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职业信条》内容摘要:

《沃森职业信条》 世界五百强工作准则:沃森(司)职业信条 实在在的企业管理宝典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经典教程 职业经理 升管理技巧的最佳读物 如同每一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一样,老托马斯 ·沃森也希望他的公司财源滚滚,然而,他最希望的是,借助这些 “行为准则 ”把 司培养成美国最强大的企业,把 员工培养成为美国最优秀的员工。 序 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请谨记下面这段话: 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尊重所有的人,穿着整洁,诚实率直,坦诚公正,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忠心耿耿。 托马斯·约翰·沃森(. 始人) 出 版 前 言 者:美卡罗尔·汤普森 的创始人,全球最成功的商人之一的托马斯 ·约翰·沃森(. 生在纽约州 北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沃森一家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但是品德教育却异常严格。 沃森的父亲要求他的孩子们一定要尊重所有人,穿着整洁、坦率正直、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积极生活态度。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忠诚。 在19世纪的美国,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家庭教育方式,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对子女提出类似的要求,希望他们在童年时就坚守这些原则,以便在成人之后可以从中受益。 尽管大多数父亲都认为,这些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许多人并不能完全遵守这些原则,甚至慢慢地将它们抛之脑后,直至完全忘记。 然而,托马斯·沃森,这个童年时并不怎么起眼的孩子,却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一丝不苟地恪守着这些教义,他还发誓: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捍卫这些原则,应该不断地向他人输送这些教义,应该在自己全部的职业生涯中,尽职尽责地贯彻执行。 如今,的,正是这些 “教义 ”成就了托马斯·沃森的一生。 同样地,他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坚持这些原则;不断地向他人输送这些原则;在全部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这些原则。 直到现在 ,森当初创立多员工也因此成就了他们各自非凡的人生。 序 为准则的价值 在际商用机器公司),自1914年以来 ,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在就为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管理阶层的人,设立了 “行为准则 ”。 这些 “行为准则 ”被其受益者称为 “沃森哲学 ”。 如同每一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一样,老托马斯·沃森也希望他的公司财源滚滚,然而,他最希望的是,借助这些 “行为准则 ”把此,他把这些价值观标准写出来,作为公司的基石,在以此 “行为准则 ”为个人职业生涯的 “座右铭 ”。 第一:尊重个人(fo r 所有的员工都要知道,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他东西,而是人; 尊重每一个人,包括你的同事、顾客和你的竞争对手; 每一个人都拥有可以改变公司的能力,我就是公司的最需要的人; 用自己最优异的成绩去获得表扬、提升和奖金。 第二:提供品质最高的服务 (to 为顾客提供最优秀的服务; 永远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最成功的服务是使你的顾客再来惠顾。 第三: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 (be a of 对所有的工作,都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对待; 争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随时随地学习他人的长处; 在执行工作时,坚信一定能出色地完成。 事实证明,老沃森的 “行为准则 ”造就了世界众多知名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员工培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蓝色巨人(”已经是全球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在全球众多500强企业中一直拥有 “最佳雇员 ”的美誉。 优秀典范 ”。 仅是公司的成功,还有个人的成功,都同样取决于员工对 “沃森哲学 ”的严格遵循。 其员工坦言,是老托马斯·沃森的 “行为准则 ”使他们变得如此优秀。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 “行为准则 ”。 就像成功且优秀的企业一定有特质一样,成功和卓越的职员也有很多共同的特质。 拥有健康的工作心态,热爱工作;诚实、忠诚敬业,有责任感;顾客至上;不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等等这些,构成了一名优秀员工的特质。 中国有句古训:“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同样的道理,没有 “行为准则 ”则很难在生活与工作中有优异的表现。 要知道, “行为准则 ”并不是一个约束,它是一个目标,在时刻提醒我们,我们为什么工作。 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同时,它也是一个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个人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为人生带来成功的机会。 现在,建立自己的 “行为准则 ”吧,用它来鼓励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的人生。 成功是不会降临在没有人生原则者的身上的。 第 1 章:发挥个人最大的才华 非你同意,否则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你。 爱莲娜·罗斯福 “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 ” 乔治·肖伯纳 发挥个人最大的才华 经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 “野鸭子 ”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 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居住在新西兰海边的人,总是喜欢在每年深秋转冬时,一个人注视着野鸭子成群结队地向南方飞去。 他觉得这些野鸭子很可怜,于是在附近修筑了一口池塘,并准备了一些鸟食,希望野鸭子们可以免去迁徙生活的劳顿。 不久,有些野鸭子在每天深秋的时候就不再辛劳地飞往南方,而是在这个人准备的池塘里过冬。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野鸭子来到这个池塘居住。 它们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也不用担心会被冻死或者是饿死。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野鸭子们变成了十足的家鸭,臃肿而懒散,再也不能展翅高飞了。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克尔凯戈尔留下了这样的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被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自由翱翔了。 们希望员工都是 “野鸭子 ”,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华与潜力。 你属于哪种人 有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主动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 他们会在竞争激烈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用自己的知识、热情和勤奋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任何两个人的心态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对待工作也是如此。 现在,让我们看看,在一个企业里,都存在着什么样的人。 第一种人:平淡本分、老实规矩。 这种人的工作哲学是:我付出多少就应该得到多少回报;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完成;多余的工作绝不去做。 此类人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做事中规中矩,职责之外的事一概不予理会。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是他们工作的座右铭。 此类人在遭遇挫折时,多是进行自我安慰: “我这点挫折算什么,很多人还不如我呢。 ”“反正成功只能是少数人,我这样平淡一点不是很好吗。 ” 第二种人:怨天尤人、牢骚不断。 这种人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消极倦怠的工作态度使他们难以有所作为。 他们最常做的事就是抱怨,抱怨公司的老板太苛刻;抱怨同事不够热情;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抱怨使他们摇摆不定,他们不停地为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寻找借口,最后,他们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 曾经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曾经抱怨说,自己在公司长期得不到提升,同事对他很冷淡、老板对他的工作也视而不理,总之,他对所有的一切都不满意,认为是环境造成的,才让自己最后一事无成。 抱怨使这种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也使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最终只好被迫离开。 其实,这种人其实可能是一个有着优秀潜质的人,但他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的潜力无法发挥出来。 更何况,他思想中充满了对工作的不满,这样很难主动做事,最后只能一走了之。 第三种人:充满自信,积极主动。 在企业中,最忙碌的就是这种人,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总是热情地和同事打着招呼;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永远争第一。 在一间黑屋里坐着许多公司互不相识的员工,突然开灯后,因为有人这样描述“对工作充满了自豪感,有一种脱离优越感、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和傲慢无礼的自信。 这种自信透露出的是热情与乐观,这种情绪不仅会感染其他人,也会使与之交往的人产生一种信赖。 ” 这种人才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一个公司的成败与否,与这部分员工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 那么比较一下,你属于哪种人呢。 先来说说第一种人,他们会长年如一日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领导对他的评价不好不坏。 他们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无特长,但也不会坏事。 可是,每当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时,上司开始关注起公司的人事结构来,最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位置被后进者替代掉。 至于第二种人,我曾经向一位有着很丰富管理经验的同仁请教,他是如何甄别员工的。 他说: “当我招聘这个员工时,会十分看重应征者如何评价自己刚刚离开的那项工作。 如果前来应征的人只是说过去雇主的坏话,甚至恶意中伤,这种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加以考虑的。 ”我想,这位同仁的做法,对第二种人的结局给予了最好的说明。 我曾遇到过许多失业者,发现他们充满了抱怨和痛苦。 然而他们自己所抱怨的并不是导致失业的最主要原因。 恰恰相反,这种抱怨的行为刚好说明他们倒霉的处境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第三种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 著名的出版家,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曾经说过: “每个雇主总是在不断地在寻找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时也在抛弃那些不起作用的人 那些对公司发展起阻碍的,到哪个岗位都无法发挥作用的人都要被淘汰。 在每个企业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 雇主会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力量进来。 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 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有敬业精神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最积极主动的人,才会被留下来。 ” 只有这第三种,会在竞争激烈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用自己的知识、热情和勤奋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尊重工作和你自己 人为本,尊重自己和每一个人,这样人们才能意识到工作对个人意味着什么。 而实际上,尊重工作就是尊重自己,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态度问题。 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才华。 首先,这个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