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系统规划设计内容摘要:

3.系统规划设计 叁、系统规划设计 在计划准备阶段,基础资料经搜集汇整并订定整体策略目标后,则进入系统规划设计阶段。 包括基础规划资料之分析及规划条件设定、作业程序与信息系统架构之规划、物流设备之规划与选用、外围设施之规划与选用,然后进入区域布置规划的程序,如图3图3流中心系统规划设计阶段模块 在此须强调一个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观念,基本上系统规划设计程序是一个递归式(分析逻辑,从初步的资料与概略的规划逐渐演进至完整的设计方案。 在计划执行过程,将搜集获得资料经由初步的分析试算后,求得一概略规划及布置方案,经由设备的初步规划选用,逐步修正原有的布置计划,以得到较明确的规划内容与方案,进入细部布的阶段,将陆续获得的详细信息加入,并再反复原有系统规划阶段的分析流程,逐渐地将规划设计的范围由厂区缩小至部门以至人员操作现场,经反复修正相关实体限制因素,而达到完整的规划设计成果。 而其中初期的规划分析工作应是计划开始执行最重要的阶段,以下则就规划设计阶段的程序逐一加以说明。 1. 基础规划资料的分析 基础资料的分析,将获自企业使用者之原始资料,作进一步的整理分析,以作为规划设计阶段之参考依据。 包括定量化的分析,如: (1) 品项与数量分析 (2) 物品物性分析 (3) 需求变动预测分析 (4) 储运单位与数量分析 以及一些定性化的分析,如: (1) 作业时序分析 (2) 人力需求分析 (3)作业流程分析 页码,1/56叁、系统规划设计2005/09/13物流规划叁、件使用 "试用版本创建 (4)作业功能需求分析 (5)事务流程分析 各项分析结果将配合后续步骤进行,由资料分析、条件设定至需求功能规划的程序及关系,为逐步进行方式,如图3一般规划分析者最容易犯的错误,通常在于无法确定分析的目的,仅将搜集获得的资料作一番整理及统计计算处理,而最后只得到一堆无用的数据与报表,却无法与规划设计的需求相结合。 因此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建立计划性的分析步骤并有效地掌握分析数据,为计划成功的重要关键。 以下说明一些重要的分析工具及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与分析步骤。 页码,2/56叁、系统规划设计2005/09/13物流规划叁、件使用 "试用版本创建 单变动趋势分析 所有利用历史资料的分析过程,均乃利用过去的经验值来推估未来趋势的变化。 在物流中心的规划过程中,首先须针对历史销售或出货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销货趋势及变动。 如能找出各种可能的变动趋势或周期性变化,则有利于后续资料的分析。 一般分析过程时间单位须视资料收集的范围及广度而定,如要预测未来成长的趋势,通常以年为单位;如要了解季节变动的趋势通常以月为单位;而要分析月或周内的倾向或变动趋势,则须将选取的期间展开至旬、周或日别等时间单位;如此将使分析资料更为充实,但是相对所需花费的时间及分析过程也繁复许多。 如果在分析时间有限的情形下,找出特定单月、单周或单日平均及最大、最小量的销货资料来分析,亦是可行的方法。 变动趋势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时间数列分析、回归分析等,读者可参考一般统计分析书籍,以下就时间数列分析作简要说明。 针对一段时间周期内的销货资料进行分析时,通常需先进行部份单位换算的程序,以求数量单位的统一,否则分析结果将无意义。 常见的变动趋势包括: (1)长期趋势:长时间内呈现渐增或渐减的趋向,必须在时间数列中去除其它可能的变动影响因子。 (2)季节变动:以一年为周期的循环变动,发生原因通常乃由于自然气候、文化传统、商业习惯等因素。 (3)循环变动:以一固定周期(如月、周)为单位的变动趋势。 部份长期的循环(如景气循环)有时长达数年以上。 (4)偶然变动:为一种不规则的变动趋势,可能为多项变动因素的混合结果。 如以各年度月份别的时间单位为横轴,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常可得到表3括具长期趋势的变动、季节变成、循环变动及不规则的变动。 在不同的变动趋势下,可调整规划能量的政策及规划设置的规模。 依据不同的变动趋势可设定产能水准的目标,并订定必要能力的水准,通常以达成尖峰值的80%为基准,再视尖峰值出现的频率来调整。 一般若曲线的山峰值与山谷值超过3倍时,要在同一个物流中心系统内处理,将使效率降低,营运规模的订定将愈形困难,因此必须订定适当的营运量政策以取得经济效益与营运规模的平衡。 不足的产能或储运量可藉由外包、租用调拨仓库、订单平准化,或设计弹性功能较大的仓储物流设备来因应;至于多余的产能或储运空间,则可以考虑出租他人使用,或者开发具时间互补性的产品,以消化淡季时的剩余储运能量。 表3动趋势分析之型态 变 动 趋 势 类 型 分 析 应 用 长期趋势有持续递增的趋向,应配合年周期的成长趋势加以判断 规划时可以中期的需 求量为规模依据,若 需考虑长期递增的需 求,则可以预留空间 或考虑设备扩充的弹 性,以分阶段投资方 式设置 有季节性变 如果季节变动的页码,3/56叁、系统规划设计2005/09/13物流规划叁、件使用 "试用版本创建 单品项与数量分析 动的明显趋势 差距 超过3倍以上,可考虑 以部份外包或租用设 备方式,以避免设施 过多的投资造成平时 的闲置;另外在淡季 时应争取互补性的商 品业务以增加仓储设 施利用率 有以一季为单位的周期性变动趋势 如果高低峰差距不大 且周期较短,可以周 期变动内的最大值规划,后续资料分析可 缩至某一周期为单位 以简化分析作业 无明显规则的变动趋势 系统较难规划,宜规 划泛用型的设施,以 增加运用的弹性,仓储格位亦以容易调整及扩充者为宜,以应付可能突增的作业需求量 页码,4/56叁、系统规划设计2005/09/13物流规划叁、件使用 "试用版本创建 物流中心在进出货量的特性上,常有出货日程不确定、前置时间短、出货量变化大等现象,如果面对出货品项繁多,订单资料量又大,往往使规划分析者无从下手,一般分析者在无法深入分析的情形下,常用总量或平均量来概括估计相关需求条件,往往与实际的需求变动产生很大的差异。 若能掌握数据分析的原则,作出有效的资料群组,再进行相关的分析,将能使分析的过程简化,并可把握实际有用的信息。 一般工厂布置的分析手法中,调以,基本上一种生产导向的规划分析理念。 但是在以顾客及下游端通路需求为主的流通环境中,订单需求零星而多变化,因此以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方向才能真正符合实际作业的需求。 日本铃木震先生曾积极倡导以订单品项数量分析手法(进行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即是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与订购次数等观点出发,进行出货特性的分析5。 而在物流中心的规划中,系列丛书物流中心的订单处理中,也对。 本书中则针对进行订单品项数量分析手法(合进行订单不同层面的分析。 除可有效掌握物流特性并提供规划过程宏观角度的切入点,以避免迷失在资料数据中。 但必须强调经由提供对资料的分解及归纳,但是在资料分组分群的过程,仍须依赖对产业信息的经验与敏感度,以作合理的分析与结论。 订单品项数量的分析步骤说如下: (1)订单出货资料的分解 当我们收集到企业一段经营周期的订单出货资料时,通常其资料量庞大且资料格式不易直接解读,最好能自企业体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取得计算机档案,以便于档案格式转换及借助计算机运算功能,以便处理大量的分析资料。 在进行订单品项数量分析时,首先必须考虑时间的范围与单位。 在以某一工作天为单位的分析数据中,主要的订单出货资料可分解成表3由此展开N、类分析步骤所展开的资料分析格式请参考附件二。 主要分析项目及意义说明如下: Q)分析:单张订单出货数量的分析。 N)分析:单张订单出货品项数的分析。 Q)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总数量的分析。 K)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次数的分析。 表3日) 出货 订单 出 货 品 项 订单出 货数量 订单出 货品项 2 4 . 11 13 15 2 22 24 3 32 34 . . 单品出 货量 Q. N. 单品出 货次数 2 4 K. 页码,5/56叁、系统规划设计2005/09/13物流规划叁、件使用 "试用版本创建 1.(订单=12+14+. 项=21+41+. 单=计数(12,14,)>0者 项=计数(21,41,)>0者 N.(所有订单的出货总项数)=计数(2,4,.)>0者 K.(所有产品的总出货次数)=2+4+. 在资料分解过程尤须注意的是数量单位的一致性,在进行后续分析过程中,必须将所有订单品项的出货数量转换成相同的计算单位,否则分析将失去意义,如材积量、重量、箱、个或金额等单位。 金额的单位与价值功能分析有关,较常应用在货品及储区的分类及管制程序的区隔等措施,材积与重量等单位则与物流作业有直接密切的相关,也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规划,但是在资料过程中,须再将商品物性资料加入,方可进行单位的转换,将于下一节中说明。 上述外若分析资料范围为一时间周期内(如一周、一月或一年等),另需加入时间的参数,即为表3表3入时间范围) 日 期 客户 订单 出 货 品 项 订单出 货数量 订单出 货品项 2 4 . 1 121 141 11 211 231 251 21 . 单品 出货量 Q.品出 货品项 21 41 1 112 132 152 12 21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