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晟荣煤矿南四盘区煤矿开采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顶板淋水方式向矿井充水;后期开采 15 煤层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 K2 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 且 15 煤层位于奥灰水位标高以下,受采动破坏影响,隔水层变薄,加之奥灰水较高的水头压力,使 15 煤层矿床开采,实际上已成为岩溶裂隙水充水矿床。 故在开采时应对其突水的可能性作进一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褶皱引起充水:在背向斜转折端,裂隙相对较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当掘进至附近时,可能引起矿井突水。 2)断层充水:井田内断层断距虽然不大,但断层破碎带可 沟通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可引起采煤时侧向矿井充水。 3)陷落柱充水:陷落柱产生的裂隙可沟通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可引起采煤时向矿井侧向充水。 3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见表 表 3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表 孔号 底板标高 /m 底板水头压力 /MPa 隔水层厚度 /m 突水系数 /Ts 30—1 30—2 32—1 西部底板等高线最低标高 ( 5)、矿井涌水量 预测矿区在生产时,正常涌水量 200m3/h,最大涌水量 280 m3/h。 ( 6)、矿井供水水源 1)松散层孔隙水 含水较丰富,是当地农业和民用水的主要水源,为避免引起与农业争水的矛盾,一般不宜作为矿井建设的永久性水源。 2)基岩风化带水 含水性较好,富水差异性大,经取样分析,水质较好,可作为暂时水源。 3)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水 含水性较好,富水性不均一,经取样分析,水质较好, 可作为暂时水源。 4)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水 根据区域资料,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发育,含水丰富,经取样分析,水质较好,一般可作为矿井建设的永久性供水水源,但存在富水性不均一现象,在选取该含水层作为水源地时,应作进一步的工作。 煤层特征 煤层 本区含煤 7~ 13 层,煤层总厚 ~ ,含煤系数 %。 主要可采煤层四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1 1 9 煤层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3 煤层。 ( 1) 3 煤层 煤层位于二叠系山西组下部,为上煤组,厚 ~。 平均厚度 ,煤层稳定,顶板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 一般夹矸 1 层,厚 ~,属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层。 ( 2) 9 煤层 煤层位于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中部,下距 14 号煤层 ~,平均。 煤层厚度 ~,平均 ,顶板为泥灰岩,底板为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不稳定型局部可采煤层。 ( 3) 14 煤层 煤层位于石炭系太原组下部,下距 15 号煤层 ~,平均。 煤层厚度为 ~,平均 ,顶板为泥岩、石灰岩( K2),底板为砂质泥岩。 属稳定可采煤层。 ( 4) 15 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煤层厚度 ~,平均 ,夹矸1~7 层,一般夹矸 2~3 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铝土泥岩,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且煤层位于奥灰水静水位标高以下 60~280m,一般 160m左右,水力压头大,加上断裂、陷落构造,奥灰水进入坑道的可能性很大,故其水文地质条件列为中等 ~复杂型。 各煤层情况统计见表。 表 煤层厚度、结构特征表 煤层 厚度 /m 结 构 层间距 /m 稳定性 煤的容重 3 ~( ~) 稳定 9 ~( ~) ~14 ~~15 ~~3 层 ~ 主采煤层的围岩性质 3 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泥岩 ,局部为粉砂岩,厚 ~,结构松软,吸水易软化,强度较低,岩相变化大。 老顶为中 ~细粒砂岩,厚 ~,岩相变化大。 真密度2657kg/m3,视密度 2640kg/m3,含水率 %,为半坚硬岩 ~坚硬岩。 3 煤层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厚 ~。 老底为灰色中厚 ~厚层状细粒砂岩,厚 ~,岩相变化大,为半坚硬 ~坚硬岩。 垂向上为软弱 —坚硬 —软弱坚硬的相间复合结构,平面上岩相变化大, 3 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钻孔柱状图见附录。 3 煤层顶、 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见表 : 表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层位 岩石名称 饱和抗压强度 /MPa 自然抗压强度 /MPa 软化系数 3 煤层 顶板 细粒砂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3 煤层 底板 砂质泥岩 粉砂岩 煤的特性 ( 1) 、煤种 本井田内各煤层以贫煤为主,少部分为无烟煤,煤 质变化总的趋势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亦即浅部煤层的变质程度低于深部。 ( 2)、煤的物理性质 井田内 310 3103303 钻孔采样对 3 煤层进行了显微煤岩鉴定,见表。 表 3 煤层显微组分定量统计一览表 煤层 有机组分 /% 无机组分 /% 镜质组最大反射 R0max/% 镜质组 惰质组 壳质 组 粘土 类 硫化铁类 碳酸化 盐类 其他 小计 3 ~91.6 ~18.4 ~9.6 ~ ~9.9 ~ 3 煤层为黑色、条痕为深黑色 —黑色,断口参差状 ~阶梯状,块状及粉状,玻璃 —金刚光泽,内生裂隙较发育。 由镜煤、亮煤及暗煤组成,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镜煤条带,细—中条带结构,属半亮 —光亮型煤。 其镜煤最大反射率( Romax)值为 ~%,相当贫煤至无烟煤变质阶段。 14 煤层为黑色、条痕黑色,断口参差状 —阶梯状,玻璃 —金刚光泽,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镜煤条带,细条带状结构,含黄铁矿结 核及散晶,属半亮—光亮型煤。 15 煤层:黑色,块状为主,夹部分粉状,半暗型煤,玻璃光泽,含黄铁矿结核,最大反射率( Romax)为 ~%,其变质阶段相当于贫煤。 ( 3)、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煤的工艺性能:煤的化学反应性, 3 煤二氧化碳还原率为 ~%,分解率 ~%,化学反应性一般为中等。 15 煤二氧化碳还原率为 %,分解率为 %,化学反应性属低等,煤的结渣性( 3304 孔、 3 号煤)鼓风速度 ,结渣率为 %。 ,结渣率大于 25%,故 3 煤属强结渣煤。 在不同温度下煤层对 CO2 反应性试验结果见表。 表 15 煤对 CO2 反应性试验结果表 温度 CO2 还原率 %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3 煤层 15 煤层 综合煤质特征:原煤灰份、硫份由浅至深有逐渐增高之趋势,水份、磷份、发热量变化不大 ,碳元素含量均在 88%左右,各主要煤层灰份 SiO2+Al2O3 在 70%以上,精煤回收率, 3煤层为 %, 15 煤层小于 40%(平均 %),可选性属低等。 煤质的工业分析见表 、。 表 各煤层煤质化验工业分析 Mad/% Ad/% Vdaf/% St, d/% Pd/% Qgr, v, d MJ/kg 3 原 ~0 ~9 ~0 ~6 ~47 ~50 浮 ~ ~ ~ ~ ~ ~ 15 原 ~6 ~4 ~7 ~9 ~36 ~49 浮 ~ ~ ~ 0~ ~25 ~62 表 元素分析(浮煤) 元素 煤层 Cdaf/% Hdaf/% Odaf/% Ndaf/% 3煤层 ~ ~ ~ ~ 15煤层 ~ ~ ~ ~ 表 煤灰成分分析结果 成分 煤层 SiO2+Al2O3+TiO2/% Fe2O3+CaO+MgO/% ST/℃ 视(相对) 密度 浮煤回收率/% 3煤层 ~ ~ 1337 ~ ~ 15煤层 ~ ~ 1397 ~ 、煤的工业用途 3 煤层主要为低 ~中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熔点灰份贫煤,部分为无烟煤,精煤回收率、化学反应性均属中等,强结渣,为优良之动力用煤。 并可考虑作化工和气化用煤。 15 煤层为中灰、富 ~高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熔点灰份贫煤,部分为无烟煤。 由于化学反应性低,精煤回收率为低等,硫份高,主要作动力用煤。 煤层发热量汇总见表。 表 15 煤层发热量汇总表 煤层号 Qgr, v, d( MJ/kg) ( MJ/kg) 3 煤层 原煤 ~ ~ 精煤 ~ 15 煤层 原煤 ~ ~ 精煤 ~ 瓦斯、煤尘爆炸及煤的自燃 ( 1)、瓦斯 瓦斯含量由东往西增加,由浅部往深部递增, 15 煤层甲烷含量不高,铁路以东 3 煤层为瓦斯风化带, 15煤大部为瓦斯风化带。 本井田瓦斯含量见测定结果汇总表。 综合上述结果,本井田 15 煤层按低瓦斯考虑。 表 15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结果汇总表 煤层编号 甲烷含量 ( ml/gdaf) 甲烷成份 ( %) 3 煤层 0~ 0~ 15 煤层 ~ ~ 对可采煤层钻孔瓦斯含量测定成果统计见表 表 可采煤层钻孔瓦斯含量测定成果统计表 煤层 编号 甲烷含量 ml/gdaf 瓦斯成分 CH4/% CO2/% N2/% C2Hx—C8Hx/% 3 煤层 ~1.41 ~35.68 ~5.02 ~82.70 15 煤层 ~7.78 ~7 ~4.22 ~9 (2)、煤尘爆炸与煤的自燃 据地质资料显示: 3 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15 煤层其火焰长度 4~20mm,扑灭火焰的岩粉量为 50%—70%, 15 煤层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据《长治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采样做煤的自燃趋势试验结果, 3 煤层还原样与氧化样燃点之差为 3—5℃,据此评定, 3 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15 煤层还原样与氧化样燃点之差为 14—50℃, 15 煤层属自燃煤层。 ( 3)、地温 根据大范围的钻孔井温测量资料,本区为 地温正常区,平均地温梯度: 500m以内为 ℃ /hm, 500m以外为 ℃ /hm,综合分析认为地恒温带深度约 20—40m,温度 ℃。 煤层地质特征 盘区位置 设计采盘区(南四盘区)位于井田南翼,盘区上山的右侧。 盘区煤层特征 本首采盘区为 3 煤层,该煤层煤为黑色,由镜煤、亮煤及暗煤组成,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镜煤条带,细 —中条带结构,属半亮 —光亮型煤,相当贫煤至无烟煤变质阶段。 煤层平均厚度为 ,倾角 1~ 4,煤层结构简单:普 遍含有一层夹矸,夹矸平均厚度为 ~。 煤的硬度为 2~3,煤的密度为 ,其煤层特征见表。 表 煤层特征表 煤层 颜色 煤岩类型 比重 水分( %) 灰分( %) 挥发性( %) 含硫量( %) 发热量MJ/mg 业牌号 3 色 亮 6 1521 1118 PM 该盘区平均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m3/t,涌出量较小。 煤尘有爆炸危险性,无自然发火倾向。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老 顶:中 ~细砂岩,厚 ~,平均厚度 ,深灰色的、长石岩屑、分选、磨圆较好; 直接顶:砂质泥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厚 ~,平均厚度 ,灰黑色的、性脆、质硬; 直接底:砂质泥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厚 ~,平均厚度 ,灰黑色、平坦状口; 老底:灰色中厚 ~厚层状细粒砂岩,厚 ~,平均厚度 ,岩相变化大,为半坚硬 ~坚硬岩。 水文地质 本首采盘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该盘区上部为井田边界留设高度为 30m的边界 煤柱,预计不会对首采盘区开采造成突水威胁。 除此之外,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是盘区内涌水的主要来源,但是隔水层比较厚(平均 10m),灰岩水主要通过采空区顶板冒落后的上部裂隙与采面导通。 由于砂岩裂隙发育不均,一般富水性弱,只在局部相对较强,以静储量为主,补给源不足,在开采时可能表现为少量突水、淋水、滴水。 地质报告提供首采盘区内正常涌水量为 200 m3/h,最大涌水量 280m3/h,涌水量不大。 地质构造 采盘区为背斜构造的一翼,煤层底板的起伏波动很小,煤层倾角 2~ 4。 盘区内无断层,无陷落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