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建筑设计 各乡镇 综合 文化站 建设 用房 均 为地上两 层 , 建筑面积均为280m2, 一层设计高度为 , 二层为 , 考虑消防、安全、使用要求,在楼体中部设置一部楼梯作为出入口 , 主要 布置 图书阅览室 、 多功能文娱活动室 、 培训辅导室 等 用房。 楼地面根据其使用要求进行装修,仿瓷涂料内墙面及顶棚,塑钢窗,木门,外墙面刷涂料 , 屋面采用聚笨板保温层,水泥焦渣找坡层, SBS 防水层。 锅炉房一层 , 建筑 面积 20m2, 层高为 m, 地面做细石混凝土地面 ,水泥焦渣找坡层, SBS 防水层。 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20xx 年版) 》( GB50009—20xx) (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xx) (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xx) (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 结构设计 各乡镇 综合 文化站 内 各类用房 均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墙体采用 煤矸石 砖砌筑,外墙为 370 墙、内墙为 240 墙,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 C30,钢筋强度等级为 Ⅰ 、Ⅱ 级。 给排水 设计 设计依据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GB 5001520xx 设计内容 ( 1)室内给水工程 ( 2)室内排水工程 ( 3)室外管网配 套工程 设计参数 用水 指标 : 30L/人 日 给水 设计 项目日用水总量为 , 项目供水由 各 乡 镇 供水管网 接 入,室外给水管采用铸铁与热镀锌钢管 , 室内系统采用单向供水枝状布置 ,室内给水为直供式,室内给水管材采用 PPR 管。 排水 设计 项目最高日排水量 按 最大用水量的 80%确定 ,室内生活废水与 粪便污水 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 排入各乡镇污水管网 , 各乡镇 化粪池容积 均 为 4m3。 雨水排放采用 有组织排放 ,排水管材采用 普通 UPVC 管,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收集到檐沟,沿水 落管排至地面 ,利用场区坡度 经雨水口排 出场区。 采暖 设计 设计 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GB5001920xx) 《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 GB 50118920xx) 设计参数 ( 1)室外采暖计算温度: 8℃ ( 2)室内 温度 设计参数: 1820℃ 采暖负荷计算 该项目采暖面积为 840m2, 采暖指标按 60W/m2 计算 , 采暖热负荷为。 采暖系统设计 采暖系统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按建筑物负荷要求合理配置,采用双管上供下回系统 ,采 暖方式为散热器采暖, 古郊乡、潞城镇 热源 由 新 购置的 一台 吨 锅炉 供给 ,夺火乡采用电暖采暖。 电气设计 设计 依据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 5005495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 5005794(20xx 年版 )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GB 50034—20xx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JGJ/T 1692 设计范围 包括该项目的供配电、照明、 弱电、防雷接地等系统。 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 用电负荷 指标 50W/m2, 由于乡供电线路直接接入,即可满足用电要求。 导线及敷设 考虑到供电安全、防火疏散及线路老化的要求,项目区内导线敷设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或线槽明敷,电气线路采用低卤、低烟、阻燃电缆。 照明设计 普通照明选用习管径直管型荧光灯,照度标准值选用 300lx, 应急照明选用能快速点燃的自带蓄电池的光源 , 各 综合 文化站用电负荷较小,不单独设立变压器。 负荷等级 综合 文化站用电负荷为 三 级。 综合布线 室内布线采用暗敷, 室外布线采用架空敷设, 采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应根据负荷计算电流和机械强度确定,并要考虑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综合布线系统,主干 线采用 6 芯多模光纤,水平配合各信息插座线路采用 8 芯 UTP 非屏蔽电缆。 防雷接地 综合 文化站防雷分类等级属于三级防雷建筑 , 防直击雷宜在建筑物屋角、屋檐、女儿墙或屋脊上装设避雷带或避雷针 , 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 为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时,其引下线的数量不宜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 25m,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时,其引下线的数量不做具体规定,间距不应大于 25m。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筑物中的钢筋,当符合要求时,可作为引下线。 防直击雷装置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 地电阻不宜大于 30Ω,其接地装置宜和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 防雷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及不共用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相连 , 在共用接地装置并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 , 接地系统采用 TN- S 系统。 第 六 章 节 能 节能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98 年 1 月 1 日 2、国家发展 和 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3、《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 节能主要措施 节水措施 给水管推荐选用优质管线, 降低中途损耗。 施工现场的给水管 、水龙头均 择优选用,以防滴漏造成浪费。 建筑用水尽量循环再利用。 节电措施 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充分利用自然光,使之与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节约人工照明电能; 在满足照明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 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 改进灯具控制方式,采用节能型开关或装置,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 公共场所可采用 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 加强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做到随手关灯。 建材节约措施 砖、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要合理利用,对于可利用的材料不得随意丢弃。 第 七 章 环境保护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 日 主要污染来源 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各种建筑材料的运放及地面土石方挖掘造成 的二次扬尘危害 ;运行期主要是锅炉产生的烟尘。 废水: 施工期 来源于建设污水 ;运行期来源于 生活用水 及实验废水。 噪声:主要由施工期间各生产机具产生。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的废弃建材和运行期的生活垃圾。 具体防治措施 对施工建材的运送、土石方挖掘场地要及时撒水降尘,增加空气湿度; 施工污水经沉降合格后,排至 室外临时污水管网 ;运 营 期生活废水经场区出水管网统一排至城市下水道; 施工设备尽量选用环保型低噪机械,最大程度降低对周围环 境的影响。 不同施工阶段噪声限值如下表: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dB( A))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文明存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 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通过植物的净化、过滤作用进一步消除各污染物造成的环境破坏。 项目建设还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的 “三同时 ”制度,确保各类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第 八章 消 防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90 年 9 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1620xx)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xx) 消防设计 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三级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项目区内火灾同时发生次数按一次计算,消防 水源 来源 于各乡镇 自来水供水管网 , 消防用水量按 10L/S 考虑。 项目区室外消防系统采用低压制,给水管网水平成 枝 状布置,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 DN100。 安全措施 项目区内按照建 筑物的功能和类型分别设置不同数量的灭火器,尤其在楼梯间等位置。 4 消防用电设计 消防用电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当发生火灾切断生活用电时,仍能保证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配电线路穿管保护,暗 敷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cm,明敷时必须穿金属管,并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5 消防通道设计 建筑物周围要留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同时根据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及耐火等级确定消防间距,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第 九 章 项目组织管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国办发( 1999) 16 号文件精神,本建设工程项目应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施工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之间实行合同管理制,以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地顺利进行。 项目组织机构 该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 由 各乡镇设项目 法人,具体负责工程建设。 为 有利于项目管理,有利于控制目标,有利于信息沟通, 各乡镇 设置项目组织机构如下: 项目经理 合同管理部 计划财务部 技术工程部 综合协调部 各部门之间必须明确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并相互密切配合,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按期完成。 合同管理部 在建设期负责合同管理。 应依法订立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材料采购等各类合同,组织合同签约,检查合同执行情况,解决合 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最终组织合同结算。 计划财务部 负责项目的投资计划安排及财务管理。 根据经批准的总概算和工期,结合总体规划要求,合理安排投资计划;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保证资金筹措到位,控制建设成本,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工程技术部 负责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的监控,处理施工中的各类技术问题,进行质量检查和安全措施检查,组织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并负责技术档案汇总存 档。 综合协调部 负责协调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之间、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监督施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