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芙蓉国际商务会馆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窗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 ; △ td外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 ③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对于舒适性空调,夏季通过地面传热形成的冷 负荷所占的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Qc( T) =Ca*Cs*Ci*Aw*Djmax*ClQ 式中 Ca窗有效面积系数 ; Aw外窗的计算面积, m2 ; Cs窗玻璃遮阳系数; Ci窗内遮阳系数; Djmax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 w/m2; ClQ窗外冷负荷系数。 ①设备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Qc( T) =Qs*CLQ 7 式中 Qs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 ,w ; CLQ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机组不连续运行是取。 ②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白炽灯 Qc( amp。 ) =1000*N*CLQ 荧光灯 Qc( amp。 ) =1000*n1*n2*N*CLQ 式中 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 w; n1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 n2灯罩隔热系数。 ③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显热 Q( amp。 ) =ql**n*CLQ*φ 式中 ql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 w ; n室内全部人数; φ群集系数。 潜热 Qc( amp。 ) =ql*n*φ 式中 ql不同室温和劳动性 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 w; n室内全部人数; φ群集系数。 负荷计算实例 以 401 客房为典型实例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A=( 4050+7200+2100) /1000*= 取 K=, tR=20℃ , TOW=6℃ , a= Qj =Aj Kj( tR tOW) a =**( 20( 6)) * = 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朝向修正率取 5% 风率附加率取 8% 外门附加率取( 65*4) % 高度附加率取 2% 8 Q=*(1+5%+8%+( 65*4) %+2%)=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 换气次数为 次 /h 则 L==*( *) =toh=3℃ Qi= a o Cρ(t R t ow) m =***(20+6) = 总耗热量 Q=+=5068w 外墙和屋面逐时传热形成的冷符荷 Qc( T)=AK(tc’(T)tR) =**(+) = 内维护结构的冷负荷 Qc( T) =Ki*Ai( to,m+△ tatR) =*( ++) *( 35+526) = 透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Qc( T) =Ca*Cs*Ci*Aw*Djmax*ClQ =***( *) *575* =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白炽灯 Qc( amp。 ) =1000*N*CLQ =1000*40* = 荧光灯 Qc( amp。 ) =1000*n1*n2*N*CLQ =1000***40* =23280w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显热 Q( amp。 ) =ql**n*CLQ*φ =65*2** 9 = 潜热 Qc( amp。 ) =ql*n*φ =69*2* = 总冷负荷 Q=+++38800+23280++=63995w 10 空调方式 表 41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的对比 要求设计的商务会馆,属于建筑层高较低的建筑物,空气调节房间较多、各房间的功能及使用时间差异较大,要求单独调节,从上 面的分析可知,应优先采用空气 水系统,即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空调方式:空气 水系统(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新风方式 : 每层单独设置新风机组 全空气系统 空气 水系统 定义 室内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的空调系统 由空气和水共同来承担空调房间冷 热负荷的系统 优点 ①有专门的过滤段,有较强的空 气除湿能力和空气过滤能力; ②送风量人,换气充分,空气污 染小; ③在春秋过渡季节可实现全新风运行,节 约运行能耗; ④空调器机置于机房内,运转、 维修容易,能进行完全的空气过 滤; ⑤产生震动、噪声传播的问题较 少。 ①各个空调房间可以独立调节,互 不干扰; ②新风的引入能很好的保证房间的 卫生要求; ③管路系统占据的空间小。 缺点 ①风道尺寸大,所占空间多; ②送风动力大,耗电量多年; ③空调机房较人,难以设置。 ①夏季运行工况下系统的除湿能力 小; ②冬季工况下无法对湿度进行控制。 11 送回风方式:会议室、商业中心、茶室选择顶送上回的形式,其余选择侧送风的形式 冷热源形式 ①空调夏季集中冷源为设于地下室的两台螺杆式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为 7/12℃ ,与其配合使用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各三台(其中一台备用)。 ②空调冬季集中热源来自燃气锅炉,一次热水供回水温度为 95/70℃ ,热交换后的二次供回水温度为 60/50℃ ,热交换间设于地下室,内设热 水循环泵三台(其中一台备用)。 ③空调夏季总冷负荷为 ,冷指标为。 ④空调冬季总热负荷为 ,热指标为。 输配系统形式 本系统中从冷水机组制得的冷冻水或从锅炉制得的热水从地下室引出的三根立管送至各个楼层的新风机组及各个房间的风机盘管,采取垂直异程水平异程的形式。 在每个楼层单独设置新风机组,并将处理好的新风与风机盘管处理的回风并联送入房间。 末端形式及选型 按风量选,校核冷量。 以四层客房 401 为例,房间不含 新风负荷时冷量为 Q=,湿负荷M=;新风负荷为 ;室内空气计算温度 tn=25℃ ,相对湿度为60% ;室外干球温度 tw=35℃,相对湿度为 85% , 该房间室内人员 2 人。 其焓湿图如下,查焓湿图可得: iw=①热湿比 ε=Qc/Mw =3600/=从 N 点做 ε 线与相对湿度 95%线相交的点就为 O 点, iO=②送风量 G=Qc/( iNio) =( ) =( 861m3/h) 12 ③风机盘管风量 Gf=GGw=( ) = kg/s ( 720m3/h) ④确定 P 点 LPO/OL=Gw/Gf=( iLPio) /( ioiL ) iLP=⑤盘管供冷量 QT=Gf(iNiLP)=()= kw Gf=720= /h 其中 为风量放大系数,在 之间; 为风机盘管湿工况积尘系数; 因为风机盘管只担负室内负荷,新风承担新风负荷,所以由冷量 Q==,风量 G= /h,选风机盘管型号,当风量和冷量不匹配,且实际焓降<名义焓降时,选型时按风量优先,得其型号为 FSFP85,中速名义冷量 ,风量。 ⑥校核 校核冷量: Qf=G( iNiLP) =861( ) /3600=,机组的显冷量能满足要求,并且还有一部分 富裕量。 所以选择此风机盘管,其主要参数如下 : 风量 /h 供冷量 供热量 实际承担负荷 水阻力 送风机数量 1 ⑦选型汇总其他房间的风机盘管选型见附表 2。 风机盘管的布置与空调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建筑形式有关,对于一般较小房间布置在进门的顶棚内,采用卧式暗装的形式。 风机盘管机组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采用由独立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经过处理后的新风从总进风管通过支管送入各个房间。 单独设置的新风 机组,可随室外空气状态参数的变化进行调节,保证了室内空气参数的稳定,房间新风全年都可以得到保证。 风机盘管机组的供水系统采用双管系统。 ①按风量选,校核冷量(新风冷量); ②按冷量选,校核风量。 13 工况不一致时可进行修正。 以会馆四层为例:总冷负荷 Q=,总湿负荷 Wm=,总新风负荷 Qw=,室内设计参数 tn=25℃ , φ=60,室外设计参数 tw=35℃, φ=85。 有焓湿图 iN=56kj/kg, iw=①热湿比 ε=Qc/Mw=3600/= O 点的确定,从 N 点做 ε 线与 95%线相交的点就为 O 点, iO=48 kJ/kg ②送风量 G=Qc/( iniL)=( 5648) = 新风量 Gw=m 人数 =3045=1350m3/h ③系统所需冷量 Qo=G( iwiL) =( ) = 按冷量选型,校核冷量,总冷量 , G==,其中 为冷量放大系数。 初选型号为 FSWDO5BII 新风机组,额定冷量 76420w,额定风量 5000m3 /h。 校核风量: 5000m3/h》 1350m3/h,满足该层的负荷要求,并且还有一部分富裕量。 所以选择该机组,同理得另一机组型号。 具体参数见下。 14 散流器送风 选择散流器时,应选扩散较大的,散流器之间的间距包括对角斜向间距在内,在 3〜 6m之间,与墙的距离不宜超过 1m。 考虑到房间的结构类型,初选散流器为方形片式,送风气流 流型为下送。 以一层茶室为例对散流器进行选型计算:房间总面积 410m2,净高 ,送风量为 , 布置散流器,共布置 16 个散流器,每个散流器承担 的送风任务。 初选散流器,按 v=3m/s 左右选取风口,选用颈部尺寸为 320mm200mm的方形散流器,颈部面积为。 则颈部风速为 v=( 5) =流器实际出口面积约为颈部面积的 90%,即 A==。 散流器出口风速 v’=,即 x=KvA/vx0= * * = 按式计算室内平均风速 vm =所选散流器符合要求。 侧送风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使风机盘管暗装于天花板,采用上侧送风,上部回风的形式。 其送风简图如下: 四层到六层的包房,房间尺寸为:长 ,宽 ,高 ;室内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独立送风系统,其安装的风机盘管为 FSFP85 型,风量 24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