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楼、行政综合楼和大讲堂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同: 1)面板验算 q1= [(+(24+))+2]1 = 2)小梁验算 q1=max{+()+[(+(24+1. 1))+1]max[ , ()]/21 ,+()}= 同上四~六计算过程,可得: R1= , R2= , R3= 立柱最大受力 Nw= max[R1+N边 1, R2, R3+N边 2]+Mw/lb=max[+[(+(24+))+1](+ 2)/2 , ,+[(+(24+))+1](+ 2)/2]+= f= N/(φA)+M w/W= (424)+10 6/4490=≤[f] = 205N/mm2 满足要求。 可调托座验算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 [N](kN) 50 由 主梁验算 一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最大受力 N= max[R1, R2, R3]2 =≤[N] = 50kN 满足要求。 1)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梁名称 KL14,标高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 (mmxmm) 8002200 梁板结构情况 见下图 楼板厚度 (mm) 129 23 2) 、荷载组合 混凝土重力密度 γ c(kN/m3) 24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 t0(h) 4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β 1 1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β 2 混凝土浇筑速度 V(m/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 H(m) 1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 荷载标准值 Q2k(kN/m2) 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 G4k= min[ ct0β 1β 2v1/2, γ cH]=min[2441 1/2, 241] = min[, 24]= 24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 S承 = [+, + 2k]= [24+4 , 24+4] = [, ]=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 S正 = G4k= 24 kN/m2 3) 、支撑体系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 水平向布置 小梁道数 11 主梁间距 (mm) 500 主梁合并根数 2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 (mm) 50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 (mm) 50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400, 800, 1200, 1700 设计简图如下: 24 模板设计剖面图 4) 、面板验算 面板 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 (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f](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 E(N/mm2) 10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 b= 1000mm。 W= bh2/6=100015 2/6= 37500mm3, I= bh3/12=100015 3/12= 281250mm4。 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抗弯验算 q1= bS承 = 1 = q1静 = G 4kb = 241 = q1活 = Q 2kb = 41 = 25 Mmax= max[ L2+ L2, L2+ L2, 活 L2]= max( 2+ 2, 2+ 2, 3.53 2)= m σ = Mmax/W= 10 6/37500= ≤[f] = 1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q= bS正 = 124 = 24kN/m ν max= (100EI)=24 4/(10010000281250) =≤ 满足要求。 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 q 1静 l 左 +q 1活 l 左 =+ 23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39。 max= l 左 G 4k= 24 = 5) 、小梁验算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 (mm) 50 小梁计算方式 简支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 (mm) 4590 小梁弹性模量 E(N/mm2) 8415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 [τ](N/mm 2) 小梁截面抵抗矩 W(cm3)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 [f](N/mm2) 小梁截面惯性矩 I(cm4) 计算简图如下: 26 跨中段计算简图 悬挑段计算简图 抗弯验算 q= Mmax= max[ql 2,ql 12]=max[ 2, 2]=m σ = Mmax/W= 10 6/60750= ≤[f] = 满足要求。 抗剪验算 Vmax= max[ql,ql 1]=max[ , ]= τ max= 3Vmax/(2bh0)=31000/(29045) = ≤[τ] =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q= ν 1max= 5qL4/(384EI)=5500 4/(38484152733800) = 27 ≤500/400= ν 2max= qL4/(8EI)=50 4/(884152733800)=0mm≤50/400= m 满足要求。 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 max[ , +]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39。 max= max[ , +] = 6) 、主梁验算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 (mm) 500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 (mm) 50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 (mm) Ф48 主梁合并根数 2 主梁弹性模量 E(N/mm2)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 [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 [τ](N/mm 2) 120 主梁截面惯性矩 I(cm4) 主梁截面抵抗矩 W(cm3) 因主梁 2根合并,则抗弯、抗剪、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计算简图如下: 同前节计算过程,可依次解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 , R2= , R3= , R4= , R5= , R6= , R7= , R8= , R9= , R10= , R1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39。 1= , R39。 2= , R39。 3= , R39。 4= , 28 R39。 5= , R39。 6= , R39。 7= , R39。 8= , R39。 9= , R39。 10=, R39。 11= 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 (kNm) σ max= Mmax/W= 10 6/5080=≤[f]=205 N/mm 2 满足要求。 抗剪验算 梁左侧剪力图 (kN) τ max= 2Vmax/A=21000/489 = ≤[τ]=120 N/mm 2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29 梁左侧变形图 (mm) ν max= ≤500/400 = mm 满足要求。 7) 、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类型 M14 轴向拉力设计值 Ntb(kN) 同主梁计算过程,可知对拉螺栓受力 N= 2 = ≤N tb= 满足要求。 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1)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HKL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 (m)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 (mmmm) 600202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 (m) 2) 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 G1k(kN/m2) 面板 面板及小梁 模板面板 模板及其支架 30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G2k(kN/m3)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 G3k(kN/m3) 梁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 荷载标准值 Q2k(kN/m2)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2 风荷载标准值 ω k(kN/m2) 基本风压 ω 0(kN/m2) 非自定义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 z 风荷载体型系数 μ s 3) 、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侧无板 (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 la(mm) 400 梁两侧立柱间距 lb(mm) 800 步距 h(mm) 14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 (mm) 4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2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 (mm) 300,5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5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 (mm) 200 设计简图如下: 31 平面图 32 立面图 4) 、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 (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f](N/mm2) 25 面板弹性模量 E(N/mm2) 8000 取单位宽度 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 bh2/6=10001515/6 = 37500mm3, I= bh3/12=1000151515/12 = 33 281250mm4 q1= [(G1k+ (G2k+G3k)h)+ 1k, (G1k+ (G2k+G3k)h)+ 1k]b=[( +(24+)2)+2 ,(+(24+)2)+2]1 = q1静 = [G 1k+(G2k+G3k)h]b =[+(24+)2]1 = q1活 = Q 2kb = 21 = q2= (G1k+ (G2k+G3k)h)b=[+(24+)2]1 = 强度 验算 Mmax= L2+ L2= 2+ 2= m σ = Mmax/W= 10 6/37500= ≤[f] = 2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ν max= (100EI)=150 4/(1008000281250) =≤[ν] = l/400= 150/400= 满足要求。 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R1=R5= q1静 l + q1活 l=+ = R2=R4= q1静 l + q1活 l=+ = R3= q1静 l + q1活 l=+ = 标准值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R139。 =R539。 = q2l= = R239。 =R439。 = q2l= = R339。 = q2l= = 34 5) 、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 (mm) 459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 [f](N/mm2)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 [τ](N/mm 2) 小梁弹性模量 E(N/mm2) 9350 小 梁截面抵抗矩 W(cm3) 小梁截面惯性矩 I(cm4)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 max[+(( )+2) ,+( )] = 11kN/m q2= max[+()+2 , +()] = 抗弯验算 Mmax= max[, ]= max[11 2, 11 2]=m σ = Mmax/W= 10 6/60750= ≤[f] = 35 满足要求。 抗剪验算 Vmax= max[, q1l2]= max[11 , 11] = τ max= 3Vmax/(2bh0)=31000/(24590) = ≤[τ] =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ν 1= (100EI)= 400 4/(10093502733800) =≤[ν] = l/400= 400/400= 1mm ν 2= q2l24/(8EI)= 200 4/(893502733800) = ≤[ν] =l/400= 200/400= 满足要求。 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 (即梁底支撑小梁悬挑段根部 ) 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 Rmax= max[, +q1l2]= max[11 ,11+11] =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 R1= R5= , R2= R4=, R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39。 max= max[, +q2l2]= max[ ,+] = 同 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 R39。 1= R39。 5= , R39。 2= R39。 4= , R39。 3= 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