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04m3/d,服务范围扩大至 某县 县城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开发区部分建设用地外的全部规划区域。 即:青弋江总干渠 五里岗路以北、 205 国道改线以西、新站路以东的范围内,服务面积约。 ( 2)配套污水管网 结合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配套建设的污水管网的情况,根据本工程建成后实际收水的需要,配套新建 污水收集管网总长度约。 ( 3)污水中途提升泵站 由于受到县城地形条件限制,结合污水管网的走向及总体布局,本工程需在观阳路与孤峰路交叉口及桃花潭东路与青弋江总干渠交汇处东侧各设置污水中途提升泵站一座。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地点、现状城区的污水排放量及水质进行分析,从技术、经济、环境角度对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工艺方案、配套污水管网及中途提升泵站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总结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某 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某 省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Anhu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mp。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6 第二章 城市概况 某县 县城概况 某县 社会经济、现状 某县 县城设于泾川镇,位于县境偏北,地处青弋江河谷平原,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革命老区和宣纸之乡,是皖东南山区生态型和旅游工贸型区域副中心城市。 20xx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 %。 20xx 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40 户,比上年增加 22 户,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 20xx 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万人次,比上年增 长 %,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增长 %, 是全省 7个旅游经济强县之一。 某县 县城的人口与用地规模:截止 20xx 年底, 某县 常住人口约为 万人。 根据总体规划,到 20xx 年常住人口达到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16km2; 2020 年,常住人口达到 20 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20km2。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某县 地处 某省 东南部,位于北纬 30176。 23′~ 30176。 51′,东经 117176。 58′~ 118176。 40′之间,该县东与 某 市、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旌德县毗连;西与青阳县交界 ;北与南陵县为邻,处于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 县域东西距离 66km,南北距离 53km,总面积 平 km2,全县共辖 11 镇、 10 乡、 264 个行政村和 14 个居民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设于泾川镇,位于县境偏北,地处青弋江河谷平原,现状建成区面积近 10km2。 县城距省会合肥市公路里程 233 公里;距行署驻地宣州市 52km;距黄山市 115km。 地形、地貌 某县 境内地势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面较低,中部为狭长的冲击小平原。 东南和西南诸峰林立,群山绵亘,属黄山余脉,东、西北部丘陵起伏,地势平 缓,属九华山余脉。 境内多山富水,大小山峰 160 余座,黄山为最高峰,海拔 1175m,全县平均海拔 250m。 气候 某 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某 省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Anhu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mp。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7 某县 属副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 (七月 )平均气温 28℃,最冷月 (元月 )平均气温 15℃,绝对最高气温 ℃,绝对最低气温 ℃。 全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 1503mm,最大日降雨量。 年降雨量变化:冬季偏少,夏季偏多,历年月最多降雨量分别为: 5月 ()、 6月 ()、 7 月 ()、 8月 ()和 9 月 ()。 年最多降雨量为 (1983 年 ),年最少降雨量为(1978 年 )。 历年一日最大暴雨量为 (1965 年 8 月 20日 )。 风向夏季西南,冬季东北,最大风速 20 米 /秒。 县城位于河谷平原,静风频率高达 43%,其中东北、西南频率为 31%,北风为 17%,东风为 8%,东南风为 2%,西南风为 5%,西风为 9%,西北风为4%。 全县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 小时,日照时数因年最多是 小时 (1963 年 ),历年最少是 小时 (1989 年 ), 无霜期长达 240 天。 主要灾害天气为干旱、暴雨。 水文及水系 某县 多山,溪壑纵横,构成大小河流 146 条,全长 ,江河面积 22km2,占全县总面积 %,主要河流为青弋江、徽水、幕溪河、总干渠,流经县城为青弋江、幕溪河、总干渠。 ( 1)青弋江 青弋江发源于石台县和黄山北麓,舒溪、麻溪合流后称青弋江,自西南向东并斜贯县境,沿途汇合溪、渣溪、徽水等 8 条支河,经南陵县、宣州市至芜湖汇入长江。 县境内流长 75km,河道宽 150~ 250m,深 2~ 10m。 境内集雨面积 2029km2。 青弋江属雨性河流,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最高水位 (吴淞高程,余同),最小流量 800m3/s,常年流量 1060m3/s。 据水利志记载,自 1922 年(民国 11年)至 20xx 年的 80 年间, 某县 共发生超 的大洪水 13 次,其中 1922 年 某县 水位站水位达 ,为历史上有水位记载以来的最高纪录。 1954 年 某县 水位站水位 , 1996 年 某县 水位站实测水位为。 根据《 某县 城市防洪规划》( 某县 水务局),县城段青弋江五十年一遇的设计水位为 (秦坑河口)、 ( 某县 水位站)、 (青弋江老大桥)、 (幕溪河口)。 青弋江是流经 某县 的第一大河流,具有饮用、工农业生产、航运、水产养殖纳污等某 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某 省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Anhu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mp。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8 多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段大量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入,城市地面径流和农田径流的影响,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青弋江 (2) 总干渠 总干渠常年水深 ,流量 140m3/s,最低水深 ,流量 30m3/s,设计最大流量为 160m3/s。 流经县内 4 个乡镇,全长 ,可自流灌溉,建有陈村、纪村、 屏山、望村岭、百户坑大小水电站 5 座,小型水库 50座。 (3) 幕溪河 幕溪河属青弋江支流,从城区东部自南向北穿城而过,并在城区北部汇入青弋江。 上游集水面积 ,总干渠以下河道长 6960m, 1996 年结合 205 国道改线,建成堤防与道路结合的防洪堤 2136m,顶高程为 34m 左右。 幕溪河 工程地质 某 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某 省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Anhu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mp。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9 某县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淮地台下扬子台坳内次级单元沿江拱断褶带和皖南扬断带的过渡地带,它们之间以江南深断裂为界。 县城地区具有明显的全息统陆相沉积特征。 地表以上 5~ 10m 可见石灰岩层、 红色砂层和砂砾岩层,基岩以上至地表大多为砂卵石透水层和亚粘土弱透水层,地基承载力一般为 7~ 25Kpa。 地震烈度 根据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某县 城区内无地震断裂带经过,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 县城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性质 根据《 某县 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30)》, 某县 县城的性质为:县域中心城市,革命老区与宣纸之乡,以轻工和商贸并举的生态型旅游城市。 人口规模 截止 20xx 年底, 某县 城区人口约为 11 万人。 根据《 某县 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30)》文本的预测内容 ,规划县城常住人口 20xx 年为 , 2020 年为 20万人, 2030 年 30万人。 用地规模 近期( 20xx 年)规划建成区用地 16km2,人均建设用地 108m2; 中期( 2020 年)规划建成区用地 20km2,人均建设用地 100m2; 远期( 2030 年 )规划建成区用地 30km2,人均建设用地 100m2。 城市防洪概况 城区主要水系概况 青弋江在 某县 境内流长 75km,河道宽 150~ 250m,深 2~ 10m。 境内集雨面积 2029km2。 青弋江属季节性河流,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城关段 最高水位 ,最低水位 (吴淞高程),常年水位 28~ 29m(吴淞高程),最大流量 5600m3/s,最小流量 800m3/s,某 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某 省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Anhu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mp。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10 常年流量 1060m3/s。 青弋江城区段(青弋江老大桥 ~新大桥) 20 年一遇防洪水位~(吴淞高程),换算为黄海高程为 ~。 幕溪河属青弋江支流,从城区东部自南向北穿城而过,并在城区北部汇入青弋江。 上游集水面积 ,总干渠以下河道长 6960m, 1996 年结合 205 国道改线,建成堤防与道路结合的防洪堤 2136m,顶吴淞 高程为 34m 左右,换算成黄海高程为 左右。 防洪、治涝规划 根据《 某省某县 县城防洪规划报告》, 某县 城区大部分地区地面标高均低于青弋江及其支流幕溪河 20 年一遇防洪水位,因此需沿城区四周修筑防洪堤(墙),主要工程量如下:老城区、赏溪片、建华片防洪堤(墙)主要防御青弋江干流洪水,右岸堤线长 ;西小区防洪堤圈主要防御青弋江干流及岔河洪水,堤线长 ;幕溪河防洪堤主要防御幕溪河及山口铺泄洪闸下泄洪水堤线长 ,秦坑河防洪堤主要防御秦坑河洪水,堤岸加固长。 同时,为 保证城区雨水的排除分别在城河路与体育路交叉口(赏溪排涝泵站),泾川大道与翠园路交叉口(象山排涝泵站)及泾川大道与城东排水渠交叉口北侧(城东排涝泵站)建设一座排涝泵站,以便在汛期时将城区雨水抽排至自然水体。 城区给水 历史沿革及供水现状 1974 年 9月 9 日, 某县 正式成立自来水厂,当时一水厂设计规模为 104m3/d, 1981年建成投产,后经多次改造和扩建,供水能力达到 104m3/d。 某县 1992 年开始兴建二水厂,设计规模 5 104m3/d,水源为总干渠和青弋江,其中一期工程为 104m3/d 已投产。 目前,一水厂仅在发生干旱时或二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的时候作为备用水源供水,平时不向市政供水管网供水。 目前, 某县 县城现有输配水管线(包括 DN150 管径以上)总长为 左右。 近年新建和改造的管道主要为球墨铸铁管、 PE 管,部分 20xx 年以前埋设并沿用至今的管道为钢砼管和灰口铸铁管。 20xx 年国债批复新建、改造给水管道 , 目前处于 实施阶段。 水厂出水压力一般在 之间,管网压力最低在。 虽然县城自来水供水某 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某 省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Anhu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mp。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11 管网覆盖率已达 90%左右,但由于 某县 县城 四面环水,且青弋江总干渠水位较县城地面高出 10m 以上,地表水及地下水均极为丰富,加之 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不足,因此 城区相当数量的居民家中均设有自备水源作为洗衣、冲厕等杂用水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仅青弋江总干渠体育路至财富大道段,从干渠中引水的管道就多达 240 余条,另老城区居民自备水井仍有 160 余眼保留,县城目前自备水源用水量达到 ~ 104m3/d。 为了满足县城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 20xx 年初,受 某县 自来水公司委托,我院编制了某县 二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二期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 104m3/d,建成后水厂总供水量将达到 104m3/d,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县城用水紧张的局面。 某县 自来水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已将二水厂扩建项目纳入 某县 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内,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很快将开工建设。 给水规划 根据《 某县 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30)》, 某县 县城近期 20xx 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6km2,城镇人口 万人;远期 2030 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30km2,城镇人口 30 万人。 根据总体规划,结合 某县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参照类似县城供水规划,县城供水工程规划 如下: ( 1)水源 某县 自来水厂的水源为青弋江、陈村水库。 采用水渠引入、水泵提升,将水源引至水厂加以处理,用埋地水管输出。 ( 2)供水规模 20xx年县城供水规模为 104m3/d 2030年县城供水规模为 104m3/d。 ( 3)水厂 根据规划,规划 某县 第一水厂作为备用水厂,供水规模为 104m3/d;扩建第二水厂,使其总规模达到 104m3/d,以满足近期供水的需求;远期新建城东工业区自来水厂,规模 104m3/d,保障工业园区。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