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沟坝系规划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与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淤地坝工程建设现状、淤地坝建设潜力、投资控制等要求,本 规划 在确定拦泥目标时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确定该工程水沙控制能力可达总面积的 80%,拦沙能力 WS采用以下公式初步确定: WS=MsFYγ 式中 Ws工程拦泥能力 万 m3 Ms流域平均侵蚀模数 t/km2 a F流 域工程拟控制流域面积 km2 γ 泥沙干容重 t/m3 取γ =y拦泥年限 年。 根据上式计算, 南门沟 流域工程建设拦泥目标: 设计年限内 拦泥量为 316 万 m3以上。 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规划报告 工程建设目标 16 (3)工程的淤地面积目标 ① 按拦沙量推算 项目实施后,小流域内工程达到淤积年限,坝地面积( A),用下用公式初步确定: A=η∑ W/ω 式中:η 为小流域的坝地折算系数,其值为已建淤地坝实地调查统计的淤地模数与设计模数之比,取 1 ∑ W规划期限内累积拦泥量( m3) 前面已计算为 万 m3 ω 为该小流域设计淤地模数,即设计单位淤地面积所增的拦泥量,取 m3/hm2, 则 A=hm2 总面积达到 ②工程相对稳定要求 考虑到工程最低应在 20 年一遇洪水条件下相对稳定,即:坝地面积与控制面积之比应大于 1/22, 新增坝地面积应在。 ③人均需求坝地 该小流域控制面积范围内现有人口 1100 人,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20 年后, 人均坝地 基本达到 1 亩, 使当地 农业 生产条件达到大大的改善,对当地的粮食安全、对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 经济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防洪目 标 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确定坝系结构中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规划报告 工程建设目标 17 的骨干工程的防洪标准为 300年一遇洪水,设计淤积年限取 20年。 考虑流域工程地质条件,该流 域骨干坝枢纽由坝体和放水工程两大件组成。 坝系建成后,将形成以骨干为骨架的坝系防洪体系。 骨干工程控制范围的总体防洪能力提高到 300一遇洪水标准。 1)满足防洪目标需要的滞洪库容 坝系滞洪能力是坝系拦蓄和削减坝系控制流域面积以内 300年一遇的洪水,建设水平年最大新增滞洪能力可采用下式计算: W 滞 = F 式中: W 滞 ___坝系新增滞洪能力,万 m3; ,万 m3; F___流域坝系工程拟控制流域面积, km2。 根据上式计算, 南门沟 小流域滞洪能力为:拦蓄和削减 119 万m3以上的洪水。 2)坝系总库容 根据拦泥和滞洪目标,坝系建 成后 总库容在 1036万 m3以上。 ( 5)防洪保收面积目标 通过工程建设增加坝地面积,按照实现工程相对稳定的目标,通过实地勘测,确定 南门沟 流域建设期末骨干坝数量达到 3 座,中型淤地坝1 座,小型淤地坝 3 座, 将在原坝基础上 根据来洪和上游的泄量开挖排洪区, 使坝地面积与控制面积的比值达到 左右 ,流域工程在 300 年一遇洪水条件下达到相对稳定 ,确保在 10— 20 年一遇设计洪水条件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规划报告 工程建设目标 18 下,坝地可实现防洪保收。 1)技术上的可行性 ⑴ 在建设淤地坝 工程方面, 当地 群众积极性很高,而且有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 ⑵选址合理,建坝条件较好,土石料较方便。 ⑶控制面积适中,布局合理,淤地面积较大。 ⑷ 区域内林草植被较好 ,便于蓄、排、灌结合。 2)经济上的合理性 根据工程投入产出及经济评价情况分析,沟道工程建设 后,上游拦蓄,中间通过开挖排洪渠,下游已淤的 40hm2即可 种植,并且 上 蓄 下 灌溉, 利用控制区 引洪漫地,保 持 水土,减轻 泥沙输送下游 , 效益将十分显著, 较 在 山坡 上 搞 梯田 、牧业、林业收入 成倍增加,因此 在经济上是非常 合理的;而且由于沟道建设在保持水土 、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头扩张, 突出沟道建设也是合理的。 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 19 工程总体布局与规模 根据 南门沟 小流域 沟道特性 ,地型地貌特征,水沙资源情况 、 及农业生产 发展 条件 要求 , 遵循工程规划的指导思想, 按照拦泥、淤地、防洪、保收的配置原则, 梯级开发 的 规划方案,全流域共布置淤堤坝 7座,其中骨干工程 3座,新建 2 座,加固 1 座;中型淤地坝 1座;小型淤地坝 3 座;开挖排洪渠 2道,总长度 ; 工程配置 南门沟 流域 共设置淤地坝 工程 7座 , 配置情况表如下 : 淤地坝 工程配置情况表 表 5- 3 编号 工程 名 称 控制面积 ( km) 工程 建 设性质 骨干工程(座) 中型坝(座) 小型坝(座) 小计 新建 现状 新建 现状 现状 新建 G1 南 门沟 加 固 1 1 G2 贺新庄 新 建 1 1 G3 李平台 新建 1 1 Z1 墩台 新 建 1 1 X1 乔台峁 新 建 1 1 X2 王家湾 新建 1 1 X3 卢山沟 新建 1 1 合计 2 1 1 3 7 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 20 坝址条件 南门沟 小流域 淤地坝 坝坝址条件情况表 编号 工程名称 坝址建坝条件 备 注 G1 南门沟 坝址断面呈梯形 ,坝顶长 240m,沟道比降 1/500,两岸均为黄土质 地 且土料丰富,运距 两边各 120m, 库内淤积干涸 , 淤泥面距坝顶, 沟道有常流水, 约 ; 放水建筑物左岸, 1 浆砌砖结构。 加固 G2 贺新庄 坝址断面呈梯形,沟床宽度 50 米,两岸均为 粘 土,沟道比降1/200,岸坡 较陡 ,两岸土料能满足筑坝要求,运距 50 米,坝址上游无淹没损失,两岸均适宜布设放水工程,但考虑下 游排洪 泄水要求,将放水工程布设在右岸, 主坝 采用碾压法施工。 新建 G3 李 平台 坝址断面呈梯形,沟底宽 20 米,沟道比降 1/100,左岸土丰富可取土,运距 50 米,主沟道无常流水,左 右均 岸可 布置 建放水工程,上部土层覆盖,采用碾压法施工。 新建 Z1 墩台 坝址断面呈梯形 ,沟道宽 22 米,比降 1/200,两岸土均为粉质壤土,土料丰富,但由于地形原因,土料来自左岸,土料运距 80 米,坝址上游无淹没损失,右岸可建放水工程,低压线距坝址 2km,采用碾压法施工。 新建 X1 乔台峁 坝址断面呈 U 字 形,沟床宽 8 米,比降 2%,两岸土料均为粉质壤土,土料丰富,土料来自左岸,土料运距 60 米,坝址上游无淹没采用碾压法施工。 新建 X2 王家湾 坝址断面呈 U 字形,沟道宽 10 米,比降 2%,两岸土料为黄土类,土料丰富,土料运距 50 米,两岸地形结构较完整,沟道无常流水,采用碾压法筑坝 新 建 X3 卢山沟 坝址断面呈 U 型 ,沟床宽 5 米,比降 3%,两岸土料为砂壤土,土层覆盖丰富,可两岸取土,运距 30 米,右岸坡度较缓,沟通无常流水,采用碾压法筑坝。 新 建 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 21 规模确定 表 55 南门沟 小流域沟道建设规模表 时 段 坝型 工程数量 (座 ) 库容 (万 m3) 可淤地(hm 2) 总库容 拦泥 滞洪 可淤 已淤 利用 现 状 骨干坝 1 580 400 180 新 增 骨干坝 新建 2 19 加固 1 131 96 35 40 中型坝 新建 1 40 小型坝 新建 3 加固 小计 6 达 到 骨干坝 3 中型坝 1 40 小型坝 3 合计 7 工程布局 南门沟淤地种植及排洪体系 的建立 新规划后南 门沟骨干坝控面积 , 坝高 从迎水坡上培厚加高,在现 坝高 的基础上加高 4m, 其区间 可淤地 40h㎡ , 目前 在其主沟上游2km 处新建骨干工程 1 处,在左岸支沟 处建中型淤地坝 1 处,将上游洪水拦蓄,主沟道岸开挖排洪渠 2km,支沟左岸开挖排洪渠 ,引入南门沟退水, 南门沟骨干工程淤地面积将得到利用,同时上游高水位蓄水,每缝干旱能够自流灌溉。 以贺新庄、墩台为主的水源工程 体系 建立 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 22 随着上游小型淤地坝和李平台骨干工 程的建成,贺新庄、墩台将成为新城乡所在地 周围及周边地区 供水、乡镇企业及长庆基地主要供水基地 ,也是南门沟坝地自流灌溉水源地。 以李平台及小型淤地坝为主的拦洪工程体系 李平台及小型淤地坝为主的拦洪工程,将第一线的洪水控制,拦截泥沙,使下游的防洪压力大大减轻,达到蓄洪排清的目的。 6 工程设计 沟道工程设计 设计标准 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 SL289— 20xx)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 1996)中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确定各类淤 地坝及骨干工程设计标准见表 61。 表 61 治沟骨干工程与淤地坝设计标准值 坝型 淤地坝 骨干工程 总库容(万 m3) 10 10— 50 50— 100 100— 500 工程等级 小型 中型 五 四 洪水重现期 (年) 设计 10— 20 20— 30 20— 30 30— 50 校核 30 50 200— 300 300— 500 淤积年限 5 5— 10 10— 20 20— 30 本 规划 设计标准初步确定为:骨干坝工程采用 30 年设计, 300年校核,淤积年限为 20年。 中型淤地坝采用 20 年设计, 50 年校核,淤积年限 10年。 小型淤地坝采用 10年设计, 30 年校核,淤 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 23 积年限 5 年。 洪水泥沙分析 1)设计洪水总量计算 洪水总量计算采用《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中的推荐公式 : WP= 式中 : WP— 设计洪水总量 (万 m3) a— 径流系数 H24P— 频率为 P 的流域中心点 24 小时暴雨量 (mm) H24P=KPH24 F— 工程控制流域面积 (km2) 由此计算得不同频率的洪量模数见表 62 表 62 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总量模数表单位 :万 m3/km2 频率 % 1 2 5 10 模数 根据该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各工程所处地形位置和作用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对确定的各类型坝部分设溢洪道 ,所以需进行洪峰流量计算。 洪峰流量采用《榆林地区实用水文手册》中的洪峰流量汇水面积相关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QN=CN Fn 式中 QN—— 重现期为 N的洪峰流量 (m3/s) CN—— 重现期为 N的地理参数 南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 24 n—— 经验指数 F—— 流域面积 km2 南门沟 流域不同重现期地理参数表 表 63 重现期 10 20 30 50 100 200 300 500 地理参数 CN 2)年输沙量计算 由公式 WS=SF计算得 南门沟 小流域年输沙量得 24 万吨。 根据 南门沟 小流域洪水、泥沙、沟道、地质、坝控面积的特点、本次 规划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 贺新庄 骨干坝、 墩台 中型淤地坝及 王家湾小型淤地坝做为典型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1。南门沟坝系规划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