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协同式pdm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应用硕士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 PDM 进行信息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 PDM 系统的出现,为 CIMS 环境下的各个分系统之间的集成带来了新的平台和集成框架 [5]。 所谓集 成框架,是指在异构、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能使企业内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3 各类应用实现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的软件系统。 PDM 正是这样的系统,它是一种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信息、过程和资源进行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 [5]。 PDM 将计算机在产品设计、分析、制造、工艺规划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孤岛集成在一起,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为实现企业全局信息的集成提供了信息传递的平台和桥梁。 为了做到这一点, PDM 在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加上面向对象的层,使得 CAD/CAPP/CAM 之间不必直接进行 信息的传递,所有的信息传递都可以通过 PDM 这样的中间平台来进行,从而克服了传统的 CAX 系统之间 (尤其是 CAD与 CAPP)集成的复杂性。 同时,由于 PDM 用 于 计算机技术完整地描述了数字化的产品模型,因此, EPR可以自动地从 PDM 系统得到所需要的产品信息,比如BOM 等。 本文从 机械 制造行业的实际状况出发,面对全国范围的企业信息化和国家推进的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工程,客观 分析 了 PDM 系统的应用需求和 PDM 系统的功能,并且探讨了 如何完成 机械 制造业的 PDM 实施。 PDM系统 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 PDM 以软件为基础,是一门管 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的技术。 [1]它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和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 PDM 的基本原理是,在逻辑上将各个CAX 信息化孤岛集成 协同 起来,利用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个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通过逐步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描述、生产过程描述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数据。 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构成了支持整个产品形成过程的信息系统,同时也建立了 CIMS 的技术基 础。 通过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 PDM 系统可以有效、实时、完整的控制从产品规划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复杂的数字化信息。 PDM 系统 发展历程 上世纪 70 年代, CAD 尤其是三维 CAD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到了 80 年代,很多大型企业都广泛应用了 CAD 系统 [6]。 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非常复杂,技术研发人员分布在全球各地,管理数量庞大的产品数据特别是 CAD 数据,成为这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4 些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 各个大企业支持的 CAD/CAM 厂商开始通过在自己的 CAD 系统中增加文件管理模块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些厂商在自己的 CAD 上开发了一些小插件,来满足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 各个厂商在各自的 CAD 上开发的数据管理模块,只是为了解决集中存储和快速查询的问题只能管理单一的 CAD 数据,既无法实现开发流程的管理更无法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流。 到了上世纪 80、 90 年代,各个 PDM 厂商主要为几个大型的企业提供服务。 随着企业信息化理念及技术的进步, CAD 的数据管理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PDM 供应商们开始着手开发独立与 CAD 之外的,具有 产 品数据的管理能力、对产品结构与配置的管理、对电子数据的发布和更改的控制以及基于成组技术的零件分类 管理与查询等功能的 PDM 系统 [6]。 在此之后 随着 CAD 的逐渐普及, PDM 的市场也迅速发展 [7]。 这里面既有IBM、 HP 这样,以硬件作为主打产品的 IT厂商,又有 Baan、 Infor 这样以 ERP为主打产品的 IT 厂商,还有类似 Agile Software、 Windchill Technology(该公司于 1998 年被 PTC 收购, PTC 以此为基础,发展出 CPC PDM 解决方案)这样的针对特定行业进行开发的 IT 厂商。 纷乱无序的竞争,导致客户面对 PDM 这一新生概念时,茫然无措。 与此同时由几大厂商联手制定的 PDM 系统 标准发布 , 也意味着, PDM 行业新一轮洗牌在即。 当时 美国市场上的收购与并购风起云涌 , United Computing 公司被美国麦道飞机公司( McDonnell Douglas Co.)收购,成为其 下属的一个团队 Unigraphics Group。 EDS UG 并购 Intergraph 公司的机械软件部,成立 Unigraphics Solutions Inc 这个 EDS 的子公司, UGS 这个公司名第一次出现。 20xx 年 1 月 25 日,西门子将以 3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UGS 公司,4 月 27 日,欧盟委员宣 布批准西门子对 UGS 公司的收购计划,从而完成了针对该交易的标准反托拉斯审查。 5 月 11 日,西门子完成对 UGS 公司的收购,UGS 公司从此将更名为“ UGS PLM 软件公司”( UGS PLM Software),并作为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 Siemens Aamp。 D)的一个全球分支机构展开运作。 欧洲市场上的达索也没 有 闲着 , 作为 IBM 一手扶持起来的 PDM 厂商,达索系 统又一次和 IBM 站在一起。 1998 年 2 月达索独资在美国成立 ENOVIA 公司,并以 IBM的 ProductManager 为基础,双方合作从事第一二 代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PDM 的开发和经营。 1999 年,世纪之交, PDM 领域许多重要的概念,都是在这一年被提出。 作为 PDM 领域的领导厂商, SDRC 在 1999 年提出了 PKM 概念 , 所谓 PKM 就是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5 产品知识管理 . Aberdeen提出了 CPC 概念。 CPC 即协同产品商务( 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 CPC 所倡导的是一种依托因特网技术的新型的软件与服务,它把产品设计、工程、制造、原料采购、销售、营销、现场服务以及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全球知识网 [7]。 PDM 领域另外一家著名的研究机 构CIMdata 提出了 cPDM 概念。 cPDM 是协同产品定义管理(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finition management)的简称,它所倡导的是一个提供了产品数据管理、协同、可视化、协同产品商务、企业应用软件集成、零部件供应商管理等一整套结合了最佳实施过程与相关技术的整合方案 [7]。 还是在 1999 年,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 AMR research的 PDM 研究主任 Michael Burkett 认为 : “许多公司重视新产品的即时上市,而没有认识到规划、供应链准备和制造的重要意义,没能在这方面为新产品的批量生产提供支持。 ”因此,他创造了 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这个专业名词。 PLM 的概念实际上是前文所述所有概念的集大成者 [7]。 根据 AMR research 的定义:“ PLM 是一种技术辅助策略,它把跨越业务流程和不同用户群体的那些单点应用集成起来。 与 ERP 不同, PLM 将不会成为与某一软件厂商紧密集成的系统。 PLM 不会废止已有系统,它将使用流程建模工具、可视化工具或其他协作技术,通过一定的语义来整合已有的系统。 PLM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应用部分:其一, PDM(产品数据管理),起着中心数据仓库的作用,保存产品定义的所有信息;其二 , CPD(协同产品设计),让工程师和设计者使用 CAD/CAM/CAE 软件以及所有与这些系统配合使用的补充性软件,以协同的方式一起研发产品;其三, PPM(产品组合管理),它是一套工具集,为管理产品组合提供决策支持;其四, CNM(客户需求管理),是一种获取销售数据和市场反馈意见,并且把它们集成到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的软件。 ” PDM 系 统应用现状 前面介绍了 PDM 概念的产生,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PLM 的概念,其实 所谓 PDM,并不只是一个技术 模型,也不是一堆时髦的技术辞藻的堆砌,更不是简单的编写程序。 它必须是一种可以实现的技术;必须是一种可以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实现的技术;必须是一种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技术。 因此,它与企业自身密切相关。 考察当今 PDM 实施成功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非常具体的奋斗目标和项目名称,从福特的 “ Ford20xx” 、波音的 “ DCAC/MRM”到日产的 “ 业务过程革新 ” 等,凡取得成就者,无一不是将 PDM 融会贯通 于企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6 业文化之中。 因此, PDM 的生命力,或换而言之, PDM 之精髓,也正在于此。 PDM 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相连, 与企业自身息息相关 [8]。 企业为适应市场而寻求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强烈需求,是造就 PDM 市场繁荣兴旺的内在动力。 PDM 是依托 IT技术实现企业最优化管理的有效方法,是科学的管理框架与企业现实问题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一种产品。 [2]PDM 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人们对它的期待很高但却理解不足。 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在使用现有 PDM 系统的同时,又希望能有更新更完善的 PDM 系统,不仅要与 ERP 集成,还要与 CAD、 CAM 集成,在网络时代还要向 Web 技术发展,在跨地区、跨国的大型企业中,希望能实现企 业级的管理,强调单个特征和功能的 “ 技术工具包 ” 也要向 “ 问题解决方案 ” 的系统发展。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著名的 PDM 软件,如 西门子 公司的 Teamcenter、 PTC公司的 Winchill、 IBM 公司的 Product Manager、 CV公司的 Optegra 等,它们基本上代表了国内外在 PDM 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国内许多软件厂商也看到了 PDM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开发出自己的 PDM 产品,如浙江 大学 大 天 创瑞丰软件公司、华中理工大学的华中软件公司、清华大学的高华公司、中科院的凯思公司、南京的同创公司及东北大学的阿尔派公司等。 同时,国内许多企业实施了 PDM系统,如春兰空调厂、海尔集团、长虹、康佳等采用的 PDM 产品是美国 EDS公司的 IMAN,西安飞机设计所采用的 PDM 产品是 IBM 公司的 PM,江西五十铃汽车制造厂、上海港口机械厂和苏州阀门厂等采用的 PDM 产品是华中软件公司的 IntePDM。 从效果看,有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也有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本 文组织结构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文章内容组织如下: 第 一 章: 通过介绍 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来探讨 CIMS 环境下的制造业信息化,并且简要介绍 PDM 系统的发展 历史 和 发展历程 来对此 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第 二 章: 分布协同式 PDM 系统概念介绍及其功能分析,并且探讨此系统为什么要使用分布式架构,这些基本功能如何在制造过程中使得项目流程协同起来。 第三章: 本章 详细介绍和 研究了 PDM系统的一款成熟产品 Teamcenter相关系统的背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7 景和 PDM 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分布协作式 PDM 系统的功能发展方向。 了解了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 某企业 在调研和分析需求后决定 实施 Teamcenter 系统,具体分析和讨论了如何实施 此 PDM 的 过程文档管理、权限管理、零部件管理、流程管理 功能。 以及这 4 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第五章: 本章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括,回顾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指出进一步可以进行研究 和改善 的内容,作为下个阶段 工作 的重点。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 PDM 系统的 概况与 基本概念 , PDM 是以软件为基础,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 的技术。 然后我 介绍了PDM 系统的发展历程 , CAD 的大量应用,使企业认识到了与产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才使得 PDM 技术得以应用发展。 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 我认为 PDM系统的出 现,为 CIMS 环境下的各个分系统之间的集成带来了新的平台和集成框架 , PDM 系统 最终 的 目标是达到企业级信息集成的目的。 最后 简要介绍了与此系统相关的众多概念和本文的研究目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分布协同式 PDM系统概述 8。分布协同式pdm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应用硕士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celeration of gravity. The simple pendulum and pound pendulum measuring local acceleration of gravity are two important physics experime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experiment condition,
格底纹。 论文题目 (五号字 ) 8 发 送 应 答 帧等 待 回 应应 答 错误 处 理信息接收完成接收周期性数据接收计数错误处理空闲等待启 动校 验识 别浮 标 号识 别命 令 号提 取 数 据调 用 相 应通 道 的 处 理错 误 处 理主 状 态 机启 动空 闲 等 待超时应答错误应答消息应 答 正 确数 据 消 息接收错误接收正确等 待 应 答 消 息接收完成超时从 状 态
分布形式 ,线路潮流不再是单方向地从电源母线流向各个负荷 ,其大小和方向要取决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情况 ,因此线路损耗也较原来网络发生改变。 分布式电源一般在用户侧并网 ,因此它的接入会改变系统负荷分布 ,主要有3 种情况 :① 分布式电源出力小于任何节点的负荷量 ,此时分布式电源的引入使配电网中所有线路的损耗减小。 ② 分布式电源出力仍然小于系统负荷总量
和方法 本设计为纵向进给运动的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确定系统的负载,确定系统脉冲当量,运动部件惯量计算,空载起动及切削力矩机计算,确定伺服电机等。 设计时要求电机与丝杠采用柔性连接,电机选用伺服电机对电机的大小选择进行验证,对滚珠丝杠直径及支承形式选择进行强度较核。 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要满足理论要求,又要满足生产现实实际。 设计应遵循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局的规律,确定设计步 骤时
止蜂鸣。 若按下 AN1 蜂鸣器一直鸣响 ,说明电池电压已低于 310V ,不用再进行放电。 (2)恒流定时充电控制线路 :图 55 中 W3 为充电电流调节电阻 ,调整 W3 使充电电流为12mA。 图中 C2 、 R8 及 C3 、 R10 为 4020 上电复位线路 ,C4 、 C5 、 C6 为旁路电容 ,可提高定时线路的干扰性能。 555 选择电压、温度漂移较小的 SE555 ,L
电平引起单片机中断并开始记时,再一次信号上升沿来到中断并停止记时,通过公式(35)计算频率的大小。 (35) 电源模块为了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减少纹波,部分电路采用变压器降压、整流、电容滤波将电压降为,在通过稳压管7805电压可稳定在输出。 这样可防止交流中的不稳定而造成输出的直流电压偏低,从而使单片机不能正常工作。 电路对电源的要求较高,采用~变压器,将交流电变成,经桥式整流、电容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