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煤矿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煤类(包括各煤层及其分布规律); 岭 东矿区内的煤层是由高等植物所形成的腐植煤,其肉眼煤岩成份主要是亮煤、暗煤、夹镜煤丝带、岩性较细,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粉细互层、中 砂层及煤层组成,仅有较少的粗砂岩,含烁砂岩。 煤层和岩层的物性差异均比较明显,γ─γ曲线在各种岩层反应平直煤层异常反应明显,岩石硬度多数为中等硬度的砂岩类 , 如 煤层柱状图 见 下 图 12 和 煤质特征分析见表 14。 7 底层系统中生界侏罗纪上侏罗纪3. 058 2. 82. 6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 )岩层厚度(m )71121722411岩性描述1/3 焦 煤半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焦 煤粉砂岩、粗砂岩半砂岩、细砂岩粉 砂 岩半砂岩、细砂岩半砂岩、细砂岩2. 42. 26365674811 图 12 煤层柱状图 表 14 煤质特征表 煤层名称 水分 Mad ( %) 灰分 Ad( %) 挥发分Vdaf (%) 硫分St,d (%) 磷分 Pd (%) 低位发热量 (MJ/kg) 煤灰软化温度ST( ℃ ) 胶质层最大厚度 Y ( mm) 黏结指数 48 30 12 1/3JM 58 28 15 1/3JM 63 27 11 1/3JM 65 32 18 1/3JM 67 29 17 1/3JM 8 水文地质 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在全矿广泛发展,除山坡地区较薄外,其余均很厚,发育的规律为: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及山区地下水,涌水量为~ 7L/( s m)。 岭 东矿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岩石风化裂隙不发育,地下水呈裂隙水形式。 已探明含煤地层风化裂隙带总深度在 80~ 100 m,而强风化裂隙带在 50~ 60 m以内。 对降水的补给与渗透起到到控制作用,使地下水呈承压水出现,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水力性质呈 潜水状态。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本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且煤层无自燃倾向性,属于低瓦斯矿井。 相对涌出量,绝对涌出量为。 矿井地温(包括地温梯度、热害状况),应附地温等值线图; 本矿井的恒温带温度为+ 176。 C,深度为 20m。 - 500m 水平的平均地温为 176。 C;- 700m水平的平均地温度为 176。 C。 煤层顶底板(包括每层直接顶和老顶岩性及稳定性,煤层直接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煤层顶底板岩石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 煤层顶底板条件好,抗压强度一般在500~ 1100kg/cm2左右。 储量 本井田内共见煤层 5层,参加资源 /储量估算的煤层 4 5 6 65和 67号煤层。 本次资源 /储量估算范围平面上是以勘查许可证范围内各可采煤层的赋存范围。 垂向上最高标高为 1360m,最低标高为 700m。 矿井地质资源量汇总表,见表 16。 9 表 15 矿井地质资源量汇总表 表 开采水平 煤层 矿井地质资源量( Mt) 331331+332+333 ( %) 331+332 331+332+333 ( %) (331) (332) (333) 小计 Ⅰ 48 58 15..82 63 65 67 合计 Ⅱ 48 58 63 65 6 3,35 67 合计 总计 85..9 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 地质勘探程度 自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九年经历了普查、精查阶段。 二零零一年十月,双鸭山矿业集团地质队提交了临东煤矿深部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共施工了 398 个钻孔,总工程量 ,可采煤层点 1221个、其中甲级 306 个、乙级 168。 地质勘探评价 井田构造形态已经查明,井田位于双鸭山 煤田东南部,地层走向大致为东西向,倾向北,为一南高北低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 1824176。 中部树儿里断层组附近断裂构造较发育对开拓布置有较大影响,岩浆岩不发育,地层产状平缓,有陷落柱 4 10 个,西部局部有岩浆岩侵入,井田构造复杂程度总体中等。 查明了可采 4 5 6 65和 67煤层的厚度、深度、结构、可采范围及变化规律,同时查明了不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赋存特征,可采煤层对比可靠,评价了可采煤层的稳定性和可采性。 查明了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工艺性能及其变化情况,确定了煤 类,评价了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以不粘煤为主,含少量的长焰煤和弱粘煤,并以低水分、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中硫、特低磷~低磷、高~特高热值为特点,是理想的环保型民用及动力用煤。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矿坑以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为主、岩溶裂隙水底板间接充水为辅。 即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二类二型。 查明了井田内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 本井田为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即三类中等型。 通过对区内钻孔简易测温资料的分析,确定井田全区为地温正常区,通过本次地质勘查成果,查明 了煤层的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趋势,井田内煤层瓦斯含量较低,煤尘具爆炸性,煤具有自燃倾向。 综上所述,本区勘查程度为勘探阶段,基本查明了井田总体构造形态,煤层赋存情况及煤类、煤质特征,对水文地质、瓦斯、煤尘、自燃等开采技术条件,并进行了评价;对矿区资源 /储量进行了估算,先期开采地段内探明的资源量( 331)占本地段总资源量的 %,探明的资源量( 331) +控制的资源量( 332)占本地段总资源量的 %,达到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要求。 可以作为现阶段设计依据。 11 第 2 章 矿井资源 /储量、设计生产 能力及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及资源 /储量 井田境界 本井田西以 F14断层为界与青龙山区和东风矿相邻,东以 F7断层为界与新立矿和新兴矿相邻,北部以 48煤层露头线为矿界,南部以 67煤层底板 650m标高地面投影为界与新兴矿相邻。 井田走向 , 倾向 , 井田面积约。 经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国土资源局核实,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名单》审批号(黑国土矿划 [20xx]127 号)的意见,井田范围由 8个国家拐点坐标圈定,详见表 2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 21 矿井 境界拐点坐标表 拐点 坐标 拐点 坐标 X Y X Y 1 5241560 22599900 5 5244265 2259160 2 5242400 22598550 6 5243635 22600030 3 5242965 22598545 7 5243240 22600060 4 5242885 22598309 8 5242910 22600120 开采上限 +87m 开采下限 1000m 资源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量 探矿权登记范围内共查明各煤层地质资源 量为。 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1) ,占煤层资源量的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2) ,占煤层资源量的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占煤层资源量的 %。 详见表 16。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 =lllb+122b+2M11 +2M22 +333k =++++=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为 ,即矿井地质资源量扣除 333 折减量。 考虑到 333 12 级资源量约占总地质资源量的 59. 9%,比例较大,且局部可采煤层的零星分布区段均为 333 级资源量无法开采,故可信度系数 k 取。 (考虑到该矿井构造程度属于中等、煤层较稳定,故可信度系数 k取。 )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计算见表 22。 表 22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表 开采水平 煤层 矿井地质资源量( Mt) 探明的资源量( Mt)( 331) 控制的资源量( Mt)( 332) 推断的资源量( Mt)( 333)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 Mt) 111b 2M11 小计 2S11 122b 2M22 小计 2S22 k 值 333k Ⅰ 48 58 63 65 67 合计 Ⅱ 48 58 63 65 67 6 13 合计 25. 3 16 矿 井 总计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 断层煤柱 防水煤柱 井田境界煤柱 地面建(构)筑物煤柱 其他煤柱 经计算矿井永久煤柱损失量总计为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为。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计算见表 23。 表 23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表 开采水平 煤层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 Mt) 永久煤柱煤量( Mt) 矿井设计 资源 /储量( Mt) 断层 防水 井田境界 地面 建筑 物 其他 合计 Ⅰ 48# 0 0 0 58# 0 0 0 63# 0 0 0 65# 0 0 0 67# 0 0 0 合计 0 0 0 Ⅱ 48# 0 0 0 58# 0 0 0 63# 0 0 0 65# 0 0 0 67# 0 0 0 合计 0 0 0 全矿井总计 0 0 0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 工业场地保护煤柱 井筒保护煤柱 主要 14 巷 道 煤柱) 采区回采率。 采区回采率:薄煤层取 85%,中厚煤层取 80%,厚煤层取 75%。 经计算,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计算见表 24。 表 24 矿井 设计 可采 储量表 开采水平 煤层 矿井设计 资源 /储量( Mt) 保护煤柱煤量( Mt) 采区回采率 开采损失 矿井设计 可采储量( Mt) 工业 场地 井筒 主要巷道 小计 Ⅰ 48# 58# 63# 65# 4 .841 67# 合计 Ⅱ 48# 58# 63# 65# 67# 合计 全矿井总计 安全煤柱 ( 1)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工业场地按 II 级保护,场地周围围护带宽度取 15m,各煤层暂按表土层移动角 φ=45176。 ,岩层移动角 δ=γ=70176。 计算保护煤柱范围。 ( 2)井田境界煤柱宽度取 50m,采区边界煤柱两侧各留 10m,大巷煤柱宽度一侧取 50m。 ( 3)断层煤柱宽度按 10m留设。 ( 4)防水煤柱留设 根据井田勘探报告提供的资料,井田开采范围内有无流水的河流或湖泊,不设防水煤柱。 15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工 作制度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 矿井年工作日按 330d 计算。 地面采用“三八”制,每天 3班作业,其中 2班生产、 1班检修。 井下(包括与井下关联的部分地面工种)采用“四六”制,每天 4班作业,其中 3 班生产、 1 班检修。 每日净提升时间 16h。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根据矿井资源条件(包括储量、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井田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建设条件(包括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水源、电源、建材等)、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形式要求,结合国内外高产高效矿井生产管理现状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发展,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本设计对矿井生产能力提出如下三个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矿井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