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器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关键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teObject() If Err Then MsgBox Exit Sub End If End If 对 AutoCAD 进行初始化设计,设置窗体在显示器中的位置: = 0 = 400 设置窗体的宽度与高度: = 600 = 800 设置窗体的初始状态: = acMax 创建出一个新的 AutoCAD 文件,并将对象引用赋给对象变量。 继续编写代码,完成以下功能: (1) 设置图层及颜色、线型和线宽; 图层可以将各种线型分开处理,使画图变得简单明了。 线条颜色可以一眼区分线条的种类,是用户更易看图 AutoCAD 生成图。 绘制 AutoCAD 图形时,线型是最重要的因素,可以用来表示出图形外部、内部、截面等各个部位,是图形不至于繁琐。 至于线宽 ,是对粗实线的命令,是为了区分粗实线和细实线的重要环节。 下面可以举一例子说明在 VB 中如何设置者几个参数。 如将图层一设置为粗实线层,线宽设置为 毫米,颜色设为白色: Dim layer1 As AcadLayer Set layer1 = (粗实线层 ) = acLnWt080 39。 粗实线的线宽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 acWhite 39。 粗实线的颜色 (2) 画中心线; 首先加载中心线,选择所需的线型,先判断程序中是否已经存在该线型,如不存在,则需在加载中查找所需的线型: On Error Resume Next Dim entry As AcadLineType Dim found As Boolean found = False For Each entry In If StrComp(, centerx2, 1) = 0 Then found = True Exit For End If Next If Not (found) Then centerx2, = centerx2 然后进入中心线层,在其中画中心线。 首先定义原始参数,找到两中心线的交点,然后输入两条中心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最后分别连接各自的起点与终点,绘制中心线。 (3) 创建并编辑优化多段线,形成齿轮 剖面轮廓; 创建多段线可用 AddLightWeightPolyline 方法和 AddPolyline 方法。 其中AddPolyline 方法可以创建二维或三维多段线,其参数是一个多段线顶点的三维坐标矩阵。 而 AddLightWeightPolyline 方法能创建而为优化多段线,它的参数是优化多段线顶点的二维坐标矩阵。 本段程序需要创建优化多段线,所以采用AddLightWeightPolyline 方法。 编辑多段线的常用方法和属性如表 2 所示。 表 2 编辑多段线的常用方法和属性 方法和属性 描述 方法 AddVertex 增加一个顶点(只适用于优化多段线)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Explode 炸开多段线 GetBulge 返回某给定序号段的凸度 GetWidth 返回某一段的线宽 Offset 对多段线执行偏移操作 SetWidth 设置给定序号段的开始线宽和结束线宽 SetBulge 设置给定序号段的凸度 属性 Closed 封闭多段线 绘制零件图时,对于外框和截面都可以用多段线命令来完成。 (4) 创建图案填充对象; 图案填充可以使用某种图案来填充图形中的指定区域。 创建图案填充区域的过程通常 是先用 AddHatch 方法创建 Hatch 对象,然后确定该区域的边界,最后执行Evaluate 方法,先计算后才能显示。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创建 Hatch 对象。 依次设定图案类型、图案名称、关联性和图案填充对象类型这 4 个参数。 其次定义区域边界。 区域边界可以是直线、弧、圆、二维多段线、椭圆、样条曲线和面域,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可以运用 Hatch 对象的AppendOuterLoop 方法定义图案填充的最外面的范围。 最后编辑图案填充。 用户可以更改现有填充图案的角度或间距,或者将其替换为实体填充或 AutoCAD 提供的预定义图案。 (5) 创建并编辑尺寸标注。 标注可以显示对象的形位测量值、对象之间的距离或角度,以及 X坐标或 Y坐标。 AutoCAD 提供 3 中基本的标注类型:线性标注、直径(半径)标注和角度标注。 线型标注分为用 AddDimAligned 方法的对齐式标注、用 AddDimRotated 方法的旋转式标注和用 AddDimOrdinate 方法的坐标式标注;径向标注分为用 AddDimDiametric方法的直径标注和用 AddDimRadial 方法的半径标注;以及角度标注,使用AddDimAngular 方法。 3. 8 应用实 例 设计一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中的齿轮结构。 已知传递功率 40 kW,主动齿轮转速 960 r/ min,传动比 ,对称布置,载荷稳定。 (1) 选择齿轮材料。 选择输入齿轮材料为 40Cr,表面淬火,硬度 48HRC;输出齿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轮材料为 40Cr,表面淬火,硬度 48HRC。 输入主动齿轮轴径Φ 20mm,联接平键尺寸 b 为6mm, t 为 3mm,主动齿轮齿数为 23,以及上述已知参数,例如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2) 单击“按齿面接触疲 劳强度设计”框架中的“计算”按钮,输出两齿轮的接触应力和许用应力。 (3) 单击“校核”按钮,输出两齿轮的几何尺寸参数,见表 3,然后系统根据计算结果,验算弯曲应力,得弯曲强度足够。 表 3 输出的齿轮几何参数 几何参数 主动齿轮 从动齿轮 分度圆直径 66 222 齿根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75 228 齿轮宽度 61 59 模数 3 3 (4) 单击“绘图”按钮,绘制出如图 3所示的主动齿轮的结构。 4 轴的参数化设计 4. 1 系统用户界面 轴的参数化设计步骤基本与齿轮相 同,如图 4 是轴参数化设计用户界面。 界面中有一图像控件,在其中载入一幅轴的基本结构图,其中所标的未知量分别与下面的未知参数相对应,方便用户理解轴的各个参数。 轴的基本参数可由用户直接输入,轴直径 1d 、轴直径 2d 、长度 1L 、长度 2L 、长度 3L 、键槽宽 b 、键槽深 t 、键槽长 l 、轴上偏差、轴下偏差等,都是以文本框的形式显示,以告知用户这些量是轴的基本参数,需要用户自行输入。 界面中的 3个按钮分别对应绘图、清除和退出。 单击绘图按钮,系统进入绘图功能。 与齿轮绘图一样,系统首先调用 AutoCAD,以语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图 3 主动齿轮结构 句 Set AcadApp = CreateObject()实现,对 AutoCAD 进行初始化设计,如设置窗体的位置、长度、宽 度、以及初始状态。 其次系统设置图层、颜色、线型和线宽,在中心线层中绘制中心线。 然后利用多段线命令,完成轴的基本轮廓,在轴的截面图中创建图案填充对象。 最后对其进行尺寸标注,完成轴的结构绘制。 4. 2 应用实例 (1) 输入轴直径 1d 为 40mm, 2d 为 35mm,长度 1L 为 80mm, 2L 为 40mm, 3L 为 40mm,键槽宽 b 为 12mm,键槽深 t 为 5mm,键槽长 l 为 40mm,轴上偏差为 ,轴下偏差 为。 (2) 单击“绘图”按钮,绘制出如图 5所示的轴的结构。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图 4 轴参数化设计用户界面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图 5 轴的结构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结 论 以 Visual Basic 为开发工具,对 AutoCAD 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齿轮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面 向对象的开发技术和 AutoCAD 及 Windows 资源,能够开发出更适合本行业的应用软件,来实现零件的参数化设计,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对减速器软件开发、齿轮加工工艺以及 VB 编程对 AutoCAD 的二次开发进行了学习,有一定的收获和进步。 不过,对所设计的软件离通用化还有很大的距离,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致 谢 令人难忘的毕业设计将近尾声,在这几个月里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也培养了我许多优良的品质。 在这里,我学到了怎样严格要求自己,怎样时刻保持着饱满的精神迎接一 天的工作。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肖猛老师,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让我努力学习、研究与深造。 同时他的学术思想、工作作风,饱满的热情以及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是我人生中获得的一笔宝贵财富。 它对我的耐心帮助和精心指导贯穿着我毕业设计全过程。 他不仅让我学到许多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再次真诚的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你们对我关怀和支持。 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全套资料请加 Q 第 Ⅰ 页 共 Ⅰ 页 参 考 文 献 [1] 王华坤 , 范元勋 . 机械设计基础 [M]. 北京 : 兵器工业出版社 , 20xx. [2] 机械设计基础教研组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M]. 南京 : 南京理工大学 , 20xx. [3] 唐嘉平 . AutoCAD20xx 实用教程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xx. [4] 姚涵珍 , 周桂英 , 楚大庆 . AutoCAD 20xx 交互工程绘图及二次开发 [M].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xx. [5] 王栋 .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实用教程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xx. [6] 李政 , 梁海英 , 李昊 . VBA 应用基础与实例教程 [M]. 北京 : 国防 工业出版社 , 20xx. [7] 佟士懋 , 刑芳芳 , 夏齐霄 . AutoCAD ActiveX/VBA 二次开发技术基础及应用实例 [M].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xx. [8] 王若慧 . 基于 VBA的 AutoCAD二次开发及应用实例 [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 20xx, 26(9): 3033. [9] 彭观明 . 基于 ActiveX的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 [J]. 泰山学院学报 , 20xx, 28(6): 3033. [10] 王建东 , 李国昌 . 用 VB 对 AutoCAD 进行二次开发技 术的研究 [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20xx, 27(2): 169172. [11] 曾鸿飞 , 张帆 , 卢泽临 . AutoCAD VBA amp。 开发基础与实例教程 [M]. 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xx. [12] 程静 . AutoCAD 工程绘图及二次开发技术 [M].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xx. [13] 张晋西 . Visual Basic 与 AutoC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