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系统抽样 、分 类抽样 、 整群抽样 、 多阶段抽样等类型。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 抽样调查 都采用概率抽样方法来抽取样本。 ⑴ 概率抽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调查者可获得 被抽取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信息; 能估算出抽样误差; 调查结果可以用来推断总体。 例如,在一项使用概率抽样法的调查中,如果有 5 %的被访者给出了某种特定回答,那么,调查者就可以以此百分比再结合抽样误差,推及总体情况。 ⑵ 另一方面,概率抽样也有一些弊病: -在大多数案例中,同样规模的概率抽样的费用要比非概率抽样高; -概率抽样比非概率抽样需要更多时间策划和实施; -必须遵守的抽样计划执行程序会大量增加收集资料的时间。 下面 , 将介绍几种最常采用的概率抽样 方法。 概率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概率抽样方法。 是最完全的概率抽样。 如前面提到的,随机抽样就是总体中每个单位在抽选时有相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在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抽样概率公式为: 抽样概率=样本单位数 ∕总体单位数 例如,如果总体单位数为 10000 ,样本单位数为 400 ,那么抽样概率为 4 %。 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在于,它看起来简单,并且满足概率抽样的一切必要的要求,保证每个总体单位在抽选时都有相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简单随机抽样可以通过电话随机拨号功能完成这个步骤,可以从电脑档案中挑选调 查对象。 等距抽样 在定量抽样调查中,等距抽样常常代替简单随机抽样。 由于该抽样方法简单实用,所以应用普遍。 等距抽样得到的样本几乎与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是相同的。 等距抽样的基本做法是,将总体中的各单元先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号,然后决定一个间隔,并在此间隔基础上选择被调查的单位个体。 样本距离可通过下面公式确定 : 样本距离 = 总体单位数 ∕样本单位数 分层抽样 定量调查中的分层抽样是一种卓越的概率抽样方式,在友邦公司以往的调查中经常被使用。 分层抽样的具体程序是:把总体各单位分 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独立的完全的组(如男性和女性),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相互独立。 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组,分组的标志与我们关心的总体特征相关。 例如,我们正在进行有关啤酒品牌知名度方面的调查,初步判别,在啤酒方面男性的知识与和女性不相同,那么性别应是划分层次的适当标志。 如果不以这种方式进行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就得不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7 页 共 26 页 到什么效果,花再多时间、精力和物资也是白费。 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我们往往选择分层抽样,因为它有显著的潜在统计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总体中抽取两 个样本,一个是分层样本,另一个是简单随机抽样样本,那么相对来说,分层样本的误差更小些。 另一方面,如果目标是获得一个确定的抽样误差水平,那么更小的分层样本将达到这一目标。 整群抽样 以上各种抽样类型全部是按单位抽取的,即按样本单位数,分别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抽取。 在整群抽样中,样本是一组单位一组单位地抽取。 整群抽样有两个关键步骤: -同质总体被分为相互独立的完全的较小子集。 -随机抽选子集构成样本。 如果调查者 在抽中的子集中观察全部单位,我们就有了一级整群样本。 如果在抽中的子集中再以概率 方式抽取部分单位观察,我们就有了二级整群样本。 分层和整群抽样都要将总体分为相互独立的完全子集。 它们的区别是,分层抽样的样本是从每个子集中抽取,而整群抽样则是抽取部分子集。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 1)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1)调查目的: “ 为什么调查 ”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 向谁调查 ”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 调查什么 ” 4)调 查时间和调查方法:调查数据的所属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调查方法是 集数据的具体方法。 ( 2) 问卷设计的原则 1) 主题明确。 根据调查目的,从实际出发拟题 ,重点要突出,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 2) 结构合理。 问题的排列顺序要有逻辑性,符合人的思维程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 3) 通俗易懂。 语气要亲切,使应答者容易理解不愿意回答,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主观性和暗示性。 4) 长度适中。 问卷回答的时间控制在 20分钟左右。 5) 便于整理。 ( 3) 问卷设计的程序 1) 确定主题。 根据调查调查目的,将所需数据一一列出,分析哪些要通过问卷取得,然后依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对象和问卷主题。 2) 分析样本。 了解调查单位的有关特征,如社会阶层、行为规范、观念习俗等社会特征 ,需求动机、潜在欲望等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等学识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拟题。 3) 拟定问题。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首先尽量详尽的列出问题,然后检查有无重复、遗漏或不恰当问句,同时进行筛选、编排。 4) 试问试答。 设身处地提问、回答,检验问题是否明了、排序是否合理、时间是否适中、应答者是否能答并愿意回答全部问题。 必要的话,可进行小范围实地试答。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8 页 共 26 页 5) 修改 复 印。 根据试答情况进行修改,然后再试问试答,再修改,至完全合格方可定稿付印,形成正式问卷。 调查问卷目的及要求 本课题目的是利用统计学所学的知识 对某村劳动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研究,调查某村村民的年龄分布情况、在村务农和外出打工人员分布的情况、该村村民年收入情况及收入组成等情况,并用统计图、表表示这些情况,并分析该村劳动力现状产生的各种原因,同时提出改进这种状况的策略。 问卷实施 将制作好的调查问卷打印了 200 份, 发放到村民手中进行调查,最终 收回了 179 份调查问卷, 故 收回率为 90%。 然后我最调查问卷进行整理,从中剔除了 29 份无效调查问卷 ,得到了 150 份有效调查问卷,所以有效率为 %。 数据 搜集 本课题中 采用抽样方法中的 分层 抽样方法。 将调查对象陕西西安某农村按组分层分为 8个小组, 并 按照一定的比例 抽取了 200 户农民进行调查,得到了 150 份 有效 数据。 并将调查得到的 150 组数据进行整理,同时我还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分类: ( 1) 村民的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 情况 ( 2) 村民在村务农和外出打工人员分布的情况 ( 3) 村民收入及组成情况 ( 4) 村民的其他相关方面数据 研究方法 本课题利用了 SPSS 软件和 EXCEL 软件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将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输入到 SPSS 软件中。 由于得到的数据关联度不高,而且得到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较困难,所以,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就选择了描述统计。 其次,利用前面 SPSS 软件中描述统计得到的图表制作了相关的 EXCEL 表格,为了更好的统计和分析。 同时,还对前面调查问卷中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制作了相应的表格。 最后,将这些图表进行了分类,以便更好的分析数据,最终得到符合调查要求和目的的结果。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9 页 共 26 页 3 数据 的处理和 分析 村民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情况 为了更好的分析数据,我结合实际对年龄进行了分段。 首先 将 0~15 岁得分在第一段,这一段是未成年,不 属于农村劳动力;第二段 16~25 岁,这部分大多是未婚青年;第三段是25~35 岁,这部分是已经成家的青壮年;第四段是 36~45 岁,这部分是家庭事业稳定的人群;第五段是 46~55 岁,这部分已近中年;第六段 56 岁以上,这部分 年龄较大 ,劳动能力下降。 经过对已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出了下表: 表 所抽样家庭中男女情况 年龄 性别 男 女 合计 0~15 69 56 125 16~25 48 42 90 26~35 46 39 85 36~45 52 45 97 46~55 50 49 99 56 以上 65 53 118 合计 325 284 609 从表 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中人数分布情况,并且还能看出各年龄段男女人数。 我们还得到了 所抽样家庭中的总人数是 609 人,其中男 325 人、女 284 人。 上表中的数据情况可以由饼图清晰表示如下: 图 性别 情况饼图 图 体现了我所抽取的样本中,男女人数及各自在总体样本中所占百分比。 同时也说明了 在所研究的农村中 男女比例不协调,男性多于女性。 在村务农和外出打工人员分布的情况 根据 对问卷的整理做出了下面表格,这张表格不仅能够反 映出外出务工人数,还对年龄段做了进一步区分,更加清晰的了解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 325, 53%284, 47%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10 页 共 26 页 表 年龄与务工地间的关系 年龄 务工地 本乡镇 乡镇外市内 市外省内 省外 合计 1625 4 8 13 22 47 2635 18 31 21 11 81 3645 47 15 11 8 81 4655 43 13 8 4 68 56 以上 11 5 3 1 20 合计 123 72 56 46 297 表 体现了各年龄段劳动力去各务工地务工的人数,并且体现了各年 龄段外出务工人数和各务工地务工人数。 还得出了整个样本中外出务工的人数为 297 人。 上表中反映的规律可以由面几个图中清晰可见 图 年龄与 务 工场地类别复式条形图 图 中表明 16~25 岁间外出务工地的选择呈现了有一定的规律:选择较远点的务工地的人数比较多; 36 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选择的务工地距离家乡近的人比较多,而且在这个年龄段随着务工地越远,务工的人数越少;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务工人员选择务工地还是奉行的就近选择的原则。 16~25 岁务工人数偏少 可能 是由于这个阶段有许多人还在校读书, 56岁以上务工人数较少是 由于年龄较大的缘故。 图 在家务农与外出务工间的比例 图 表明了 所抽样的 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为 489 人,其中在家务农 192 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数,297, 61%在家务农人数,192, 39%外出务工人数在家务农人数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11 页 共 26 页 297 人,在家务农与外出务工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39%和 61%。 这种情况表明: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务工的人数明显大于在家务农的人数。 下面研究外出务工者中的男、女劳动力情况: 图 外出务工人员中性别与各年龄段的复式条形 图 表明: 各年龄段男性人数普遍多于女性人数, 这点结论可以由下列原因解释: 女性多数都在家照顾家庭,而且随着年龄的 增长 这种 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6~25 岁年龄段的男、女外出务工者差别不大。 这可能是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劳动者大多是刚从学校出来还没有结婚 或结婚不久没有过重的家庭负担, 大都选择外出打工。 家庭收入及 收入及组成情况 根据调查表的相关数据,用 Excel 可以得到文化程度与个人月收入的情况如下表: 图 文化程度与工资类别的复式条形图 从图 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大多都在 100020xx 元和 20xx3000 元的水平,并且还有很多务 工人员工资都处于 3000 元以 上,这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同时,由上图还可以反映出文化程度与月收入有一定联系,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者收入也比较低,文化程度较高的收入也较高。 而且,由上图可见农民的文化水平大多偏低,大多数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和技校毕业,专科以上的文化程度的劳动者较少,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是一件有必要的事情。 经过对所有抽样家庭的主要收入组成相关数据处理可以得到下表: 外出务工男女比例265261 5918212920920102030405060701625 2635 3645 4655 56以上年龄段频数男女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12 页 共 26 页 表 家庭主要收 入来源的分布情况 收入组成 频数 百分比 务工 76 % 务农 55 % 零散打工 6 4% 家庭自主经营 9 6% 财产性收入 4 % 合计 150 100% 表 表明了各种构成家庭主要收入的方式的分布情况和它在总体样本中所占的百分比。 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但由于是农村,务农收入也占了较大的比重。 这也表明了现今农村经济的基本现状:农民收入已经从务农慢慢转变成务工。 其他相关方面数据分析 从调查出的 数据中我整理了有关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方面的相关数据。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