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_理策略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主导因素。 非正式群体不像正式群体那样组织严谨,但结构却也不松散,非正式群体中会产生一个领头者,该领头者处于权威地位,受成员推崇。 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小学班级中都存在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且他们的数量正在扩大。 非正式群体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若发挥积极作用,班级管理更加和谐健康,反之,则会阻碍正式群体的进步和成长。 (二) 非正式群体 分类 我们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则不同。 如果从活动方式及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将非正式群体分为兴趣型、利益型、信仰型、相似型。 如果从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分为一致型、 中间型 、冲突型。 一致型非正式群体是指这类群体不会对班级造成危害,他们的目标和思想是和班级目标一致的, 积极配合、支持班级的工作, 群体成员之间有良好的兴趣爱好,他们组织在一起,是源于良好的兴趣或为了提高自己能力 , 常见的有兴趣小组或学习小组; 中间型是指对班级的活动不太热衷,他们好像处在一种局外人的立场,当班级活动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就积 极的参与;当班级活动对他们不利,或者不感兴趣时,就不闻不问。 他们一般不会和班级发生激烈的冲突,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是转化工作中要争取的中坚力量;冲突型 非正式群体 , 它们是班级管理中的重难点,这类群体视班级为“敌人”,不参与班级活动,和班级经常发生冲突 , 给班级成员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这类群体通常是由一些 问题学生组成,如我们在小 学中常见的“四大金刚”组合、帮派活动等,转化此类非正式群体,是 班级管理建设的一个棘手问题。 我们要看到,这些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发生转化。 通过积极的引导或采取正确的管理 措施,可让非正式群体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 (三)、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定义 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消极的和中间性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典型就是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它具体表现为 对班级的破坏性很强,时刻与班级处于对立状态, 他们的群体目标与大的集体目标有所偏移,不认同班级理念或管理目标,与班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经常扰乱课堂,抵抗教师,破坏班级和谐,破坏性很强。 它们还常常具有反社会性,其群体成员违反社会规范或法律,这类群体 是班级管理中的重难点。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4 二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一)、群体成员共同活动比 较协调 成员间的行动常常整齐划一。 成员间的日常行为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舍我其谁。 ”等义气来对待和处理班级工作。 对内保持高度一致,对外同仇敌忾。 如面对教师的查询时,他们常常口径一致。 他们往往不会单独行动,而是以群体为单位,共同活动。 最明显的是它们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群体成员一般不表现为单个与教师、班级对抗,他们常常以群体为单位,与班级、教师乃至学校进行对抗,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 (二) 、 群体成员结构相对稳定 群体成员的组成是相对稳定的,他们很少接受新成员,自我封闭性很强,且 这种亲密关系很难被打破。 有些还内部排行和对外有特定称谓。 据一项研究表明,在非正式群体中,几乎每个成员都有特定的称谓,如按年龄或威信力排行,分别叫“老大、老二 ......”。 一些群体对外还有特定称谓,如 四大金刚、飞虎队、姐妹淘等,成员间的交往以利益或个性等为主,成员之间有很强的内聚力,内在凝聚力以成员的心理构成为基础,其成员内部也有行为规范准则,但这些准则并不是以条款的形式明确规定的,而是表现为心里默契,不用施加外力约束,群体成员也会自觉遵守。 但他们对于学校、班级的有关管理条文却极为抵制。 (三)、核心人物是 自然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威信 这种非正式群体的成员是相对稳定的,群体中有一个明确的“领袖”。 与其他群体不一样,这种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不像某些正式群体,如学习小组、特长小组,这些群体的核心人物通常是以成绩、特长等为根据产生的。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成员默认的,其 “ 领袖”不一定在群体中最优秀,但其某方面的特质往往另其成员向往,如人际关系、“本领”、管理能力等,这些核心人物在成员中的威望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 群体成员以“老大”马首是瞻,群体的很多活动,往往是老大在 出谋划策,群体成员执行。 要想做好该类群体的转化工作,核心人物是关键。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5 三、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 (一)、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 班级管理方面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不利于班集体建设的,它们的情感与班级的情感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它们的行动会对班级造成消极影响。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又称对抗型或冲突型非正式群体,其群体成员往往是由一些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服从管教的学生组成的,他们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凡事喜欢对着干,尤其是在班级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他们往往以捣乱、唱反调等行为引起教师注意 ,分散教师注意力,干扰其他同学学习。 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会置之不理,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正好达到了这类同学的目的,在更糟的情况下,他们和教师发生激烈冲突,严重的挑战教师的威严,师生关系不和谐。 长此以往,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证,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必定会下降,受害的是大多数同学。 班级建设方面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单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讲授德育内容、传授德育信息、施展德育艺术的场所,更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环境。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班级成员具有教育、组织协调和导向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只有在班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个好的班级,应具有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对班级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行为,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具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具有很强的班级凝聚力,班集体成员关系融洽,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反班级 型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时时和班级形成对立,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班级和谐,不利于班级体成员的更好成长。 他们不认同班级的管理理念,不团结同学为了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而是搞小团体,拉帮结派等活动,没有合作意识,群体成员集体意识淡薄,这样的班集体就像一盘散沙,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一个没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就像没有了帆的船,是不可能正确航行的。 (二)、班级成员方面 混淆道德认识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 6 由于 小 学生在择友时是以性格相同 ,兴趣相同为标准 ,他们 往往忽视了对方的人品。 再加上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或是领袖人物往往是那些 学习成绩不太好甚至有劣迹的学生 ,由于他们精力充沛 ,个性活跃 ,胆大讲义气 ,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叛心理 ,崇尚所谓的 “ 够意思 ”, 甚至是野蛮 ,瞧不起所谓的胆小和怯懦 ,而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判断对错的标准 ,在群体交往时容易出现一哄而起的过激行为 ,甚至是暴力行为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产生消极情绪 人 都存在惰性,尤其是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的 小 学生,如果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一员受到学校的领导、老师的批评或惩罚产生低落情绪时,容易引起非正式群体其他成员的同情,从而引发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抵触。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_理策略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