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彰武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千佛山 风景区 也得到了不断地建设。 作为闻名中国北方的东藏文化圣地的特殊景观,千佛山摩崖造像在 1988 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8 年被阜新市旅游部门评为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并被彰武县政府列 为县八大旅游景点之一。 千佛山 风景区 的开发,是县委、县政府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塞北绿洲、旅游开发工程之一。 千佛山 风景区 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投资商已经开始对其投资进行开发建设。 如今千佛山 风景区 的开发在交通、市场环境、景区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好的基础,市场影响力和开拓力度在逐步加大,每年接待的游客规模不断上升。 (二) 客源市场的结构分析 —— 客源地域结构。 从阜新客源地域组成来看,省内客源约占 60%,省外客源约占 40%,也有少量的外宾、外商、港澳台同胞和旅居海外华人来游。 其中,省内客源是当前阜新地区包括千佛山 风景区 客源市场的主体,主要为阜新、沈阳、鞍山、 抚顺、 铁岭等地游客,市场半径在 1千佛山风景区综合开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 2 小时车程以内;省外游客主要分布在内蒙、京津等地区。 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阜新市包括千佛山 风景区 的主导市场尚处于初期发育阶段,市场半径较小,市场规模不大,省外市场较为分散,还不成熟。 —— 游客属性结构。 就游客身份来说,市民是游客的主体,并以中青年游客为多;外宾、外商、港澳台同胞和旅居海外华人来此旅游的较少。 —— 游客行为结构。 就游客出游的目的而言,以宗教朝拜和游览为主,据估计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到千佛山旅游的人数就达万人之多;就出 游方式而言,单位、家庭为主,不少为参加商务、会议活动之余顺便进行游览;就停留时间和花费而言,大多停留半天,并且没有饮食、娱乐性消费支出。 千佛山 风景区 的景观产品现在主要表现为初级观光和朝拜的形式。 ( 三 )客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千佛山 风景区 的开发建设一直比较落后,没有制定长远的市场拓展战略和策略,致使其市场辐射范围狭小,客源结构单一,游览时间较短,基础设施较弱。 客源市场以省内居民为主,省外游客所占比重偏少。 主要是为附近地区居民的朝拜和游览服务,没有充 分挖掘和大力宣传千佛山作为藏 传佛教 文化游览精品地的深刻内涵,致使其在市场上知名度较低,对外的吸引力较弱。 ( 四 )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 依据千佛山 风景区 的交通状况、资源条件,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态势,千佛山客源市场开发的总定位是:以阜新市和沈阳、鞍山 、抚顺、铁岭 等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主体,构成一级客源市场;以藏蒙地区、京津地区和辽西其他市县为潜在的市场增长区,构成二级客源市场;兼顾部分海外市场,为三级客源市场。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千佛山东藏文化圣地及日益优越的生态环境,对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开放。 千佛山风景区综合开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 设条件 一、 社会环境条件 (一) 阜新城市概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处于东北亚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环渤海的黄金海岸山水相依。 总面积 10355 平方公里,人口 193 万,城市人口 78 万。 有汉、蒙古、满、回、锡伯等 24 个民族。 下辖阜蒙县、彰武县 2 县,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 5 个行政区,此外还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过去的阜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之一,曾是闻名全国的 “ 煤电之城 ” ,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的阜新,是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的重要成员、辽宁省实施 “ 突破辽西北 ” 战略的重点地区,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篮球城和中国玛瑙之都。 “ 十二五 ” 期间,阜新将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为主线,大力实施 “ 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开放创新、生态立市、文化兴市 ” 等五个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阜新区域交通优势明显,阜新至上海、北京直通列车的开通,沈阳桃仙机场、锦州机场,阜新至锦州、沈阳、四平、经朝阳至北京、盘锦经阜新至奈曼、彰武至通辽高速公路等,为该区域旅游业 发展提供了综合交通大通道。 项目地东邻 205 省道,距阜新市区约 40 公里,经阜盘高速到市区约 30 分钟车程,具备开发城市近郊旅游和串联旅游线路的交通优势。 (二) 阜新旅游资源概况 阜新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突出。 国内著名的旅游经济专家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 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峰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千佛山风景区综合开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酒店管理学院院长、旅游学专家谢彦君教授等多位专家都对阜新旅游资源给予极高评价。 —— 阜新 有着古老神奇的历史文化,查海遗址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到 7600 多年前。 元朝时藏传佛教传入阜新,使这里成为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由国务院批准认定的瑞应寺七世活佛、海棠山数百尊摩崖造像,使阜新成为佛教信众的朝觐圣地。 —— 大清沟、乌兰木图山、章古台、那木斯莱等天苍苍、野茫茫的边塞风光,依稀可见清代皇家牧场的昔日辉煌。 敖包相会、那达慕、胡尔沁、蒙古勒津、东蒙短调以及全羊汤、手把肉、喇嘛炖肉、蒙族馅饼,尽情演绎蒙古族民俗民风。 —— 闻名世界的海州露天矿是国家 “ 一五 ” 时期重点建设项目,曾为 1954 年邮票和 1960 年版五元 人民币图案,堪称中国现代工业活化石。 阜新籍此全力打造世界级工业遗产旅游项目,成为全国第一个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振兴提供了示范。 —— 阜新地热温泉是国内外少见的多微复合型珍稀医疗热矿泉,经地矿部矿泉水水质检测中心检测,达到医疗价值浓度和矿水浓度,属优质碳酸氢钠泉,被国内外专家誉为 “ 实属罕见,中国一流,泉中极品 ”。 —— 阜新是中国玛瑙之都。 玛瑙雕刻工艺品具有巧、俏、绝等特点,产量占全国 70%以上,曾经是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爱不释手的宫廷贡品,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留存记忆、馈赠亲朋的珍藏佳品。 (四)彰武县旅游资源 彰武县旅游资源组合度价值较高,其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较为突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 20xx)对彰武县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统计(见附表),彰武县共有61 处旅游资源单体,涵盖了 7 个主类, 13 个亚类, 26 个基本类型。 其千佛山风景区综合开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中自然旅游资源有 3 个主类, 5个亚类, 6 个基本类型, 14 处旅游资源单体;人文旅游资源有 4 个主类, 8 个亚类, 20 个基本类型, 47 处旅游资源单体。 具体见表 31 和表 32 所示: ( 四 )千佛山风景区 旅游资源分析 千佛山是彰武县最为重要的藏传佛教文化游览圣地。 千佛山亦称阿古庙,千佛山东临卧佛山,西邻龟山,南邻鹏鸟山,北邻铃山,好比众星捧月般,构成最为圣洁的佛之净地,是集宗教祭祀、摩崖石刻艺术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自然景观主要以峰峦、峭壁、古枫、怪石等为特色,人文景观主要以阿古庙、摩崖造像、观音洞等为特色,地势属浅山丘陵区。 1988 年千佛山被辽宁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山的摩崖造像最具文物和观赏价值。 千佛山摩崖造像现保存下来可以认知 的有 158 尊,大部分位于山脊,刻于玄武岩上,最高达 千佛山风景区综合开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米,最矮仅有 米。 基本按藏传佛教仪规、图样,兼蓄内蒙古大草原的古朴艺术灵性,采用浮雕、半浮雕手法雕成,以阴刻双线作头光、背光,刻纹很深,少数为多色整体彩绘,多数为单色钩线彩绘。 整个造像线条流畅,清晰自然,栩栩如生,种类繁多,是清代佛教雕刻的精品、民族文化的瑰宝。 全乡沟域旅游、乡村旅游已具一定基础。 近年来,这个乡依托独特的小气候、丰富的沟域资源形成了以景区观光游览、农家绿色餐饮、农村生活体验、优质水果采摘为主要内容的 沟域旅游、 乡村旅游 产业 体系,成为省内闻名的特色旅游重点乡镇。 —— 藏传佛教文化古迹汇集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及周边地区汇集了多处凝结 藏传佛教 文化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迹,其中以千佛山最为集中,并成为 藏传佛教 文化的集中体现,从而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千佛山摩崖造像从内容上看更多地反映了藏传佛教东传的变化及与汉语地区佛教的结合,很早就著称于东北地区,是辽西地区远近闻名的“大名胜”。 圣经寺作为一座旗庙,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它是辽宁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藏式佛教寺庙,素有塞北“小布达拉宫”之称。 殿内雕刻精美细致,色彩鲜艳;壁画艳 丽鲜明,色调古雅,在蒙古东部地区已非常少见。 两处佛门圣地经声佛号 不断, 晨钟暮鼓 悠悠 ,宗教文化活动历史 久远。 —— 自然景观与藏传佛教景观高度融合,特色鲜明。 千佛山所在的大四家子乡附近有多座 250 米左右的小山,境内又形成了若干水系和溪流,现已建成若干小水库,这样在千佛山附近就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自然环境。 就千佛山本身的景观资源类型而言,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也较为丰富 ,构景要素齐全。 在由峰峦、峭壁、怪石、林泉、植被等营造的良好生态背景下,尤以藏传佛教遗迹和古建筑景观占很大比重,高度知名的东藏文化资源成为千佛山风 景区开发的突出特色,也是千佛山千佛山风景区综合开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千佛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