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建设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lity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nchang. 绪论 一、 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加重,城市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制约了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至今已有 30 多年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已近 30 个,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 4000km,逐渐形成以地铁、轻轨、单轨、市郊铁路等多种类型并举的轨道交通新格局。 进入新 世纪以来,南昌的经济发展增速,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各项城市指标包括消费、交通、就学等都显示出老城区已经难以承受高比例的人口增长压力。 而与老城区不堪人口压力不同的是各开发区新区门庭还较为冷落,与老城区的人来人往,繁华、拥挤极不协调。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当首推南昌脆弱的公交运营体系,线路少,收班早,车辆破旧,这几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制约了南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而因为公共交通事业的脆弱,中心区、繁华区以外的地带迟迟得不到发展,直接制约了南昌经济、城市格局的大发展。 地铁的建设开通,将对南昌城市发展格局产生根 本性的变化,将以八一广场个区级商业副中心,不光有效缓解老城区巨大人口压力带来的一些不利的经济社会因素,比如交通拥堵,城市生活垃圾增加,环境质量下降等等,区级商业味中心,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格局拓展为“一核四片”的大南昌格局,形成四中心在有效分解老城区人口压力的同时,也大大地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而随着地铁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南昌的城市综合水平,也会大幅度的提高南昌市的整体形象。 南昌火车站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西湖区站前路。 建设于 民国 24 年( 1935),民国 25 年( 1936)建成,现为 华东地区 重要的大型 铁路 客运站之一,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站之一,隶属于 南昌铁路局 的特等客运站,是 京九线 上唯一的 省会 枢纽站,中国大型火车站之一。 所以本小组 决定在南昌火车站设计建立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站,并综合考虑了南昌火车站每日客流密集程度、客流流动大体方向以及人口流动对南昌火车站附近区域城市经济的影响力等相关因素,将其设置为轨道线路呈“ T”形的中间站、端点站一体的综合站。 二、 南昌站地铁站的选址和设 计 南昌站地铁站的选址 本设计方案中,地铁站位于南昌火车站东广场。 附表一 为了车站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本次设计中,对火车站附近地区的南昌市民做出了共计 300 分的抽样调查问卷,依据对居民的调查了解,我们作出了如下分析: 18 岁及以下 24 有必要 189 18 岁至 25 岁 134 不了解 21 26 岁至 45 岁 100 没必要 22 46 岁至 65 岁 42 其他 68 拥挤 189 小轿车 87 不拥挤 21 步行 85 能接受 44 公共交通 100 不清楚 46 其他 28 一周三次 37 一月一次 28 支持 78 半月一次 88 半年一次 70 不支持 19 三月一次 45 一周一次 32 非常支持 122 其他 81 火车站 162 会 178 阳明路 68 影响并不大 50 中山路 60 不会 11 其他 70 其他 61 由数据分析表明,在火车站设计建造一个地铁站可以也有效的缓解南昌市是现有的交通压力,可以为乘客的日常出行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的交通工具,让城市的经济随着人们的快节奏生活流动起来,进而推动英雄城现代城市化的发展。 南昌站地铁站选址的意义 车站是乘客旅行的起 始、终到以及换乘的地点,是运输企业与服务对象的主要联系环节,站点的建筑形式就是车站,车站规模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铁工程造价的高低和效益的好坏。 而地铁站点所在线路中的规划性质、地位,以及在线路规划中建筑周期、站点客流特征的不同、对站点的规划、建设也存在差异。 本车站选址综合考虑到城市地下管网、地理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物障碍等综合因素将地铁站选址确立。 选址满足了远期客流集散量以及城市交通运营管理的需要,使得本地铁站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乘客乘坐地铁出行。 并且满足城市客流高峰期运输时所需要的足够面积、容积和楼梯通道等硬性条件,以及车站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的设置要求。 南昌站地铁站的建设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1952 年我过城市化程度为 %, 1979 年发展到 %, 1997 年,城市化发展到 %,到 20xx 年城市化程度为 30%。 今后 40 年,人口增长较多,预计到 2025 年,人口的 2/3 在城市居住。 目前我国超过 100 万人口的大城市已发展到 34 个, 50 万 ~100 万人口的大城市也有 44 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城市交通日益紧张,“行路难、乘车难”的矛盾已严重干扰市民的工作、学习和是生活,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长此下去,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 地铁作为能够大量、快速、安全地运送乘客的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大势 所趋。 南昌站地铁站的重要性 “距离不是距离,时间才是距离”。 地铁改变了人们的“区位”概念,把地理距离变成了准确的时间距离。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 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世界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重视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建设。 国内外一些发达大城市在解决客运交通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它们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在注重发展多种运输方式、不断加强和完善综合运输网络的同时,积极发展以地下铁道为骨干的城市公共寄送同体系,并使之成为城市客运的主体承担着。 目前,现代大城 市中的地下铁道在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东京拥有 600 万辆小汽车,但居民上下班、上下学绝大部分乘坐地铁,很少有人乘坐私人汽车;巴黎地铁在运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峰运输时间,在从市区到郊区的客流中,利用私人占 19%, 公共交通工具的占 81%,而在公共交通中地下铁道占 40%;莫斯科由于乘坐地铁非常舒服、方便、票价低廉,所以大量乘坐小汽车上下班的居民纷纷改乘地铁。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不断 增长。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住宅结构和工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旅客运输需求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自 20 世纪 60 年代先后进入了汽车时代,私人小汽车一度成为城市交通中的“宠儿”,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汽车数量猛增,有限的城市空间无法容纳小汽车的无限增长,使城市交通拥挤不堪、事故频繁,汽车在城市中的 运行速度大大降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同时,汽车产生的大量尾气、噪声、震动等污染使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极大的影响了城市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有序发展。 地下铁道具有载客量大 、运载效率高、节约能源、污染少、实用寿命长、占地少、不干扰市内道路交通等优越性,是解决时间集中、客流量特别大的大城市交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