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自重 25?.5?.5=抹灰层: 15 厚混合砂浆 ?.5??7=合 计: 外纵墙自重 ( 1)标准层 ( ) ( ) 2 纵墙在计算单元内相当于高度为 2 ,铝 合金窗在计算单元内相当于高度为 纵墙 铝合金窗 的窗。 ?.24?.5= ?.35=2 面砖外墙面 21 kN m kN m 水泥粉刷内墙面 kN m2 kN m 合 计: ( 2)底层 ( ) ( ) 2 纵墙在计算单元内相当于高度为 的 墙 ,铝合金窗在计算单元内相当于高度为 的窗。 纵墙 铝合金窗 ?.24?.5= ?.35=2 面砖外墙面 21 kN m m 2 水泥粉刷内墙面 kN m kN m 合 计: 内纵墙自重 ( 1)标准层 纵墙 ( ) ?.24?.5=水泥粉刷内墙面 ( ) ?.36?=合 计: ( 2)底层 纵墙 ( ) ?.24?.5=水泥粉刷内墙面 ( ) ?.36?=合 计: 9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外横墙自重 ( 1)标准层 横墙 ( ) ?.24?.5=面砖外墙面 ( ) ?.02?1=水泥粉刷内墙面 ( ) ?.36=合 计: ( 2)底层 横墙 ( ) ?.24?.5=面砖外墙面 ( +) ?.02?1=粉刷石水泥粉刷内墙面 ( ) ?.36=合 计: 内横墙自重 ( 1)标准层 纵墙 ( ) ?.24?.5=水泥粉刷内墙面 ( ) ?.36?=合 计: ( 2)底层 纵墙 ( ) ?.24?.5=水泥粉刷内墙面 ( ) ?.36?=合 计: 走廊尽头墙 ( 1)标准层 ( 05) ( ) 纵墙在计算单元内相当于高度为 的墙,铝合 金窗在计算单元内相当于高度为 走廊尽头墙 铝合金窗 面砖外墙面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 计: ( 2)底层 的窗。 ?.24?.5= ?.35=?.02?1= ?.36= ( 05) ( ) 纵墙在计算单元内相当于高度为 , 铝合金在计算单元内相当于高度为 的窗。 走廊尽头墙 ?.24?.5= 10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铝合金窗 面砖外墙面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 计: 女儿墙自重 做法: 100mm 混凝土压顶, 1100mm 加气混凝土。 ?.02?1=?.36= 墙 压顶的混凝土 面砖外墙面 合 计: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 / m ?.1?.24?.5= ?.24?5=?.02?1= 2 2 房 间 / m 2 走 廊 / m 雪荷载标准值 Sk =?.40kN/m2 屋面活荷载和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 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图 图 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图 A~B 轴间梁上板的 l / l 6600 / 3900 2,按双向板迚行计算,长边支承梁上 oy ox 11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荷载呈梯形分布,短边支承梁上荷载呈三角形分布; B~C 轴间梁上板的 l / l 7800 / 2700 3,按双向板迚行计算,荷载平均分给两长边的支承梁。 本结 oy ox 极楼面荷载的传递示意图见图。 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q1 5 q;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8 q1 2 3 1 2 q, 2 3 , 12 2 , q1。 A~ B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即屋面板两个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恒荷载: ?95?.852?=活荷载: ?.95?.852?=楼面板传给梁(即楼面板两个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恒荷载: ?.95?.852?=活荷载: ?.95?.852?=~B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荷载 =梁自重 +板传恒荷载 =+=荷载 =板传活荷载 =楼面梁恒荷载 =内横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恒荷载 =++=荷载 =板传活荷载 = B~ C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即屋面板两个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恒荷载: ?.7/2?/8?=活荷载: ?.7/2?/8?=楼面板传给梁(即楼面板两个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恒荷载: ?.7/2?/8?=活荷载: ?.7/2?/8?=~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荷载 =梁自重 +板传恒荷载 =+=荷载 =楼面梁恒荷载 =梁自重 +板传恒荷载 =+=荷载 = A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算 屋面板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12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恒荷载: ?.95? 5 8 = 活荷载: ?.95? 5 8 =楼面板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恒荷载: ?.95? 5 8 = 活荷载: ?.85? 5 8 =顶层柱恒荷载 =女儿墙自重 +外纵框架梁自重 +板传恒荷载 +次梁传恒荷载 =?.8+? ( ) +? ( ) + 4 2+ 4 = 2+ 2 4 顶层柱活荷载 =板传活荷载 =?( ) + = 4 2 标准层柱恒荷载 =外纵墙自重 +外纵框架梁自重 +板传恒荷载 +次梁传恒荷载 =?( ) +?( ) +?( ) + 4 2+ 2+ 2 4 4 = 标准层柱活荷载 =板传活荷载 =?( ) + = 4 2+ 2 4 基础顶面恒荷载 =底面外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 ( ) +? ( ) = B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走廊屋面板均布荷载:恒荷载: ?.35?/8=载: ?.35?/8=走廊楼面板均布荷载:恒荷载: ?.35?/8=载: ?.35?/8=顶层柱恒荷载 =内纵框架梁自重 +板传恒荷载 +次梁传恒荷载 13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 ) +?( ) + 4 2+?( ) + 4 2+ 2 4 = 顶层柱活荷载 =板传活荷载 =?( ) + = 4 2+?( ) 标准层柱恒荷载 =内纵墙自重 +内纵框架梁自重 +板传恒荷载 +次梁传恒荷载 =?( ) +?( ) +?( ) + 4 2 +?( ) + = 标准层柱活荷载 =板传活荷载 =?( ) + = 4 4 2+ 2 4 2+?( ) 基础顶面恒荷载 =底面内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 ( ) +? ( ) = 框架在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受荷图如图 所示,竖向荷载与柱轴心无偏心。 图 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 图 14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注: kN,均布力的单位为 kN/m; ; ,括号内数值表示活荷载。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 n=4 根据经验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极基本周期为: T1 ( ~ )n ,取 T1 , 则 T1 4 因此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极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查《建筑结极荷载规范》得:钢 筋混 凝土框架结极的基本自振周期 T1 103 H 2 ,按公式 z 1 2 2 2 2 z z 3 B 计算 0T 1 s m ,查高层建筑结极脉动增大系数表(由于地面粗 糙度为 C 类,应乘以 )可知,。 由于 H=, B=,则 H B ,粗糙度类 别为 C 类,查高层建筑结极脉动影响系数有。 求振型系数时,可近似用 Z H 代替振型系数 ,即 z Z H : z1 , z2 , z3 , z4 , 由于平面为矩形,因此迎风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 ,背风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 , 则 s 1 .3 风荷载标准值 k z s z 0,计算结果如表 : 风荷载作用下结极的受荷图如图 所示。 表 风荷载标准值 楼 层高 离地面高 B(m) h(m) F(KN) s z z 0 k 层 (m) (m) 4 3 2 1 15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图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图 注: kN; D 和 横向 D 值计算 各层柱的 D 值及总 D 值见表 ~表。 表 横向 2~5 层中框架 D 值计算 ib 极件名称 i 2ic 2 i c 2 i 12 D i c c 2 h c 框架柱 A 2 16808 2( ) 框架柱 B 2 21306 表 横向底层中框架 D 值计算 极件名称 i i b ic i 12 c D ic c 2 2 i hc 框架柱 A 11027 框架柱 B 12581 16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表 横向 2~5 层边框架 D 值计算 极件名称 i i b 2i c c i D 2 i 12 ic c 2 h c 框架柱 A 2 14079 框架柱 B 2( ) 18423 2 表 横向底层边框架 D 值计算 极件名称 i i b i c c i D 2 i 12 ic c 2 h c 框架柱 A 10110 框架柱 B 11624 表 横向 2~4 层总 D 值计算 极件名称 D 值( kN/m) 数量 D(kN / m) 中框架 A 轴 16808 7 117657 中框架 B 轴 21306 7 149139 边框架 A 轴 11027 2 22055 边框架 B 轴 12581 2 25163 D=314014 2=628028 表 横向底层总 D 值计算 极件名称 D 值( kN/m) 数量 D(kN / m) 中框架 A 轴 14079 7 98552 中框架 B 轴 18423 7 128960 中框架 A 轴 10110 2 20220 边框架 B 轴 11624 2 23249 D=270980 2=541960 17 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表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hi ( m) vi D △ ui m △ u h 层次 i i 4 125605 1 10 5 3 125605 1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