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站水源地水文地质调查及供水方案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二 节 工作 思路 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本次工作提出以下的工作思路 : 首先 对重点调查区 进行数字化测图,为水文地质测绘提供基础资料。 在数字化测图完成后进行一般调查区及重点调查区水文地质测绘,为物探准确位置提供依据。 利用物探查明第四系厚度及基底起伏情况, 并进行探井施工进行验证。 9 第三节 工期和进度计划 工期 工作从 20xx年 4月 底 开始,至 20xx年 6月 中旬 结束,历时 1个 半 月。 进度计划 确定工作进度如下: ( 1) 20xx年 4月 20日 — 20xx年 4月 29 日 , 完成 设计的编写及审查 , 完成资料 收集工作。 ( 2) 20xx年 5月 3日 — 20xx年 5月 10 日 , 完成 数字化测图工作。 ( 3) 20xx年 5月 11日 — 20xx年 5月 20日, 完成水文地质测绘工作。 ( 4) 20xx年 5月 21日 — 20xx 年 5月 25 日 , 完成 物探工作。 ( 5) 20xx年 5月 26日 — 20xx 年 5月 28 日 , 完成 探井工作。 ( 6) 20xx 年 6 月 10 日前 ,完成《 新疆天文台南山站水源地水文地质调查及供水方案 》的编写工作 ,并提交 院审查。 第四节 设计工作量 依据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 布置的 设计工作量 见 表 1。 设 计工作量 一览表 表 1 工作方法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数字化测图 重点调查 区 km2 1 1: 5000 地质、水文 地质测绘 一般调查 区 km2 14 1: 25000。 重点调查 区 km2 1 1: 5000 水点 个 35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地质点 个 25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水文地质剖面 米 /条 1300/4 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 探井 m/个 27/9 揭露地下水 物探 高密度电阻率法 m/点 600/120 布置物探剖面 3 条, 点距 5 米。 抽 水试验 提桶 落程 /台班 12 根据探井实际出水能力确定 室内试验 全分析 个 1 工程测量 探井、泉点 点 12 10 第四章 实施方案 本次调查 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为 数字化测图、 水文地质测绘 、 水文 地质物探 、人工水文地质浅井、室内试验 等,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要满足相关的技术规程和要求,为 天文台南山站水源地恢复供水30 立方米 /天 要求服务。 在开展 水文地质 调查 时, 调查 精度 一般调查区 满足 1:50000的 要求 ,重点调查区 满足 1:5000 的 要求 ,调查手图采用 1:25000 及 1:5000 地形图结合使用。 第 一 节 水文地质综合测绘 一 、工作目的 通过水文地质综合测绘, 基本查明 调 查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查明地下水露头和地表水分布状况,查明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 二 、 工作 任务 完成地貌调查。 完成地层调查。 完成地质构造调查。 调查泉水。 调查地表水。 调查水质。 用人工方法施工水文地质探井。 三 、工作方法 资料收集。 充分收集 前人关于调查区水文地质 工作成果和 调 查区内 已有的自然地理、地貌、构造、 地质、水文地质 (岩矿分析、地下水开采量、 11 地下水动态监测、地下水水 位等) 、环境地质、水文物探、水文钻探等资料,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分析,使 本次 调 查工 作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用 1: 25000 的地形图作为水文地质测绘 工作手图 ,在 工作手图 上布置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在水文地质测绘过程中, 填写各类卡片,包括地质点卡片、水井卡片、河流渠道卡片、泉水卡片 、探井卡片 等。 在水文地质 测绘工 作 中,采集 地下水的 水化学分析样品。 四 、工作布置 本次 调 查区的 范围为 东经 87176。 05′~ 87176。 12′,北纬 43176。 24′~ 43176。 30′ , 面积 15km2, 按照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7— 20xx的要求 一般调查区 进行 1: 5万的水文地质综合测绘 ,重点调查区 进行 1: 5千 的水文地质综合测绘。 由于 调 查区 位于大水沟沟谷内 ,因此,本次外业调查的调查线路布置以 横向 穿越 沟谷 调查为主。 对地质 点、地貌点、地质界线点、泉 点、机民井、地表水点等进行调查,并填写相应 的调查卡片,一卡一点。 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规范》中 对 水文地质测绘的要求,本次 调查 工作 ,共 布置调查路线 2 条, 总长度 约 20km; 布设调查点28 个,点间距约。 当 遇到 水点 、 地质界线 点 时需加密调查。 由于 调 查区位于 山区 无人区,已有的天然水点和机电井较少,因此水点的调查数量以 实际 调查 数量 为准。 布设的水样采集点,既要考虑水文地质 调 查 目的 的要求,又要考虑对全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布设 的 探井 重点布置在 重点 调 查区 调查剖面上, 探井深度确定以掌握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揭露潜水位及满足取样要求 及可做简易抽水实验 为原则,一般不超过 5m,开口口径以满足开挖人员施工为 12 原则,一般。 若进行提桶抽水试验则应至少保持 水深。 设计探井 9个,总进尺 27m。 外业工作结束后,应根据编录的分层情况,绘制探井柱状图。 取样情况应 该在相应的层位上表示出来。 第 二 节 水文地质 物探 一 、 工作目的 通过 水文地质 物探工作, 初步查明 调 查 区范围内的第四系 岩性、厚度 的 变化规律 ; 查明第四系 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含水层厚度; 初步查明第四系底板 高程 的变化规律 和 基底构造格局 (隐伏隆起、隐伏 凹陷 、隐伏 断裂 )。 二 、 工作方法 考虑到 调 查区内 沟谷 地形起伏较 小 ,第四系覆盖层较薄 , 本次物探工作主要采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用于 测 定 调 查区 第四系厚度 的变化规律 ,推测第四系 地层 岩性 ,划分第四系和基底的界限。 三 、 工作布置 工作布置原则 布置工作时考虑了如下因素 :能够控 制水文地质条件在 垂直沟谷方向上 的变化;能够控制第四系的厚度变化。 如发现断层分布,在断层附近进行物探点加密。 工作布置 高密度电阻率法 剖面 主要 在重点调查区主沟内 沿 垂直沟谷 布置,共布置剖面 3条, 总长度 600m, 物探 控制 点 120 个。 物探 线间距 400m,物探 控制 点间距 5m。 四 、 提交的资料 第四系等厚度图。 第四系底板等高线图。 是否有必要。 13 隐伏隆起、隐伏凹陷、隐伏断裂 的调查结果。 是否有必要。 物探报告。 原始记录。 第 三 节 岩矿试验 本次岩矿试验 为 地下水样的采集 测试。 通过采 集地下水 样并进行分析,为地下水水化学 类型的划分 提供水化学分析依据。 本次 调 查区内共布设采集水样 12组。 采样位置 选择在 重点调查区水源口或富水地段探井 所在位置。 全分析项目 :色、味、嗅、浑浊度、透明度、 K+、 Na+、 Ca2+、 Mg2+、Fe3+、 Fe2+、 NH4+、 Al3+、 Cl、 SO4 HCO CO3 NO NO F、游离CO CODMn、溶解性总固体、 H2SiO PH 值、总硬度、永久硬度、暂时硬度、总碱度。 水样采样容器为塑料壶,塑料壶必须是 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检测中心 检测 提供 或新购置的采样容器。 采样之前, 用于采集 水样的 塑料壶 必须用所采集样品冲刷 3遍后 采集, 全分析采样体积 为 2L。 采样壶 在采集完样品后,及时用胶布 粘 贴于水样壶上,并标注水样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信息 ,并及时送 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检测中心检测 检测,送样时要填写详细的送样单。 第 四 节 工程测量 需完成 9个 探井 、 3个 水点 的 工程测量工作。 探井、水点 的 平面位置和孔口高程 测量采用全站仪或 静态 GPS 进行测量。 平面位置的精 14 度要求满足《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xx的规范要求; 高程精度要求满足五等 水 准测量的 技术要求。 第 五 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采用均衡法计算地下水 的 补给量, 并利用 计算出来的地下水补给量论证允许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采用均衡法计算地下水补给量,要求计算出各个均衡项。 将 调 查区范围作为均衡区的计算范围。 下面列出 调 查区的地下水动态 水量均衡式,在此基础上,列出各个均衡项的计算公式。 在外业调查过程中,要考虑到尽可能收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