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上跨宁西线现浇箱梁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应力筋张拉方向垂直,并与梁体配筋焊接牢固; ②锚具上夹片应齐平。 张拉工艺流程见图八。 张拉 ⑴ 张拉有关数据 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σ k==1395MPa。 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为主,钢束伸长量进行校核。 ⑵ 张拉准备工作 ① 施工现场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② 对设计图提供的预应力伸长值进行复核计算,对不符合要求的已会同监理、设计、业主进行更正。 ③ 现场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并懂得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④ 锚具安装正确,混凝土已达到设计要求强度( 90%)。 ⑤ 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千斤顶的 支 ⑥ 对张拉设备进行校核。 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有专人使用及管理,并定期维护和校验。 对长期不使用的张拉机具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校验。 使用期间的校验期限应视机具设备的情况确定,当千斤顶使用超过 6个月或 200 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平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 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 2个月。 撑架已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以钢管制作)。 ⑦ 压浆设备、材料、方案准备就绪。 图八 张 拉工艺流程图 ⑧ 各项张拉设备机具应齐全配套。 ⑶ 张拉顺序及方式 板 检 及 查 板 处 下 理 砼 锚 垫 清 孔 穿 束 张拉设备检验 梁体混凝土检查 张拉设备安装 通讯设备准备 张拉劳力组织 准备工作 锚具、孔道、千斤顶三心对中 初张拉 划伸长量基点 记 录钢绞线外露量 核对伸长量 控制张拉 回油卸载退楔 核对伸长量 核对钢绞线回缩量 现浇箱梁采用双向预应力体系:横向预应力束和纵向预应力束。 其中纵向预应力束分为腹板束、顶板束、和底板束,张拉时除第二联 A 节段箱梁采用两端张拉外,其余节段箱梁均采用一端张拉,张拉顺序:腹板束 —— →底板束 —— →顶板束,横桥向对称张拉;横向预应力束分为和桥面板预应力,横梁预应力的横梁预应力在纵向预应力张拉前张拉,而桥面板预应力则在纵向预应力张拉后张拉。 ⑷ 伸长值得 测定 为了将预应力束夹紧和克服静摩檫,必须对预应力筋加张拉力,张拉力为张拉控制力的 20%,其伸长值以张拉控制应力值得 20%~ 40%之间所测得伸长值来定,故实际伸长值按下式计算: 实际伸长值 =△ L1+△ L2 L1=从初始应力(控制力的 20%)至最大控制应力间的伸长值。 L2=从初始应力时推算伸长值,采用 20%40%控制应力之间的伸长值来推算的伸长值。 当梁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时开始张拉。 张拉采用分级加载,每次加载 5MPa,第一次加载至初应力 20%σ K,再逐步加载至控制张拉力并量测钢绞线伸长值。 实际伸 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应控制在 6%以内,理论伸长值以下式计算:△L=PpL/ApEp 式中: Pp ——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N); L —— 预应力筋的长度( mm)。 Ap ——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mm2); Ep ——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N/mm2)。 伸长值计算见附表。 如误差值偏大,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如果钢绞线滑丝、断丝超过规范要求,则用千斤顶配合放张器进行退锚,更换钢绞线,重新进行张拉。 量测张拉前与张拉后限位板与锚具之间的空隙值 来控制预应力筋回缩值不超过 6mm。 ⑸ 锚固 ① 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 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 3mm,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一般情况下,锚固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切割断头多余的预应力筋,严禁用电弧焊切割,要用砂轮机切割,并以砂浆封堵防锈。 ② 张拉完成预应力筋切割后即进行封堵。 封堵的方法使用素灰将锚头封住,然后用塑料布将其裹住进行养生,以防止裂缝而使矛头漏浆。 (十)灌浆 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 及时进行压浆。 现浇箱梁预应力束数量较多,故每张拉一批,即压浆一批,待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以上时,才可以进行下一批钢束的张拉。 压浆设备 ⑴ 压浆泵:选用注浆泵流量 3m3/h 以下即可。 注浆量可用无级调速调节压浆量的大小。 最大压力 18kgf/cm2。 实际水平输送距离大于 150m,机械重量选择较轻便的,以便于移动。 ⑵ 拌浆机:宜尽量选用轻小型的,外循环式,浆液由桶底抽出,在以高出从切线方向喷射入桶内,使浆液很宽均匀,并且可以将浆液输入贮浆桶 内。 ⑶ 贮浆桶:尽量选用小型的并带有低速搅拌装置的,可存 400L 浆液,在贮存的同时进行搅拌以保证浆液的均匀性,避免沉淀发生。 压浆材料 ⑴ 水泥 压浆采用纯水泥浆。 所用水呢为与箱梁浇筑混凝土同一标号及型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水呢新鲜且不得有结块,浆体试件 28d 强度为 40Mpa(400 号),用 立方体试模,水灰比为 至 之间,为提高强度和和易性宜加入减水型外加剂,掺量~ %之间,泌水率3h<2%,流动度用 3486 锥体不得 大于20s。 ⑵ 水 应不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中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 500mg。 可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3)外加剂 宜采用具有低含水量、流动性好、最小渗出及膨胀性等特性的外加剂,它们应不得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化学物质。 外加剂的用量应按照试验确定的用量。 水泥浆技术要求 ⑴ 当水泥倒入倒浆机时用 400 孔 /cm2孔过筛,贮浆桶要连续搅拌以防水泥浆沉淀。 ⑵ 水泥浆强度满足设计强度,即 C40。 ⑶ 水灰比宜为 ~0 ..45,参入适量减水剂时,水灰比可减小到。 ⑷ 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 3%,拌和后 3h泌水率宜控制在 2%,泌水应在 24h内重新全部被浆吸回。 ⑸ 通过试验后,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膨胀剂,但其自由膨胀率应小于 10%。 应尽量采用专用膨胀剂。 ⑹ 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 14~ 18s 之间。 ⑺ 对截面较大的孔 道,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的细沙。 孔道压浆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⑴ 符合要求的合格材料压浆设备。 ⑵ 水泥浆的性能必须得到保证,报国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和稠度等指标。 ⑶ 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清理。 必要时应进行冲洗。 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脂的空气将孔道内的积水吹出。 冲洗时应从一端进入,另一端排出,待排出水同入口水时,清污完成。 ⑷ 水泥浆自拌制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视气温情况而定,一般在 30~ 45min 范围内。 水泥浆在使用前和灌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 对于因延迟使用所致的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加水来增加其流动性。 ⑸ 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水和泌水。 压浆时应先压住下层孔道。 ⑹ 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放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 较集中和邻近的孔道,宜尽量先连续压浆完成,不能连续压浆时,后压浆的孔道应在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通畅。 ⑺ 对掺加 外加剂泌水较小的水泥浆,通过试验证明能达到孔道内饱满时,可采用一次压浆的方法;不掺加外加剂的水泥浆,可采用二次压浆法,两次压浆的间隔时间宜为 30~ 45min。 ⑻ 压浆的最大压力宜为 ~ ,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最大压力宜为 ,压浆应达到另一端饱满或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 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 的一个稳定期,该稳定期不宜少于 2min。 ⑼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 48h 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 5176。 C,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当气温高于 35176。 C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⑽ 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和纠正。 压浆时每一个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 3组的 的立方体试件 ,标准养护 28d,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水泥浆质量的依据。 ⑾ 为防止管道冻坏,冬季施工可以在水泥浆内加入加气剂,加气剂是以苛性钠、松香配置成有效物质 54%的松香皂,投入量按有效物质为水泥质量 的 %控制。 ⑿ 压浆完毕后,因认真填写施工纪录。 (十一)封端 压浆结束后,要清理干净端面砼污垢,清除掉垫板、锚具上污垢,并将端面砼面凿毛,然后按设计要求绑扎端部钢筋网片,固定封端模板,并校核梁体全长,待符合规范要求后浇筑砼。 (十二)混凝土养生 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即进行收面,并及时拉毛。 在梁体浇筑结束后 3~ 12 小时(根据外界气候的具体情况而定)即进行浇水养护。 养护采用自然养生法进行,养护期不少于 7 天。 浇水养护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一般当气温为 150C 左右时,每天浇水 2~ 4次;天气炎热及气候干燥时,要适当增加。 (十三)模板、支架拆除 模板、支架的拆除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决定。 模板拆除 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和棱角破损,并满足局部强度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 30MPa时方可拆除侧模;底模需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以上,且张拉、灌浆完成并达到强度后与支架一同拆除。 模板拆除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拆时严禁抛扔。 拆除的杆件、板块分门别类堆码整齐,并维修保养。 支架拆除 支架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的 90%且张拉灌浆完成后 拆除。 拆除时先拆除悬臂部分, 再 从跨中向两端对称拆除。 拆除时先逐步取出垫梁,慢慢卸载,决不可骤然放松,以防冲击过大。 现浇箱梁浇注时埋设预留孔,支架拆除通过预留孔以人工配合卷扬机卸落。 拆除时严禁抛扔。 拆除后各杆件、配件要及时维修保养,分类妥善存放。 跨铁路部分的支架拆除应 遵循以下顺序:要点 封锁线路 调 整砂箱降低支架高度 拆除底板模板和方木 吊车到位拆除第一片Ⅰ 63 工钢纵梁 用倒链将内侧工钢纵梁依次拉出并依次拆除 拆除砂箱和Ⅰ 30 工钢横梁 恢复线路行车 拆除四管柱支墩 三 、 安全 保证 措施 (一) 建立 安全保证体系 跨铁路施工必须把铁路行车安全放在第一位,当施工与铁路行车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服从行车安 全的需要。 成立安全施工领导小组,加强对跨铁路施工安全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见表: 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表 建立 健全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确保形成行车安全两道防线。 ⑴ 全体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配备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施工安全管理和日常检查的职责;经常对全员进行遵章守纪的教育,建立内部全面的安全责任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并认真予以落实。 ⑵ 明确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对施工项目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⑶ 施工前,充分做好 准备工作 ,并向 负责实施的作业人员 进行 安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