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内容摘要:
2008年河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超教育考公资源助考网:762741164 旺旺:天天转哟 河南省 2008 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一、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读材料 30 分钟,作答 120 分钟。 照材料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 依次作答。 二、材料材料一京城"泔水油"黑幕。 夜色迷茫中,一辆辆满载泔水的小货车在北京街头缓缓前行。 一路淋漓的泔水和浓烈的馊臭味,令路人避而远之。 "每到晚餐时间,北京市大部分的饭店门前都停着这样的泔水车。 "北京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该市大概有宾馆、饭店及食堂近 5 万家,每天会产生 1600 多吨泔水和 吨地沟油,其中有 50会被私人捞走。 1 小时之前,这些令人作呕的垃圾还堆积在航天桥附近的某餐馆里,而货车的主人天晚饭后都会驱车来到这里,将泔水集中运走。 搬开这家餐馆厨房里的废水井盖,可以看到里面漂浮着黏稠的褐色东西,那是清洗碗碟后的油脂、洗洁精及饭渣混合物,人们称这些废油脂为" 地沟油".。 中央电视台 为您服务栏目的记者以 "规划土地"为由跟踪并敲开该农户家的大门。 只见昨晚的泔水和地沟油已被混在一个大锅里,熊熊的火苗舔着锅底。 那位农夫用大勺把浮在上面的油脂刮出来,倒进旁边的另一个容器里。 " 这些炼出来的油" ,农夫解释说,"会有人来收购再加工,然后转手卖出去". 据"线人"介绍:如此 "炼油"的农家厂子,在北京地区不下 1000 家。 袁老板的家坐落在北京大兴区旧宫附近。 这个近 600 平方米的院落中,摆放着上百只庞大的油桶 "线人"称这里是北京最大的私人"黑油"集散地。 记者以 "购油者"的身份骗取了袁老板的信任。 在这片肮脏的油桶中,记者发现了一桶清亮透明、近似于食用色拉油的液体。 袁老板得意地介绍说,这是他们自己加工的准备卖给粮油市场供人食用的"成品油". 记者将"成品油"桶提到自己面前,却闻不出任何异味难以想象,这清澈而无异味的液体竟然来源于下水道。 那么垃圾是怎样变为食用油的。 辗转数天后记者终于来到袁家工厂,这是一座大院,四周荒草丛生。 见到陌生人来到,院中 5 条狼狗狂吠。 袁老板的父亲把记者引入车间后,展示了他的"发明" :首先是脱色:泔水油和地沟油被倒进过滤机,加入白土后发生化学反应,原本的褐红色就变得清澈透明。 而在这个步骤里,油的酸价还会被降低价越低表明油越好一一这可以逃脱卫生部门的检查。 第二步是水洗:把经过脱色的油倒人一个大水池后搅拌,去除杂质,并进一步脱色。 最后一步是抽真空:把油放入一个真空罐后加温,起到去除异味的作用。 一辆大卡车正在院中将"成品油 "装车,据袁老板介绍,每天晚上都有人会来这里拉油。 十几年风雨无阻。 "以饮食垃圾炼油是个暴利的产业。 "一位知情者说,它形成了一个链条,从收购到加工再到销售,而某些人的良心就泯灭在金钱里。 按照国家卫生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及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有关文件:"像泔水油以及地沟油等这样的废弃食用油,除直接排放外,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但因为泔水车主会以每月 100 元到数百元的价格收购泔水油或地沟油,所以导致餐馆为利益违规操作。 据超教育考公资源助考网:762741164 旺旺:天天转哟 一位泔水车主介绍,他们平均每 3 天就能生产一桶(约 180 公斤)泔水油或地沟油,每桶均为 580600 元。 按此计算,他们每月就能赚 6000 元,对于像袁老板这样集生产、销售于一身的油贩子来说,利润更是丰厚。 袁老板介绍说,他们收购的地沟油每吨大约 3400 元,加工后的"成品油 "可以卖到每吨 5000 元,除去各项成本,纯利润在每吨 1000 元左右。 "我在天津还有一个厂子,在安徽淮南还有一个门市部,每月能售出 180 多桶一一大约几十吨油;北京、四川、福建都有我的客户。 " 据了解,找袁老板等油贩子收油的人把油拉回去后,会勾兑人大约 l3 的色拉油和 13 的棕榈油,以便更好地蒙混过关,而这些混合物便被装入小瓶,进入粮油市场,最后进入居民的口中。 据一位食品专家介绍;重复加工的泔水油中含有大量的甲苯丙醛,而地沟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磷实践证明,人长期食用这些物质可以致癌。 记者来到北京最大的粮油交易地 你先拿一些样品来,我看看货色。 "当记者称自己是一位专门" 精炼地沟油" 的商贩时,有老板凑过来说。 第二天,记者带着一瓶样品如约而至,这位老板很快和记者谈妥价格和运送方式。 当被问及如何应付市场管理人员的检查时,他说,只要偷偷把烂油掺人成品油。 不被别人发现,就可以逃避。 "地沟油经过炼制后,与色拉油很难区别。 在每天进出约 100 吨食用油的北京粮油中央批发市场,有老板说,可以把记者提供的"地沟油" 直接装桶,销售给小型超市和早点摊位。 他还一再叮嘱记者:"你提供的油在一个市场里只能供给某一个商贩,否则就穿帮 了"。 北京市环保局有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市曾屡次打击黑油贩卖窝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处罚条列不健全,致使这种现象屡禁不绝。 "另外多口管理也是打击不力的主要原因。 "这位人士分析说, "泔水归卫生部门管,下水道归环保部门管,营业执照又归工商部门管,这样一来,执法必须是联合行动,但人手很难凑齐。 "。 记者曾拨通了北京市大兴区环保局的电话,举报袁老板的"黑油" 加工厂。 但执法人员却以地理位置不清为由拒绝清查。 材料二。 来自湖南的刘砍山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做零工。 5 月 9 日晚上,他在钟落潭中心市场十字路口买了一斤白酒,当晚一个人自斟自酌地喝了半斤,第二天一早,他就感到四肢乏力,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 随后被送进医院急救,经抽血检验。 刘砍山血液中的甲醇含量严重超标,肝转氨酶指数比正常人高出数十倍。 刘砍山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但病情还很难预测。 因为喝假酒中毒身亡的死者更显不幸。 5 月 11 日晚,58 岁的白云区钟落潭镇梅田村村民段董树,分两次喝了老伴从钟落潭钟生农贸市场购买的散装白酒后不治身亡。 同一天晚上,一名湖南籍外来务工人员也因饮用劣质散装白酒而死亡。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出现了"假酒中毒 "事件,不法分子竟然用工业酒精勾兑出散装白酒残害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 截至 ,广州毒酒事件的中毒人数达到了 56 人,死亡人数也上升到。 目前广州市有关部门已查缴流向市场的毒酒 ,但仍有少量白酒去向未明。 广东省 展散装白酒专项监督检查。 广州市卫生局已经要求对散装假酒的查处情况及中毒患者的病情实行日报告制度。 造假酒,成本如此之低。 目前已经查明,制造"毒酒" 的窝点分别在广州市白云区的钟落潭镇和太和镇,"毒酒中毒"事件中的 14 名涉案人员已有 12 人被刑事拘留,2 人在逃。 这 14 个涉案人员中有 9 名来自广西,l 名来自江西,还有 4 名分别来自广东的清远、兴宁、广宁和广州。 他们所用的工业酒精是多种渠道而来的。 两个窝点共购买了 5 桶工业酒精,每桶 330 斤,目前已经追缴了 4桶多,还有 40 多斤流落在外。 制假者为何胆敢视生命为儿戏制造毒酒。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树新说,这与制假的暴利与低风险有关。 执法人员在检查中还发现,不少酿酒作坊连基本的计量器具都没有,完全靠人的"手感" 和"目测"难保证其生产的米酒能对消费者负责。 危化品,购买如此之易,把工业酒精加以勾兑变成白酒,超教育考公资源助考网:762741164 旺旺:天天转哟 难道制酒者不知道这样的产品会致人于死地吗。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无法采访那些制假的不法商人。 陈树新认为,利欲熏心加上无知才是悲剧酿成的主要原因。 据广州市工商局的同志介绍,检查人员 14 日发现,广州佰醇(化工)有限公司等数家经营单位未办生产许可证就开始大肆销售工业酒精。 有的甚至连销售发票都没有。 同时,这些违规经营的商家没有按规定建立危险化学品的销售登记制度,没有留下购买者的详细联系资料。 这些都使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勾兑毒酒有了可乘之机。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朔城区部分群众,春节前后因饮用不法分子制造和贩卖的含有过量甲醇的散装白酒,有 19 人中毒身亡,另有一些人住院治疗。 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组织人力全力抢救中毒群众,查处不法分子,目前制造贩卖毒酒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抓获。 春节前,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批发给朔州市一个体户。 事发后经省技术监督局测定,这些勾兑的散装白酒每升含甲醇 361 克,超过国家标准 902 倍,这些散装白酒流向社会后,从 1 月 26 日开始有人中毒,到记者发稿时止,平鲁区、朔城区因饮用此酒中毒住院治疗的人员累计 161 人,其中有 19 人死亡。 材料三。 一段时间以来,盗用公用设施的邪风在××市愈刮愈猛。 从铁制绿化栏到小区的大铁门,从单位的金属标牌到马路上的铸铁路标,直至前不久树立在市中心某街路上的重约 20 多公斤、价值 2800 元的不锈钢垃圾箱,也居然不翼而飞了。 全国各大城市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仅某省会城市一夜之间丢失的" 下水井盖" 就达 30 多个,形成了城市街路上的 "黑洞".。 据晚报报道:该市一夜之间竞有三人因误入"黑洞" 而受伤,有的受了轻伤,有的严重骨折住进了医院,更有甚者甚至危及生命。 发生丢失事件后,有关管理部门采取了一些办法。 如加强夜间巡逻、加固易盗物品等,但此类现象还时有发生。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它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关系很大。 而直接的诱因应该是利益的驱动因钢材市场价格上涨。 有统计显示,自去年 5 月以来,钢材价格平均每吨上涨了 1000 多元,升幅达 30左右。 有些防盗措施是不错的,但如果防盗的成本大大地超过"收益" ,那防盗还值得吗。 防盗还能进行下去吗。 三、析"泔水油 "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字数不超过 150 字,满分 )析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危害社会屡禁不止,请以"别再摁下葫芦起来瓢"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字数在 500 字左右,满分 40 分)彻底解决马路公共设施被盗问题,请你站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制定出具体的"治盗" 措施。 (字数不超过 400 字,满分 25 分)"治标须治本 "为题撰写一篇议论文。 (字数不少于 1500 字,满分 40 分)超教育考公资源助考网:762741164 旺旺:天天转哟 参考文章:治标须治本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中的各种问题却层出不穷,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尤其突出的假冒伪劣产品和公用设施被盗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我们必须要给以高度的重视,对待假冒伪劣产品等事件决不能简单的以罚了事,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本着“治标须治本”的方针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做到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标本兼治。 我们只有明确造成假冒伪劣产品等危害社会屡禁不止的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标本兼治,规范市场。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尤其是部分泯灭良心的经济参与者无视他人的生命健康,从事不法活动;二是各类不法活动间存有暴利,如制假造假以及盗卖社会公用设施等不法活动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三是相关的处罚条例不够健全,部分执法人员执法不力等现象,助长了不法商人逃脱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四是多口管理不善,相关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协调统一管理,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外还有就是生产工艺的落后不能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质检等部门质检技术落后跟不上不法分子的违法手段,更加降低了不法分子从事不法活动的风险。 所以我认为要想实现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标本兼治” ,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宣传教育是根本。 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资源,如网络,电视,报纸,新闻,广播等进行宣传教育。 既要宣传假冒伪劣产品及盗卖公用设施等不法活动引起的社会危害,也要给予消费者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要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也要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要让每一个消费者都积极参与到市场管理中来监督市场,只有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才能更好的规范和管理市场。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保障。 没有法律规范的市场,不可能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而法律却往往滞后于市场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坚决杜绝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的现象。 同时必须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没有做到执法必严,没有做到违法必究的法律,不能称为真正的法,只能算是法律的一个空壳。 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同时严格执法。 三,组织协调各部门统一管理是方法。 多口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一中管理形式。 因此如何做到组织协调各部门统一管理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各部门必须以“明确范围,责任分工和部门领导负责“的方针指导各类管理工作,坚决做到该管的不缺位,不该管的不越位,统一管的由上级领导统一协调管理。 各部门更要建立一套适合本部门的程序化管理方案,实现该管的的时候有序管理,做到遇事不慌不乱,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建立各部门相互监督的机制。 四,市场各类创新是飞跃。 不论是市场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后,还是质检技术的跟不上,都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 一个没有创新的市场是一个没有活力的市场,一个没有活力的市场就不可能给经济发展参与者更多的致富空间,而各种不法活动恰恰给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发财致富的可能性,所以他们不惜冒险从事不法的经济活动以获得巨额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市场创新给更多的经济参与者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促使他们走上正确合法的致富道路。 而各质检部门中的各种质检技术更加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保证质检技术的不落后,跟得上,才能让不法商品无所遁形,才能更进一步的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超教育考公资源助考网:762741164 旺旺:天天转哟 只有通过消费者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各部门的统一协调有效管理,并不断的扩展市场创新空间,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在处理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做到“标本兼治“。2008年河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