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动还书系统及空间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光纤接续损耗 (dB) 光纤类别 多模 单模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融接 机械接续 2) 各类跳线的成 端 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接触良好 ,接线无误 ,标志齐全。 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3)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 5m,光缆不应超过10m。 机柜及冷风通道系统 “冷 /热通道”封闭系统是一项应用于降低因工作而发热的设备温度的技术。 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 中心机房因设备较多,普遍面临设备发热密度高电力能耗大、机房及机柜的空间不足,机房规划跟不上业务需求的增长。 冷热通道系统的建立满足数据中心机房不断上升的散热要求,改善机房内部仍然存在局部热岛问题,避免冷空气与热空气直接混合,减 少冷量的浪费。 当机柜得到需求的冷量,整体机房的能耗 PUE值就可以保持正常范围。 机房气流组织形式 我们根据多年施工经验为本项目机房设计 下送风、上回风方案 若机房采用了静电地板,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高度为 300~ 350mm,且其空间内无阻隔物,可以形成送风通道并作为静压箱, 其送、回风方式 如下 7 同时,机房内部机柜的摆放形式不同,其气流组织也是不同的,如下图所示: 8 9 合理 规划气流组织 与机房气流组织形式有关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精密空调送风方式的选择、机架的摆放方式以及走线 的方式。 216。 数据中心精密空调应采用架空地板下送风、上回风方式。 216。 精密空调的制冷量应该根据 IT设备的总制冷量来进行计算。 216。 IT 设备应采用上走线、网格桥架的方式,改善空调回风效果。 216。 离精密空调最近一侧的机架边缘与其的距离不能低于 1200mm,否则第一台机架冷区域会出现回风的现象。 216。 计算机设备及机架采用“冷热通道”的布置方式。 将机柜采用“背靠背、面对面”摆放,这样在两排机柜的正面面对通道中间布置冷风出口, 形成一个冷空气区“冷通道”,冷空气流经设备后形成的热空气,排放到两排机柜背面中的热通道 中,热空气回到空调系统,使整个机房气流、能量流流动通畅,提高了机房精密空调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制冷效果。 TIA942《数据申心通信基础架构标准》中要求机房内计算机设备及机架采用“冷热通道”的安装方式,可以分出两种来,一种是隔离冷通道的气流组织,另一种是隔离热通道的气流组织形式如下图所示: 15 隔离冷通道气流组织图 施工重点 为防止气流乱窜,必须保证机架的进风与出风口是隔离的,也就是说在 IT 设备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挡风板将没有用到的位置封闭起来。 216。 同理,机架的 19 英寸外的两侧 位置也必须要密封起来。 所有的线缆不再使用传统的方式,走在机架的前部两侧,而是通过理线器从机架的后端进线。 216。 为防止静压仓冷所流窜到机架后部 (也就是热区域 ),不要采用下走线的方式,或者在后部开孔。 216。 为保证送风风量,在机架的顶部尽量不去布置 IT 设备。 216。 为保证回风风速,尽量不要将走线塞满后部空间。 机房 UPS系统 UPS设备及配件在出厂前已进行过严格的检查,设备抵达现场后,用户应做以下几项调机前的准备工作。 UPS设备和配件包装均为木箱。 在拆箱时必须小心拆卸,及时检查设备和配件 (电池等 )在运输 过程中是否被损坏。 在清除包装材料之前,要确认所有的配件都已找到。 如设备或配件在运输中损坏,或设备和配件与订货合同不符时,应及时作现场记录,并立即与供货公司联系。 安全事项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安装启动设备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安装和操作”手册。 设备场地、环境要求 设备就位场地应是“工业类型”的硬质水泥型的水平地面,如果采用防静电话动地板,则需在考虑到地板的平均负荷量的基础上,根据 UPS 的重量来设计制作供安装设备的托架。 对于多数大中型 UPS 来说,其标准机型的电缆为下进下出型。 UPS 机拒的通风的进 气口位于机拒的正面或侧面,出气口在机柜的上部。 UPS电源供电系统应安装在具有足够通风量、凉爽、湿度不高和具有无尘条件的清洁空气的运行环境中。 尽管一般 UPS 所允许的温度范围为 0~40℃之间。 然而,如条件允许时,应将环境温度控制在 35℃以下。 UPS 厂家推荐的工作温度为 20~25℃。 ,湿度控制在 50%左右为宜。 此外,在 UPS 运行的房间里不应存放易燃、易爆或具有腐蚀性的气体或液体的物品。 严禁将 UPS 安装在具有金属导电性的尘埃的工作环境中。 否则会导致产生 短路故障。 当然,也不宜将 UPS 安放在靠近热源的位置上。 不管 所配的 UPS 蓄电池组是否配有带温度补偿的充电器,为了确保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应该将电池房的温度控制在 20~25℃之间。 为利于维修和散热,一般希望在机柜的四周留下 ~1 米的空间。 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最少应留下 米的距离。 有关各种 UPS 的具体安装数据,请参看随机带来的用户手册。 电缆和接线 在 UPS供电系统中主要用到三种电缆:电力电缆、接地电缆和控制电缆。 1) 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包括交流输入/输出电缆、电池电缆。 对于一般中型以上的 UPS来说,建议用户尽量选用铠型电缆;对于大型 UPS 来说,应将上述各种电力电缆安 装在它们各自的铜质管道中,以避免产生电磁干扰。 2) 接地电缆 安全接地线:它是同机壳相连的安全接地线,一般它的线径应为电力电缆的 ~1倍左右。 逻辑控制板接地线:它为逻辑控制板提供必要的参考地电平。 它是为防止因邻近设备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串入控制电路而影响 UPS 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配置的接地系统,控制地线不但不能同安全地线相连,而且应将它装入专用的管道中。 一般这根控制地线的截面积应选用 4mm2 以上的多股电缆连线为宜,并用黄/绿相间的颜色作为标志。 3) UPS 的中线 UPS 的中线截面积应为相线截面积的 倍。 分开敷设,但用户可在最 终接地点使用单点接地系统。 4) 控制电缆 在 UPS 电源中,一般还需要配置如下的控制线:从 UPS 报警接口板到远程监视器之间所需的控制线;从 UPS 报警“继电器干点”接口板到用户“自定义的报警装置”之间的控制线:从 UPS 主机到电池断路器开关之间的控制线;从UPS 的 RS232/ RS485 接口到远程微机终端或调制解调器 (modem)的控制线;从UPS 主机到远程、紧急停机开关之间的控制线等。 对于上述控制线,一般应选用带屏蔽的多芯电缆,带屏蔽的扁平电缆或带屏蔽的多股绞线为宜。 每根连接芯线的截面积以 1mm2以上为宜。 防雷及接地 1) 在所有进出大楼的所有弱电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均在进出外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的前提下。 基本措施均应用于弱电系统的所有安装及施工部分。 2) 为防止雷电波入侵,进入大楼的弱电线路及金属管道均在入户端近处与防雷装置接地连接。 3) 平行敷设的弱电管道 , 构架和电缆金属 , 其净距小于 100mm均采用 16mm2线跨接 , 跨接上的间距不大于 30m, 交叉净距小于 100mm, 其交叉外均有跨接。 为了达到电气连续性保证有效地 ,所有桥架的比连的两端均使用 1 条大小适中的保护导体 (接地片或 6mm2)多芯绝缘铜线连接起来。 4) 从配电盘引出的所有线路均穿铜管 , 铜管的一端与配电盘外壳相连;另一端与用电设备外壳 ,保护罩相连。 当铜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 , 将设跨接线。 5) 为弱电系统提供的电源单相源为三线供电,三相电源为五线供电系统,即各电源均有独立接地线及零线,接地电阻低于 1欧姆。 6) 在弱电机房提供的接地点,接地电阻应低于 欧姆。 主要施工工艺 1) 在机房做独立的接地引下线到大楼的综合接地点。 2) 闭路电视系统接地通过在弱电机房中以一点接地方式达成,接地线绝不会形成封闭回路。 接地线为 6mm2的多芯绝缘铜线与弱电接地端 子连接。 3) 机房内的桥架、线管每隔 5m 作一次接地。 桥架、吊挂铁件、机架或机壳,金属管道,金属门窗以及其它金属管线,均作良好接地并相互妥善连通。 4) 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共用电视系统的同轴电缆外导体,金属管,设备外壳,均相互连接并接地,组成防雷电感应的户内防雷线路系统。 5) 为了防止干扰使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计算机直流地不与交流工作地线相短接或混接。 交流线路配线均不与直流地线紧贴或近距离地平行敷设。 6) 采用非屏蔽双绞线穿钢管或金属桥架敷设时,在经过需要屏蔽的场合时,各段钢管或金属桥架均须使用 6mm2 的多芯绝缘铜线或接地 片连接保持电气连接并接地。 7) 我公司为此项目选择的浪涌抑制器,针对突波和瞬态尖峰浪涌这两种“电污染” 这种被美国军方和通讯系统大量采用,并被称为“可靠的保姆”的 TVSS 抗瞬态浪涌抑制器,具有如下卓越、独有的性能: 1).最快响应时间 2).最佳 MOV模块匹配技术 3).最安全的元件级熔丝保险专利技术 4).最全方位的智能化抗浪涌保护 机房精密空调 1) 室内机工作安装示意图: 2)室内机安装原则 a、房间整体通风顺畅,送风、回风无障碍。 b、安装 位置综合考虑,结合上下水、液管、汽管连接。 C、室内机安装处防静电地板下电缆等妨碍出风的物体较少,静电地板高度保证在 350mm以上。 如现场无特殊要求,当室外机高于室内机时,建议垂直最大距离为 20 米;当室外机低于室内机时,建议垂直最大距离为 9米;管道总长不超过 60 米,管道长度大于 30 米时,需加装 DX 管道延长组件。 服务器机柜 静电地板 精密空调 活动地板加湿器进水冷凝水排水 地 板室内机组存油弯室外机组U型回油弯型回油弯U室外机高于室内机的安装示意图 3) 室外机组的安装方式 气流气流气流气流直立式安装 横放式安装 4)机组 特点 同等制冷量条件下,占地面积最小 (4080KW机组: 1664*877*1950)。 侧面及背面不需要维护空间,前面只需要 600mm维护空间。 可拆卸 后搬运,保证重新组装与整机无差别,适合特殊场地搬运(如利用小电梯或狭小通道)。 出厂设计即适合环保制冷剂( R407C、 R410A),如目前选用 R22,当考虑换用环保制冷剂时(如 20xx 年全面禁止 R22 时),可通过简单的技术处理实现。 MAX 20m 低噪音设计。 大表面积的 V 型蒸发器盘管,双系统坚持整机概念,保障单机运行时风量不变。 在同等制冷量下 CM+机组满负荷电流最小( CM40AF 仅为 37A)确保节能。 成熟的具有模糊逻辑控制的可拆卸式电极式加湿器。 具备可设定的自动冲洗功能,机组自动定期大水量冲洗加湿罐,延长加湿罐维 护时间,增加寿命。 超大屏幕 240X128矩阵 LCD 全中文显示屏,图形化显示多种信息,并提供帮助菜单。 提供先进的 LECS15C微处理控制器,直接提供 RS232接口,提供监控协议,无需另配监控卡。 采用真正的模块化设计思路。 生产的单制冷回路和双制冷回路Challenger M +系列精密空调,可以提供单机的制冷量为 20KW 至 60KW,并可组合在一起。 即能满足现阶段的使用,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 它采用了先进的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完全满足机房对环境的精密控制要求。 并且机组控制器可完成各机 组间的定时切换及故障切换,同时便于空调系统的集中管理。 Challenger M + 机组标准型的加湿系统是可拆式电极罐式加湿器。 系统概述 为保证机房内的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稳定,提高故障处理效率,需要建立机 房集中监控系统实现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根据实际需求,在机房内设置一套集中机房。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可实现对下列内容的管理: 机房内的温湿度 空调周围漏水报警检测 空调系统检测 新风机运行状态检测 市电及 UPS 输出的电量检测 UPS运行状态及电池检 测 消防系统检测 配电监测子系统 监控对象:市电配电柜、 UPS配电柜的输入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进行监测。 监控实现:在配电柜上安装电量监测仪,监测电源的三相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等参数,电量监测仪自带 RS485通讯接口,可以直接与多串口扩展单元连接。 监控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各配电柜总进线的各监测参数的数值。 设定电压、电流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当监测的电压或电流超过设定的允许值时,系统诊断为有故障(报警)事件发生,监控主系统发出报警。 此外,针对服务器配电柜各路开关的输出电流作实时监控显示,以 作为调整平衡负载的依据,优化配电运行,确保配电的正常稳定供应。 监控内容: 实时参数:实时监测两个配电柜主进线的相电压、相电流、相功率、频率、功 率因素等。 监测系统 UPS 支持 RS232/485 或 SNMP 协议通信接口, UPS 的 RS232/485 通讯接口通过多串口扩展单元。图书馆自动还书系统及空间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