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农家乐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建滑沙场。 ②购置滑沙设备 20 套。 ③购置沙漠滑翔机 5 架。 ④购置小型飞机 1 架。 ⑤新建养殖规模为 100 只的鸵鸟养殖场。 ⑥修建 3 级公路 5 公里,停机场 1 座。 沙漠极限运动区: ①修建沙漠仿真战斗场,占地面积 20xx 平方米。 ②设置导引指示牌 50 个。 ③ 购置越野性小型车 5 辆,全球定位仪 10 个,无线通讯器 20 个。 ④新建规模为 20 只的骆驼饲养场 1 座。 人员培训: 培训飞机驾驶人员 2 名,各类工作人员 70 名。 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工作: 绿化面积达到总规划面积的 30%以上。 大门、围墙建设: 预计建设总长度 6000 米。 相关设施、设备及安装: 做到上、下水、供暖、供电、交通、通讯等设施基本健全,购置相关的办公设施设备,购置旅游大巴车 2 辆。 三、项目的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周期为 年,即 20xx 年 10 月至 20xx 年 4 月,计划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 20xx 年 10 月至 20xx 年 3 月),完成项目地形勘探、测绘及工程图纸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期( 20xx 年 3 月至 20xx 年 9 月),完成人工湖、机场、沙浴场、滑沙场、鸵鸟养殖场、人工索道、旅游接待设施修建、安全指示牌设置、相关设施设备购置等工作; 第三期( 20xx 年 5 月至 20xx 年 4 月)完成项目沿途绿化美化及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工作。 第五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 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万元,购置设备 189 万元,绿化需投资 3600 万元,供电、供水和供暖等设备 安装投资 60 万元,规划设计费 10 万元,人员培训费 36 万元,不可预见费 150 万元。 详细预算见附表。 甘肃凉州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投资概算表 二、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 500 万元,银行贷款 500 万元,自筹 万元。 第六章 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 一、经济指标 预测方法 经过比较选择,本建议书选用预见性较强的旅游人次增长预测和游客人均消费增长预测结合的预测方法。 计算公式: Pn=Po(1+a)n1 Mn=Mo(1+b)n1 Sn=PnMn Pn— 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人次 Po— 本区各规划期 初年旅游人次 Mn— 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游客人均消费额 Mo— 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游客人均消费额 a— 规划期内旅游人次消费年增长率 b— 规划期内游客人均消费年增长率 Sn— 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直接收入 预测发展指标 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对全省“十五”期间和 20xx— 20xx 年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分别确定为 15%— 18%和 8%— 10%,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预测分别确定为 12%— 15%和 6%— 9%;鉴于凉州区“九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率 34%及“九五”初期旅游人次基数较低使增长率较高;也充分考虑 到“十五”期间凉州区旅游开发将加大力度等基本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 20xx 年 — 20xx 年)旅游总人次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 12%。 凉州区“九五”期间游客人均消费在 100 元左右,人均消费年增长率为 %,鉴于国内游客收入正在不断增长和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将拉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次目前较低及规划期间必将有较大增长等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 20xx 年 — 20xx 年)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 11%。 二、经济效益分析 旅游收入 项目实施第三期后, 20xx 年当年产生效益,旅游人数按120 人,实际旅 游期 180 天计算,预计 20xx 年总收入 万元。 其中: 索道 120 人 10 元 180 天= 万元; 沙浴场 120 人 10 元 180 天= 万元; 餐饮 100 人 60 元 180 天= 108 万元; 水面游乐 100 人 50 元 180 天= 90 万元; 滑沙 100 人 20 元 180 天= 36 万元; 沙漠滑翔 50 人 50 元 180 天= 45 万元; 飞机观光 30 人 100 元 180 天= 54 万元; 鸵鸟载客 120 人 10 元 180 天= 万元; 防真战斗场 50 人 50 180 天= 45 万元; 沙漠越野 40 人 300 元 180 天= 216 万元; 骆驼载客 100 人 10 元 180 天= 18 万元; 旅游交通运输收入 20 万元; 其他营业性收入 40 万元。 成本费用 ( 1)固定成本: A、管理费用,按收入 5%计,年费用 万元。 B、水、电、暖费(包括灌溉、绿化、用水) 100 万元。 C、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固定资产 万元计) 万元。 折旧匀限 15 年。 D、宣传费用,每年按 10 万元计算。 ( 2)可变成本: E、人工工资,按每人每年平均 1 万元计,年费用 72 万元。 F、燃油及其他,每年按 60 万元计算。 营业税 参考服务行业税率 6%计征,年交税 万元。 营业利润为 万元。 投资利润率为 %。 投资利税率 %。 ( 7)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 /(年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 )100% =(- 132- ) 100% =% 以上是 20xx 年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 %时,该项目产生效益。 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 =出现盈余年份 — 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 /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 =8- (年 ) 三、社会效益 ( 1)项目建成后,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既巩固了西北沙区治沙成果,又充分利用了沙漠独特的 地理环境优势,创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来开发旅游,以旅游开发来保护环境的路子,对西北沙区沙漠生态工程建设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 2)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沙漠旅游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生态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养殖和种植沙生动植物、旅游观光、美食为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区,树立一个全新的沙漠绿 洲形象,增强沙区水资源涵养功能,保护沙漠生态和植被,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显改善,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七章 综合评价及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武威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和美食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充分利用现有沙漠资源,丰富了凉州旅游的特色,解决了凉州区无参与性、互动性旅游项目的问题,实现了以生态建设服务旅游接待,以旅游推进环境保护的目的,将有利地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本项目 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 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 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六、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一、旅游资源概况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等规范中的分类标准和旅游资源调查和文献资料,经调查,凉州区城东沙漠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 拥有分类标准中 5 大类中的 10 个类型 49 项。 自然资源(共 1 个) 腾格里沙漠 人文资源(共 48 个) 162。 旅游景区(点)类(共 12 个) 高沟堡古城遗址、长城遗址、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产业实验室、沙漠公园、莫高旅游度假村、兰墩滩原种场、威龙葡萄庄园、凉州区林业种苗基地、皇台葡萄基地、邓马营湖、黄羊绿色食品城。 162。 民俗文化类(共 6 个) 狮子舞、社火、元宵灯会、凉州贤孝、河西宝卷、半台小戏。 162。 主要名优土特产(共 20 种) 莫高、皇台、威龙系列葡萄酒、黄羊面粉、葡萄、糯玉米、西瓜、梨、杏、桃、苹果、无壳瓜 籽、羊羔肉、沙米粉、沙葱、沙枣、梨枣、黑瓜子、啤酒大麦、锅盔。 162。 主要沙生动植物(共 10 种) 沙狐、野兔、沙鸡、黄羊、沙蝎、黄毛菜籽、沙盖、锁阳、骆驼草、沙冰草。 凉州区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一览表(表 2—1) 一级 编码 大类 二级 编码 基本类型 主要景区及景物名称(及数量) 1 地文景观 109 沙(砾石)地风景 腾格里沙漠 4 古迹与建筑类 404 古城和古城遗址 高沟堡古城遗址 405 长城 长城遗址 5 消闲 求知 健身 503 动物园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504 植物园 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基地 505 公园 沙漠公园 6 购物 类 602 庙会 社火 604 特产 主要名土特产 20 种,主要沙生动植物 10 余种 7 产业 类 701 农林渔牧场 莫高旅游度假村、省兰墩滩原种场、凉州区林业种苗基地、威龙葡萄庄园、皇台葡萄基地、邓马营湖 702 工业 黄羊绿色食品城 二、旅游资源评价 本区旅游资源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旅游资源多样化 城东沙漠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目前所统计拥有分类标准中 5大类的旅游资源;其中:拥有地文景观 1 个类型,古迹建筑 2 个 类型,消闲求知 3 个类型,购物 2 个类型,产业 2 个类型。 总计 10个类型,占旅游分类中 77 个类型的 %。 总计,自然旅游资源1 个,人文旅游资源有 48 个。 其中最典型的旅游资源是沙漠旅游景观。 ( 2)独特珍贵旅游资源居多 该区既拥有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旅游景区沙漠公园和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还有在全省和西北地区占重要地位的旅游资源:绿洲观光农业、保存较完好的长城、沙漠地貌与沙生动植物景观。 ( 3)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良好 全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为组团性分散格局,景区景点呈现出以主要道路凉古路为轴线的密集地 段性,而且沿线向两翼不断延伸出次一级旅游资源线。 ( 4)开发程度低、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本区旅游资源中人文与自然资源均有优势,季节影响互补的优势,适宜进行规模性开发。 第三章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客源市场的现状及趋势 ( 1)旅游客源特征 从全区的旅游状况来看,近年来国内旅游出现了迅速发展的趋势,旅游者数量成倍增长。 20xx 年达 130 万人次,较 20xx 年增长了 40%。 从凉州区辖区内旅行社经营国内旅游和景点接待的情况看,旅行社自组团人数初具规模,外出多日游的城市居民较多, 20xx 年就有数千人次 ,而近途一日游的居民组团旅游却较少,大部分为自主旅游,据不完全统计,年出游人数可达 60 万人次。 仅就通过旅行社出游的情况来看,凉州区居民的出游较远目的地一般集中在如沿海城市、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在外滞留时间也多在 1 周左右。 大多数旅游者并不通过旅行社出游,旅游目的地一般为近距离旅游景点,出行周期随节假日变化较大,消费重点主要集中在饮食、娱乐等方面。 因此,把握住这部分旅游者是激活本地旅游市场的关键。 从旅行社外联情况看,近年凉州区旅行社接待的多日游的旅游者很少,接待一日游的旅游者年均 20 多万人次。 来凉州区旅游的外 地旅游者多是过境客,在凉州区的停留时间短,消费重点主要集中在饮食、住宿、观光和交通等方面。 消费额在 180 元左右,对接待设施和服务要求较高。 这部分旅游客源是我们主攻的对象,也是今后旅游的最主要的客源之一。 ( 2)本地客源市场 凉州区市民在区内的消遣游览活动属于休闲市场的一部分。 将 区内居民旅游消费截流于境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起到等同于旅游创收的作用,因为它可以起到减少资金外流的作用,从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据对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和沙漠公园等景点的调查,本地客源占旅游者总量的 10%以上 ,总人次达 6 万人 ,在凉州区旅游 市场中占一定的比重。 凉州区市民作为一日游的客源市场潜力也很大。 ( 3)外地客源市场 外地客源市场是指除凉州区市民以外的旅游者形成的市场,主要为甘肃省内和甘肃省外两部分。 甘肃省现有人口 2512 万,其中城镇人口 481 万,农村人口 2031 万。 这是凉州区国内客源市场的重要部分。 凉州区作为河西走廊东端的第一大重镇和全省政治、金融、交通、商业和文化的重要集散地,每年都有大批来凉州区的旅游者。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条件大有改善,而精神生活贫乏的农村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因此农民外出 旅游特别是来西北进行观光、探亲、购物等活动的人数逐渐增多,且发展速度很快。 城东沙漠生态旅游区 作为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