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安全评价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石油气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要求。 ( 3)饱和蒸气压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这个特点,槽罐车、贮罐及钢瓶严禁超温使用,以免压力而超进容器的设计压力而使容器胀破,造成事故。 ( 4)气化潜热大液化石油气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约 250— 300 倍,并吸收大量的热量,所在液化石油气容易冻伤人。 ( 5)沸点低。 液化石油气沸点很低,通常都很容易自然气化使用,有时家庭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在冬天使用时出现冷凝或结冰现象,很难气化,这时千万不能用火烧、开水烫钢瓶,因为钢瓶内液化石油气受热膨胀,很可能会将钢瓶内空间充满,导致钢瓶胀裂发生爆炸。 ( 6)破坏性 大。 LPG 爆炸的速度可达 20xx~3000 以上,其霍艳德燃烧温度达20xx 度以上。 在标准情况下, 1LPG 完全燃烧其发热量可达 25000. 站址及周边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如果站址选择在公共建筑物旁和人口集中区域内,站内又无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其危险会波及到附近的建筑物及人员,同时站外的不安全因素会影响到站内。 站内发生火灾爆炸,缺少自备的消防设施,无法进行自控,远离公共消防救护机构,在失去自救能力情况下,得不到及时援救。 位于团结路与规划路的交叉处,规划路建通车成后,易堵车,会影 响路口的通行能力,应该考虑其车流量。 站内应将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按功能相对集中分别布置,布置时应考虑生产流程、生产特点和火灾爆炸危险性,结合周边地形、风向等条件,以减少危险、有害因素的交叉影响。 管理区、生活区一般应布置在全年或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风频风向的下风侧。 为保证运输、装卸作业安全,站场内的道路布局、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净空高度、安全界线及安全视线、建筑物与道路间距和装卸布局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项目经营的产品为液化石油气,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区应与站外居住区、人员集中场所、主要人流出入口、铁路、道路干线和产生明火地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一旦发生泄露或燃烧爆炸,会波及周边环境,特别是门站设施的安全,严重时会影响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并造成人员的伤亡。 加强公司消防设备的保养与维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在此前提下,工程与周边企事业单位的相互影响不大,存在的风险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操作工艺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槽车内的液化石油气经气体压缩机卸入到站内的贮罐中储存,为汽车 加气时,加气机与加气泵联动,当加气枪与汽车上罐装接头接通时,泵同时启动,加气泵将贮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抽出经过滤、加压后输送给加气机,经计量送至需加气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返回到贮罐中 ,其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图 加气站工艺流程 图 上述流程中每一工序的设备都为Ⅰ、Ⅱ级压力容器,是引起火灾、爆炸的危 险源,必须接受锅检部门的监督。 设备老化、操作不规范都可能产生设备自爆, 漏气而引发火灾、爆炸。 工作人员根据顾客需要在加气机上预置,确 认无误后,提枪加气,完毕后收 枪复位,为微机控制计量加气。 如加气过程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造成漏气等情况,遇引火源引发火灾。 若生产区域管理不善,与外界隔开不严,无关人员进入,有损坏设备,制造引火源的危险。 如加气区域管理不严、无警示及相关标志、加气车驾驶员及乘客不遵守有关规定,有制造引火源的危险。 压缩机组的呼气、排气和泄气管道,应采用防震措施;冷却系统应设温度报警及停车装置,压缩机出口与第一个截断阀之间应设安全阀,否则,因泄漏 而引起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事故。 储气设施的工作压力应为 25 MPa,满足环境温度要求,储气瓶组或储气井与站内汽车通道相邻一侧,应设安全防撞栏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否则,因泄漏而引起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事故。 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如表 所示。 气 罐车 压缩机 埋地储气罐 加气泵 加气机 机动车 表 加气站的主要设备设施情况 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1 埋地储气罐 30m3 1 个 埋地设置 2 压缩机 coeken491 1 台 卸车设备 3 加气机 JYQ30 4 台 共配备 32 支加气枪 4 加气泵 CYZA 3 台 流量 m3/h 压差 配电机 N= n=750r/min 5 静电接地报警仪 1 台 卸车槽车接地 所用的设备应满足工艺要求,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工厂设计、制造。 如不具备资质,生产的设备达不到相应的质量,易引起焊接不到位,密封不严等而产生泄漏等。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设备有储气井、干燥器、缓充器、回收罐、压缩机、加气机、卸气柱、管道等,其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是泄漏而引起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事故,次要有害因素是触电、机械伤害等。 、报警监控装置 在本项目中,涉及的易燃易爆物质。 因此应设置与设备用途相适应的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计及防爆装置等,并采取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设置紧急停车装置。 本项目涉及的甲类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开关、照明等均应选用有国家安全认证标志的防爆型电器,防雷、防静电措施可靠,电线、电缆穿钢管敷设。 若这些设备保护接地不好或失效,发生漏电,可能导致设备带电;若连接 不好,可能产生电火花。 会造成触电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 在石油气的压缩、储存、充装过程中涉及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 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安装,定期检验,建立设备档案。 如过滤、除湿、缓冲、增压、储气井、管道等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超过使用年限,未经质检部门检验认可;附属设施设置不合理或未设置,日常使用、维护、监控不当等,都可引起设备及设施破损,气体泄漏,遇引火源而引发火灾、爆炸对特种设备维护、使用不当,可能产生物理性爆炸和泄漏,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事故。 消防设施、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消防设施本身不具有危险,它对消除火灾危害起着很大作用。 站内消防设施布局应合理,在事故发生时,若不能及时将消防设施投入到救援中;站内缺少自备的消防设施,甚至没有,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无法进行自控,不能及时消除危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选用和安装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的规定。 若无检测和报警装置或检测和报警装置失灵将导致气 体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电器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站内建筑物及设施、堆料未采取防雷的防护措施,遇雷击易使建筑物垮塌,造成站内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防雷装置承受雷击时,其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呈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可击穿与邻近的导体之间的绝缘,造成二次放电,二次放电可引起火灾和爆炸,也可造成电击。 雷击低压线路时,雷电侵入波将沿低压线传入户内,特别是采用木杆或木横担的低压线路,由于其对地冲击绝缘水平很高,会使很高的电压进入户内酿成大面积雷害 事故,对于建筑物,雷电波侵入可引起火灾或爆炸,也可能伤及人身。 备老化或线路裸露,易引起漏电、短路,产生火花;电源开关闭合瞬间接触易引起强烈电弧产生火花,为泄漏的可燃气体燃烧提供条件。 电源线路凌乱或破裂,容易使人遭电击。 防雷装置缺少,遇雷击站内产生强烈火花,平时操作产生的静电不能及时导走,易形成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电气设备不应在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行列内,应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认证标志。 在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中工作,防爆电器应达到相应的防爆等级。 电气设备应设置触电保护、漏电保护、 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屏护装置。 线路应有良好的绝缘效果。 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电气设备。 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联结措施必须可靠。 应保证在事故状态下有可靠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 生产设备和管道如未采用静电接地装置,气体在管道中流动会产生静电,易使静电积聚形成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生产现场使用的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未接地 ,因静电积聚产生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工作人员作业时穿戴化纤、丝绸衣物,因摩擦产生静电火花,从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对因经常发生接 触、摩擦、分离而起电的物料和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宜采用合理的物质组合,使分别产生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最终达到起电最小的目的。 选用导电性能较好 的材料,限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生产设备和管道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棱角,容器内避免有静电放电条件的细长导电性突出物,同时应设置静电接地线,保证产生的静电能得到有效的传导。 潜在危险性 具有本质安全性能、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装置,也不可能全面地、一劳永逸地控制、预防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止作业人员的失误。 安全生产管理对于所有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都是 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安全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以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以及生产经营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 其基本任务是查找、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实施安全卫生监督、检查,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是否经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取得安全管理岗位资格证书,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了解是否清楚,是否具备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 单位对从业人员是否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是否具备安全生产知识、高度的安全责 任心和缜密的工作态度;是否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或先天素质缺陷,会导致从业人员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 作业人员是否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是否具备有关设备、设施及泄漏等的危险、有害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无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知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是否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方法,事故发生时能否自救。 企业是否依据预测,提前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重特大事故发生后是否能及时予以控制和处理事故,防止事故继续蔓延,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期间负责人及所有人员 在应急期间的职责和起特殊作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是否明确,是否能各行其职,迅速投入抢险救灾。 抢险路线及疏散程序是否清楚,是否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常加强演练,在事故发生时是否能做出快速反应,投入救援。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GB1821820xx)中的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规定: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构成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 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q2/Q2+„„+ qn/Qn≥ 1 式中: q q„„ 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t。 Q Q„„ Qn——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 临界量 , t。 物质辨识 该站主要经营的危险化学品为液化石油气,根据《 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xx 规定,液化 石油气列入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名称中,储存区临界量为 50t。 而本设计液化石油气的总储量为 30 3m ,密度取 ,充装系数取 ,所以 30 =,共 ,未超过液化石油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因此本设计液化石油气储罐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设备辨识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 20xx] 56 号)对本项目涉及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进 行辨识。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属重大危险源: A、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B、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 ,且 PV≥ 100MPa 3m 的压力容器。 本设计液化气罐储存的介质属于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为 MPa, PV= 30=48MPa m3< 100MPa m3,所以,该气站液化气储罐未构成重大 危险源。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属重大危险源: ⑴ 长输管道 A、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 的管道; B、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液体介质,输送距离≥ 200km且公称直径≥ 300mm的管道。 ⑵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 200mm。 ⑶工业管道 A、输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加气站安全评价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