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区芙蓉乡清水江铅锌多金属矿开发方案(备案)1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茶陵 — 临武断陷带的复合部位,出露的地层简单 ,仅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 大隆组 及第四系。 ① 第四系( Q) : 零星分布于山坡及低山处,厚 0~ 3m 不等,主要为残坡积物,成分由粘土、砂质粘土及 花岗岩、砂岩等 基岩风化碎块组成。 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清水江锡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清水江铅锌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 郴州联盛 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9 ②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 (P2l2): 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岩层组成,靠近花岗岩体,由强变质细粒石英砂岩 — 石英岩、含黄铁矿结核石英云母角岩、强红柱石角岩化泥岩、强变质粉砂岩、变质石英粉砂岩夹强石墨化页岩 — 到变质粉砂岩夹石墨化红柱石角岩 组成。 变质程度由深至浅,该段中部见石墨矿层, 编号 为Ⅰ 号 石墨矿体。 ③ 二叠系上统大隆组( P2d) : 仅分布于矿区南西角 , 出露不全,岩性由薄 —中厚层状硅质岩、硅质泥岩及硅质页岩组成。 2) 构造 矿区位于安源复式背斜的南端,由于受骑田岭岩体侵蚀影响,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构造线总体呈北北东向。 矿区内无大的背向斜构造,仅发育些小褶皱。 ① 褶皱构造 罗归山向斜:出露于 矿区 南东部,轴向北东,核 部和两翼为龙潭组地层组成,分别倾向北西和南东,两翼地层倾角 65176。 左右,为一基本对称的向斜。 在南东翼发育有更次一级的背斜和向斜,这组次级褶皱 控 制了本区主要石墨矿体的分布及产状。 ② 断裂构造 断裂 构造 在 矿区范围 较 发育,主要有 F F F F F F6断层。 F FF 分布于矿区北西部花岗岩出露区, 呈北东 、北北东 向展布 ,该组断层与矿区矿体关系不明显。 F F F6 断层分布于本矿 区中 部 ,构成本区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的断裂带。 此断裂带控制本矿区呈脉状产出的铅锌锡矿体。 F4断层: 总体走向北东,有分枝 现象, 走向长 500m, 为压 扭 性断层。 该断层切割龙潭组地层 ,断层面 呈舒缓波状 , 倾向 130176。 ,倾角 61176。 , 断层破碎带 宽~ ,断层角砾岩有锡矿化,局部形成铅锌锡矿体, 为②号矿体的控矿断层。 F5断层: 走向北东,走向长 1100 米, 有分枝现象, 为压 扭 性断层。 该断层切割龙潭组地层,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走向北东,倾向 125~ 138176。 ,倾角 53~72176。 断层 破碎带 宽 1~ 2m , 断层角砾岩有锡、铅锌矿化,局部形成铅锌锡矿体, 为①号矿体的控矿断层。 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清水江锡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清水江铅锌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 郴州联盛 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0 F6断层: 走向北东,走向长 1000 米,为压 扭性断层,该断层切割龙潭组 地层 ,呈舒缓波状延伸,断层走向北东,断层面倾向 125~ 138176。 ,倾角 55~ 78176。 ,有分枝现象。 断层破碎带 宽 1~ , 断层角砾岩有锡、铅锌矿化,局部形成铅锌锡矿体, 为③号矿体的控矿断层。 3) 岩浆岩 矿区南部及北西角出露 (燕山早期 ) 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少量黑云母,其斑晶为长石和石英,含量约 5~ 10%,约 1045 ~ 510mm 大小。 断层破碎带旁侧的 岩石具有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4) 围岩蚀变 在岩体边部接触带的龙潭组、大隆组含 泥质砂页岩 , 断层破碎带旁侧的花岗岩 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蚀变,形成角岩化带,常见有红柱石角岩、石英角岩、绢云母角岩 、蚀变花岗岩 等。 龙潭组 所夹的煤层经热变质作用形成了石墨矿层。 矿体(矿层) 特征 本区金属矿体赋存于 北东 向断裂破碎带中 或层间 破 碎带中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 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 矿体的生成应以充填方式为主 , 本 区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应属高中温岩浆热液充填型 , 工业类型为锡石 —硫化物脉型锡矿床。 区内 已发现的呈脉状产出的矿体有①、②、③号矿体,受 F F F6断层控制;呈似层状产出的矿 体有④号矿体 ,受层间裂隙控制。 本区石墨矿为 龙潭组 所夹的煤层经热变质作用形成,矿体受 龙潭组 含煤地层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含煤碎屑岩接触变质型, 工业类型为 土状石墨矿床, 1)矿体特征 ①号矿体: 铅锌锡矿体,受 F5 断层控制,呈 脉状 产出,有尖灭再现及分枝现象。 矿体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角岩化泥岩、斑状花岗岩等。 矿体可分为南、北两段。 南段为① 1矿体,已出露地表,矿体 走向长 约 380m ,倾向 斜 长 约 300m ,赋存标高 1100~ 1400m,矿层厚度 , 平均厚 度。 矿体 倾向 125176。 南东,倾角 50~ 71176。 ,平均 60176。 矿石含锡 ~ %,平均 %;铅 ~ 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清水江锡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清水江铅锌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 郴州联盛 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1 %,平均 %;锌 ~ %,平均 %。 矿体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角岩化泥岩和花岗岩。 北段为① 2 矿体,已出露地表,矿体 走向长 约 140m ,倾向长 80m ,赋存标高 1190~ 1400m, 平均厚 度。 矿体 倾向 135176。 ,倾角 61176。 矿石含锡~ %,平均 %,铅 ~ %,平均 %,锌 ~ %,平均 %。 矿体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角岩化泥岩。 ② 号矿体: 铅锌锡 矿体, 受 F4断 层 控制,矿体呈脉状, 倾向 125~ 138176。 ,倾角 53~ 72176。 ,有分枝现象。 矿体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角岩化泥岩。 ② 1矿体,已出露地表, 走向长 150m , 斜深 100m, 平均厚 度 米 ,赋存标高 1180~ 1340m。 矿体倾向 135176。 ,倾角 48176。 矿石含锡 ~ %,平均 %,铅 ~ %,平均 %,锌 ~ %,平均 %。 矿 体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角岩化泥岩。 ② 2矿体,为分枝矿体。 矿体走向长约 100m,斜深约 50m,平均厚度 m,矿体倾向 140176。 ,倾角 50176。 ,矿石品位锡平均品位 %,铅 %,锌%。 矿 体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角岩化泥岩。 ③ 号矿体: 铅锌锡 矿体, 受 F6断 层 控制,矿体呈脉状 , 倾向 125~ 138176。 ,倾角 55~ 78176。 ,有尖灭再现、分枝现象 , 已出露地表。 走向延长 300m,倾向延深 80m,产出标高 1270~ 1400m,平均厚度 ;矿体倾向 125176。 ,倾角 55176。 矿石品位锡 ~ %,平均 %,铅 ~ ,平均 %,锌 ~%,平均 %。 矿体顶 、底板岩性为粉砂岩、角岩化泥岩。 ④ 号矿体: 铅锌锡 矿体。 矿体倾向 115~ 170176。 ,倾角 18~ 23176。 ,平均倾角 20176。 矿体受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地层层间裂隙控制,呈似层状产出,走向长大于 90m, 倾向延深 50m。 矿石含锡 ~ %,平均 %;铅 ~%,平均 %,锌 ~ %,平 均 %。 Ⅰ号矿体: 石墨矿体。 矿体 位于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地层,呈层状产于罗归山向斜东 翼 次级背、向斜岩层间。 矿体 走向长约 300m, 延深大于 100m, 矿层产状 : 背斜东 翼 — 向斜西 翼 倾向 114~ 215176。 ,倾角 22~ 60176。 ,平均 41176。 ;背斜西 翼 — 向斜东 翼 倾向 280~ 315176。 ,倾角 26~ 74176。 ,平均 36176。 矿层 厚 ~ m,平均 ,矿层直接顶、底板为 角岩化粉砂质泥岩、强变质石英砂岩。 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清水江锡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清水江铅锌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 郴州联盛 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2 2)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特征 ① 矿石的矿物成分 铅锌锡 矿体矿石类型为含锡硫化铅锌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锡石 、方铅矿、闪锌矿,次有磁黄铁矿、毒砂 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次有长石、黑云母、电气石、萤石、绿帘石、透闪石、角闪石 等。 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和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和 星点状构造为主。 石墨矿: 为黑色,具钢灰色、铅灰色,强金属光泽,体重 吨 /立方米,硬度小于 2,断口参差不齐,土状,有滑感、易污手,鳞片状,细粒状集合体。 ② 矿石化学成分 据目前化学分析,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为 Sn、 Pb、 Zn,区内 Sn 品位 ~% ,平均 % ; Pb 品位 ~ % ,平均 % ; Zn 品位 ~ ,平均 %。 金属矿体中有益组份含量在平面上表现为南部为锡铅锌矿,北部为铅锌锡矿;垂向上表现为上部为锡铅锌矿,深部铅锌含量减少,形成单独的锡矿体。 且矿体在 两组方向构造交汇部位及构造虚脱部位,厚度往往增大,并形成富矿包,同时有益组份总体含量也随之增高。 石墨矿矿石化学特征经显微镜光、薄片鉴定主要成分为石墨,含少量绿泥石、粘土矿物、绢云母等;石墨含量 76~ 75%,其余矿物 24~ 25%左右。 3) 矿石 加工技术性能 矿山自 20xx 年进入整合程序以来就停止了生产,选厂也没有生产。 原清水江铅锌一、二矿选矿流程为先浮后重的浮 — 重联合流程 : 一次粗选、三次扫选、三次精选,铅精矿顺序返回铅粗选,锌精矿顺序返回浮选,重选回收锡。 选矿回收率 为 : %、 %、 Sn58%,选别指标: Pb≥ 50%、 Zn≥ 49%、 Sn50%。 附矿体分布及矿体剖面插图 插图 插图 3: 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清水江锡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清水江铅锌多金属矿开发利用方案 郴州联盛 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 水文地质条件 ① 地形与地表水系 矿区属于构造剥蚀型 低 中山区地貌,地形总体东高西低,沟谷发育,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区内主冲沟为位于矿区的西部,水流量 30m3/h,往西流出矿区与小溪汇合,溪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溪流动态变化大,汛期流量大,枯季流量小乃至断流。 ② 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内陆型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多雾,冰冻期常在 1~ 2月间,年最高气温为 39℃,最低气温 4℃。 年平均气温 ℃~℃,平均年降水量 1560mm。 无霜期约 290 天。 ③ 岩层含水性 矿体围岩主要为龙潭组砂页岩、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含水性均较弱,且隔水性能较好。 ④ 断裂构造含水性 区内断层发育,规模较大的有 F F5,均为压扭性逆断层。 在蚀变、矿化作用下,破碎带胶结较好,局部胶结松散,含构造裂隙水,坑道中有滴水现象,但不会产生涌水现象,往深部则含水性和导水性逐步减弱。 ⑤ 矿坑涌水量 矿坑充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构造裂隙水等,矿井涌水量随降雨量 和开采面积扩大而增加,随坑道揭露的构造破碎带及裂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