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房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XX 市 XX 医院 是 XXX 年成立的, 开始 位于 XX 街 6 号 ,期间经过多次搬迁,于 xx 年迁至 XX 市 X 区 xxx 号。 经过 90 余 年的辉煌历程,现已发展成为集医、教、研、预防保健 、康复、急救 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 国家 XX级 X 等医院。 连续 17 年获得 过省级“ XXXXXXX”称号。 医院位于 XX 市 X 区 XX 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所花园式的医院 , 占地面积 约 X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X 万平方米 ,总资产 XX 余万元。 医院编制 床位 XXX 张, 现有职工 XXX 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XXX名,副高级以上职称 XX 名,中级职称 XXX 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XXX%。 医院现有世界著名品牌的大型血管 造影 X光机、双排螺旋 CT、 1000毫安 X 光机、核磁共振,省内先进的准分子激光治疗机、玻璃体切割 5 机和第三代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多系统内窥镜诊疗系统、彩色超声诊断仪、高压氧舱、 直 线加速器及 X— 刀系统 、 冷极射频、放射粒子植入等肿瘤 治疗系统。 钼靶乳腺 X 光机及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 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为临床诊断治疗的高效、准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目前,医院 设 置 有 XX 个临床科室 , XXX 个医技科室。 设有 XX 个综合重症监护室、 XX 个血液净化室、 XX 个健康体检中心、 XXX 个社区医疗部及其下属 XX个社区 医疗服务 点。 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管理兴业、质量为本、基础取胜的方针,积极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先后开展了断指再植术、介入治疗术、射频消融术、屈光成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近百项新 技术、新项目,并形成了以眼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等为代表的市级特色专科。 医院未来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所床位 XXX 张以上,专科特色突出,技术优势明显,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的大型综合性 X 级 X 等医院,以适应 XX 市 在中部崛起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 编制依据、范围 ( 1) 编制依据 a.《 国务院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b.《 XX 省 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c.《 XX 省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d.《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20xx〕 164 号; e.《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1994 年 9 月 2日卫生部发; 6 f.《 XX 市 城市总体规划》( 20xx— 20xx) g.《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编制范围 本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 XX 医院病房楼 建设项目 的建筑结构方案及相关 的配套 公用工程。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项目影响区域及建设必要性、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和条件、建筑与结构方案选择、总平面布置方案、公用工程方案、节能节水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 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评价和研究结论与建议。 围绕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选择并推荐优化的建设方案,为项目决策单位和承办单位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 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摆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卫生事业,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二是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 7 会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高度重视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防疫站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框架。 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暴露了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事业严重滞后等问题,更加突显了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0xx 年国务院提出用 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由此,卫生领域的项目建设正有步骤按计划全面展开,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从整体上改变我国卫生领域基础条件差、设施落后的面貌,提高应对“非典”、艾滋病、血吸虫病以及其他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防治能力,同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 年 11 月 8 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 务院下发了《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的通知》。 11 月 12 日,根据 XX省 委、省政府部署,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 XX 省 实际,省发改委初步提出了十项扩大内需、保增长举措,以不断推动 XX 省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中一项措施是: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 XX 市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卫生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医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状况。 但 XX 市 XX 医院 的医疗条件差,接诊病人数量多,任务重。 随着社会对医疗的需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同时还需要宽松优美的医疗环境,从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xx 年末,全市共有 8 卫生机构 437 个,床位 万 张。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远低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要求。 XX 市 XX 医院 是 集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 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定点医院。 担负着 XXXX地区周边社区人群的医疗保健任务。 同时,还担负着三门峡西、宝丰、南阳三个 XX 医院 的会诊、转诊等任务,是 XXXX 的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中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推行 ,近几年 XX 市 XX 医院 新医病员和住院病人均逐年增加,也要求医疗保健水平有相应的提高。 但 医院现有的医疗场地和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就医的需求,制约了医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新的工作也不能正常进行,影响了疾病的确诊率、治愈率,许多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客观条件造成了大量的病患不得不转移到别 的地方就医,既不利于病人的身体康复,也阻碍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为了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及办公条件,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深化管理,完善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服务层次,以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和谐医院建设。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XX 省 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试行)》和《 XX 市 城市总体规划》特提出对 XX 医院病房楼 进行建设。 项目概况 拟建地点 9 本项目 建设地点位于 医院院内南部行政后勤区域内。 建设规模与目标 ( 1)建设规模 根据 《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 “县以上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宜为4~ 6 张”。 结合 XX 市 城区建设进度及 XX 市 XX 医院 实际情况,本项目XX 医院病房楼 的建设规模确定为建筑 31000 平方米,设置病床 500 张。 主要有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 ICU、药房、 检验等医技科室 、病房区、康复活动中心和学术报告厅 及配套基础设施等。 ( 2)建设目标 将本项目建设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科研于一体、医务工作人员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熟练,资源配置合理、基础 设施完备、管理服务规范,拥有一流设备、引进一流人才、立足 XX、辐射全省的一流现代化综合医院,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为 XX 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 XX 市 城市建成区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方便,环境条件良好,水电等施工条件具备,能够满足建设需要。 项目总投资及效益 该项目总投资 1 亿 元。 项目建成后, 将进一步提高 XX 市 XX 医院服务 辖区 居民的 医疗保健水平 ,完善 医院的 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对促进 XX 市 卫生事业的发展 将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效益显著。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0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规划用地面积 平方米 4800 2 建筑物占地面积 平方米 2100 2 建设规模 平方米 31000 3 病床 张 500 4 项目定员 人 400 5 年耗动力 电 105Kw h 水 吨 82380 汽 吨 408889 6 估算总投资 万元 10000 11 第二章 项目影响区域分析及建设的必要性 XX 市 及项目所在地概况 市 概况 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 1)发展的战略方针及目标 ( 2)近期规划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 本项目建设是发展 XX 市 医疗卫生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 健康是民生之本,健康是发展之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的社会发展观。 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人们对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 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xx 年 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437 个,床位 万张。 卫生防疫机构 16 个,妇幼卫生机构 16 个。 卫生技术人员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 8883 人,注册护士 7918 人。 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 1659 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 1336 人。 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 152 个,床位 4191 张 ,卫生技术人员 4191 人。 随着 XX 市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 XX 市 各医院 新医 病员 12 和住院病人均逐年增加, 群众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XX 市 医疗机构需要继续提高救治诊断能力,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医院的发展和建设直接关系到 XX 市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适应 XX 市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 XX 市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需要。 ( 2) 本项目建设是 XX 市 XX 医院 自身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 XX 市 XX 医院 是一家 集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 X 级甲等医院 ,也是医疗技术较高、人才集中的医院, 担负着 XXXX 地区 20 万余名职工家属及周边社区人群的医疗保健任务。 同时,还担负着 XXXX 三个 XX 医院 的会诊、转诊等任务,是 原 XXXX 分局的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中心。 同时也是 X省 科技大学和 XXX 科技大学的教学、实习医院。 是 XX市 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是 XXX 局、 XX 农村合作医疗、 XX 市 公益医保定点医院。 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和医院加强 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医院的服务半径 随之 扩大,业务 量增加。 现在年门诊接诊人次约 36 万 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约 10000人次,开放床位 510 张。 根据 XX 市 近期城市道路整体规划要求,拟修建的 XXX 路 从医院穿过,将医院一分为二。 被列入拆迁范围内的眼科楼约 3000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 2400 ㎡ ,行政楼约 2600 ㎡,搬迁病床约 100 张。 致使 医院现有业务用房 紧张 ,布局不合理、分散,不利病人的检查;手术室、妇产科、 ICU、供应室等重点科室,布局不规范,存在着较大的医疗安 13 全隐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较低。 这些实际情况 直接影响了XX 市 XX 医院 的医疗质量和就医环境。 依据医院与市卫生 局 签 定的 XX市 XX 医院 五 年 发展倍增计划要求, 根据 医院现有 的业务用房的实际情况,决定建设 外科 病房楼 一幢 ,建筑面积 约 31000 平方米。 本项目实施后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