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4 . 1 对 基 础 设 施 的 优 化 调 整 建 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4 . 2 对 基 地 企 业 优 化 建 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5 综 合 评 价 结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31 规划概述1 . 1 规 划 由 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 是国内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大型沿海石化产业基地。 2014 年和 2018 年,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和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修订版) 》 , 在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重点规划布局的新建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成为国家新一轮石化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的重要承载地。 2016 年 12 月 , 《 连 云 港 石 化 产 业 基 地 总 体 发 展 规 划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 通 过了生态环境部 ( 原环境保护部 ) 审查。 2017 年 7 月,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 获得江苏省政府批复。 批复石化产业基地范围为北至苏海路 , 南至善后河及南复堆河北岸, 东部紧临海滨大道, 向西发展至 平方公里。 石化产业基地产业定位为: 以炼油、 乙烯、 芳烃一体化为基础, 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 以清洁能源 、 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 , 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 ,形成多产品链、 多产品集群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 承接江苏省沿江石化产业转移, 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 满足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石化产品及原料需求 ,成为带动长三角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 基地规划炼油 4100 万吨/ 年、 乙烯 270 万吨/ 年、 芳烃 380 万 吨 / 年。 规 划 分 两 期 实 施 , 其 中 一 期 : 2016 2025 年 ; 二 期 : 2026 203 0年。 近年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已有一批已建、在建的石化、化工项目,还有多个意向项目,各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快速变化。 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所在的徐圩新区, 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调整, 原规划的精品钢产业和用地规模缩减, 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布局空间。 在石化产业基地内部,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还有多个多元化原料加工项目、 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项目入驻基地, 将形成较好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为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行业环境方面, 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矛盾4突出, 降油增化成为石化行业的重要任务 ; 资源、 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 安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由于多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面临着进一步优化的机会和条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 通过对 《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 》 进行修编, 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石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特点, 结合基地建设现状, 优化基地的产业结构、 总体布局和配套基础设施, 有利于贯彻落实新时期国家和地方的石化产业政策, 系统破解阻碍基地高质量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 使基地的发展更符合实际情况和趋势,促进实现高水平发展。 1 . 2 规 划 主 要 内 容 概 况1 . 2 . 1 规划范围通过本次规划修编,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范围调整为: 北起疏港大道南侧生态绿带、 南至驳盐支河及南复堆河北岸、 东邻复堆河西岸、 西至西安路和德邦厂区西边界。 1。 1 . 2 . 2 规划时限本次规划时限为 2020 2030 年,分为两期进行实施,其中:一期:2020 2025 年;二期: 2026 2030 年。 2。 1 . 2 . 3 产业定位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 稳步推进炼化一体化产业, 加快发展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 大力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 形成以炼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为支撑、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高端产业集群为特色的产业结构,打造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一流石化产业体系。 5图 1 连云 港 石化 产业 基地用 地总 体布局 图图 2 连云 港 石化 产业 基地开 发时 序图61 . 2 . 4 发展目标1 . 2 . 4 . 1 产 业 发 展 目 标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本次规划的规划期调整为 2020 2030 年, 分为两期进行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一 期 : 到 2025 年 , 连 云 港 石 化 产 业 基 地 炼 油 规 模 达 到 1600 万 吨 / 年 , 乙 烯规模达到 280 万吨/ 年,芳烃规模达到 280 万吨/ 年;二期 : 到 2030 年, 炼油规模达到 4000 万吨/ 年, 乙烯规模达到 600 万吨级,芳烃规模达到 700 万吨级。 炼 化 一 体 化 产 业 和 多 元 化 原 料 加 工 产 业 共 同 构 成 石 化 产 业 基 地 的 支 柱 性 产业,为石化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大力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石化产业基地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将逐步增长, 形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高端产品集群。 1 . 2 . 4 . 2 环 保 目 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 在石化产业和经济水平发展的同时,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安全环保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布局合理, 安全环保设施完善 , 风险防控和应急保障体系健全,使石化产业基地能够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1 . 2 . 5 总体布局1 . 2 . 5 . 1 空 间 结 构 规 划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上规划为“ 一环串联、 三轴带动、 六区协同、 多点辐射” 的空间结构。 “ 一环” 即依托疏港大道、 海滨大道、 徐仲公路和复堆河路形成规划区外围交通生态廊道。 “ 三轴” 即依托省道 226 ( G 228 ) 、 陬山路和苏海路打造三条产业空 间轴。 “ 六区” 即盛 虹炼 化项 目区 、二 期炼 化项 目区 、多 元化 原料 加工 区、 聚酯 原料 区、 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 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区, 各片区内部以用地有效集聚为原则,保持内部小组团的完整,利于开发的弹性和可持续性。 “ 多 点 ” 即 “ 一 体 化 ” 配 套 服 务 的 公 用 工 程 及 辅 助 设 施。 包 括 物 流 仓 储 区 、 工业水厂、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变电站、消防站等。 71 . 2 . 5 . 2 功 能 分 区根据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基地现状,综合规划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环境保护、 安全卫生及生产运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将基地规划为盛虹炼化项目区、 二期炼化项目区、 多元化原料加工区 、 聚酯原料区、 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 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区、 物流仓储区及多点辐射的公用工程设施。 具体分区情况详见图 1。 (一 ) 产业 区根据 基地产 业规划 和产业 链流向 ,将产 业区规 划为盛 虹炼化 项目区 、 二期炼化项目区、 多元化原料加工区 、 聚酯原料区 、 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 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区 6 部分。 盛虹炼化项目区: 主要为在建的盛虹炼化 (连云港) 有限公司的炼化一体化项目。 二期炼化项目区: 规划布局二期炼化一体化项目, 可根据基地项目推进情况 ,必要时调整为其他类型的产业项目。 多元化原料加工区: 包括已建的醇基多联产项目、 在建拟建的丙烷脱氢和轻烃裂解项目及周边地块。 聚酯原料区:主要为已建和扩建的 P T A 项目。 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 为在建拟建的中化集团下属企业投资项目组成。 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区: 利用炼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原料加工项目提供的各类有机原料,向下游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基 地 快 速 路 G 228 为 中 轴 , 分 为 东 、 西 两 个 片 区 , 东 部 片 区 按 照 物 料 关 系自北向南依次为二期炼化项目区、 盛虹炼化项目区、 多元化原料加工区 、 聚酯原料区、 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 西部片区主要为下游的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工区。 东、西片区又通过管廊联系在一起。 (二 ) 公用 工程各类公用工程的布置位置除考虑现有设施其本身建设要求外, 也应尽量靠近其负 荷中心 ,以缩 短其输 送距离, 节约能 耗。 各 类上下 游装置 和配 套的 公用工程、储运设施等都围绕布置在主产业链的周围。 主要公用工程设施在基地内的布局如下:8供水: 除利用基地外净水厂外, 规划在陬山湖以东建设第二水厂为基地供水。 污水处理: 基地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 其中现状的东港污水处理厂位于基地港前大道以西、 深港河以南, 规划的徐圩污水厂位于 S 226 以西、 西港河以北 ,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环评指定排污区域。 热电联供:依托虹洋热电和公用工程岛为基地集中供应蒸汽及工业气体。 固危废处理中心:规划在基地南部、S 226 以西建设基地固危废处理中心。 消防站: 在基地内共规划 8 处消防站, 其中 6 处一级消防站 , 保证每个产业片区至少设置 1 座。 消防站的位置可在下一步根据项目设施情况进行调整。 (三 ) 物流 仓储基地规划集中的物流仓储区位于石化产业基地东部, 紧邻徐圩新区港区布置一处 物流仓 储区, 西部紧 邻基地规 划的外 接铁路。 此外 ,基地 规划范 围内不 建设管理服务区。 在基地东北角建设安全环保中心 , 环境监测、 应急响应、 消防指挥等功能集于一体。 1 . 2 . 6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功能定位为工业用地, 主要为石化产业用地。 以连云港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 依托连云港市的资源、 交通和区位优势 , 建设集约化、 规模化、 高标准、高效益的石化基地。 9图 3 连云 港石 化产业 基地 用地规 划图1 . 2 . 7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规划1 . 2 . 7 . 1 供 水 工 程 规 划根据基地及周边区域供水规划及水源分布情况, 可供基地使用的水源主要为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及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工程, 目前水源为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工程, 取水口位于善后河左岸, 善后河善后新闸闸上约 1000 米处, 下距徐 圩新区 送水工 程引河 口约 230 米; 待通榆 河北延 送水工 程完全 建成后将实现联网供水,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调整为第二水源。 给水依托徐圩新区集中供水工程供应。 目前徐圩新区拟建设两座水厂, 其中一水厂建设规模为9万立方米/ 日, 位于石化基地规划范围外, 其中生活水供应能, / 日; 二水厂建设规模40万立方米/ 日,位于石化基地规划范围内,以供应工业水为主,正在建设过程中。 由 于 二 水 厂 场 址 受 用 地 限 制 无 法 扩 大 规 模 , 规 划 建 议 在 徐 圩 一 水 厂 新 建 35万 立 方 米 / 日 的 工 业 水 装 置 , 并 利 用 基 地 内 企 业 原 水 输 水 管 道 与 基 地 内工 业 水 系1 0统相连通,形成双水源的供水格局。 基地生活水由一水厂集中供应。 1 . 2 . 7 . 2 污 水 工 程 规 划基地内部有两座污水处理厂。 东港污水处理厂位于基地东部, 为化工专业污水 处 理 厂 , 建 设 规 模 5 万 立 方 米 / 日 ,已 建 成 投 运, 实 际 运 行 万 立 方 米 / 日。 徐圩污水处理厂位于基地西部, 为生活污水处理厂, 建设规模 3 万立方米 / 日, 已建成投运,由于处理工艺的限制目前处于闲置状态。 根据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及污水量预测, 考虑港区部分污水的处理需求, 同时 预 留 一 定 余 量 , 规 划 东 港 污 水 处 理 厂 污 水 处 理 能 力 为 12 万 立 方 米 / 日 , 徐 圩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为8万立方米/ 日。 1 . 2 . 7 . 3 再 生 水 工 程 规 划徐 圩 新 区 再 生 水 厂 工 程 设 计 总 规 模 为 10 万 吨 / 日 ( 包 括 循 环 冷 却 排 水 5 万 吨 /日, 其它尾水处理 5 万吨 / 日) , 在建 ; 徐圩新区高盐废水处理工 程设计总规模为(包括循环冷 却排水再生浓水 万吨/ 日,其它再生水 浓水 /日),在建。 根据基地产业布局及含盐废水系统的收集处理要求,除炼化一体化项目外,基地内各企业排放的含盐废水 (循环冷却水排污水) 水质达到统一的接管标准后 ,集。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