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 “真账假做 ”。 当然也有二者并存的可能,即“假账真做 ”。 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 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 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是指会计活动当事人为达到某种目的(或个人的或非个人的),如为提高分红数额,博取股东信任,刺激股票市价,表示营业或偿债能力高强,或隐瞒营业亏损、或者避免股东要求多分红利,减低甚至逃避纳税,加大秘密公积以保持其稳健性,减低股票市价以便收回库藏股票等,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造假,即企业违反会计管制的违法活动;二是会计操纵,即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 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是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 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它具有:①当事人无造成失真的主观意愿;②不实在会计核算中暴露的比较明显;③不实责任人一般得不到经济及其他利益;④不实的纠正比较顺利等特征。 近年来有会计信息失真的披露越来越多,已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一方面是人们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注程度提高;另一方面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1996 年财政部对 万个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检 查,竟发现 %的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说倒底,其实就是会计报告不真实,一方面是会计报表不真实,企业向公众提供的是虚假的、被粉饰的会计报表;一方面,信息披露不实、不完整,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控制 “优势 ”掩饰了不应该掩饰的会计信息,给信息需求者施以屏蔽、制造信息障碍。 企业通过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设置帐外帐、表外表等手段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中饱私囊、欺骗公众。 企业会计造假虽然 9 手段多、源头多,其结果归根到底都 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因为会计报表是企业的成绩单、通知书。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给予充分认识,引起足够重视。 现代企业会计舞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自己造假,一般通过粉饰会计报表进行,二是企业 “请 ”会计中介机构出谋划策造假。 从目前我国会计舞弊案的特点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核算资料失真 作为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 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 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者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之术列入合法项目之 中。 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伪造账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 成本费用核算失真 企业受利益机制驱动,利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 在成本费用发生的确认方面,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以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作为确认当期成本费用的依据,这样会使企业当期有许多成本、费用已发生(即应当由当期负担),但当在当期尚未取得合法原始票据,或者虽取得原始票据尚未完善手续送达财务部门,而无法作 为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予以确认,(除现行会计制度允许采用的 “预提费用 ”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外),只能在以后期间确认。 这部分在当期发生但不在当期确认的成本、费用,对于当其经营成果而言,是一种潜亏因素,只能导致会计报表低估成本费用,夸大经营成果。 而这种局限性恰巧给予某些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隐瞒费用支出,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 对外投资收益体现失真 对外投资财务监控不力,致使对外投资及收益水平未能真实体现,如人为地减少收入或增加亏损,截留或隐瞒投资收益、私设 “小金库 ”等。 税金核算失真 税收是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会计报表是国家税收部门征收税金的重要依据。 许多单位受到利益驱动,小集体、本位主义作怪,只强调自己的小集体利益,忘记国家利益,采取不正当的手法,虚增虚减利润,偷漏国家税款,致使国 10 家财政收入虚增虚减。 每年国家审计,物价财务税收大检查等,查出大量违法违纪行为,缴库金额超过百亿元之多。 往来款项失真 即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长期不清。 主要表现有: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处于长期挂帐,悬而不决状态。 但事实上都已不复存在;或是因企业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交换手段不健全,各种应 收款项长期无人问津。 会计报表编制失真 即企业为达到某种利益,把会计报表变成随意变化的 “橡皮泥 ”,出现多套内容不一致的会计报表,如对财政报的是穷账,对银行报的是富账,对税务报的是亏账,对企业分析报的是盈账等。 第二节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一、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自身的危害 在市场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经营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 如前所言,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能如实恰当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外,还能向外界展现企业的文化形象,向企业内部员工展示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合力。 诚信是企业 的生命之源,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成功的企业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来支撑,真实的会计信息源于诚实守信。 信息不真,诚信不在,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经营者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洞开自家房门,自掘坟墓。 “言而无信,行之不远。 ”一个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谈不上社会诚信,其企业文化建设暗淡无光,企业形象不屑一顾,商业信用不值一提,企业经营迈不开步。 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市场,会计信用是无形的经济财富和经济资源,丧失诚信就等于丧失了财富与创造财富的经济资源,这好比没有水流而 行船。 会计信息失真,实质上是企业经营失败、管理失策。 连年失真连年失败,连年失败连年失真,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总是依靠虚假会计信息生存的企业总有一天会引爆自己身上的炸弹,最终企业关门,经营者(管理层人员)成为阶下囚,员工鸟兽散。 我国一些退市公司就是这方面的很好证明。 11 二、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的损害 虚假会计信息除了给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给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造成巨大的伤害。 企业经营不善、管理失败、信息不真,首先受蒙弊的是企业外部人员。 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主要是通过企业向 外公布的会计信息。 由于 “信息不对称 ”,企业外部人员尤其是投资人往往成为虚假会计信息的最大受害者。 比如,银广厦,由于虚构了高额利润,投资者通过被严重粉饰的会计报表读到的是企业优良的业绩、良好的成长性,在诱人的利润分派和配股中,广大投资者纷纷看好追高,股价在 2020年 4月十送十后竟一路攀升至 38元高峰,做假真相被揭开后,股价一路下跌至 ,许多投资者亏得血本无归。 虚假会计信息对社会的危害还表现在对国家稳定、政府税收、社会诚信方面的危害,当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时候,它对国民经济和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金融体系都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规范会计行为 [5],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张扬会计诚信,捍卫市场经济秩序,相继修订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系列会计准则、《关联交易会计处理规定》、《会计职业道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准则》;对国有大中企业实行会计委派、设立独立董事和会计机构谈话提醒制等。 第二章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第一节 如何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呢。 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成因: 一、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 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的利益,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更可 12 能会利用另一方信息的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 而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能够控 制会计政策向维护所有者方面倾斜。 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很难预测,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采取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具体原则和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 “如实反映 ”。 此外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 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 “无法可依 ”。 三、会计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不确定的于事实有差异的计量结果,和不确定的计量方法。 不确定会计事项是指一定状况或处境下的最终结果是利得还是损失,只有在发生或不发生一个或若干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确认,其中包括: 与信用有关的事项 如企业的承诺、应收、应付款项等; 与 时间有关的事项 如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可能引起的汇兑损益导致企业资产和负债发生相关变化; 与社会经济变化的有关事项 如利率、物价变动指数等指标变动引发企业资产和负债相关变化。 这些会计事项,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其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 13 得不够恰当,在会计实务中,这些问题的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此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对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监督,财会人员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 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进一步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利下放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这本是 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然而,对如何有效合理的指导企业用好各种权力,监督或约束经营者的不正当行为,尚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使得经营者无所顾忌。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与经营者存在着利益上的依附关系,如晋级、分房、个人报酬等取决于领导的意志,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致使他们不得不为自身利益的得失有所顾忌,于是只能听从领导的摆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 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定方 法和手续的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