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e的化工厂有毒气体扩散应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企 业 信 息集 成 开 发 环 境环 境 污 染 事 故 应 急 系 统应 急 预 案 生 成地 理 影 像 数 据事 故 应 急 方 法基 础 信 息 采 集毒 气 源 库 毒 气 属 性 环 境 标 准结 果 分 析属 性 数 据 库 应 急 信 息 数 据 库 空 间 数 据 库事 故 案 例 库 组 件 式 G I S 环 境 数 学 模 型评 价 预 测 、 查 询 与 分 析 、 专 题 图事 故 备 案 图 11 系统技术图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5 论文章节安排 本文共有五个章节,各章的内容和组织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大致的技术流程。 第二章是对系统开发原理及关键技术阐述,详细介绍了 高斯烟团模型、 ArcEngine及数据库技术。 第三章是 对 系统总体设计,首先 要 进行需求分析, 将系统设计 的 目标展现出来 以及 对系统进 行总体 的 结构体系和详细的能模块 的 设计。 第四章是系统功能的实现 , 主要对系统实现的功能进行操作展示,并贴出系统的各个功能演示图。 第五章是 系统 研究成果 和 讨论, 对论文研究成果 来 进行总结,提出系统研究 过程 中存在的不足,并且 对系统下一步继续研究工作 有 展望。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6 2 相关原理及技术 常见毒气扩散模型 ( 1) Sutton 模型 该模型应用在物质湍流扩散的问题上,依据是 凭借 湍流扩散 来 统计理论, Sutton模型在环保领域中 有了 了广泛的应用。 缺点:该模型不适 合 应用在可燃气体泄漏扩散, 要不然 会 产生 较大误差。 ( 2) IsesT3模型 IsesT3是 美国 EAP开发的针对工业污染物扩散模式,已 经 成为大多数 的 国家局空气 评析 的推荐模型, 该模型在 在国内的 使 用 从 上世纪末 开始 ,主要应用研究 方向 包括:电厂脱硫后对大气环境 的 影响,北京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和分担率模拟,北京市宣城区的大气 TSP浓度的模拟,北京市城区大气污染源的暴露效率的模拟。 缺点: 缺少 考虑烟羽的特性 即 随着污染物排放特性 以及 气象条件时刻发生着变化,可使用范围小。 ( 3) CALPUFF模型 CALPUFF模型是扩散模型的一种,可以模拟 随时 间变化污染物的清除过程 出以及 三维流场随 空间 和 输送转化这个区域 的 污染物 的 扩散模式分成 CALMET CALPUFF CALPOST, 三部分 CALMET输入高空植被数据 , 以及气象和 地形 数据,并可以计算 出 CALPUFF需要的 水平垂直风场和 地面参数CALPUFF模式利用空气 的 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 以及 风场数据,计算空气污染物扩散情况 CALPOST部分将 CALPUFF计算结果 来 进行可视化处理。 缺点:缺乏对毒气源相关参数的考虑。 高斯烟团模型 ( 1)模型简介 高斯烟团模型 是 高斯扩散模型 中的 一种。 高斯烟团扩散模型在 50年代被广泛的用来研究物质扩散浓度分布。 在平原 地区,大气环境的气流 , 风速是 趋于 稳定的,三维空间 中 除了地表之外可以看做无边界 的 大容器,在这样的大气条件下 进行 扩散首先 是 沿着盛行风向 来 做运动, 然后 再向 每个 方向做扩散,扩散 出来的 粒子位移的概率是正态分布的高斯分布,这 些就 是高斯模型 的 理论基础。 由于该模型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核算,适用点源扩散的物质泄漏模式。 高斯模型适用于 和 空气密度相近的气体种类 又 或者在短时间内 和 空气混合后 和 空气的密度相近的气体 [16],在实际情况中,泄露发生后气体的扩散过程比较复杂,被污染区域在地理条件、大气环境、泄露强度、气体自身理化性质等众多因素 的影响下,将高斯模型应用于某些重气 (如氯气、液化石油气 )扩散过程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7 ( 2)高斯烟团模型公式 ]2 )(2 )(2 )(e x p [)(2 2Qt)z,y,C ( x , 2 202 202 2023zyxzzyyxx ( 21) 其中: C—— 任意点污染物浓度 ( 3mmg ) Q—— 源强 (单位时间污染物 的 排放量, sm ) u—— 平均风速 ( sm ) t—— 时间( s) x 、 y 、 z —— X, Y, Z 方向的扩散参数 0x 、 0y 、 0z —— 烟团中心坐标 ( 3) 高斯烟团模型影响因子: 图 21 高斯烟团模型影响因子 毒气源参数: 图 22 毒气源参数 毒 气源参数的设置: 此参数的设置包括工厂信息与毒气源信息: ① .事故点信息:事故点坐标获取、毒气泄漏口内径、泄漏口风速及泄漏出口浓速。 ② .毒气源信息:毒气名称、释放速率、排放温度及排放时间。 通过上述参数的设定及相应环境大气温度、大气压力来求出毒气排放的几何高度, 为求有效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8 排放高度提供基础。 主要公式: 实际排烟率: sv VDQ 42 ( 22) 烟气释放热率: svah TTQPQ ( 23) 霍兰德公式: Hss ass QDvuDT TTu DvH )(1)( 3 ( 24) 几何高度公式: Hue QHyzbs )( 20 ( 25) 其中: sV —— 毒气出口流速 ( sm ); D—— 泄漏口内径 (m); sT , aT —— 泄漏口处的泄漏温度 ,环境温度 (C); Q—— 毒气释放速率 ( smg ); aP —— 大气压强 (k aP ); yz —— 大气扩散参数,这里取 1; bo pp —— X 米处的毒气含量 )( 3mug ; 环境参数: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9 图 23 环境参数图 环境参数的设置: 此参数主要包括:实测风速,实测风速高度,环境温度,大气压强,大气稳定度,风向,安全浓度,事发地点。 通过上述及此些参数的设置,我们可求出相应的平均风速、有效源高、大气稳定度的设置及扩散参 数的选取。 ① .平均风速的廓线模式 大气扩散 的主要原因 是风的作用。 风速的廓线是随高度 而 变化的。 风速数学表达式被称 做 风速的 廓线模式。 在大气 的 扩散中,要掌握烟囱出口 处和 烟囱 的 有效高度处 的 平均风速。 风速 的 廓线模式 是 由地面 的 风速 计算 算, 从而 采用 的是, 幂函数 的 风速 的 廓线模式。 幂函数 的 风速线模式是 基于 在中性层 , 近地层 , 平坦 的 下垫面条件下 推算 出来的。 这种 模式 的应用 范围 较 广 ,可 以 达 到 300米高度 甚至 更高,且 伴 随 着 高度 的 增加 而 精度下降。 我国 规定 的《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提供的相应 计算公式如下: a: 当 mZ 20xx mzzuu )( 121 ( 26) b: 当 mZ 20xx mzuu )200( 11 ( 27) 其中: u—— 烟囱出口处 的 环境平均风速, sm ; 1u —— 烟囱出口处 的 风速, sm ; 1z —— 邻近气象站 的 侧风仪所在 的 高度( sm ),常为 10m; 2z —— 烟囱出口处 的 高度( m); m 见下表 21。 表 21 不同区域稳定类型划分标准 参数 (GB/T130191) 区域 稳定类型 A B C D E F 城市 乡间 ② .泄漏源的有效高度(烟云抬升高度) 泄漏源 的 有效高度是泄漏气体气云基本上 形 成水平状气云中心的 时候 离地的高度。 事实 上,泄漏源 的 有效高度 是 等于泄漏烟云抬升的高度加上泄漏源的几何高度。 影响烟云的抬升高度因素有许多, 包括 :泄漏气体初始速度和 方向, 泄露直径 , 大气压 强 及环境 , 初始温度 , 环境温度及大气稳定度。 有效源高 : sH —— 泄漏源几何架高 ; HHH s 其中 ,H —— 烟云抬升高度。 实验 表 明,泄漏源抬升高度可以 借助 以下 公式 进行 近似计算: VdVH ss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0 式中: sV —— 气云释放速度( sm ); sd —— 泄漏出口直径( m); V—— 环境风速( sm ); ③ .大气稳定。基于ae的化工厂有毒气体扩散应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常必要的。 本系统 功能需求的分析 利用 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进行了用例建模设计。 角色 划分 用例建模设计之前。 首先要对系统进行分析,确定系统 用户 , 按照系统用户划分 相应的角色, 为 不同的角色 赋予 不同的功能, 即各类 角色 在系统中所承担的职责。 本系统的 角色 包括了 三类: 学生、教师、管理员。
ulations ofengineering system)是法国 IMAGINE 公司自 1995 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的高级建模仿真软件。 AMESIM 系统仿真平 台,提供了系统工程设计的完整环境和多学科领域系统的各类模型库,包括控制应用库、机械应用库、流体应用库、电磁应用库、热分析应用库以及内燃机应用库等。 所有的应用库都提供了将信号端转换成为结构化的多通口功能模块,方便工程师利用方块图灵活
[4] 百度百科 .SQLite[DB/OL]. [5]Shari Lawrence Pfleeger,Joann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Third Edition)[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 Fireguy .申请 Google API Key [DB/OL]. 2. [7]百度文库 .获得 Google Map API Key 及
个脉冲 MCO=1。 //制造起始条件 iic_delay_4us()。 //等待稳定 MDO=1。 //上升 iic_delay_5us()。 //等待稳定 MDO=0。 //拉低数据线,产生起始信号 iic_delay_4us()。 //等待稳定 MCO=0。 //时钟拉低,开始 } void iic_stop() { MDE=1。 //允许输出 MCO=0。 MDO=0。 MCO=1。
JNZ IN。 不是全0说明有键按下 RET。 无键按下返回IN: ACALL DELAY1。 调延时,等待按合抖动过去 MOV R2,04H。 R2做计数器,存待扫描行数 MOV R4,7FH。 R4做指针,指示待扫描行数 MOV R7,00H。 R7用于决定键号,初值置以0SCAN: MOV A,R4 RL A MOV R4,A。 以上三条调整待扫描行 MOV P2,A。 逐行扫描
IN。 不是全0说明有键按下 RET。 无键按下返回IN: ACALL DELAY1。 调延时,等待按合抖动过去 MOV R2,04H。 R2做计数器,存待扫描行数 MOV R4,7FH。 R4做指针,指示待扫描行数 MOV R7,00H。 R7用于决定键号,初值置以0SCAN: MOV A,R4 RL A MOV R4,A。 以上三条调整待扫描行 MOV P2,A。 逐行扫描,被扫描行送低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