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00 表 2 项目区不同频率地表、地下水资源表 万 m3 频 率 P=50% P=75% P=90% 多年平均 地表水 地下水 小 计 可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灌 溉水源主要分为三部分: 1)黄泥江上两座河坝引水灌溉; 2)洞门口、连塘冲、范塘三座水库、 29 口塘堰灌溉; 3)龙池河等溪沟来水。 项目区经过几十上百年的运行,区内来水丰富,因渠系配套不完善,离水源较远的农田受旱机率较大。 根据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情况,项目区可供水量按以下方法计算: W 引 = 式中: W 引 —— 河坝可引水量 (万 m3) ; F— 集雨面积( K㎡ ) ; y— 径流量(㎜) n— 径流利用率,为保证河道下游生态用水,取 n= (塘堰)供水量按下式计算: 水库产流过程根据其 集雨面积及灌区逐旬的径流量进行计算,即: Wi=FKpi 式中: Wi—— 小型 水库逐时段产水量 (万 m3) ; F— 小型水库的集雨面积( K㎡ ) Kpi— 逐时段产水模数 (万 m3/k ㎡ ) 计算结果详见表 3. 10 ( P=90%) 用水现状 项目区现状土地建设规模面积为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公顷。 区内用水主要为农田灌溉用水,水源主要来自黄泥江及洞门口、连塘冲、范塘水库、塘堰、龙池河等溪沟。 黄泥江水量 丰富,因工程措施和配套工程尚不完善,离水源较远的农田 常出现旱灾,灌溉保证率较低。 设计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整理后项目区耕地面积为 公顷,需水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项目区其它需水量较少,预测时可不予计算。 农田灌溉需水量根据项目区各种作物组成及灌溉制度进行计算。 项目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根据《湖南省灌溉定额汇编( 1956~ 1980 年)》,计算不同保证率水稻灌溉定额不同保证率水稻作物综合净灌溉定额分别为 9785m3/公顷( P=50%)、 11259 m3/公顷( P=75%)、 12484m3/公顷( P=90%) .蔬菜的种植面积只占耕地的 2%,且灌水定额与水稻相同,故计算时采用水稻定额,灌溉面积为。 因渠道输水距离较短,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 ,灌溉时间为 4月中旬至 10月下旬。 经预测,设计水平年( P=90%),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净需水量 万m3,毛需水量 万 m3。 项目区 灌溉设计保证率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8)应为 85%~ 95%,本项目区水量较充 沛 ,取 P=90%。 设计代表年为 1971 年。 根据项目区需水量、区内水利设施可供水量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水量调 度原则为:供水不留缺口,满足项目区 需水要求,先用黄泥江小型河坝供水、再用洞门口、连塘冲、范塘水库、塘堰和龙池河等溪沟灌溉,仍不足时水量由点灌站从黄泥江中提水补充。 经调查,项目区耕地面积 公顷,部分田块原为天水田,灌溉保证率低,本次设计拟从黄泥江用电灌提水灌溉,其余 公顷耕地均可引用黄泥江或水库的水自流灌溉。 为了叙述方便,由电灌提水的农田简称为“提水片”,其余为“自流片”。 各片水量供需情况见表 ,项目区需提水 万 m3。 综上所 11 述,只要完善、配套 渠系,整修改造现有 2 座 河坝,整修塘堰 29 口、新修 1 处电灌站,完全可保证项目区的农业用水,并达到 90%的灌溉设计保证率。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详见表 5。 综上所述,项目区水利条件较好,引水工程控制集雨面积较大,来水量充足,灌溉保证率高,现状不缺水,只要完善项目区内排灌水利设施,整修改造现有河坝,完全可保证区内农作物早涝保收。 表 4 项目区提水片水量供需表 单位:万 m3 月份 净灌水定额 公顷 灌溉面 积 公顷 灌溉需水量 现有水利设施供水量 备注 净 毛 4 0 缺水,需新修电灌站提水 5 0 6 0 7 0 8 0 9 0 10 0 合计 表 5 项目区水量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 m3 月份 灌溉毛需水量 水利设施可供水量 备注 自流片 提水片 小计 河坝、水库、塘堰 电灌站 小计 4 修电灌站后不缺水 5 6 7 8 9 12 10 合计 公众参与 a)部门参与 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当地政 府及相关部门对项目积极参与配合,组织实地考察,提出许多合理化意见,并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b)专家参与 项目规划设计前,县国土资源局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项目区实地考察、勘测,认真听取领导、专家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及土地整理工作思路,以提高项目运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c)公众参与 当地群众对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很高,根据镇、村两级对该项目区农户的调查结果,支持率达到 100%。 在项目调查勘测量期间;当地群众自觉到现场观看、帮忙,介绍情况,提供方便。 由于项目区接近城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见多识广,对于农业现代化,特别是 季节耕作的要求十分迫切,热情很高。 由于项目规划限制,项目区周边大量土地未能列入此次规划,不少群众和基层干部到查勘测量现场,像乡政府和国土部门负责人提出要求,希望将自己组内田土纳入整理规划。 其热情之高,使现场查勘人员深受感动。 在项目规划期间,规划工作人员到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项目区内群众进行访谈,认真听取了群众意见,当地干部群众对项目区内的地块整理方案和沟渠、道路的布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13 四 、 项目规划 规划设计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7)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166号);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9)《关于进一步加强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 行业技术标准 1)《国土开发整理标准》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1012— 20xx)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及设计 规范》( TD/T1012— 20xx)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 20xx) 5)《灌溉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164653— 1996)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 97)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机设计规范》( JTG40— 20xx) 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SL73— 95) 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及土建图》 11)湖南省水利厅 1992 年颁布的《湖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14 12) 水利部 1992 年颁布的《水利水电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13)湖南省水利厅文件湘水水电水建字【 1998】 5 号“关于颁发《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的通知” 14)《邵阳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15)《洞口县 20xx 年第一期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 规划设计相关文献 1)《洞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xx)》 2)《洞口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xx— 20xx)》 3)《洞口县农业区划报告集、数据集》 4)《洞口县土壤志》 5)《洞口县志》 6)《洞口县统计年鉴 20xx 年》 7)《洞口县水利电力志》 8)《洞口县土地整理项目申报材料》 规划 目标 根据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治理,按计划、分步骤、充分合理的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达到如下目的: a)全面规划、完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使耕地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的农田标准。 b)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完善渠、沟体系,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旱涝保收,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c)合理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将项目区打造成田成方、渠配套、路成网的格局,成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 业的高标准示范工程。 d)通过田间道路工程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奠定基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e)通过土地整理,更好的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产业化、商品化,推动和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f)通过植树种草等生态治理工程,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区域 15 生态环境质量。 g)综合整理,增强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h)通过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有用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确保耕地总量动态 平衡,缓解当地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 i)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改进土壤有机质,解决子孙后代吃饭的问题,对项目区周边地区的土地整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j)通过调整土地产权关系,维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k)统筹兼顾,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证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 l)通过土地调整,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标准 土地平整标准 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水资 源及电力供应情况,在保护环境与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前提下,土地平整工程按照分块平整原则,尽可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整理后的田块应满足干旱能灌,旱涝能排的旱涝保收农田标准,并有利于水土保持、田间机耕作业和规模经营管理。 本项目区内有一定的地形起伏,但高差不大,一般规划为条田,土地平整规划以等高线及设计道路、沟渠和田埂分割而成的闭合区间为基本平整单元,区内耕地平整范围内全部为水田,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地面灌溉采用淹灌法,平整度要求高。 由于本项目区有一定的相对高差,水田田块根据实际地形进行划分,既考虑机械耕作有 较高的效益,又考虑当前农民用人力和畜力耕作方便,耕作田块以邻近渠、路划分规格,为方便耕作,又在耕地田块里拟筑田埂划分小块,尺寸为长 80~120m,宽为 50~80m 的矩形田块。 田埂高 30cm,顶宽 30cm。 水田规格田面高差要求在177。 3cm 以内,格田田埂由人工填筑土坎,沿田埂挖毛渠、毛沟,以利排灌。 田埂不宜硬化,规格能满足生产要求即可。 高差较大的田块宽度根据实际地形适当减小。 灌溉与排水标准 a) 设计标准 16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本 项目区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如下: 1) 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90%。 2) 排水标准 排涝标准:水稻区 10年一遇 1 日暴雨 1天排至水稻耐淹水深; 排渍标准:排渍深度为水田 3)防洪标准 根据灌溉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灌溉渠道排水沟的工程级别为 4级,其防洪标准十年一遇。 根据《水利 2 等级及洪水标准 SL25220xx》,村内小 河流。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