一个高电平信号,按键按下时,单片机的复位端口又会被给予低电平信号。 因此无论单片机发生死机还是正在运行中,都可使单片机的 RST 端口持续一定时间段的高电平信号完成上电复位。 本次设计中应用的是上电且开关复位。 晶振电路:晶振的经常取值为 ,原因是此频率的晶振可以得到精确地波特率 9600/19200,本次设计需得到的是 9600 的波特率,此波特率可广泛应用与串口通讯。 12MHz 也是常用的单片机的 频率,这个频率会为定时操作产生很大的便利。 本设计所使用的是 的晶振。 晶振的振荡频率的选取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处理速度,振荡频率越大单片机的处理速度越快。 激起震荡的电路中,电容 C C3 一般采用 1533pF,并且电容与晶振的距离以及晶振与单片机的距离都是越近越好。 唐 山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14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 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当输入量 (如电压、电流 )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 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 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图 36 所示。 主要包 括 多路模拟开关、信号调理器和 A/D 转换器这三大部分。 图 36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 信号调理器一般是通过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 PGA)、自动补偿或校准电路对模拟信号进行调理,使之能满足 A/D 转换器对输入电压的要求。 新型 A/D 转换器一般都包含采样 /保持器(部分 A/D 转换器中无采样 /保持器)、量化器和编码器。 图36 中 A 点为模拟信号, B 点为幅度连续但在时间上离散的信号(亦称离散时间信号或序列), C 点为幅度和时间均被离散化的信号,经过编码器即可输出数字信号。 多路模拟开关亦称多路转换器( Multiplexer, MUX),其作用是按规定顺序依次从多路模拟输入信号中选择其中一路送至 A/D 转换器进行模 /数转换。 A/D 转换器件的主要作用是实 现量化和编码。 量化就是模拟信号先经过在时间 A B C A/D 转换器 信号调理器 采样 /保持器 量化器 编码器 模拟信号输入 数字信号输出 唐 山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15 轴上抽样后获得取样电平值,再用一个预定精度的数值来近似表示的过程。 目前, A/D 转换器集成电路的开发应用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内外许多半导体公司相继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 A/D 转换芯片。 其设计目标是通过单片 IC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成脉冲形式的数字输出信号。 从电路结构上看,目前实现 A/D转换的主要类型有闪烁式、积分式、逐次逼近式、 ∑△ 式和流水线式。 本设计的数据采集部分主要由单片机 STC89C52 及芯片 ADC0832 和 CD4051组成,以采集一路信号为例,其硬件连接 图如图 37 所示 . 图 37 数据采集部分硬件连接图 A/D 转换芯片 ADC0832 ADC0832 是美国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种 8 位分辨率、双通道 A/D 转换芯片,其最高分辨可达 256 级,可以适应一般的模拟量转换要求。 其内部电源输入与参考电压的复用,使得芯片的模拟电压输入在 05V 之间。 芯片转换时间仅为 32μS,据有双数据输出可作为数据校验,以减少数据误差,转换速度快且稳定性能强。 独立的芯片使能输入,使多器件挂接和处理器控制变得更加方便。 通过 DI 数据 输入端,可以轻易的实现通道功能的选择。 ADC0832 具有以下特点: ( 1) 8 位分辨率; ( 2)双通道 A/D 转换; ( 3) 输入输出电平与 TTL/CMOS 相兼容; ( 4) 5V 电源供电时输入电压在 05V 之间; ( 5)工作频率为 250KHZ,转换时间为 32μS; 唐 山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16 ( 6)一般功耗仅为 15mW; ( 7) 8P、 14P—DIP(双列直插)、 PICC 多种封装; ( 8) 商用级芯片温宽为 0176。 C 到 +70176。 C,工业级芯片温宽为 −40176。 C 到 +85176。 C; 芯片接口说明: CS_ 片选使能,低电平芯片 使能。 CH0 模拟输入通道 0,或作为 IN+/使用。 CH1 模拟输入通道 1,或作为 IN+/使用。 GND 芯片参考 0 电位(地)。 DI 数据信号输入,选择通道控制。 DO 数据信号输出,转换数据输出。 CLK 芯片时钟输入。 Vcc/REF 电源输入及参考电压输入(复用)。 单片机对 ADC0832 的控制原理:正常情况下 ADC0832 与单片机的接口应为 4条数据线,分别是 CS、 CLK、 DO、 DI。 但由于 DO 端与 DI 端在通信时并未同时有效并与 单片机的接口是双向的,所以电路设计时可以将 DO 和 DI 并联在一根数据线上使用。 当 ADC0832 未工作时其 CS 输入端应为高电平,此时芯片禁用, CLK 和 DO/DI的电平可任意。 当要进行 A/D 转换时,须先将 CS 使能端置于低电平并且保持低电平直到转换完全结束。 此时芯片开始转换工作,同时由处理器向芯片时钟输入端CLK 输入时钟脉冲, DO/DI 端则使用 DI 端输入通道功能选择的数据信号。 在第 1个时钟脉冲的下沉之前 DI 端必须是高电平,表示启始信号。 在第 3 个脉冲下沉之前 DI 端应输入 2 位数据用于选择通道功能,其功能项见表 1。 表 1 ADC0832 功能表 如表 1 所示,当此 2 位数据为 “1”、 “0”时,只对 CH0 进行单通道转换。 当 2 位数据为 “1”、 “1”时,只对 CH1 进行单通道转换。 当 2 位数据为 “0”、 “0”时,将 CH0作为正输入端 IN+, CH1 作为负输入端 IN进行输入。 当 2 位数据为 “0”、 “1”时,将 CH0 作为负输入端 IN, CH1 作为正输入端 IN+进行输入。 MUX ADDRESS CHANNEL SGL/DIF ODD/SIGN 0 1 1 0 + 1 1 + 0 0 + — 0 1 — + 唐 山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17 到第 3 个脉冲的下沉之后 DI 端的输入电平就失去输入作用,此后 DO/DI 端则开始利用数据输出 DO 进行转换数据的读取。 从第 4 个脉冲下沉开始由 DO 端输出转换数据最高位 DATA7,随后每一个脉冲下沉 DO 端输出下一位数据。 直到第 11个脉冲时发出最低位数据 DATA0,一个字节的数据输出完成。 最后将 CS 置高电平禁用芯片,直接将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多路模拟开关 CD4051 对多个多个变化较为缓慢的模拟信号进行 A/D 转换时,利用多路开关将各路模拟信号轮流与 A/D 转换器接通,使一个 A/D 转换器能完成多 个模拟信号的转换,节省硬件开销。 对 A/D 通道,需要用多路输入、一路输出的模拟开关,使输入的多路模拟信号轮流与与 A/D 转换器接通 对 D/A 通道,要在 D/A 转换器之后加一个一路输入、多路输出的模拟开关,使输出的模拟信号轮流分配到各模拟通路。 CD4051 为双向切换芯片,它既可作多路输入、一路输出的模拟开关,也可作一路输入、多路输出的模拟开关。 CD4051 的引脚图如图 310 所示。 图 310 CD4051 引脚图 引脚 S 为选通端。 当 S 为低电平时,选中某一通道,使开关接通。 A2~ A0 是开关通道号输入 端。 当 A2~ A0 输入 000~ 111 时,分别对应 0~ 7通道上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通常 S 和 A2~ A0 信号由接在 CPU 数据总线上的一个锁存器提供,这样就可以用输出指令实现通道选择。 I/O 7~ I/O 0 为 8 路模拟输入。 O/I 为 1 路模拟输出。 AD4051 的真值表如表 2 所示。 唐 山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18 表 2 AD4051 真值表 S’ A2 A1 A0 选通 0 0 0 0 I/O0 0 0 0 1 I/O1 0 0 1 0 I/O2 0 0 1 1 I/O3 0 1 0 0 I/O4 0 1 0 1 I/O5 0 1 1 0 I/O6 0 1 1 1 I/O7 1 * * * * 唐 山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19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HSl286415 简介 HSl286415 是一种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由其控制器 ST7920 决定,ST7920 同时作为控制器和驱动器,它可提供 33 路 输出和 64 路 seg 输出。基于gsm的远程路灯控制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无需专用仿真器, 可通过串口( 和 )直接下载用户程序,在编程调试过程中尤为方便。 STC12C5A60S2 管脚排列 STC12C5A60S2 管脚( 如图 21) 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专用纸 第 页 7 图 21 STC 单片机管脚图 管脚 ~(管脚编号 3932) P0:P0 口既可作为输入 /输出口,也可作为地址 /数据复用总线使用。 当 P0 口作为输入 /输出口时, P0
M 短消息收发模块能够将用户手机发送的短消息进行接收,并转换成 0、 1 序列,通过串口 UART0 输出给微处理器 MSP430F149;单片机对接收到的 0、 1 序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析处理,取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将取出的有用信息,经过一定的转换编码后,通过 MSP430F149 的串口 UART1 发送给 CC2500 射频通信模块,然 后与家庭内部各个通信节点进行通信。
“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 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 3V~ 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 而且新一代产品更便宜,体积 更小。 DS18B20 的管脚排列如 图 所示 : 图 的管脚排列 a) 功能特点 ① 单总线技术,与单片机通讯只要一根 IO 线; ②
其它各种类型的应用。 其引脚图如图 所示。 P 2 .2 2 /D 2 21V32V s s3P 0 .2 1 /P W M 5 / R D 3 /C A P 1 .34P 0 .2 2 /T D 3 / C A P 0 .0 / M A T 0 .05P 0 .2 3 /R D 26P 1 .1 9 /T R A C E P K T 37P 0 .2 4 /T D 28V s s9P 2 .2
测量电极和加热器构成的敏感元件固定在塑料或不绣钢制成的腔体内,加热器为气敏元件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MQ6 型气敏器件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气体有不同的电阻值。 因此,在使用此类型气敏器件时,灵敏度的调整是很重要的 ,一般 用 1000ppm 液化气校正传感器 [3]。 其原理图如图 45所示: 图 45 MQ6 型液化气气体传感器 内部结构图 传感器模块电路原理图见图 48。 图 45
口使用,但需要加上拉电阻,这时为准双向口。 P1 口: P1 口是一个 的 8 位 准 双向 I/O 口, 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P1 口可以驱动4 个 LS 型 TTL 负载。 当 管脚写入 “1”时 ,被内部上拉为高 电平 ,可用作 为 输入 口 ,因为 内部 含有 上拉 电阻, 当 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 在 FLASH 编程和校验时, P1 口 可 作为第八位地址 的 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